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注(全四册)的书评 (30)

由于一段命运——《左传》散记之一
不知这样说会否稍嫌武断,但如果不算《春秋》——它更近于经或可不入史书之列,我想说,《左传》可能是中国有史书传统以来最克制、最冷静、最近乎天地不仁的自然式书写了,跟二百年后另一个坐标式的历史书写者司马迁不一样,后者更像一个怀揣着某种隐秘激情的布道者,以历史为...
(展开)

门外汉两读《春秋左传注》后对《左传》的些许看法
《左传》算是读完了,而且连续读了两遍。然而虽是读了两遍,而且读的还是当代所谓集大成之作的《春秋左传注》,但是我仍觉着自己于《左传》是陌生的。《左传》太难读了! 《左传》一般认为是《春秋》的注释本,然而毕竟它也是两千多年前的书,所以后人读起来,还是有很多难懂的...
(展开)

最好的东西最先消失——《左传》散记之二
或者,我们可以再退远一点儿,从这个带着血痕和惆怅的近镜头里撤身出来,看一看那个容纳着它、包裹着它的更大空间,那个遥远、丰满、柔丽或者杂芜的宽幅布景。要知道,整个文本所依凭展开的时间轴,那个用以纳入一桩桩人和事的坐标系,那根用来结绳记事的老绳索,其开端也是一...
(展开)

了不起而特别的《左传》--《春秋左传注》读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关于《左传》的史学与文学价值,古往今来有很多精彩的论断,我只要抄四段材料也就够了。 一、写过《春秋史》、《春秋考信录》、《春秋左传研究》的童书业先生在给自己老师顾颉刚先生的信里说:“生前撰《春秋史》,史实部分尽据《左传》,颇为旧派学者所不满,其批评集中于“左... (展开)
一块永恒的石头——《左传》散记之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左传》里,声伯梦见自己涉洹水而泣,泪皆化作他吃下的琼瑰,那歌儿在唱:“济洹之水,赠我以琼瑰。归乎!归乎!琼瑰盈吾怀乎!”这是整部春秋史里最令我迷醉的一个场景,好像一篇志怪小说的开端,不管声调、颜色还是气味都近乎妖娆,尽管歌儿唱出以后,梦就结束了,后面重又... (展开)
读《左传》之“丁丁卯卯”观
读《左传》至《襄公二十三年》,其中有这么一段, “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孟孙卒,……臧孙入,哭甚哀,多涕。出,其御曰:‘孟孙之恶子也,而哀如是。季孙若死,其若之何?’” 我注意的是臧孙那位御者的话。那位御者觉着,臧孙对不喜欢自己的孟孙的死已经万分悲恸,那...
(展开)

略驳杨伯峻先生“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之“陈侯”为夏徵舒说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于《宣公十一年》“夏,楚子、陈侯、郑伯盟于辰陵”一句下有注曰“此陈侯若谓是陈成公,则此时在晋,尚未为侯,且不得离晋而与楚盟。疑是夏徵舒,则楚夏与之盟,而冬又讨杀之,故《读本》云‘知讨乱非其本志’”。我觉着杨先生的这个说法有问题。 先截... (展开)
沈尹戌:勇士不忘丧其元
沈尹戌的事迹多见于左传,而史记甚至没有记载其人。京剧《哭秦庭》倒是浓墨重彩地刻画了这位左司马。 鲁定公四年(前506)的柏举之战是沈尹戌最后一次为国画策。早在昭公十九年(前523),他就多次根据吴楚之间的形势变化提出针对性的军事方略: 楚人城州来。沈尹戌曰:“楚人...
(展开)

365-春秋-孔子-历史-722BC
365-春秋-孔子-历史-722BC Barack 2021/10/04 《春秋》,是由鲁国史官记录大量当时该国诸侯、大夫、国人等失礼非礼之事;鲁国史官也会收集其他诸侯国公侯大夫等失礼非礼之事,会记录诸侯国公侯间大夫等间书信内容,比如晋叔向与郑国子产关于铸刑书的书信 ,其中记录了齐国史官...
(展开)

望氛 / 关注到《左传》中一个神奇的点
大三时候(2018.6)导读《左传》,脑洞新奇,找了一个不着边际的点完成课堂作业。收于此,留作纪念。 探析《左传》的望氛内涵 摘要:“望氛”是春秋时期一种流行的预言方式,《左传》里有关于晋献公、梓慎、伯夙等的望氛记载。春秋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人们借助望氛来达到自...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