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Emmanuel La Roy Ladurie
/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出版社: Penguin
副标题: Cathars and Catholics in a French Village 1294-1324
译者: Barbara Bray
出版年: 2002-12-5
页数: 400
定价: GBP 12.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140137002
出版社: Penguin
副标题: Cathars and Catholics in a French Village 1294-1324
译者: Barbara Bray
出版年: 2002-12-5
页数: 400
定价: GBP 12.99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0140137002
豆瓣评分
内容简介 · · · · · ·
This title presents an enthralling account of day-to-day life in a medieval French village. Using records gathered by the Catholic Church in its pursuit of heretics, the book recreates the lives of a rich cast of village characters.
Montaillou的创作者
· · · · · ·
-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 作者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权力与财富是教士在女人面前获得成功的最主要条件。正如有一天皮埃尔·莫里对蒙塔尤的另一个牧民所说,教士属于一种骑士阶级。他们最终会像快活的情夫和富有的骑士那样,爱骑谁就骑到谁的身上;莫里强调说:“本堂神甫们骑女人,骑马,骑骡子,他们不干任何好事。” 帕托是个私生子,但他是皮埃尔·克莱格的堂弟。尽管不是贵族,但他属于村里有钱有势的家族。帕托不喜欢拐弯抹角,对于女人,他一向如骑兵那样勇猛向前,就像他遥远的同乡纪尧姆·达坤廷公爵以往所做的,在这个私生子来看,贝阿特里斯只不过是一匹“良种母马”,要“骑到它身上,让她感觉到受摆布的滋味”。在贝朗热·德·罗克福尔还活着的时候,帕托·克莱格甚至就毫无顾忌地强奸了贝阿特里斯。这个胆大妄为的“骑兵”似乎并不怕城堡主大发雷霆,应当指出的是,这次“强奸”并没有留下太大的精神创伤。贝朗热死后,贝阿特里斯便不受拘束了。她成了寡妇,社会地位也下降了一档。他干脆和前不久在城堡里肆意强暴她的蒙塔尤色狼姘居了。贝阿特里斯对审问其私生活的富尼埃主教说:“从那以后,帕托便公开把我当做他的情妇了。” 其实帕托只是个插曲性的人物。在贝阿特里斯第一次守寡期间,真正重要的人物是帕托的堂兄,即克莱格本堂神甫。皮埃尔和前城堡夫人的私情是一段漫长的“教堂爱情”,它是在忏悔室里开始的。它的结束也是在教堂里:一个漆黑的夜晚,皮埃尔·克莱格怀着邪恶的念头为其情妇安排了睡床。 最初时,贝阿特里斯只是个前来忏悔的妇女,和其他人没有任何不同。很长时间以来,她和克莱格家的人增加了往来。夜晚,她和他们在炉火边共度社交聊天的漫长时光。有一天,她在圣母祭坛后面向堂区神甫进行忏悔。皮埃尔没有给她承认自己罪过的机会,却对她说:“你是世上最让我喜欢的女人。”接着便紧紧地拥抱了她,她马上离开了那里,心事重重,目瞪口呆,但并未恼怒…… 经过从封斋期到7月初这段正常期限的追求,贝阿特里斯被教士的魅力和口才征服...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九章 克莱格家人性欲 -
卷心菜是唯一予人们情感字眼的蔬菜。今天,人们仍然把己钟爱的朋友称作“我的卷心菜”,这如同称他为“我的兔子”一样。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环境与权利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Montaillou"的人也喜欢 · · · · · ·
Montaillou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 条 )





【转】陆启宏:年鉴学派与西方史学的转型——以勒华拉杜里的《蒙塔尤》为例
【作者简介】陆启宏,男,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欧洲巫术史、欧洲近现代社会文化史、西方史学史,主讲“世界文明史通论”“世界近代史”与“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等课程。出版有专著《近代早期西欧的巫术与巫术迫害》、《波希米亚 : 源远流长的前沿时尚》...
(展开)

蒙村家屋社会与亲属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世纪晚期法国南部小乡村蒙塔尤的性、法律/乡规民约与社会。材料源于1318-1325年间,主教富尼埃在比利牛斯山的一个村庄进行的及其详尽的宗教审判问询。蒙塔尤是一个大约有250人的小村落,海拔1300米,是以信奉纯洁派异端的农民和牧羊人为主的典型家屋社会。大部分人口是文盲,... (展开)
一个村庄,一个社会的缩影
对《蒙塔尤》这本著作早有耳闻,读完果然被震撼到,没想到一个13-14世纪小村庄的历史竟然如此令人大开眼界。它是一部微观史,可以让我们通过蒙塔尤这座小村庄看到当时法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而这本书之所以能够诞生,源自法国著名学者勒华拉杜里的敏感,也源自雅克·富尼埃在...
(展开)
> 更多书评 27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商务印书馆 (2007)8.8分 1050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1997)8.9分 366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23)9.8分 102人读过
-
商务印书馆 (2011)8.6分 29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What is Cultural History (金玉)
- History (仲宣)
- 情以启文 (འཕྲད་འགྱུར་ན)
- ❹·❷书单:让阅读成为习惯(英文原版) (无心恋战)
- 文化史 (啥姆雷特6号)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59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Montaillou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discourse 2013-04-04 06:24:57
年鉴第三代 microhistory
0 有用 油头虚翁 2020-03-06 21:27:06
创造性地利用一种审讯记录以构建一个14世纪法国村庄的“民族志”分析,勒华拉杜里的这种介入与其他关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实验性著作,其实开创了这样的可能性,就是让历史学更具有民族志特性,让人类学/民族学更具有历史性。
0 有用 青青子衿 2021-03-21 11:08:18
英文版删减了很多内容
1 有用 超级无敌大灰猫 2011-07-08 23:28:25
我喜欢看罗嗦的具体的忠实的农民生活史.古今中外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