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沈艾娣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理想国 副标题: 清代中国与大英帝国之间两位译者的非凡人生 原作名: The Perils of Interpreting: The Extraordinary Lives of Two Translators between Qing China and the British Empire 译者:
赵妍杰 出版年: 2024-7-31 页数: 400 定价: 82.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13946346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son),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中国史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擅长将全球视野与微观史研究方法相结合。著有《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1857—1942)》(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 1857-1942)、《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The Missionary’s Curse and Other Tales from a Chinese Catholic Village)等。
This meant that they had to sail with the ocean currents and prevailing winds caused by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Gower planned to sail south, then follow the winds westward across the Atlantic to Brazil, then the current that runs down the coast of South America till he reached the powerful current that circles the Antarctic, which would carry him back east into the Indian Ocean. From there he could follow the trade winds north to the Dutch East Indies (today Indonesia), and then the annual monsoon wind north to China. The whole voyage would take nearly a year. (查看原文)
1 有用 阿元聊历史 2025-02-11 10:23:08 浙江
关注翻译角色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是西方近些年来的热潮,像我之前做过笔记的《龙与狮的对话》也同样关注了这一问题;但与之不同的是,这本《翻译的危险》更加地关注了微观的人物,经由他们的命运还原一场对于异质文明的沟通,通过两位译者所面对的危险与遭遇的不公,揭示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全球化的进程远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安稳平坦,而是由牺牲与苦难铺就的荆棘之路。
21 有用 木卫二 2024-08-30 13:16:46 广东
两次不吃敬酒,引发了第三次的掀桌。两位充满才识与能力,视野与胸襟,游弋于语言海洋的中西翻译家,他们各有一双见过乾隆的眼睛,而那个被修饰,争议,讥笑,乃至尘封的马戛尔尼使华瞬间,变成了画,沦为野史,成为民族主义的饲槽草料,更令小斯当东空口难言。远去之彼人,其一生志业,似乎不过是夏日浮云投下的阴影,欷歔难挡——你的生命由此平添了又一阵突来的小寂寞。
11 有用 五月阿隆 2024-09-08 18:18:42 北京
两位翻译的非凡人生,沈艾娣对一般历史人物的刻画的确有自己的技巧,看过《传教士的诅咒》就能领略到。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穿越中西之间的命运,伴随着作为事件的马戛尔尼来华和阿美士德来华而来到高潮,但又因为马戛尔尼们的符号性而隐而不见。对大清而言,并非缺乏了解世界的人物,无论是以李自标为代表的前往欧洲学习的中国传教士,还是像盛泰、松筠这样已经阅读或了解西方世界的人物,都只是庞大帝国中的边缘人物。在本书之外,从... 两位翻译的非凡人生,沈艾娣对一般历史人物的刻画的确有自己的技巧,看过《传教士的诅咒》就能领略到。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穿越中西之间的命运,伴随着作为事件的马戛尔尼来华和阿美士德来华而来到高潮,但又因为马戛尔尼们的符号性而隐而不见。对大清而言,并非缺乏了解世界的人物,无论是以李自标为代表的前往欧洲学习的中国传教士,还是像盛泰、松筠这样已经阅读或了解西方世界的人物,都只是庞大帝国中的边缘人物。在本书之外,从康熙到乾隆,抑或是福康安,都有着认识世界局势变化的完整情报网。简中出不来的一些信息沟通著作也都展现了上层信息的顺畅(比如马世嘉《破譯邊疆.破解帝國》),可惜信息通畅与否从来不是改变的充要条件。更令人惋惜的是,李自标晚年仍然记得幼时在那不勒斯的友人,也许他不该为了宗教热忱,回到大清北方潦倒余生。 (展开)
1 有用 Douglas Skoog 2024-10-16 14:59:24 北京
不如说是李自标和小斯当东的略传,李自标的部分要比斯当东的值得关注得多。日后描述这段的作品相当必要对其多加着墨。
4 有用 王子毅 2024-09-24 20:00:13 广东
就算是生命史,那也不能写成流水账啊,谈两位译者的人生故事太多,论翻译在马戈尔尼使团访华上的作用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