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 现实世界情绪挺稳定的人,怎么一上网就成了满屏脏话的喷子?
★ 真的走出信息茧房,我们非但没有走向开放包容,反倒变得更封闭极端?
★ 网络喷子都是生活中的边缘人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听到温和派的声音?
★ 在互联网时代若无法“退网保平安”,我们又该如何平和地面对、聆听甚至接纳不同观点?
★ 前沿计算社会科学方法+经典社会学理论再阐释,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本书获誉】
🌟入选豆瓣社会纪实图书一周热门榜
🌟入选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3月新书月榜
🌟入选新周刊刀锋图书奖2024年3月榜单
🌟入选澎湃翻书党湃书单“编辑们在读的16本书”
🌟入选回响书单2024年4月榜单
🌟入选普林斯顿大学新生指定阅读书目
——————
【内容简介】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
★ 现实世界情绪挺稳定的人,怎么一上网就成了满屏脏话的喷子?
★ 真的走出信息茧房,我们非但没有走向开放包容,反倒变得更封闭极端?
★ 网络喷子都是生活中的边缘人吗?为什么我们越来越难听到温和派的声音?
★ 在互联网时代若无法“退网保平安”,我们又该如何平和地面对、聆听甚至接纳不同观点?
★ 前沿计算社会科学方法+经典社会学理论再阐释,探寻网络政治极化的根源
——————
【本书获誉】
🌟入选豆瓣社会纪实图书一周热门榜
🌟入选新京报书评周刊2024年3月新书月榜
🌟入选新周刊刀锋图书奖2024年3月榜单
🌟入选澎湃翻书党湃书单“编辑们在读的16本书”
🌟入选回响书单2024年4月榜单
🌟入选普林斯顿大学新生指定阅读书目
——————
【内容简介】
我们在现实世界遭受社会孤立之苦,被我们寄予厚望打破隔离的互联网,如今也日益变成充满隔阂与暴力的场所。我们把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和内容分发算法视为罪魁祸首,考虑彻底退网的可能,但本书作者克里斯·贝尔让我们停下来思考另一种可能。利用经过精妙设计的在线实验和深入访谈,他在本书中证明了走出回声室(信息茧房)会使我们更加极化,而不是减少极化。本书挑战了关于回声室、境外势力和激进算法的常见神话,揭示了社交媒体的功能更像是一面棱镜,它扭曲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增强了追求地位的极端派的力量,让温和派几乎隐形;而政治部落主义的解决之道,就在我们自身深处。
——————
【各界推荐】
◆ 在分析社交媒体与极化的因果关系上,本书提出了非常具有创见和启发性的观点。尤其值得学习的是,这本社会科学专著写得非常通俗易懂……(它)描写了一个个具体网民的生命历程,让依赖大数据的计算社会科学也显得有血有肉,颇具可读性。
——刘海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传播系主任
◆ 贝尔用非常清晰通俗的语言讨论了很多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遭遇的情景:为什么在网络上想与人友好争论,却总是被迫按照立场“站队”?如果互联网已经满是隔阂与暴力,作为一个温和派,我需要“退网”吗?这些讨论都辅以了扎实的经验研究支撑。
——新京报书评周刊
◆ 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已经习惯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发表自己的观点。然而,本书作者指出,我们都身处在社交媒体的棱镜中,但许多人对此毫无察觉。
——澎湃思想市场
◆ 为什么我们在全球范围内观察到日益高涨的政治极化?为什么网络暴力如此泛滥?社交媒体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上述问题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这是2024年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所有书里面,前100页最好看的一本,堪比侦探小说的阅读快感。
——轻刀快马播客
◆ 贝尔在本书中表明,如果你想了解网上发生了什么,不要把焦点放在人们接触的信息上,而要留意他们对地位和群体身份认同的追求。
——乔纳森·海特 ,《正义之心》作者
◆ 世界领先的计算社会科学家克里斯·贝尔将深厚的社会学知识、前沿的研究和深刻的同理心带到了一个当下最棘手的社会问题中:政治讨论日益极端化和不文明化的趋势。本书充满洞察力,是任何想要了解我们如何陷入以及摆脱这种困境者的必读之作。
——邓肯·J.瓦茨,《反常识》作者,雅虎研究院和微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
◆ 本书通过引人入胜的叙事,将社交媒体上的政治极端派和沉默的温和派以人性化的面孔呈现在读者面前,强调了用户个体在减少社交媒体政治极化方面的责任和能动性。贝尔揭示了造成社交媒体棱镜效应的直觉和动机,以此给读者赋权,并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
——《新媒体与社会》
◆ 贝尔通过对社交媒体用户的广泛访谈,探讨了人们在网络上和现实中人格的深刻差异,并清晰而详细地介绍了自己为开发一个新型社交媒体平台、培养更文明对话所作的努力。对于当今最紧迫的一个社会问题,贝尔进行了有说服力且有依据的观察。
——《出版人周刊》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克里斯·贝尔 (Chris Bail)
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政治学与公共政策教授,他运用来自社交媒体的数据和计算社会科学新兴领域的工具研究政治部落主义、极端主义和社会心理学。他在杜克大学建立和领导了“政治极化实验室”。
目录 · · · · · ·
第二章:我们为什么无法打破回声室?
第三章:打破回声室会发生什么?
第四章:社交媒体棱镜
第五章:社交媒体棱镜如何推动政治极端主义?
第六章:社交媒体棱镜如何使温和派沉默?
· · · · · · (更多)
第二章:我们为什么无法打破回声室?
第三章:打破回声室会发生什么?
第四章:社交媒体棱镜
第五章:社交媒体棱镜如何推动政治极端主义?
第六章:社交媒体棱镜如何使温和派沉默?
第七章:我该注销自己的账号吗?
第八章:驾驭社交媒体棱镜
第九章:更好的社交媒体
附 录:研究方法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 · · · · · (收起)
喜欢读"打破社交媒体棱镜"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打破社交媒体棱镜"的人也喜欢 · · · · · ·
打破社交媒体棱镜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短评《Breaking the Social Media Prism》
揭秘网络上那些极端声音是怎么来的
极端化源自微观身份认同,而非宏观要素(文 / 一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网络论点的极端化,并非源自信息茧房、算法设计或是其他带有阴谋意味的宏观要素,而是源自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自我认同需求。 如果你常感为网络中极端化的论点所扰,贝尔的观点或许就是一剂强心针。无论是硅谷精英对平台操控人心的声讨、还是社会学家将人们的团结寓于一场新冠式的... (展开)>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1)9.1分 6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网络批判 (HuMan)
- 书单|我·读书 (达克米米)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暴力:呈现、反思与解毒 (🦉的瓦涅密)
- 万物皆媒介 (romeobleu)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56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打破社交媒体棱镜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Nelly.L 2024-03-10 16:26:34 上海
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颠覆了很久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一个假设:只要打破信息茧房/回音室,让人们接触多元观点,就能弥合认知鸿沟,减少政治极化。本书作者认为,社交媒体其实是一面扭曲用户对自我和他人认知的棱镜,我们通过社交媒体来展示不同版本的自己,观察他人的反应,并更新自己的自我呈现以获得归属感。极端主义者往往是在线下生活中感到被边缘化、孤独或被剥夺力量的人,他们通过在社交媒体发声获得自我价值感。而温和... 本书最重要的一个观点是颠覆了很久以来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一个假设:只要打破信息茧房/回音室,让人们接触多元观点,就能弥合认知鸿沟,减少政治极化。本书作者认为,社交媒体其实是一面扭曲用户对自我和他人认知的棱镜,我们通过社交媒体来展示不同版本的自己,观察他人的反应,并更新自己的自我呈现以获得归属感。极端主义者往往是在线下生活中感到被边缘化、孤独或被剥夺力量的人,他们通过在社交媒体发声获得自我价值感。而温和派则被种种极端言论所震惊,也因为他们在网络中发声更容易被极端派攻击、会失去的东西和付出的代价更多,温和派被噤声,让社交媒体陷入极端主义的正反馈循环。我觉得作者最后提出的解决方案有些过于乐观,但对于想了解网络政治极化根源的读者这是一本必读书。 (展开)
0 有用 呱呱天使 2024-03-13 21:29:55 上海
人们之所以使用社交媒体,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维护我们的身份认同和获得社会地位,所以去中心化以及匿名的社交媒体平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治极化,但这种想法很理想,这类平台很难持续运营。社交媒体让温和派逐渐消失,让对立阵营显得铁板一块又毫不讲理。如何打破?作者的结论下的比较谨慎,但我认为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无论人们在网络中如何唇枪舌战,也比直接在现实中大打出手得好,有网比断网好... 人们之所以使用社交媒体,是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维护我们的身份认同和获得社会地位,所以去中心化以及匿名的社交媒体平台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治极化,但这种想法很理想,这类平台很难持续运营。社交媒体让温和派逐渐消失,让对立阵营显得铁板一块又毫不讲理。如何打破?作者的结论下的比较谨慎,但我认为也不必过于悲观,毕竟无论人们在网络中如何唇枪舌战,也比直接在现实中大打出手得好,有网比断网好。 (展开)
1 有用 AOI 2024-03-22 13:54:39 上海
极化对立越发严重的当下出了这本书,颇有意义。选题构思很棒!作者的试验设计很精巧,结果也很有意思:和传统认为的多沟通、多倾听有利于客观和包容相反,试验证明听到更多对立面的看法(主要是极端化声音)反而会让人更加固化自己的观点,加强对立,这一点发人深思。作者还是期待沉默、温和、害怕说出观点引发人际冲突的多数派能够出来发声弥合裂痕,但还是感觉可行性上有一定难度(面对喷子要有多么坚强的心态才行啊……)另外觉... 极化对立越发严重的当下出了这本书,颇有意义。选题构思很棒!作者的试验设计很精巧,结果也很有意思:和传统认为的多沟通、多倾听有利于客观和包容相反,试验证明听到更多对立面的看法(主要是极端化声音)反而会让人更加固化自己的观点,加强对立,这一点发人深思。作者还是期待沉默、温和、害怕说出观点引发人际冲突的多数派能够出来发声弥合裂痕,但还是感觉可行性上有一定难度(面对喷子要有多么坚强的心态才行啊……)另外觉得跟国内情况比起来美国问题其实还是简单很多,两党支持者其实也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不过就是这么相对平缓的矛盾点上也能爆发出你死我活的对立,只能说小看了人类爱给自己找麻烦的毛病…… (展开)
0 有用 比格尔 2024-03-09 00:50:54 上海
写得很清楚,序言刘教授的评价也很受益。解决方案偏理想化。
40 有用 Laputa 2023-12-26 11:34:34 北京
一本可能会成为传播学经典的专著。通过实地实验,论证了回声室(信息茧房)并不是极化的必要条件,社交媒体的交流方式才是。实验证明在社交媒体上打破回声室时,网民仍然会极化。接触对立观点会导致人维护自己的身份,变得更加极端。社交媒体不是镜子而是棱镜,会扭曲对自我的看法和对他人的看法。研究了网络喷子和温和派两个群体,前者会变得更极端,后者会保持沉默,加剧了人们的虚假极化感知。解决方案诉诸个人行动,略苍白。
0 有用 豆友256614708 2024-12-21 22:00:26 广西
一般般吧
0 有用 蛋生 2024-12-19 18:00:22 江苏
名字起的太空泛了,其实很多案例都是围绕美国大选说的,所以既然是美国大选,那么干嘛要起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呢?当然,核心也提到了认知算法陷阱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影响很大。
0 有用 亲爱的蓝面书 2024-12-14 13:19:39 上海
如今的人们至少有两张面孔,现实生活及社交媒体。而后者相对的匿名性,让人性的暗面愈发不羁地揭露出来。不是镜子,而是棱镜,扭曲了沟通的本意,垒砌了高墙,走出信息茧房(回声室),反而更加固执己见。我想这个时代,更需要大多数沉默的温和派勇敢发声,社交媒体的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或者对立的两面,除了源源不断的成功史和光鲜亮丽的人生,也允许失败、困惑、脆弱存在。 P.s.听从了付宇的建议,跳过了最后一章,试... 如今的人们至少有两张面孔,现实生活及社交媒体。而后者相对的匿名性,让人性的暗面愈发不羁地揭露出来。不是镜子,而是棱镜,扭曲了沟通的本意,垒砌了高墙,走出信息茧房(回声室),反而更加固执己见。我想这个时代,更需要大多数沉默的温和派勇敢发声,社交媒体的世界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或者对立的两面,除了源源不断的成功史和光鲜亮丽的人生,也允许失败、困惑、脆弱存在。 P.s.听从了付宇的建议,跳过了最后一章,试图给出一种一劳永逸解决之道。 (展开)
0 有用 小蒋(岁静版) 2024-12-12 19:48:29 英国
补一下
0 有用 9249 2024-12-10 22:40:53 上海
打破echo chamber容易增加极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