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南京大学出版社·守望者
副标题: 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
原作名: Ich will verstehen
译者: 高原
出版年: 2024-8-20
页数: 388
装帧: 平装
丛书: 守望者·访谈
ISBN: 9787305282911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阿伦特电视访谈合集、致雅斯贝尔斯书信选首译中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极权主义的起源》标配读物,收录阿伦特本人认为极重要的数次访谈。
-----------------------------------------
★她曾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思想争议,她是直面恶意与攻击的伟大女性。
-----------------------------------------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阿伦特?
-----------------------------------------
★直击当代社会痛点,引起当代人深刻共鸣。
-----------------------------------------
★洞悉平庸的恶、政治谎言、舆论暴力;畅谈爱与自由、民族与同化、工作与消费。
----------------------------...
【编辑推荐】
★阿伦特电视访谈合集、致雅斯贝尔斯书信选首译中文,《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极权主义的起源》标配读物,收录阿伦特本人认为极重要的数次访谈。
-----------------------------------------
★她曾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思想争议,她是直面恶意与攻击的伟大女性。
-----------------------------------------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阿伦特?
-----------------------------------------
★直击当代社会痛点,引起当代人深刻共鸣。
-----------------------------------------
★洞悉平庸的恶、政治谎言、舆论暴力;畅谈爱与自由、民族与同化、工作与消费。
-----------------------------------------
★四次深度畅谈,四场思想风暴,全面呈现阿伦特思想图景。
关于爱、自由与思考;关于恶;关于犹太人与大屠杀;关于艾希曼的争议;关于极权主义与国家安全;关于移民与同化;关于政治与哲学……
“我从未‘爱’过任何民族或集体。我只爱我的朋友。”
“恶没有深度也没有魔性,像真菌一样在表面生长,可以破坏整个世界。”
“这就是极权主义的基本特征:人对人的完全统治。”
-----------------------------------------
★时跨近四十年的私人通信,长达半生的时代记录,讲述阿伦特的亲情、爱情、事业。
关于父母与童年;关于丈夫与陪伴;关于友谊与旅行;关于疾病、车祸、衰老与死亡;关于舆论暴力;关于雅斯贝尔斯、海德格尔、本雅明、韦伯、尼采、布洛赫、康德、奥古斯丁……
“那些支持我的人寄来私人信件——他们不敢再公开。谁胆敢开口,马上就有组织严密的暴徒群起而攻之。毕竟,每个人都相信所有人相信的东西。”
“变老的最大好处之一是,人们终于获得了合规的舒适权。我带着极大的愉悦感向年轻人介绍我的白发。”
-----------------------------------------
★一份阿伦特思维导图,提取阿伦特人生关键词:爱、自由与政治。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由阿伦特珍贵手稿拼贴而成,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汉娜·阿伦特,站在舆论风口浪尖的政治思想家。她批判极权主义,反观现代社会,思考反犹主义。她关于“平庸的恶”的概念引发长达半个世纪的争论。时至今日,人们对阿伦特的误解要多于真知。
本书汇集了阿伦特本人认为尤其重要的数次电视访谈、她写给雅斯贝尔斯夫妇的书信节选等。这些文本真实呈现了阿伦特的人生与思想图景。我们在此听到一位女性的真诚谈话与有力自辩,关于爱、激情与惶惑,关于疾病、车祸与衰老,关于政治与自由,关于20世纪历史中的暴行与恐怖。在这里,阿伦特是可以直面恶意与抨击、坦然谈论死亡的智者。今时今日,她的声音穿越时空,引起我们每一个人的共鸣。
我想理解的创作者
· · · · · ·
-
汉娜·阿伦特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简介】
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思想家、政治理论家,曾师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博士学位,担任过芝加哥大学教授、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代表作有《艾希曼在耶路撒冷》《极权主义的起源》《人的境况》等。
【编者简介】
乌苏拉·卢茨(Ursula Ludz),学者、编辑,也是阿伦特著作的译者,为国际阿伦特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译者简介】
高原,浙江大学德语文学博士,浙大城市学院教师。
目录 · · · · · ·
2005年新版序
年表
第一部分 针对个人和作品的问答
致格哈德·肖勒姆的信
与蒂洛·科赫的电视访谈
与君特·高斯的电视访谈
在多伦多与友人和同事的讨论
与罗杰·埃雷拉的电视访谈
第二部分 与卡尔和格特鲁德·雅斯贝尔斯的交流
关于个人生平
关于犹太身份
关于个人作品
关于生活主题
版权来源
人名对照表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我想理解"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我想理解"的人也喜欢 · · · · · ·
我想理解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思考——阿伦特与自己和解的方式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十四岁开始,汉娜·阿伦特就觉得哲学是一种必然。 我要么研究哲学,要么投水自尽。……我之前就说过,我必须理解。 汉娜·阿伦特是十四岁就开始读《世界观心理学》。她是一个高智商的天才少女,天赋让她与周围的人群隔离开,即使她没有野心,她的天赋还是让她蔑视他人,虽然... (展开)理性赋予我们思考的能力,然后好好生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者:[美]汉娜·阿伦特 著 [德]乌苏拉·卢茨编 高原 译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 “理性赋予我们思考的能力,它本身有一种让人行动的需求。哲学家和形而上学家们垄断了这种能力。这导致了非常伟大的事件发... (展开)我想理解,那便开始理解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Piper (1996)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魔力与恐惧]我策划的奇诡的书们 (顾舜若)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出口成章——对话录与谈话录(续) (維舟)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作品集90年 (Δανιή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63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我想理解的评论:
feed: rss 2.0
7 有用 自由独木舟 2024-09-02 14:57:43 上海
伟大而不矫情,理智而有情理!
1 有用 落地麦子 2024-09-21 18:10:54 浙江
阅读阿伦特,就像是做了一次思想和智力的体操,太令人愉悦了,尤其是这种访谈和书信体,她的很多话格言似的,直击我的内心。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阿伦特?因为,阿伦特依然是我们观察时代、理解世界和沉思生活的最好的思想扶手。
2 有用 横转中子星 2024-09-14 23:05:59 辽宁
此前看过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写的很有代入感,在事件分析上也鞭辟入里。书中的访谈与书信,通过对话与回信,展现出阿伦特的思想。比如其对于马克思的理解,以及对于自身思想的定位。这些内容都很好的记述了阿伦特的思想表达。比如与麦卡锡讨论阿伦特思想时,他表述道他的作品创造了一个空间,人们可以进入它,并被这些大部分的定义所占据。她的思想根基非常接近于“区分”。这是一种中世纪的思维方式。针对于此,阿伦特... 此前看过阿伦特的《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写的很有代入感,在事件分析上也鞭辟入里。书中的访谈与书信,通过对话与回信,展现出阿伦特的思想。比如其对于马克思的理解,以及对于自身思想的定位。这些内容都很好的记述了阿伦特的思想表达。比如与麦卡锡讨论阿伦特思想时,他表述道他的作品创造了一个空间,人们可以进入它,并被这些大部分的定义所占据。她的思想根基非常接近于“区分”。这是一种中世纪的思维方式。针对于此,阿伦特讲到,这是亚里士多德式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面对其他人给她贴一些标签,她也会加以修正,来更好的向他人传达自己的思想主张。除了这些学术与思想内容之外,也可以从中了解到阿伦特的日常生活经历,她有的时候会因为很多社交活动而影响了自己的研究,对此她也会产生抱怨。通过这种事例的描绘,一种生活的真实感油然而生。 (展开)
2 有用 安提戈涅 2024-10-11 11:12:42 云南
开会时读完,因为是书信和研讨,信息密度略低。以前我会期待看到一个思考者的日常,但是现在感到光阴易逝,看到她不断担心丈夫的身体、自己遭遇车祸等生活琐事,有点不耐烦了,不需要“扶手椅”的比喻好,但也仅此而已。还是她的著作吧。任何大佬开会废话都挺多的。
2 有用 连城易脆 2024-09-15 09:17:02 江苏
最早知道她还是因为2012年的一部德国同名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讲述的正是她为“死刑执行者”艾希曼发文辩护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也由此她提出了“平庸的恶”这一被广为流传,也同样被广为争议的观点。 这本《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算是对这位顶级政治思想家的一次很好的注解,从而更深刻地认知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极权主义的起源》这两部代表作背后的思考,也就更好地洞悉平庸之恶与政治谎言!而由此... 最早知道她还是因为2012年的一部德国同名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讲述的正是她为“死刑执行者”艾希曼发文辩护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也由此她提出了“平庸的恶”这一被广为流传,也同样被广为争议的观点。 这本《我想理解:汉娜阿伦特访谈与书信》算是对这位顶级政治思想家的一次很好的注解,从而更深刻地认知到《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和《极权主义的起源》这两部代表作背后的思考,也就更好地洞悉平庸之恶与政治谎言!而由此体现出的她直面争议与攻击的勇气也令人敬佩,也如她所言,思考可以带来力量和勇气! 重点推荐与蒂洛·科赫、君特·高斯、罗杰·埃雷拉的三篇电视访谈。 最后想提一下,守望者最近出的两本访谈录(另一本《李安访谈录》)用牛皮纸做的凹凸封面以及开本大小,握持感真的很舒服,进而可以一口气看很久很久。 (展开)
0 有用 北河沿井斯塔 2024-11-07 16:49:41 北京
近期读的另一本有关对话与理解的书,看到了一个在“进行时”里的阿伦特!她积极回应各种质疑,接受所有论战,无论对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不讨好,也不忠于任何文人圈子。对于在乱世中不想盲目站队的人,她简直是个发着光芒的思想家。她说她可以什么都不做也能很好地活着,但如果不能努力理解发生的事,就活不下去。思考是危险的(所有思考都破坏了僵化的规则和普遍的信念),但不思考更危险。她觉得人应该像从未有人思考过那样思考,... 近期读的另一本有关对话与理解的书,看到了一个在“进行时”里的阿伦特!她积极回应各种质疑,接受所有论战,无论对保守派还是进步派都不讨好,也不忠于任何文人圈子。对于在乱世中不想盲目站队的人,她简直是个发着光芒的思想家。她说她可以什么都不做也能很好地活着,但如果不能努力理解发生的事,就活不下去。思考是危险的(所有思考都破坏了僵化的规则和普遍的信念),但不思考更危险。她觉得人应该像从未有人思考过那样思考,努力进行“没有扶手的思考”,“不要让自己在任何地方有家的感觉”。我特别喜欢她的一句话:“人们必须在善与恶中保持对真实的忠诚,所有对真理的热爱都来源于此,所有对生而为人的感激也来源于此。” (展开)
0 有用 周之余 2024-10-31 10:15:22 上海
对于本就熟悉阿伦特的读者,这几乎是必读的书目。尤其是前半部分对谈(有关严格的定义与区分、源自古希腊/罗马的思考如何关照二战后的政治生活),而关于艾希曼和犹太身份认同,后半部分阿伦特矛盾的自白也有价值
0 有用 江海一蓑翁 2024-10-28 21:34:10 江苏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守望者品牌为20世纪的犹太裔思想家阿伦特引进出版的一部访谈与书信合集。尽管收录其中的文献主题相对松散,但无论是与格哈德·肖勒姆谈“平庸之恶”与艾希曼审判,还是与她的恩师雅斯贝尔斯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关于思想、爱与生活的通信,都是理解阿伦特其人、其思想最重要的一手文献资料。得益于书信、访谈这些文体形式赋予的轻松、直接、口语化等特点,这些文献相较于阿伦特的大部头学术著作,是更便捷地管窥...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守望者品牌为20世纪的犹太裔思想家阿伦特引进出版的一部访谈与书信合集。尽管收录其中的文献主题相对松散,但无论是与格哈德·肖勒姆谈“平庸之恶”与艾希曼审判,还是与她的恩师雅斯贝尔斯持续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关于思想、爱与生活的通信,都是理解阿伦特其人、其思想最重要的一手文献资料。得益于书信、访谈这些文体形式赋予的轻松、直接、口语化等特点,这些文献相较于阿伦特的大部头学术著作,是更便捷地管窥其生活与思想世界的窗口。正基于此,本书也非常适合那些对阿伦特这个人物深感兴趣、又暂时无意或无力阅读她的学术原著的读者,用来作为入门性读物。值得推荐。 (展开)
0 有用 X316 2024-10-27 22:02:34 江苏
整体读得有点艰难,因为我此前还没来得及阅读阿伦特的著作,就导致关于政治哲学和她著作的部分读不懂。所以决定找时间把她的著作读一下,再重读这本书。而关于生活、死亡及她和友人的书信,这部分很好读,一个强大、理性、冷静的女性,很有力量。
0 有用 vivi 2024-10-27 20:13:29 广东
要真正理解阿伦特,就读她的书和信,看她的采访,认真读,反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