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作者简介 · · · · · ·
埃里希·凯斯特纳(1899—1974)
德国著名小说家、诗人及儿童文学家,曾任联邦德国笔会主席。一生多次荣获文学大奖,包括格奥尔格·毕希纳奖和国际安徒生奖等,被誉为“德国战后儿童文学之父”。代表作有《飞翔的教室》《埃米尔擒贼记》等。《法比安》是其唯一一部自传性长篇小说,生动再现了魏玛共和国末期个人命运与社会动荡的深刻交织。
#####
译者|李晓艳
德语文学博士,目前就职于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译作有《无罪者》《德国出版零时年》《诸王的欧洲》等。
Fabian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9 条 )

一个道德主义者的精神危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法比安》是2019年我在哥廷根交换期间写的唯一一篇文章。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翻译,少了偷懒的机会,自己前前后后读了好几遍。后来去剧院后台参观,恰逢新剧《法比安》排练,也在现场看了演出,自觉真是有缘。把当时的文章放上来做个纪念吧。 《法比安——一个道德主义者的故事... (展开)
堕落社会中的道德主义者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看完了笑宝送给我的书,真实当下社会无比真实的写照啊。 我们总以为自己经历的痛苦是独一无二的,其实这些事情在历史上反复发生了许多次。经济萧条仿佛一针缓慢生效的毒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被其缓慢扼住了咽喉。 法比安是一个普通人,一位拥有普通道德准则的人。他的生活中有... (展开)
守不住的生活,盼不来的体面,不绝望的法比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戏谑,讽刺,荒诞,哲理,反转,跨时代构成了《法比安》,也构成了我爱这本书的理由。 凯斯特纳在前言里说“道德主义者放到自己时代面前的,通常不是普通的镜子,而是一面哈哈镜”,他讽刺他的时代,却未曾想即使把哈哈镜放到21世纪,照出来依然是一样的光景。 “这座城市像个... (展开)
在荒诞中清醒,在悲剧中沉沦
《法比安》是一部既冷峻又充满诗意的作品,它以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小镇青年法比安,在动荡的社会洪流中艰难前行的故事。这本书既是对个体命运的悲叹,也是对那个时代荒诞现实的无情揭露。 法比安是一个痛苦而清醒的旁观者。在经济萧条、...
(展开)

爱惨了德语小说!文学博士版《昨日的世界》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小说的开篇很硬核,主人公法比安手中晚报的大标题立刻就把人置于时代中。这部由德国作家埃利斯·凯斯特纳写于1931年的作品在氛围上直接印刻出年代的动荡。 ▪️滞空状态下的旁观者 读这部作品不由得就想到茨威格的《昨日的世界》。当时读《昨日》是在Y情刚开始,伴随城市的... (展开)
“我并不比我们的时代更不幸或更幸福”
“亲爱的斯特凡,”法比安轻声说,“你这样关心我,我很感动。但是我并不比我们的时代更不幸。你想让我比时代更幸福?你做不到的。”——《法比安》埃里希·凯斯特纳 法比安,一个生活在魏玛共和国末期的普通人,怀揣着道德理想,却不得不游走在混沌的世间,用虚无主义聊以慰藉...
(展开)

《法比安》:在道德废墟上绽放的悲情之花
埃里希·凯斯特纳的《法比安》,如同一面照向人性深渊的镜子,在魏玛共和国末期的柏林街头,映照出一个知识分子在道德废墟上的精神跋涉。这部小说以其冷峻的笔触和深刻的隐喻,将个人命运与时代病症交织,编织成一曲关于理想、爱情与死亡的悲情挽歌。 故事发生在1931年的柏林,...
(展开)

只能使用所有手段,在最后一刻。
一幅魏玛终夜的速写。寥寥数笔,观之却好似纤毫毕现。这是本短小精悍的小书,阅读的过程却并不轻松——无甚情节,大量的意识流和蒙太奇。如果说避世,即短暂地从现实中抽离出来,是抑郁症患者阅读的一个重要目的,本书则无处不映射回现实,以至阅读中不得不数次停顿以做平复。...
(展开)
> 更多书评 19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5)8.7分 513人读过
-
dtv (1989)暂无评分 8人读过
-
Deutscher Taschenbuch Verlag (2011)暂无评分 2人读过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3)暂无评分 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liebe Sandra (。)
- 备忘录 (JoyceChen)
- 德语现代主义文学 (hallucy)
- Angestellte in der Literatur (葡萄王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Fabian的评论:
feed: rss 2.0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