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译者: 穆卓芸
出版年: 2010年2月
页数: 592
定价: NT$450
装帧: 平装
ISBN: 9789573265740
内容简介 · · · · · ·
在希奇街這間高大方正的新家,他們的生活將會井然有序,心靈平靜,充滿感謝,再也不會衝突矛盾。不要多久時間,過去一個個住所的回憶都將變得凌亂模糊,只剩遙遠的印象,甚至完全遺忘。
偶爾一點小事會觸動他們的回憶神經:雨後映著藍天的水窪、一盒磨損的紙牌、強風掃過樹木的聲響、玩具店的顏色與味道,牛奶與蜜李的滋味……遺忘的過往就會釋放出來,片段而難辨,擾動著他們的心扉。
就這樣,在壓力較為舒緩的時刻,快樂或痛苦的回憶緩緩失去傷人的力量,落回到原有的位置,將過去拱手歸還。
畢斯華斯先生自小寄人籬下,一生命運多舛、災禍不斷,畢生心願就是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長大後為了擺脫貧窮,他被迫入贅一個富裕的大家族,儘管凡事都得看人臉色、遵守繁文縟節,仍未忘卻心中最大的夢想,即擁有自己的房子,帶著妻兒離開這個家族。
後來他誤打誤撞進入報社,培養出寫作的熱情。等到他終於可以...
在希奇街這間高大方正的新家,他們的生活將會井然有序,心靈平靜,充滿感謝,再也不會衝突矛盾。不要多久時間,過去一個個住所的回憶都將變得凌亂模糊,只剩遙遠的印象,甚至完全遺忘。
偶爾一點小事會觸動他們的回憶神經:雨後映著藍天的水窪、一盒磨損的紙牌、強風掃過樹木的聲響、玩具店的顏色與味道,牛奶與蜜李的滋味……遺忘的過往就會釋放出來,片段而難辨,擾動著他們的心扉。
就這樣,在壓力較為舒緩的時刻,快樂或痛苦的回憶緩緩失去傷人的力量,落回到原有的位置,將過去拱手歸還。
畢斯華斯先生自小寄人籬下,一生命運多舛、災禍不斷,畢生心願就是擁有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長大後為了擺脫貧窮,他被迫入贅一個富裕的大家族,儘管凡事都得看人臉色、遵守繁文縟節,仍未忘卻心中最大的夢想,即擁有自己的房子,帶著妻兒離開這個家族。
後來他誤打誤撞進入報社,培養出寫作的熱情。等到他終於可以買一棟自己的房子時,卻意識到現實和期待並不一樣,貸款的利息和生活所需使他背負沉重的債務;等到學成歸國的女兒找到工作,畢斯華斯先生終於可以繼續他熱愛的寫作時,上帝卻不給他機會了……
《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是奈波爾創作生涯初期的傑作,描寫一個脆弱、敏感、熱愛寫作卻被生活磨難吞噬的人生,他以自己的父親為創作原型,娓娓述說一個令人難忘的悲喜劇。這是奈波爾最具傳統小說色彩、可讀性最強的一部經典作品,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傑出的小說之一。
畢斯華斯先生的屋子的创作者
· · · · · ·
-
V. S. 奈保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V. S. 奈波爾(V.S. Naipaul)
1932年生於千里達,父母為印度裔。1950年,奈波爾負笈英國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四年後搬至倫敦,開始執筆為文,從此專事寫作,主要創作小說與隨筆,公認是當代英語文壇巨擘。
奈波爾因父親的「印度海外移工」身分成為千里達移民第二代,擁有多年殖民地生活經驗,後來又入籍英國,多重身分與豐富的遊歷經驗使他成為當代最重要的「殖民流亡後作家」,作品深刻探討移民歷經殖民經濟的盤剝欺凌而產生的精神壓抑與扭曲,以及既無法追溯血源亦無法歸屬移民新居的無根狀態,文字語調尖酸辛辣,字裡行間充滿批判與嘲諷。
奈波爾出版的小說有《神秘的推拿師》、《艾維拉的一票》、《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史東先生和騎士同伴》、《模仿人》,以及短篇集《米格爾大街》(獲頒毛姆小說獎)和《島嶼旗幟》,這個階段的作品多取材自早年千里達的生活,從英國生活的西...
V. S. 奈波爾(V.S. Naipaul)
1932年生於千里達,父母為印度裔。1950年,奈波爾負笈英國牛津大學的大學學院,四年後搬至倫敦,開始執筆為文,從此專事寫作,主要創作小說與隨筆,公認是當代英語文壇巨擘。
奈波爾因父親的「印度海外移工」身分成為千里達移民第二代,擁有多年殖民地生活經驗,後來又入籍英國,多重身分與豐富的遊歷經驗使他成為當代最重要的「殖民流亡後作家」,作品深刻探討移民歷經殖民經濟的盤剝欺凌而產生的精神壓抑與扭曲,以及既無法追溯血源亦無法歸屬移民新居的無根狀態,文字語調尖酸辛辣,字裡行間充滿批判與嘲諷。
奈波爾出版的小說有《神秘的推拿師》、《艾維拉的一票》、《畢斯華斯先生的房子》、《史東先生和騎士同伴》、《模仿人》,以及短篇集《米格爾大街》(獲頒毛姆小說獎)和《島嶼旗幟》,這個階段的作品多取材自早年千里達的生活,從英國生活的西方文化經驗回頭看千里達的落後殖民社會,由最早的幽默與嘲諷,逐漸加入反省與批判,筆調日益深沉。1971年,奈波爾以《在自由的國度》獲頒布克獎,這是英語世界最重要的文學獎項。之後又出版了六部小說:《游擊隊》、《大河灣》、《抵達之謎》、《世間之路》、《浮生》和《魔種》,處處充斥著時代急遽變革所衍生的文化認同與衝突,其中人為爭禍引發的騷動、繁華與空洞,讓讀者不斷反思,閱畢之後仍然久久揮之不去。。
1960年起,奈波爾開始遊歷各國,從印度遍訪至非洲,他的旅行文學作品往往赤裸裸地揭露第三世界國家的現況,成為西方國家觀看這些社會之眼。《旅程中途》記錄他對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殖民社會的個人印象。《幽黯國度》、《印度:受傷的文明》和《印度:百萬叛變的今天》則是備受好評的「印度三部曲」。1969年出版《消失的黃金城》,對新世界歷史有出色研究。1972年出版中篇散文集《太擁擠的集中營》。1980年出版《伊娃.裴倫歸國及千里達殺戮事件》,取材自遊歷阿根廷、千里達和剛果的見聞。1984年出版《尋找中心點》,他在此書的〈自傳序言〉裡提及自己如何成為作家。1989年出版《在南方兜一圈》,記述他在美國南方的所見所聞。
1979和1980年,奈波爾造訪伊朗、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印尼,並於1989年出版長篇作品《在信徒的國度:伊斯蘭之旅》。續著《超越信仰》探討上述國家如何改宗伊斯蘭信仰,是相當重要的作品。
1999年,奈波爾出版《父與子的信》,收錄他和家人早期的往來書信。2007年出版《奈波爾的作家論》,談論他的寫作生涯與觀察。
奈波爾獲獎無數,包括《神秘的推拿師》獲頒萊斯紀念獎、《史東先生和騎士同伴》獲頒霍桑登獎、《米格爾大街》獲頒毛姆小說獎、《在自由的國度》獲頒布克獎。1990年,奈波爾以其對文學的貢獻,受英國女王封為爵士。1993年獲頒柯蘅英國文學獎,成為該獎項的首位獲獎人,以表彰他「對文學創作的終生成就」。2001年,奈波爾獲頒諾貝爾文學桂冠。
譯者簡介
穆卓芸
文字手工業者,譯有《莫兒的門》、《神秘的推拿師》、《神秘森林》、《神秘化身》、《尋找松露的人》、《愛情的謎底》、《試驗年代》、《我是大衛》和《藍眼菊兒》等書。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他总是会想起他惶恐的未来。这未来不是第二天或者是下个月,甚至不是明年,那些是他所能理解的时间范畴,因而就不会让他恐惧;她恐惧的未来无法用时间来衡量。它是一种空虚,一种怅惘,就像在梦里一样,那未来超越了明天和下星期、明年,那是让他茫然的未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88页 -
毕司沃斯先生和莎玛一起来到玫瑰房间。苏诗拉接待了他们,立刻就退到外面去了。屋子里点着一盏带灯罩的微弱油灯。厚厚的陶砖墙上百叶窗紧闭着,遮挡着阳光,窗框中塞着布,防止风进入。屋里散发着氨水、月桂油、朗姆酒、白兰地、消毒剂,以及各种不同的退烧药的味道。图尔斯太太躺在一个带着红色苹果嵌花的白色帐幔里,几乎让人认不出来,她的头上缠着一条带子,太阳穴上贴着一块块软蜡烛,鼻孔里填塞着一些白色药物。 莎玛坐在一个黑暗角落里的椅子上,让黑暗遮蔽了自己。 床旁边镶着大理石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瓶子、罐子和玻璃器皿。有装着药用按摩油的小蓝罐子,装着药用按摩油的小白罐子;高高的绿瓶子里盛着月桂油,矮小的四方形瓶子里装着滴眼液和滴鼻剂;一个圆形瓶子里装着朗姆酒,扁平的瓶子里装着白兰地,还有一个皇家风格的椭圆形蓝瓶子里装着嗅盐;一瓶斯罗恩擦剂和一小听虎牌香膏:一瓶带着粉红色沉淀物的混合药水,还有一瓶带黄褐色沉淀物的混合药水,就好像是隔夜沉淀的泥水一样。 毕司沃斯先生不想和图尔斯太太说印地语,但是他脱口而出的竟然是印地语。“你怎么样,妈?我昨天晚上不能来看你,因为太晚了,而我也不想打搅你。”他也没有想到要解释。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四章 捕猎村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畢斯華斯先生的屋子"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畢斯華斯先生的屋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在意义天际的写作 8.6
-
- 希尼诗文集 8.9
-
- 所有的名字 8.5
-
- 尤利西斯的凝视 8.5
-
- 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 7.6
-
- 盲目 8.9
-
- 作家看人 7.8
-
- 约瑟夫·布罗茨基:诗四十一首 9.1
-
- 歷史與怪獸 9.0
-
- 穆齐尔散文 8.5
畢斯華斯先生的屋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9 条 )


最受争议的诺奖得主:二十年来,我不曾再有勇气阅读这本书

寻求生命的皈依地——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其人其书


沉默的群像——毕司沃斯之外的人物失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沉默的群像——毕司沃斯之外的人物失声 “在强者的阴影里,弱者彼此的安慰是多么可笑!” 《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主题是一个卑微的男人在男权社会的拼搏以及溃败。充满了男权中心观点。相较之下,小说中的女性成为阴影,沉默的受害者,男权意识对她们产生了同化,她们不自觉得... (展开)
一个真正的房奴是怎样度过一生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无法动摇的一个信念就是要有自己的一座房子。 毕司沃斯先生一生的命运是悲惨而又无可奈何的。他的出生,被认为是会带来厄运的“怪胎”,父亲为了“救他”而淹死在泥潭之中,之后的命运更加被另类所萦绕。一个男人的软弱、无能、自我封闭的世界,身边必定有着一股强大的控制欲笼... (展开)> 更多书评 3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4 )
-
南海出版公司 (2015)8.4分 1096人读过
-
Vintage (2001)8.4分 3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02)8.5分 378人读过
-
南海出版公司 (2019)8.5分 2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经典50 (後知後覺)
- 她的书柜 (Orchid紹蘭)
- 理想藏书之亚洲文学 (Daniel2025)
- 附录与补遗 (Scarlett____A)
- 书||文艺青年必修课 (浣花谿主)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5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畢斯華斯先生的屋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9 de Julio 2018-08-14 16:27:23
令我想起毛姆《人生的枷锁》,虽然两者的内容有很多差异(一个写自己,一个写自己的父亲),但都是基于自身家族经验写成的小说,絮絮诉说太多家族内的破事。如果篇幅能节约点就好了。
0 有用 Double Helix 2012-07-14 20:22:24
一位特立尼达印度裔移民的人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