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俄】梅列日科夫斯基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原作名: 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
译者: 杨德友
出版年: 2009-10-1
页数: 778
定价: 59.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53806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原作名: Л. Толстой и Достоевский
译者: 杨德友
出版年: 2009-10-1
页数: 778
定价: 59.9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ISBN: 9787508053806
内容简介 · · · · · ·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内容简介:梅列日科夫斯基是俄国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半期最有影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文学评论家和宗教思想家之一。他的成就涉及欧洲和俄国文史哲各个领域。“基督教是什么”这个问题,贯穿了梅列日科夫斯基的全部创作。他通过解读历史人物,尤其通过剖析人物的灵魂、精神过程来表现和叙述他的宗教哲学思想。
这部写于1900年到1902年的两卷本长篇作品《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明证。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其人及其主要作品的剖析,梅列日科夫斯基力图审视俄罗斯现代民族精神的代言人的灵魂,揭示俄罗斯现代宗教思想所面临的问题,探索这些问题在现代语境中的宗教哲学意义。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2卷(套装共2卷)》共2卷。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的创作者
· · · · · ·
-
德米特里·梅列日科夫斯基 作者
目录 · · · · · ·
第一册中译者前言《梅列日科夫斯基全集》序言(1914)引言上篇 作为人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下篇 作为艺术家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册序言上篇 第一章 托尔斯泰笔下的反基督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反基督 第三章 托尔斯泰笔下的基督 下篇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督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分裂 第六章 托尔斯泰笔下的最终分裂与最终合附录:梅列日科夫斯基作品编年译者后记
第一册中译者前言《梅列日科夫斯基全集》序言(1914)引言上篇 作为人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下篇 作为艺术家的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二册序言上篇 第一章 托尔斯泰笔下的反基督 第二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反基督 第三章 托尔斯泰笔下的基督 下篇 第四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基督 第五章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分裂 第六章 托尔斯泰笔下的最终分裂与最终合附录:梅列日科夫斯基作品编年译者后记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丛书信息
· · · · · ·
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共93册),
这套丛书还有
《幽暗的诱惑》《希腊化世界中的犹太人》《或此或彼》《伊壁鸠鲁主义的政治哲学》《《雅各书》《犹大书》释义》
等
。
喜欢读"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的人也喜欢 · · · · · ·
- 精神领袖 9.2
-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9.3
- 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 8.6
- 尼古拉·果戈理 8.2
- 鬼 9.3
- 俄罗斯文学讲稿 8.9
- 文化的哲学 7.9
- 俄国文学史 9.4
- 固庵文录 8.1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 条 )
整理下作者的一些观点
1. 基督教与佛教的区别 真正的基督教对肉体批判肯定,但佛教对肉体是否定的。因此,基督教认为死是为了复活,而佛教里,生是为了死,死还是为了死,这种观点走向了对现世的否定,进而走向虚无主义——现存的一切都是虚幻的。 2.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肉与灵上的观点分歧 ...
(展开)
【转】李雪评《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向“俄国灵知”
作者简介:李雪,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俄国文学与艺术史的跨学科研究、俄国文学思想史研究。近期发表的论文有《从“人神”到“神人类”:俄国文学中的“父与子”主题嬗变》(载《外国文学评论》2023年第3期)。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展开)
“陀”“托”从未见面的大师
《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毫不夸张的说,这本书看的如痴如醉,梅列日科夫斯基可真厉害,通过对两人作品的分析,综合的解读了二人的创作和信仰,写的比较中肯,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痴迷者,通过读这本书,结合着以前读的所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有了更好的理解,在我的人...
(展开)
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被称为艺术之神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展开)
> 更多书评 10篇
论坛 · · · · · ·
我感到很疑惑 | 来自Blue Casket | 1 回应 | 2024-03-12 01:42:00 |
版本区别 | 来自猫不许 | 1 回应 | 2010-11-01 19:58:09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
华夏出版社 (2015)9.5分 185人读过
-
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0)8.4分 81人读过
-
华夏出版社 (2022)8.5分 5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陀思妥耶夫斯基 (Ex)
- 1000+ 豆瓣9.0+的書 (Python)
- 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书籍 (白露@思勉)
- 经典与解释 (达哒)
- 一家之鉴 (成知默)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上下)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成知默 2019-06-30 12:26:39
4.5,虽卷一题为“生平与创作”,通过托翁与陀翁其人其作品来透视其灵魂;卷二为“宗教思想”,探察两位对上帝的态度如何在各自的作品中呈现;但横亘于全书、勾连上下卷的最重要的主题仍是宗教。卷一甚佳,乔治·斯坦纳曾说:托尔斯泰质疑上帝,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上帝杰出的信徒,卷一在揭示了二者的对立之外,更兼有二者自身的矛盾,如托翁宗教冲动与艺术冲动的角力,陀翁则通过否定见证上帝。最精彩的部分乃是作者在提出二位... 4.5,虽卷一题为“生平与创作”,通过托翁与陀翁其人其作品来透视其灵魂;卷二为“宗教思想”,探察两位对上帝的态度如何在各自的作品中呈现;但横亘于全书、勾连上下卷的最重要的主题仍是宗教。卷一甚佳,乔治·斯坦纳曾说:托尔斯泰质疑上帝,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上帝杰出的信徒,卷一在揭示了二者的对立之外,更兼有二者自身的矛盾,如托翁宗教冲动与艺术冲动的角力,陀翁则通过否定见证上帝。最精彩的部分乃是作者在提出二位皆源出于普希金的事实之上,挖掘其艺术的不同:托以此岸的目光看待死亡,陀以彼岸的目光看待生命;托从肉体走向灵魂,陀从内心走向外在,从而造就了不同的“看”与“听”的艺术。卷二名义上是作者通过作家作品分析其宗教思想,但实质上作者只是通过托与陀来夹带私货、宣扬自己的宗教思想,不免有胶柱鼓瑟、牵强附会之处。 (展开)
1 有用 Scipio 2011-03-01 23:20:06
宗教味太浓,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东西
29 有用 琴酒 2010-07-23 11:20:17
第一卷五星,第二卷两星。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对托尔斯泰“纯文学”方面最好的阐述,他充分理解托尔斯泰笔下肖像展示的内在,也无疑理解托尔斯泰核心里巨大的精神矛盾,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普拉东”的意义。对于托和陀在文学上的差异性也把握的非常到位,指出了“看”的艺术和“听”的艺术,也指出了普希金作为本源的共通性。但是他不明白托尔斯泰笔下无意识的那种力量,人无法诉诸语言的暧昧边缘,无法理解我所谓的只有托尔斯泰所... 第一卷五星,第二卷两星。这是我目前看到的对托尔斯泰“纯文学”方面最好的阐述,他充分理解托尔斯泰笔下肖像展示的内在,也无疑理解托尔斯泰核心里巨大的精神矛盾,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了“普拉东”的意义。对于托和陀在文学上的差异性也把握的非常到位,指出了“看”的艺术和“听”的艺术,也指出了普希金作为本源的共通性。但是他不明白托尔斯泰笔下无意识的那种力量,人无法诉诸语言的暧昧边缘,无法理解我所谓的只有托尔斯泰所抵达过的人和世界的“真实”,无法理解那种虚无和抓住救命稻草时的盲目和自欺,无法理解那种非基督的而是对清晰的需要。将托局限在基督教范围内是失败的,因为他不可能真正理解基督,第二卷里对安娜和吉蒂死与生的解释和这种联合可以说是完全失败的,因为托尔斯泰笔下所有人都没有那种对意识和灵魂的确信。皮埃尔和列文“精神兄弟”的关系也很鬼扯。对安德烈公爵妹妹的“善”的判断更是让我怀疑他怎么能这么简单的理解。再说陀,对于二分性和美的统一的分析非常完备。罪与罚的冲击很好,但是从白痴到群魔到卡拉马佐夫兄弟,就不知道这个简单的“二分性”的意义何在,他和陀的演讲都过于局限罗斯了,陀的思想和个人依然笼罩在迷雾之中。他真是难以理解。这本书最值得看的部分大概是各种引文。 (展开)
1 有用 阅微草堂 2014-03-06 23:43:34
俄国的文艺论里的白银时代大师
1 有用 Arcadian☀ 2012-06-29 14:45:54
为什么得分这么高?我总觉得梅列日科夫斯基有贬损托尔斯泰的倾向。而且解读的不大实在。虽然有些地方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