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最后一课(全译本)》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都德生平中三部重要作品的合集,包括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散文故事集《磨坊信札》。作品以美妙的笔触、精巧的构思,展现了生活在法国底层社会人们的真诚、守信、善良和坚强的品质,描绘了法国南方美丽如画的风光,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体现了作者的终极人文关照和精湛的艺术创作技巧。
最后一课的创作者
· · · · · ·
-
阿尔丰斯·都德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阿尔封斯·都德于1840年出生在法国尼姆市。他在普罗旺斯地区度过去了十分幸福的童年。干过一阵学习辅导员工作后,他为了写书而移居巴黎。第一部诗集《女恋人》即使他赢得盛名,随后他又接连不断地发表佳作。都德在《磨坊信札》和《达拉斯贡的达达兰》等作品中歌颂了普罗旺斯。
丛书信息
· · · · · ·
中译经典文库·世界文学名著(共8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苔丝》《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我们的先知》《雾都孤儿》《西游记》
等
。
最后一课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5 条 )

大革命对阿尔萨斯人民族认同的决定性影响
语言一般被认为是鉴别民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但在暴法统治下本地语言行将灭绝的阿尔萨斯地区,情况显得要复杂蛮多。这片本身讲日耳曼语系语言的地区,在历史上长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在17世纪末才畀太阳王用龌蹉手段纳入统治,然而到19世纪之后,此地的法兰西认同却扶摇...
(展开)


【Reading056】最后一课-都德-人文小说-1869
——“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他好好的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于1840年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于1897年去世。他未曾读过大学。代表作:《磨坊文札》、《小东西》、《星期一故事集》等。 (https://baike.baidu....
(展开)

我是理解“塞甘先生”家的山羊的。
本书有很多短篇构成,其中有几篇不错的,因为我是听书,精力上不是很集中,我只把我认为还不错的几篇中的段落摘抄如下,若是没有读过这些短篇,我的书评会看的有些糊涂。 1. 《塞甘先生的山羊 》 “可怜的小山羊!它看见自己站得这么高,就自以为至少和世界一般大……” “后来...
(展开)

仿佛是很久以前的故事
在图书馆随意翻阅,发现了这本《最后一课》,看到了都德的名字。记得学过这篇课文,还是在小学的时候,不禁感慨,真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也不记得我当时的感受是怎样了,就想着来读读吧。 现在再读《最后一课》,好像也没太多感受了。不知道是不是我不喜欢重读读过的作品的原因...
(展开)

> 更多书评 1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9 )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8.5分 1419人读过
-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9)8.2分 758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2010)8.0分 46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6)7.7分 128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我的书架 (嚣张被冷水浇灭)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最后一课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言偃 2018-08-07 10:22:11
都德的小说,若猛烈的情感激荡掩于诗意的平静海面之下,又如午后之轻风自意识深处携着性格至初的讯息,拂过遥远的记忆,徐徐而来。许多东西不是用刻板的研究的眼光所可剖析赏鉴的。我在他这里得以窥见一种至真情绪与气质的表达,笔调洗练,鲜染铅华。他罕见地创造出诗意的现实,光与暖在乏味多难的生活中涓涓流淌,历历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