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私人情绪与时代症候
原作名: Capitalist Realism:Is There No Alternative?
译者: 王立秋
出版年: 2024-3-3
页数: 268
定价: 68.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305266270
内容简介 · · · · · ·
“这个时代本质上是压抑的。”
“我想,我抑郁了——在二十五六岁的人生低谷时期,我想不通为什么21世纪就连基本的工作、社交和私人生活,看起来都那么地难…… ”
*
◎荣获2024年《三联生活周刊》第三届行读图书奖思想类(外文翻译)年度作品。
◎西方年轻一代着迷的思想家,费舍毕生心血,著成此书。
◎ 一本具有文学气质的时代小书 ,一部对“情绪与资本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 写给当代人:直击社会症候×记录活在工作-生活怪圈中的你我。
◎ “21世纪爆炸性文本”。戴锦华、汪民安、但汉松推荐!全球销量超100 000册!Goodreads近3万人高分推荐。
——————
【编辑推荐 】
※ 马克·费舍,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被英国媒体誉为“当代本雅明”。=费舍在TikTok上获得两倍于韩炳哲视频的数百万播放量 (后者对当下做出和他相反的流行哲学解读...
“这个时代本质上是压抑的。”
“我想,我抑郁了——在二十五六岁的人生低谷时期,我想不通为什么21世纪就连基本的工作、社交和私人生活,看起来都那么地难…… ”
*
◎荣获2024年《三联生活周刊》第三届行读图书奖思想类(外文翻译)年度作品。
◎西方年轻一代着迷的思想家,费舍毕生心血,著成此书。
◎ 一本具有文学气质的时代小书 ,一部对“情绪与资本时代”做出诊断的重要作品。
◎ 写给当代人:直击社会症候×记录活在工作-生活怪圈中的你我。
◎ “21世纪爆炸性文本”。戴锦华、汪民安、但汉松推荐!全球销量超100 000册!Goodreads近3万人高分推荐。
——————
【编辑推荐 】
※ 马克·费舍,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被英国媒体誉为“当代本雅明”。=费舍在TikTok上获得两倍于韩炳哲视频的数百万播放量 (后者对当下做出和他相反的流行哲学解读”);互联网上,年轻人一直分享他的各种梗图和表情包。
“这个来自莱斯特的清洁工和工程师的儿子……一直是,最能与2008年经济衰退后年轻一代的不满,联系在一起的人”——《国家报》
※ 一本具有文学气质的时代小书,记录“我们生活的时代”。 __ “费舍描述了陷入工作与生活循环的一代人,从没有未来的感觉中,无休止追求抑郁的快乐。”
※ 刺破当今“现实”,戳中时代情绪 。__ 当代生活的私人体验:金融危机、抑郁等心理疾病、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沉迷抖音、患有注意力缺乏症)、系统规则的悖论、惩罚性自我批评、媒体献媚。
“没有其他当代作家,能如此生动地捕捉到:在全球资本时代,社会和政治选择的匮乏。”这本书自此成为“2011年左翼复兴的非正式宣言”。
※ 具有穿透力的情绪力量,引发出圈共鸣!21世纪的抑郁症和精神疾病大流行不应被“私有化”,而应被理解为结构性问题。__“他与抑郁症的斗争使其对情感政治有了如此深刻的感受,以至于他能把自己的见解变成一种诗意。正是这种诗意,这种洞察力……是马克独有的才能”——杰里米·吉尔伯特,《洛杉矶书评》
※ 文风冲击感极强:既清醒又躁郁,既思辨又文艺。__ 互联网上活跃的思想家,近乎实时地记录了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他的写作既有学院派的扎实功底,又富有文艺腔调。他呼唤另一种话语——知识而非学术,流行而非情绪。他以K-punk为网名写博客,被誉为当时“博客圈的中心”。是英国文化界的一大奇观。通过博客,他积极地写作、把握社会和政治时刻的脉搏。
※ 一场以思考介入现实的思辨游戏局 __卡夫卡、福柯、巴迪欧、尼采、德勒兹、勒古恩纷纷冒泡……他感觉敏锐,结合现实,深入浅出地消化著名哲学家的思想。
—————————
【内容简介】
◎一部具有文学气质的时代小书,记录活在工作—生活怪圈中的一代人。
◎ 为什么心理问题是个政治问题? ◎ 想象世界末日比想象资本主义末日更容易?
◎“21世纪被一种令人窒息的有限感和疲惫感所压迫。”
-
当代思想家,费舍作品首次引进国内。
互联网思辨妙手、21世纪头五年英国“社交媒体的中心”,马克·费舍代表作。
2008年左右,费舍离开伦敦,回到满溢童年假日记忆的萨福克郡,他对妻子说:“它能卖出500本我就很满足了。”此时,他不需要再时刻警惕抑郁症,一切似乎都向好发展:小书的销量爆发性增长,触动了无数个体的内心,也“激励了近二十年来第一次大规模重新政治化的年轻人”。但2017年,费舍决绝地离开了我们。
这是一本“令人不安”的小书。一部以身入局、面向当下的反思性著作。从学生“倦怠无聊的脸上”,费舍发现作为数字切片的年轻一代,在娱乐矩阵中沉迷上瘾;在电影《盗火线》《教父》中,发现后福特主义——组织只以利益联结,丧失了教父时代对地方和社群的依恋……在电视综艺中,他发现了遵循享乐原则的媒体,正如投喂我们的保姆,它只告诉观众“感觉和情绪”,媒体场上充斥着自我中心者……
本书一出版,与在媒体遇冷、形成剧烈反差的是,在学生群体引发高度热议,成为青年一代的口袋书。《纽约客》《卫报》《爱尔兰时报》等知名媒体随后几年也纷纷刊发书评,知名书影音网站Goodreads上累计收获3万人4.23分(5分制)。
这本小书非建构性大文本,与宏大的理论叙事格格不入,却对“现行社会经济秩序”来了直击入心的一剑击杀。它由一组关于社会文化的观察性描述,个人反思、回忆组成;将社会观察与流行文化结合,诊断社会情绪和时代问题。
这本小书在各种文类之间滑动,跳出了可识别的“生态位”;却是围绕真问题、真经历的才华横溢之作,犀利剖析身处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中个体的痛苦与困惑。————————
【媒体与学者推荐】
在很多方面,他总是让我想起瓦尔特·本雅明。——《洛杉矶书评》
费舍的这本书是对我们目前所面临困境的最佳解决方案……
对如今病态的理论、政治体系而言,是一剂良药;让我们在恶臭环境中呼吸到一缕新鲜空气。—— 齐泽克 (当代激进思想家)
关于当下,关于此地,关于21世纪全球现实,真切、诚挚的洞察。太久了,未能读到这样一本直指21世纪真问题的书。——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这是一本与现实搏斗之书,人们会为书页中的敏锐、激情,以及对我们一代人的描述而动容。——汪民安(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费舍戳破了某类现实主义的西洋镜,并告诫在永恒时间秩序中内耗的我们:醒来吧,不要失去对一种激进的未来的想象!——但汉松(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
2017年1月14日,周六,伦敦大学金匠学院图书馆,学生们的手机铃声大作。每个人都在分享@Repeaterbooks刚发布的推文:“纪念马克·费舍。一个灵感和一个朋友。我们与他的家人同在。”……我们沉默地坐着,试图在难以置信的沮丧的爆发之间继续工作。几分钟后,我们停了下来,有人说:“我们在做什么?现在还有什么意义?”——《国家报》(西班牙重要媒体)
费舍以无与伦比的严谨和雄辩,在美学和政治、批判和行动主义间架起一座桥梁,他是典型的参与型知识分子,有点像后狂欢时代的约翰·伯格。——《卫报》
这是一份宣言,为全球资本主义寻找持久的替代方案,灵感来自他热爱的艺术。——《国家杂志》(华盛顿可信、深具影响力的政治刊物)
如果我们暂时抛开对自我的痴迷,重新强调社会性,会怎么样……是本书提出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对如此之多的人来说,阅读这本书是一种如此情绪化和变革的经历。——Tribune(英国左翼核心杂志,乔治·奥威尔曾任文学编辑)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费舍 (Mark Fisher,1968—2017)
网名K-punk,英国作家、乐评人,互联网上活跃的思想家,近乎实时地记录了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21世纪初,他以K-punk为网名写博客,西蒙·雷诺兹称K-punk博客是“博客星丛”的中心。他写了几本书,包括意外大获成功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同时,他还是Zer0 Books的联合创始人。2009年,Zer0 Books因《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一书在英国出版界声名鹊起。这本小书也被誉为“2011年左翼复兴的非正式宣言”。
费舍死后被公认为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罗伯·多伊尔在《爱尔兰时报》上写道:“21世纪还没有出现比他更有趣的英国作家。”《卫报》则将费舍的K-punk博客描述为“一代人的必读物”。
————
【译者简介】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
马克·费舍 (Mark Fisher,1968—2017)
网名K-punk,英国作家、乐评人,互联网上活跃的思想家,近乎实时地记录了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21世纪初,他以K-punk为网名写博客,西蒙·雷诺兹称K-punk博客是“博客星丛”的中心。他写了几本书,包括意外大获成功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同时,他还是Zer0 Books的联合创始人。2009年,Zer0 Books因《资本主义现实主义》一书在英国出版界声名鹊起。这本小书也被誉为“2011年左翼复兴的非正式宣言”。
费舍死后被公认为一位深具影响力的思想家。罗伯·多伊尔在《爱尔兰时报》上写道:“21世纪还没有出现比他更有趣的英国作家。”《卫报》则将费舍的K-punk博客描述为“一代人的必读物”。
————
【译者简介】
王立秋,云南弥勒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比较政治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译有《渎神》《潜能》《为什么是阿甘本?》《散文的理念》《导读萨义德》《将熟悉变为陌生:与齐格蒙特·鲍曼对谈》等。
目录 · · · · · ·
导读 5
·
1 想象世界末日比想象资本主义末日更容易 / 1
2 如果你举行一场抗议活动,所有人都来了该怎么办? / 21
3 资本主义与真实 / 31
4 反身性无能与止动 / 41
5 1979年10月6日
“不要迷恋任何东西” / 59
6 一切坚固的都化作公关
官僚制的反生产 / 73
7 “……如果你能看到一种现实和另一种现实重叠”
作为梦的工作和记忆障碍的资本主义现实主义 / 97
8 “没有电话总机” / 113
9 超级保姆 / 129
·
逃逸的K-PUNK / 147
出版后记 / 211
译后记 / 221
· · · · · · (收起)
喜欢读"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人也喜欢 · · · · · ·
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6 条 )
> 更多书评 36篇
论坛 · · · · · ·
一月新书变三月新书 | 来自肆异 | 4 回应 | 2024-10-08 17:49:12 |
寻找译者:重启蒙娜丽莎 | 来自狗窝搁不住剩馍 | 2024-06-10 00:05:3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Zero Books (2009)8.2分 371人读过
-
堀之内出版 (2018)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Zer0 Books (2022)暂无评分 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化研究系列 新书 (赵舒默)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M. B. S. (汐和)
- 万物皆媒介 (romeoble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8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资本主义现实主义的评论:
feed: rss 2.0
32 有用 R 2024-02-23 04:26:43 美国
一切博客一旦成书就很难不让人发笑,腰封更是令人作呕
12 有用 Pallaksch 2024-05-13 14:27:24 上海
我先道歉,我没看过韩炳哲... 但是看短评我其实挺惊讶的,竟然有这么多人赞同,一本仅仅做出“诊断”的书是无意义的,必须要有“处方”。被点了多少气一秒,而不是啊我就这样,反正也没办法,轮得到你说。不然和K在城堡里碰到的那无数堵墙有什么区别。
6 有用 新鲜海捕鱿鱼 2024-04-16 09:07:01 山东
679章很好,正面说明了现实主义如何可能是任意的。马克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的部分也不错,有点像斯蒂格勒晚年疾呼“必须保卫青年”。 资本现实主义的明显表现就是短评区自带干粮的清醒警察,不遗余力地纠正不积极的恶意感想。另一个幽默的是前言和正文的双簧。马克如此开篇:“行动毫无意义;唯有毫无意义的希望才有意义。无助者的首要依仗——迷信和宗教,大量涌现”;而导读这样结尾:“没有什么行动比以下行为更激进或更有必要... 679章很好,正面说明了现实主义如何可能是任意的。马克结合自己教学经验的部分也不错,有点像斯蒂格勒晚年疾呼“必须保卫青年”。 资本现实主义的明显表现就是短评区自带干粮的清醒警察,不遗余力地纠正不积极的恶意感想。另一个幽默的是前言和正文的双簧。马克如此开篇:“行动毫无意义;唯有毫无意义的希望才有意义。无助者的首要依仗——迷信和宗教,大量涌现”;而导读这样结尾:“没有什么行动比以下行为更激进或更有必要的了。超越当下表面的限制,去相信终有一天……”。另外戴锦华的推荐就是没看正文照着导读写的吧? 马克尴尬的一点是他想要在批判中借用德勒兹加塔利的流行力量,但他们却无法胜任(在他们那里当然也可以读到威权和所谓逃逸的一体两面,但那是有碍于流行的);因此在理论上不得不主要依靠拉康。齐泽克锐评斯宾诺莎很好玩。 (展开)
13 有用 白卷°|Oranje 2024-03-26 22:15:08 湖北
这是一个“想象世界末日比想象资本主义末日更容易”的时代 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资本主义的罪恶 也循环播放着它所有的勾当 然而所有人在知晓一切后选择木然地与它并肩作战 以“打不过就加入”的心态屈服 一边控诉一边脱敏 但放弃式合作永远不会带来任何优待 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它最初反对的道路的改道 并畅通无阻 被吸附的人类在新的专制下被毫无意义的指标牵制 被虚幻的美好生活消费 开始生病 抑郁不(只)是个人的疾病 ... 这是一个“想象世界末日比想象资本主义末日更容易”的时代 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资本主义的罪恶 也循环播放着它所有的勾当 然而所有人在知晓一切后选择木然地与它并肩作战 以“打不过就加入”的心态屈服 一边控诉一边脱敏 但放弃式合作永远不会带来任何优待 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它最初反对的道路的改道 并畅通无阻 被吸附的人类在新的专制下被毫无意义的指标牵制 被虚幻的美好生活消费 开始生病 抑郁不(只)是个人的疾病 而是这个时代的绝症 最为毒辣的是 资本主义消解了可能与之对抗的“集体” 又将自己去中心化 于是我们既集结不出抵抗的队伍 又找不到具体的敌人…… (展开)
409 有用 渡边 2024-03-18 21:49:59 江苏
近年时不时看到这一类书,就是以高度系统化的语言来归纳总结一些时代病症,总结得越精准越凝练越受欢迎,最好还能创造出某类高度浓缩且刺激的黑话,如本书中的“反身性无能”“抑郁欢快症”“俄狄播斯”来指代某种人尽皆知或正身处其中的时代病状,但问题是这对解决问题无济于事。与其看这种“对对就是这样”“他说得好对”的书写,我更愿意投身别处,时代洪流不可逆但无聊透顶,“我们都有义务成为另一种人”。
1 有用 强枝爱 2024-12-18 23:21:04 上海
目录就很喜欢的程度
0 有用 twopersons 2024-12-18 10:44:46 上海
难读,在于文本小,意义深。由于也是作者的第一本书,举例少,就更难读。讲几个收获点:1 “本体性不稳的条件下,遗忘变成一种适应策略。”这点很好理解,但马克费舍说出来,而且是在为政府说公道话之后谈到的这点,有意思极了。很多时候我们谴责不作为,是真的需要一个解释吗,还是因为自我受损才需要一个回音。再回到原点,遗忘是好的良方。2 谈到《审判》有着不同的见解,“寻求最终权威这个权威将最终解决K的官方身份的问... 难读,在于文本小,意义深。由于也是作者的第一本书,举例少,就更难读。讲几个收获点:1 “本体性不稳的条件下,遗忘变成一种适应策略。”这点很好理解,但马克费舍说出来,而且是在为政府说公道话之后谈到的这点,有意思极了。很多时候我们谴责不作为,是真的需要一个解释吗,还是因为自我受损才需要一个回音。再回到原点,遗忘是好的良方。2 谈到《审判》有着不同的见解,“寻求最终权威这个权威将最终解决K的官方身份的问题一之路永无止境,因为大他者本身是永远见不到的:能见到的只有官员,他们多 少都带有敌意,干着诠释大他者意图的活。”发现从来没好好读过一遍《审判》,可以加入待读清单,太多情感在其中,反而怕自己迷失方向。当倾诉无门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选择极端或者相反:任意放流的行为?这是留给我思考的。 (展开)
1 有用 Oda 2024-12-16 01:04:03 广东
适合工具人洗洗脑的书。
1 有用 王卡 2024-12-15 13:04:23 北京
看序言时对作者自杀感到惊讶,看完觉得自杀是这种绝望的顺理成章。社会让人看不到希望,甚至幻想不出不同的社会。个体的精神崩溃,来自社会的扭曲。那这种精神崩溃该如何自愈?就像鲍曼说的,关注点从阶层转向个体,是因为社会变了,不再有阶层,不再有团结,只有个体,在无依无靠的社会中。
1 有用 原木女士 2024-12-15 10:29:40 北京
看这本书的感觉仿佛在看卡朋特的电影:通俗易懂,充满力量。费舍并无思想上的发明,只是把前人的观点用更扎心的语言说了出来。 费舍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充满了力量,这股力量不仅化为射向资本主义的文字子弹,也最终毁灭了他自己。 费舍在本书的最后甚至绝望地怀念起二级图像的“大爹”,我不知道这样的“乡怀”在西方有多普遍,但我作为一个二级图像“大爹”下的子民,我奉劝这些三级图像的叛徒还是要清醒一点。 资本主义的末日并... 看这本书的感觉仿佛在看卡朋特的电影:通俗易懂,充满力量。费舍并无思想上的发明,只是把前人的观点用更扎心的语言说了出来。 费舍对资本主义的绝望充满了力量,这股力量不仅化为射向资本主义的文字子弹,也最终毁灭了他自己。 费舍在本书的最后甚至绝望地怀念起二级图像的“大爹”,我不知道这样的“乡怀”在西方有多普遍,但我作为一个二级图像“大爹”下的子民,我奉劝这些三级图像的叛徒还是要清醒一点。 资本主义的末日并没有像费舍说的那么难以想象:欲望的尽头终归是虚无。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