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蒙古秘史》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合称有关蒙古历史的三大经典。《蒙古秘史》成书于13世纪中叶,是最早用畏兀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生动记述了蒙古人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事迹,尤其是重点记载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在战乱中壮大势力、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汗国、收服畏兀儿、南征金夏等历史事迹,以及成吉思汗及其母亲诃额伦、王罕、札木合、塔阳汗、合撒儿和“四杰”“四狗”等众多人物的言行,为研究蒙古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学、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研究蒙古社会发展史的最重要典籍,也是世界历史和文学宝库的珍贵典籍。《蒙古秘史》因元朝皇室规定“事关秘禁,非可令外人传”,蒙古文原本已失传,现存的是明初的“汉译蒙音本”,称为《元朝秘史》。
札奇斯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与姚从吾费时七八年时间作《汉译蒙音元朝秘史新译并注释》,1975年他又重新译...
《蒙古秘史》与《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合称有关蒙古历史的三大经典。《蒙古秘史》成书于13世纪中叶,是最早用畏兀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和文学作品,生动记述了蒙古人的起源和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的事迹,尤其是重点记载了成吉思汗早年的艰难经历、在战乱中壮大势力、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汗国、收服畏兀儿、南征金夏等历史事迹,以及成吉思汗及其母亲诃额伦、王罕、札木合、塔阳汗、合撒儿和“四杰”“四狗”等众多人物的言行,为研究蒙古早期的历史、社会、文学、语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是研究蒙古社会发展史的最重要典籍,也是世界历史和文学宝库的珍贵典籍。《蒙古秘史》因元朝皇室规定“事关秘禁,非可令外人传”,蒙古文原本已失传,现存的是明初的“汉译蒙音本”,称为《元朝秘史》。
札奇斯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与姚从吾费时七八年时间作《汉译蒙音元朝秘史新译并注释》,1975年他又重新译注,于1978年初版。《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以《元朝秘史》为基础,将其还原为蒙古文,再翻译成汉文,并根据元朝的历史事实、蒙古的风俗和中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注释,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此次出版改正了不少错字和引文、标点错误,规范了专有名词的体例,并修订了部分蒙古文罗马字的转写方式。
作者简介 · · · · · ·
札奇斯钦(1915—2009),著名蒙古学家,汉名于宝衡。1915年生于北京,祖籍内蒙古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王爷府大营子(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师从姚从吾研究蒙古政治史。193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留学,得到白鸟库吉、乌居龙藏、矢野仁一等北亚史专家指教,并结识小林高四郎等学人。1939年回国。1949年移居台湾后,潜心研究辽金元史,致力于蒙古历史、语言、文化、民俗研究。1957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社会系(边政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1958年兼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1972年赴美,任美国杨百翰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教授、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中亚学院研究教授。用汉、蒙、英、日等多种文字著述,学术著作颇丰。著有《蒙古之今昔》《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蒙古文化...
札奇斯钦(1915—2009),著名蒙古学家,汉名于宝衡。1915年生于北京,祖籍内蒙古原卓索图盟喀喇沁右旗王爷府大营子(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镇)。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师从姚从吾研究蒙古政治史。1938年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学院留学,得到白鸟库吉、乌居龙藏、矢野仁一等北亚史专家指教,并结识小林高四郎等学人。1939年回国。1949年移居台湾后,潜心研究辽金元史,致力于蒙古历史、语言、文化、民俗研究。1957年任台湾政治大学民族社会系(边政系)系主任、研究所所长;1958年兼任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1972年赴美,任美国杨百翰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教授、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教授、德国波恩大学中亚学院研究教授。用汉、蒙、英、日等多种文字著述,学术著作颇丰。著有《蒙古之今昔》《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蒙古文化与社会》等专著十余部,译著有《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蒙古黄金史译注》等,还撰有《说旧〈元史〉中的“秃鲁花”与〈元朝秘史〉中的“土儿合黑”(散班)》等中文论文九十篇、英文论文四十三篇。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這一次討論的題目,是「漫談元朝秘史」。「元朝秘史」在漢籍中是一部很特別的奇書;保留下來的形式,也很特殊,値得加以注意。今天兄弟想就個人淺學所知關於這部奇書的內容、性質,在國內和國際間學術界對牠研究的概況,以及牠在國史中應有的地位,略作介紹,敬請諸位先生不吝指教。兄弟是治通史中的斷代史(宋遼金元史)的,「元朝秘史」祗是這一階段中直接史料的一種,所以祗能隨便談一談。 我國歷史悠久,材料豐富。從前北京大學曾把國史分成六段,或七段(上古、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遼宋金元、明清、近百年史);想分段工作,把國史徹底清理一番。因此對於斷代史,也作專史看待,注重研究每一大段落中的一切直接史料,以期對於這一時代,有比較眞切的認識。元朝秘史是遼宋金元時代(九〇七——一三六八)元朝初年的重點史源,所以早在二十年以前,兄弟即曾加以注意。又因卒業北大史學系後,與精通中西文史學的義寧陳寅恪先生同時留學德國;並認識法國的伯希和(Prof. P. Pelliot)先生,德國的海尼士(Prof. E. Haenisch)先生(兩位都是研究元朝秘史的歐洲學者),直接間接受到鼓勵,很早即研讀葉德輝刊的漢譯蒙音元朝秘史。民國二十三年歸國,在北大擔任遼宋金元史,同時講授「蒙古史擇題研究」,又得認識蒙古青年學者札奇斯欽先生,作為朋友,商榷學問,至今愈密。對於元朝秘史的研究,雖時作時輟,沒有專文發表。但因歷年稍久,材料愈積愈多,也頗有追隨時賢,酌加整理的打算。今承同志會邀約,辭不獲已。謹就這一名著依個人淺學所知,作一概括的報告。 就正名說,「元朝秘史」,實在應當叫作「蒙古秘史」。蒙古文稱這部書是「忙豁侖、紐察、脫察安。」忙豁侖,即是「蒙古的」,紐察(紐古察)意即「機秘」,脫察安,即是「史綱」,或「大事記」。也就是元史卷三十六文宗紀(五)與卷一八一虞集傳所說的脫卜赤顏。這八個字合起來就是「蒙古的機密史綱」或「蒙古的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一)現存元朝秘史的內容與重要段落:現存元朝秘史就四部叢刊三編本(葉刻本除一處有錯簡外,大體全同)說,共十二卷,二百八十二節。內容所述,前十一卷爲成吉思汗(元太祖)一生重要事跡;後一卷爲窩闊台汗(元太宗)繼位後的重要事跡。因爲原書記載成吉思汗的事跡,特別詳細,所以倭國學者那珂通世(一八五一——一九〇八)就把「蒙古秘史」(忙豁侖、紐察、脫察安),改譯爲「成吉思汗實錄」。(倭譯本,雖未區分章節,但每節上有標題,頗便閱覽。)現在我國旅美的歷史家洪煨蓮先生,近年爲組織出版的謝再善的兩種譯本,及德文海尼士教授的德譯本,都有分期與小的標題,頗覺醒目。兄弟久好此書,因爲便於記憶,也曾分原書十二卷,二百八十二節爲下列的幾個段落。 (1)成吉思汗的先世:這一章追述成吉思汗降生以前的祖先與家世。從第一冊第一節到第五十八節。這一階段中,採取若干流傳蒙古的故事,追敍成吉思汗先世的歷史。詳明眞切,情節生動。(如阿蘭娘娘折箭訓子的故事等,都是很美的,頗像我們喜讀的左傳。)均遠較舊元史(一)太祖紀,元史譯文證補(一),多桑蒙古史(第一冊第二、三章)等爲佳。 (2)成吉思汗的少年時代:從降生到結婚以前。自第五十九節起,到九十三節止。(這一章所分節目與洪煨蓮先生等所分略有不同。) (3)結婚後的聯結王汗與札木合:從結婚起,中經聯結王汗與札木合到與札木合的分裂。自第九十四節起,到一百一十九節止。 (4)被推爲蒙古本部可汗,初步建立組織與收併鄰近部落:從收容各部小頭目起,到被推爲蒙古本部可汗,並毆殺不里孛可止。自第一百二十節起,到一百四十節止。這一時期中,洪煨蓮先生等都依據秘史原文(一百二十三節),說帖木眞被推爲本部可汗的時候,即建號成吉思汗。這自然是不確的。這時候帖木眞僅被推爲本部的可汗。秘史(一二三節)原文雖說:「這般盟誓了,立帖木眞做了皇帝,號爲成吉思。」實際上這裏的稱呼,應是追述。因為牠與後文(二〇二節...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的人也喜欢 · · · · · ·
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转】钱伯泉:《蒙古秘史》的版本、内容及其成书年代研究

对部落发展历史的记录

可爱的插画啊~~为何只有一张封面?

《蒙古秘史》:解读草原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
> 更多书评 8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7 )
-
新华出版社 (2006)8.4分 358人读过
-
-
青海人民出版社 (2014)8.6分 90人读过
-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1)8.6分 9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蒙元帝国 (安迪合罕大皇帝)
- 蒙古起源史与蒙古学 (安迪合罕大皇帝)
- 購借讀書單【能購即購(購物車)】 (Mr_劲直)
- 2025感兴趣新书 (蓬洲所城千户)
- 书单|2025 (看闲书)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