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以北魏一朝对名号这种政治符号的利用与反馈为中心,讨论了北魏一朝诸多别具特色的名号,深入发掘了名号背后的历史信息及政治文化。这些名号主要包括代国时期的代王号、单于号、可汗号等代表着不同制度的名号,北魏早期道教、谶纬等带有神秘色彩的名号,孝文帝时代华风浓郁的名号,北魏时代的外戚、女主与权臣所使用的特殊名号,以及南北互动中所使用的各类名号等。书稿广泛利用各种史料,对史事进行深入考辨,澄清了学界许多争论已久的重要问题。书稿对名号所涉政治与社会语境之分析研读,构建了一种以讨论政治理想的表达与权力关系的宣示来揭示北朝国家转型的研究理路,为拓展中古史的研究空间提供了可能。
作者简介 · · · · · ·
郭硕,湖南湘潭人,历史学博士,现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史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近期的研究兴趣主要涉及北朝名号与政治文化、“河南洛阳”郡望与北朝隋唐士族社会、魏晋人物形象演变、南北朝史籍文献等问题,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 · · · · ·
序 ………………………………………………………………………景蜀慧 1
绪 论 ……………………………………………………………………………1
一、名号与名号系统及其在北魏时代的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6
第一章 “代”“魏”诸号与拓跋政权的名号整合 …………………………16
第一节 “代”国号与“代人”称号之渊源……………………………………16
· · · · · · (更多)
绪 论 ……………………………………………………………………………1
一、名号与名号系统及其在北魏时代的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6
第一章 “代”“魏”诸号与拓跋政权的名号整合 …………………………16
第一节 “代”国号与“代人”称号之渊源……………………………………16
· · · · · · (更多)
序 ………………………………………………………………………景蜀慧 1
绪 论 ……………………………………………………………………………1
一、名号与名号系统及其在北魏时代的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6
第一章 “代”“魏”诸号与拓跋政权的名号整合 …………………………16
第一节 “代”国号与“代人”称号之渊源……………………………………16
一、“代王”诸号的封授与“代”地域观念的萌发…………………………18
二、拓跋氏废弃“代王”称号史事索隐………………………………………23
三、“上洛公”背后的拓跋氏臣服石赵史事与《魏书》的隐讳……………31
四、什翼犍恢复“代王”号的史事与拓跋氏早期史料的辨析………………34
本节小结……………………………………………………………………38
第二节 鲜卑、匈奴等北族名号与“代王”号的整合…………………………38
一、魏晋之际朝贡送质关系背景下的鲜卑系名号…………………………39
二、拓跋氏援晋与单于等匈奴名号的引入…………………………………43
三、北族与华夏名号混融背后的文化融合…………………………………48
本节小结……………………………………………………………………55
第三节 “魏者大名”:“代”“魏”兼行之意义………………………………56
一、后燕、西燕对立的政治格局与“魏”国号的产生………………………57
二、“魏”与“代都”:国号与国都之关系……………………………………64
三、“魏”者大名:魏国号的政治与社会意义………………………………70
本节小结……………………………………………………………………79
第二章 北魏立国之初的名号体系与政权的巩固…………………………81
第一节 祖先、德运与天命:伴随拓跋珪称帝的名号体系…………………81
一、北魏“黄帝后”与“土德说”的建构……………………………………82
二、“黄帝后”与“土德说”的学术渊源脉络………………………………88
本节小结……………………………………………………………………95
第二节 “真人”号与道武帝的“好黄老”……………………………………96
一、“真人”号与道武帝神异形象的塑造……………………………………96
二、“好黄老”与“讲《汉书》”:道武帝对华夏治术的接受…………………104
三、道武帝以华夏治术巩固皇权的得失……………………………………111
本节小结……………………………………………………………………118
第三节 “道武”谥号与北魏皇位继承问题的解决…………………………119
一、“尊母不尊父”与明元帝即位之初的皇权危机…………………………120
二、“孝诚之至,通于神明”与明元帝的皇权之路…………………………126
三、“纯孝之心”或是“南面之术”?“道武”谥号的意义…………………132
本节小结……………………………………………………………………140
第三章 “太平”“天师”等道教名号与崔浩的政治理想 …………………142
第一节 太武帝“太平”诸号始末……………………………………………143
一、泰常七年封王的争议与“太平王”之号…………………………………143
二、崔浩与“太平”之号的确立………………………………………………149
三、寇谦之对“真君”号的创制………………………………………………154
四、符箓、石文与“太平”号的传承问题……………………………………162
本节小结……………………………………………………………………166
第二节 从“究览天人”到“人神接对”:“天师”号之政治涵义……………167
一、“天师”与“真君”的地位:从《释老志》的记载说起…………………168
二、“究览天人”与“敬畏天命”:“天师”得势的信仰基础…………………172
三、由人到神的张良:崔浩师事寇谦之的因由……………………………179
四、“究览天人”与“人神接对”:崔寇合作与太武朝政治…………………187
本节小结……………………………………………………………………195
第三节 “太平”“天师”号与政治文化变迁…………………………………196
一、“太平”理想的内容:“偃武修文”………………………………………196
二、“道教”与“儒教”:崔寇“文教”之纲领………………………………203
三、以“师”行教:崔浩“文教”理想之行事…………………………………209
本节小结……………………………………………………………………216
第四章 孝文帝改制名号与北魏国家转型…………………………………217
第一节 庙号改制与孝文帝对北魏诸帝的历史定位………………………217
一、庙制改革前七庙归属的争议及其检讨…………………………………218
二、显祖入庙与庙制改革的政治背景………………………………………224
三、“太祖”的重新确定及其意义……………………………………………231
四、孝文帝预留“高祖”庙号的政治用意……………………………………237
本节小结……………………………………………………………………245
第二节 北魏“水德”说与十六国北魏历史之清理…………………………246
一、“古典”与“旧事”:太和年间的历史课题………………………………247
二、“以水承金”与对十六国史的清理………………………………………252
三、祖先建构与“水德”说对“土德”说的整合……………………………257
四、北魏“水德”说的现实意义………………………………………………264
本节小结……………………………………………………………………268
第三节 洛阳“中京”称号与孝文帝的政治理想……………………………269
一、“光宅土中”:“中京”称号的涵义………………………………………270
二、“边裔”与“土中”:洛阳的地位与孝文帝的选择………………………274
三、“天下之中”与“迁都改邑”:洛阳土中说的典据………………………279
四、“中朝”与“中原”:江左政权的汉晋洛阳记忆…………………………284
五、“居中得正”与“稽古复礼”:洛阳新都象征意义的建构………………289
本节小结……………………………………………………………………293
第五章 外戚、女主、权臣名号与北魏后期的政治文化 …………………294
第一节 制造外戚:高肇专权与高丽高氏的中原之路………………………294
一、没有太后的外戚:“子贵母死”制度背后的高丽高氏…………………295
二、“追思舅氏”:宣武帝亲政政争中开始的高肇政治生涯………………300
三、《嵩显寺碑》的秘密:高肇联宗勃海高氏的因由………………………305
四、士族社会的接纳与反馈:高肇身后的争议及其家族…………………310
本节小结……………………………………………………………………315
第二节 从“非礼”到“越礼”:北魏的太后名号与文化调适………………316
一、从“保太后”到“皇太后”:太后尊号“非礼”的来历…………………316
二、不从夫谥与别葬方山:“文成文明皇后”谥号的形成…………………326
三、“称诏”与“太上”:胡太后听政时代的名号与文化调适………………335
本节小结……………………………………………………………………344
第三节 “天柱”与“伊霍”:尔朱荣评价之争与正统竞逐…………………345
一、从“柱国”到“天柱”:尔朱荣评价之争的名号渊源……………………345
二、尔朱荣的功过论与高欢集团的态度……………………………………350
三、北魏孝武帝和宇文泰的尔朱荣评价及“柱国”诸号的新用……………354
四、附论:隋唐以后《魏书·尔朱荣传》争议的背景和影响………………359
本节小结……………………………………………………………………363
第六章 名号背后的政权竞争与华夷观念转型……………………………365
第一节 从“索头”到“魏虏”:南朝对拓跋氏称谓的变化…………………365
一、“索头”称号缘由的争议概说……………………………………………366
二、“索头”本为不含贬义的部落名…………………………………………370
三、族称与贬称的组合:南朝史书对音译名号的“再解释”………………374
四、从“索虏”到“魏虏”:北魏称谓由种族到国号的变化…………………379
五、南朝君臣眼中的北魏洛阳与南北胡汉区隔的消弭……………………384
本节小结……………………………………………………………………387
第二节 寄寓北魏的南朝国号:正统之争的另一面…………………………388
一、“存立司马,诛除刘族”与“故晋”之号…………………………………388
二、刘昶与“宋王”之号………………………………………………………397
三、萧宝夤“齐王”始末………………………………………………………401
四、萧正德与萧赞:北魏态度的变化………………………………………407
五、从元翼“咸阳王”到元颢“魏主”:梁武帝的故技重施…………………411
本节小结……………………………………………………………………418
第三节 “岛夷”称号与北朝华夷观的变迁…………………………………419
一、夷夏与正闰:《魏书》“岛夷”号的使用及其内涵………………………420
二、“江南”与“僭伪”:北魏对南朝的称谓与正闰之分……………………424
三、侯景之乱与魏齐禅代:“岛夷”名号产生的政治背景…………………428
四、“僭伪”与“四夷”之间:“岛夷”号与北朝华夷观念的变迁……………432
本节小结……………………………………………………………………436
结 语 …………………………………………………………………………438
一、名号之创制与北魏政权之建构…………………………………………438
二、从“代魏结合”到“居中得正”…………………………………………441
三、北魏各类名号背后的观念转型与社会重构……………………………443
四、南北互动下的名号与北魏国家的成长…………………………………446
五、北魏名号系统的“变”与作为“隋唐渊源”的北魏王朝………………448
参考文献 ………………………………………………………………………451
后 记 …………………………………………………………………………475
· · · · · · (收起)
绪 论 ……………………………………………………………………………1
一、名号与名号系统及其在北魏时代的意义…………………………………1
二、学术史回顾…………………………………………………………………6
第一章 “代”“魏”诸号与拓跋政权的名号整合 …………………………16
第一节 “代”国号与“代人”称号之渊源……………………………………16
一、“代王”诸号的封授与“代”地域观念的萌发…………………………18
二、拓跋氏废弃“代王”称号史事索隐………………………………………23
三、“上洛公”背后的拓跋氏臣服石赵史事与《魏书》的隐讳……………31
四、什翼犍恢复“代王”号的史事与拓跋氏早期史料的辨析………………34
本节小结……………………………………………………………………38
第二节 鲜卑、匈奴等北族名号与“代王”号的整合…………………………38
一、魏晋之际朝贡送质关系背景下的鲜卑系名号…………………………39
二、拓跋氏援晋与单于等匈奴名号的引入…………………………………43
三、北族与华夏名号混融背后的文化融合…………………………………48
本节小结……………………………………………………………………55
第三节 “魏者大名”:“代”“魏”兼行之意义………………………………56
一、后燕、西燕对立的政治格局与“魏”国号的产生………………………57
二、“魏”与“代都”:国号与国都之关系……………………………………64
三、“魏”者大名:魏国号的政治与社会意义………………………………70
本节小结……………………………………………………………………79
第二章 北魏立国之初的名号体系与政权的巩固…………………………81
第一节 祖先、德运与天命:伴随拓跋珪称帝的名号体系…………………81
一、北魏“黄帝后”与“土德说”的建构……………………………………82
二、“黄帝后”与“土德说”的学术渊源脉络………………………………88
本节小结……………………………………………………………………95
第二节 “真人”号与道武帝的“好黄老”……………………………………96
一、“真人”号与道武帝神异形象的塑造……………………………………96
二、“好黄老”与“讲《汉书》”:道武帝对华夏治术的接受…………………104
三、道武帝以华夏治术巩固皇权的得失……………………………………111
本节小结……………………………………………………………………118
第三节 “道武”谥号与北魏皇位继承问题的解决…………………………119
一、“尊母不尊父”与明元帝即位之初的皇权危机…………………………120
二、“孝诚之至,通于神明”与明元帝的皇权之路…………………………126
三、“纯孝之心”或是“南面之术”?“道武”谥号的意义…………………132
本节小结……………………………………………………………………140
第三章 “太平”“天师”等道教名号与崔浩的政治理想 …………………142
第一节 太武帝“太平”诸号始末……………………………………………143
一、泰常七年封王的争议与“太平王”之号…………………………………143
二、崔浩与“太平”之号的确立………………………………………………149
三、寇谦之对“真君”号的创制………………………………………………154
四、符箓、石文与“太平”号的传承问题……………………………………162
本节小结……………………………………………………………………166
第二节 从“究览天人”到“人神接对”:“天师”号之政治涵义……………167
一、“天师”与“真君”的地位:从《释老志》的记载说起…………………168
二、“究览天人”与“敬畏天命”:“天师”得势的信仰基础…………………172
三、由人到神的张良:崔浩师事寇谦之的因由……………………………179
四、“究览天人”与“人神接对”:崔寇合作与太武朝政治…………………187
本节小结……………………………………………………………………195
第三节 “太平”“天师”号与政治文化变迁…………………………………196
一、“太平”理想的内容:“偃武修文”………………………………………196
二、“道教”与“儒教”:崔寇“文教”之纲领………………………………203
三、以“师”行教:崔浩“文教”理想之行事…………………………………209
本节小结……………………………………………………………………216
第四章 孝文帝改制名号与北魏国家转型…………………………………217
第一节 庙号改制与孝文帝对北魏诸帝的历史定位………………………217
一、庙制改革前七庙归属的争议及其检讨…………………………………218
二、显祖入庙与庙制改革的政治背景………………………………………224
三、“太祖”的重新确定及其意义……………………………………………231
四、孝文帝预留“高祖”庙号的政治用意……………………………………237
本节小结……………………………………………………………………245
第二节 北魏“水德”说与十六国北魏历史之清理…………………………246
一、“古典”与“旧事”:太和年间的历史课题………………………………247
二、“以水承金”与对十六国史的清理………………………………………252
三、祖先建构与“水德”说对“土德”说的整合……………………………257
四、北魏“水德”说的现实意义………………………………………………264
本节小结……………………………………………………………………268
第三节 洛阳“中京”称号与孝文帝的政治理想……………………………269
一、“光宅土中”:“中京”称号的涵义………………………………………270
二、“边裔”与“土中”:洛阳的地位与孝文帝的选择………………………274
三、“天下之中”与“迁都改邑”:洛阳土中说的典据………………………279
四、“中朝”与“中原”:江左政权的汉晋洛阳记忆…………………………284
五、“居中得正”与“稽古复礼”:洛阳新都象征意义的建构………………289
本节小结……………………………………………………………………293
第五章 外戚、女主、权臣名号与北魏后期的政治文化 …………………294
第一节 制造外戚:高肇专权与高丽高氏的中原之路………………………294
一、没有太后的外戚:“子贵母死”制度背后的高丽高氏…………………295
二、“追思舅氏”:宣武帝亲政政争中开始的高肇政治生涯………………300
三、《嵩显寺碑》的秘密:高肇联宗勃海高氏的因由………………………305
四、士族社会的接纳与反馈:高肇身后的争议及其家族…………………310
本节小结……………………………………………………………………315
第二节 从“非礼”到“越礼”:北魏的太后名号与文化调适………………316
一、从“保太后”到“皇太后”:太后尊号“非礼”的来历…………………316
二、不从夫谥与别葬方山:“文成文明皇后”谥号的形成…………………326
三、“称诏”与“太上”:胡太后听政时代的名号与文化调适………………335
本节小结……………………………………………………………………344
第三节 “天柱”与“伊霍”:尔朱荣评价之争与正统竞逐…………………345
一、从“柱国”到“天柱”:尔朱荣评价之争的名号渊源……………………345
二、尔朱荣的功过论与高欢集团的态度……………………………………350
三、北魏孝武帝和宇文泰的尔朱荣评价及“柱国”诸号的新用……………354
四、附论:隋唐以后《魏书·尔朱荣传》争议的背景和影响………………359
本节小结……………………………………………………………………363
第六章 名号背后的政权竞争与华夷观念转型……………………………365
第一节 从“索头”到“魏虏”:南朝对拓跋氏称谓的变化…………………365
一、“索头”称号缘由的争议概说……………………………………………366
二、“索头”本为不含贬义的部落名…………………………………………370
三、族称与贬称的组合:南朝史书对音译名号的“再解释”………………374
四、从“索虏”到“魏虏”:北魏称谓由种族到国号的变化…………………379
五、南朝君臣眼中的北魏洛阳与南北胡汉区隔的消弭……………………384
本节小结……………………………………………………………………387
第二节 寄寓北魏的南朝国号:正统之争的另一面…………………………388
一、“存立司马,诛除刘族”与“故晋”之号…………………………………388
二、刘昶与“宋王”之号………………………………………………………397
三、萧宝夤“齐王”始末………………………………………………………401
四、萧正德与萧赞:北魏态度的变化………………………………………407
五、从元翼“咸阳王”到元颢“魏主”:梁武帝的故技重施…………………411
本节小结……………………………………………………………………418
第三节 “岛夷”称号与北朝华夷观的变迁…………………………………419
一、夷夏与正闰:《魏书》“岛夷”号的使用及其内涵………………………420
二、“江南”与“僭伪”:北魏对南朝的称谓与正闰之分……………………424
三、侯景之乱与魏齐禅代:“岛夷”名号产生的政治背景…………………428
四、“僭伪”与“四夷”之间:“岛夷”号与北朝华夷观念的变迁……………432
本节小结……………………………………………………………………436
结 语 …………………………………………………………………………438
一、名号之创制与北魏政权之建构…………………………………………438
二、从“代魏结合”到“居中得正”…………………………………………441
三、北魏各类名号背后的观念转型与社会重构……………………………443
四、南北互动下的名号与北魏国家的成长…………………………………446
五、北魏名号系统的“变”与作为“隋唐渊源”的北魏王朝………………448
参考文献 ………………………………………………………………………451
后 记 …………………………………………………………………………475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如所周知,学界主流的研究一般将北魏时期的政治势力分为鲜卑显贵与华夏士族两类。李凭则突破这一体系,关注源自北燕龙城的几位太后及其附属的外戚政治势力,即被他统称为“龙城诸后”的势力。表面上看,常氏、冯氏、高氏以后权为核心的政治势力,跨越北魏文成、献文、孝文、宣武四朝,确是北魏鲜卑一华夏二元权力结构之外不可忽略的力量。李凭推断,高氏受到其同乡文明太后的重视与文明太后的故国情结密切相关,也合乎文明太后的政治需要。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一、没有太后的外戚:“子贵母死”制度背后的高丽高氏…………… -
不过就北魏政权而言,道武帝天赐年间的政治行动却奠定了皇权独尊的基础。晚年对贺兰、独孤、慕容、白部和氏的大肆杀戮以及子贵母死、离散部落的相关措施,客观上也解除了贺兰部、独孤部等势力对拓跋皇权的威胁;以莫须有的理由杀掉卫王仪、常山王遵等宗室实力派,客观上为父子相承的权力结构的顺利交接奠定了基础。主尊臣卑的君臣秩序这套基于汉人政治实践的知识体系,都是通过极为残酷的政治行为让拓跋族人得以了解并敬畏的。天赐年间政治行为的惨酷,或许也与这一套传统的御臣之术的先天不足有一定关系,出身北族的道武帝亦不能幸免。道武帝利用“人君南面之术”终究也没能控制住局面,自己也在精神失常后死于政变。北魏皇权的最终确立,还得留待后继者来解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三、道武帝以华夏治术巩固皇权的得失…………………………………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共2135册),
这套丛书还有
《我国仿制药发展的专利制度保障研究》《新生物学本质主义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传媒素养培养模式研究》《刘大年年谱》《科斯法律经济学理论探源及其应用》
等
。
喜欢读"北魏时代的名号变迁与政权转型"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北魏时代的名号变迁与政权转型"的人也喜欢 · · · · · ·
-
- 井邑无衣冠 8.5
-
- 权力与正统 8.3
-
- 唐后期皇权问题研究 8.8
-
-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社会与国家 7.8
-
- 重写秦汉史 8.8
-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7.9
-
- 地域性与南朝政局 8.0
-
- 重构契丹早期史 9.4
-
- 东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 8.7
-
- 中古的社邑与信仰 9.6
北魏时代的名号变迁与政权转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游牧政权走向皇权文官共同体的道路——与《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对读
对先进文明的向往是人类的天性,何谓先进,在马经视角就是更发达的生产力和更合理的生产关系,在西经视角就是劳动生产率更高的生产函数和更健康的消费循环,总之都脱离不了生产—分配这一根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文明当之无愧是东亚地区最先进的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影响...
(展开)

打开历史研究的新思路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名号所包含的范围还是蛮广的,不仅仅局限于年号,还包括国号、帝王的尊号、庙号、谥号,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名号的作用可不仅仅是一个方便让人记住的称号,背后往往有着深远的政治意义,研究名号变迁对于我们了解政权变化有着十足的帮助。 本书不光研究的是少有人涉足的名号... (展开)>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九分以上中国文史哲著作(乱序) (司空宅星)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诸师著述 (风君侯)
-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Kogorou)
- 【新书过眼录·中国大陆 】2024 (普照)
- 闲着没事读读书(二) (鹿小羽)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16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北魏时代的名号变迁与政权转型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某某佳哇 2025-02-11 21:11:35 湖南
名号是最直观的政治符号,也历来是政治文化研究中的重点。选取的几个点都有不少学术铺垫,但面面回应陈述也太繁杂冗长,一半篇幅都可以优化。还是写出了一些亮点。上洛公与石虎贬诸封爵有关,恢复代王号是遥尊东晋,代魏并行是以代控魏,土德以黄帝为祖,水德以黄帝孙始均为祖,真人号受黄老影响,改“宣”为“道”是明元帝的黄老路线,太平王与皇太子、太平真君与皇帝皆二位一体,代天立言寇天师,自比张良崔丞相,天师道排除十族... 名号是最直观的政治符号,也历来是政治文化研究中的重点。选取的几个点都有不少学术铺垫,但面面回应陈述也太繁杂冗长,一半篇幅都可以优化。还是写出了一些亮点。上洛公与石虎贬诸封爵有关,恢复代王号是遥尊东晋,代魏并行是以代控魏,土德以黄帝为祖,水德以黄帝孙始均为祖,真人号受黄老影响,改“宣”为“道”是明元帝的黄老路线,太平王与皇太子、太平真君与皇帝皆二位一体,代天立言寇天师,自比张良崔丞相,天师道排除十族祭祀,元魏两太祖是道武孝文两朝事,光宅土中必中京洛阳,尔朱荣官号成禁忌,索头是部落地,岛夷是魏收创,北封宋王齐王,南设魏主,前朝国号是武器,这一点深入还不够。 (展开)
12 有用 95年已婚有仨娃 2024-05-06 01:33:37 浙江
读本书时,我感觉郭老师在写作时总是不停地追问,在不停地追问和细密的考证中,前人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也得到了填补。在研究史的回顾上,郭老师能将大量前人的研究史穿插进论证中,调动不同类型的大量史料,展现了立体的北魏政治史。全文将北魏的历史通过“名号”的变迁串联起来,太巧妙。与部分学者直接将博士论文出版(或将发表的论文集结出版)不同,本书增补了太多郭老师和其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仅看学位论文或已发表的知网论... 读本书时,我感觉郭老师在写作时总是不停地追问,在不停地追问和细密的考证中,前人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也得到了填补。在研究史的回顾上,郭老师能将大量前人的研究史穿插进论证中,调动不同类型的大量史料,展现了立体的北魏政治史。全文将北魏的历史通过“名号”的变迁串联起来,太巧妙。与部分学者直接将博士论文出版(或将发表的论文集结出版)不同,本书增补了太多郭老师和其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仅看学位论文或已发表的知网论文是完全不够的。 (展开)
2 有用 DRYJIAYOU 2024-08-12 09:28:52 北京
不论是方法还是论述上,都有很大的启发
2 有用 张子猷 2024-08-10 08:06:13 云南
感觉是近年来北魏史最好的一本书,问题意识太好了。
5 有用 饺子 2024-06-03 22:57:53 河北
读这本书,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作者郭硕是一个博览群书、渊博又悲悯的人,他笔下的历史,不仅仅有深度,还有温度,绝非只有冷冰冰的年份与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