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的书评 (267)

飞了 2008-02-26 09:12:43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版

每朵乌云都有道银边-读《干校六记》

由衷地喜爱杨绛先生的作品,缘起先生在《我们仨》中所呈现的种种从她凡长人生中升华而出的生活之美。那些雅洁沉静、平实细腻的文字,那种从容淡定、冷静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那一段绵延至今的与钱锺书先生相儒以沫、平凡朴素的爱情故事,都深深地打动着我。而我关于生活的思...  (展开)
老竹 2011-09-23 00:34:03

我还是依然故我

杨绛随“连”下干校的时候,我的年纪还小,才满月没有几天。我一直感觉那个年代是一个非常缓慢的年代,人长得快,可是岁月蹒跚,景物依旧。我的意思是生活和周遭十几年没有什么变化。仿佛门前总是那些树,一年四季更换着叶子,也不见长,好像总是那样;而树干里的年轮一...  (展开)
Bbgun 2014-07-22 22:20:02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版

印象比较深的几个地方

1. 杨绛说到和钱钟书回忆起下放时养的狗“小趋”,钱钟书说可能已经被人吃了,变成一堆粪了。杨绛说, “给人吃了也罢。也许变成一只老母狗,拣些粪吃过日子,还要养活一窝又一窝的小狗……” 比起世世代代与粪为伴,拣粪过日子,被吃了倒是一桩幸事了。狗如此,那时候,甚...  (展开)
我困死了 2007-04-22 19:09:06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

不动声色,心自愉悦

周日下午,身体不爽,到图书馆闲坐,翻翻,觉得好。 古人是讲“哀而不伤”,杨先生那种闲淡,居然是“哀”也无处安插。只得在《下放记别》中看到,见女儿“踽踽独归”,我“心上凄楚”。这时,女婿已经自杀。非常静的笔调。不见“痛定思痛”那种“痛何如哉”的情绪。 《学圃...  (展开)
默雨 2009-03-04 19:21:12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

杨绛的文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杨绛先生我是很早以前就知道的。但起意看她的书却是在读了止庵的书之后。现在对止庵之于杨绛文字的评价都记忆犹新——“那是一种平实、干净而充满天机的文字。成熟但不世故。”(默雨按:感谢@小船. 指出此句非@止庵 所语。亦在微博上证实。特向诸位道歉。此话出处待查。)...  (展开)
Banyan 2015-10-25 18:45:59

爱是什么 – 从杨绛说起

前一阵子,友人推荐了杨绛先生的《洗澡》。于是接着一口气补习完了她为数不多的几本文集。 她与钱钟书的故事早有耳闻,然而当读到两位在干校改造时候的情景,还是不免感叹,他俩这浪漫应该还要胜过韩剧一筹吧 —— 年近六十了,她还是会拄着拐杖、淌过洪水激流出其不意去找他...  (展开)
滋猫团 2012-01-03 20:14:38

黑底上的白点——杨绛《干校六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干校六记》延续了杨绛一贯沉淀简明的语言风格,仿佛也无风雨也无晴,记几件寻常往事罢了。但阅读过程一点也不乏味,读那些看似平凡质朴的文字就像把一粒粒扁圆的小石子丢入溪涧,读罢通篇方才激起层层涟漪,一个圈纹一个圈纹地缩小或放大久久不能平息。 顾名思义...  (展开)
sunbird 2016-07-14 20:40:03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没有苦相的杨绛

《干校六记》好在没有苦相。 文革时中国知识分子较为苦楚的时代。智者的内心大抵脆弱敏感,反智的鲁莽强硬让太多文革期间的文字充溢着悲凉怨气。杨绛的文字没有,一点苦相都没有,太难得。 不是生活本身不苦。女婿被人冤枉自尽,生活能力较差的丈夫被提前安排下乡,女儿孤苦一...  (展开)
helen 2011-05-18 12:55:19

只羡鸳鸯不羡仙

《干校六记》杨绛 三联书店 干校六记,六篇。作者哀而不伤的笔触,却着实触动了我心的全部哀伤。合上书页出门去,迎着夕阳,内心升腾出巨大的荒凉。 写学部的知识分子们被放下书本,体力劳动。挖防空洞,把书书橱搬来搬去“全是由年轻人狠命用肩膀扛,贴身的衣衫磨破,露出肉...  (展开)
你快乐so我快乐 2006-04-09 17:10:05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版

窃以为比小说更值得一读

一向觉得大多数人的散文都写得比小说强。杨先生的这本书就说明了这个理。读读这本书,会对生活少很多牢骚,对人增添很多爱——因能帮助看透很多事,因此不强求他人,于是对人多爱。 人真有韧性,不可思议。  (展开)
踏云走路 2016-05-25 21:03:3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先生,终于回家了

杨绛先生今日逝世,享年105岁。昨晚也梦见母亲和奶奶一起仙逝,我哭着对在厨房抽烟的父亲说我们都没有妈妈了。不想在下午第一节古代汉语课间,新闻说您凌晨走了。我悲恸大哭,可又不想人发现,心里说,您终于回家了!您终于回家了!和默存 阿瑗团聚了,一人在人间太孤单。虽不...  (展开)
邮语树 2016-03-08 23:29:51

“我来看看你”

2016.3.7 看着书扉页杨先生三十多年前的笑容,想着那笑从“我们仨”到“我们俩”,再到“我一人”,依旧温暖。 是从我不大喜欢《围城》谈起,便说到了杨绛,阿当(哥哥)给我推荐了《干校六记》,说“又薄又好读”,之后感触良多地说了好多好多温情片刻。 六篇像日记...  (展开)
逃离 2014-02-05 23:25:54

逆境中亦不可失的趣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个无聊的下午拿起干校六记,摸起来薄薄的小册子,却读的十分趣味。 杨绛先生能有如此高寿,并在耄耋之龄亦创作力不减,其心态是最值得称道的。批斗,剃头,下放。。。在如此多的知识分子都不堪忍受而赴死的时候,杨先生坦然面对一切,居然还经常自觉受了照顾,其不以己悲的...  (展开)
二两面包 2013-11-08 10:16:2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版

小趋

真是热爱到生活到极致的人才能写出来这本书吧。干校六记,六个简单的小章节,没有过多的苦难,不是些事情,纪实,而是完全感情的讲述。缓缓而出,读的时候就仿佛是一个优雅温和的女士,经历过苦难不轻浮,经历过幸福不悲观,她在慢慢地讲述自己的感情经历。 杨绛写东西讽刺的手...  (展开)
月自黄昏水自安 2022-08-28 21:37:42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钱杨二人的情感

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很短,只有60多页,三万多字,六篇小文章。如果加上钱老的序,则是七篇。 所谓“干校”,即干部学校,指“文革”中按照“五·七”指示精神建立起来的,接收干部和知识分子劳动改造的农场,亦称五七干校。 读完这本小书,最让我感动的是钱锺书和杨绛那份...  (展开)
阿走 2016-11-22 09:08:04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乌云的金边

杨绛先生的文字,向来是出了名的清新隽永、淡然从容。近来读罢她的《干校六记》,更添感慨。 这是一本十分薄的书,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是杨绛对其与丈夫钱锺书在1970年代初期于五七干校的下放生活的回忆。谈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那场浩劫——文化大革命,通常都只会使...  (展开)
云影葭薇 2014-02-08 20:06:54

苦难生活中的温暖、乐观与感动

读杨绛先生的东西不多,第一本是《我们仨》。读过马上被她的温暖文字打动了。接着开始读《干校六记》。 一如既往的温暖与乐观。生活的苦难在她的笔下没有丝毫的苍凉,反倒是充满乐观与温暖。 开始发觉一个人的文字像一个人,她亦如此。读过留下的尽是温暖。  (展开)
晶晶 2022-01-17 22:35:46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轻舟载不动许多愁,顺水且过万重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外婆爱说不要走夜路。问为啥不能走夜路。她说夜里没有灯,一个人走在田里可能找不见回家的路,说不定遇见黑瞎子和大灰狼。那时还小,无法想象水泥马路遇到猛兽。看完杨绛先生的《干校六记》才知道,下放农村的记忆深刻,“回京已八年。琐事历历,犹如在目前。这一段生活是难得...  (展开)
低垂果实🍒 2021-07-17 17:06:1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版

千难之后有万难

第二十九周-杨绛 今天是杨绛诞辰110周年,我有幸读过她三本书:《洗澡》、《我们仨》、《干校六记》,最喜《干校六记》。一看便知,名字灵感来源于沈三白的《浮生六记》,可叹此书缺了两记,遗憾在《干校六记》补全了。5年前读的了,内容已经记不太清,只记得看完给我留下的感...  (展开)
怪迷日眼 2020-12-03 21:18:50 牛津大學出版社2003版

读六记 杂五记

1.在图书馆借到这本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杨绛的《干校六记》,没有腰封,没有名人推荐,没有序,没有拔,只有“老头”寥寥数语的小引。没有流于表面的浮华,只有金玉其中的朴实。 2.朴实不代表无华,“六记”分别为“记别”、“记劳”、“记闲”、“记情”、“记幸”、“记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13 14 后页> (共267条)

订阅干校六记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