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作者运用最新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建构出“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框架;详细讨论了丢脸、长脸、不要脸;没脸见人、脸皮厚二体面、绐面子、留点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中国人日常使用的交际术语,并以之深入剖析中国人的社交心理,阐明了支配中国官场运作和人际关系的“潜规则”。
人情与面子的创作者
· · · · · ·
-
黄光国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黄光国,美国夏威夷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现任台湾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著有《社会科学的理路》、《知识与行动》、《儒家思想与东亚现代化》、《中国人的权力游戏》、《科学哲学与学术创造力》、《儒家关系主义的社会心理学研究》等学术专著。
目录 · · · · · ·
新版序言:从《人情与面子》到社会科学的革命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面子观
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
中国政治联盟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台湾乡镇中的人情和关系
· · · · · · (更多)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面子观
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
中国政治联盟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台湾乡镇中的人情和关系
· · · · · · (更多)
新版序言:从《人情与面子》到社会科学的革命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面子观
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
中国政治联盟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台湾乡镇中的人情和关系
科举制度下的权力游戏:《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社会行为分析
帝制中国官僚体系中的暗盘管理
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
发展本土心理学的知识论策略
· · · · · · (收起)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中国人的面子观
儒家社会中的道德与面子
华人社会中的脸面与沟通行动
中国政治联盟特殊关系的初步模式:台湾乡镇中的人情和关系
科举制度下的权力游戏:《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社会行为分析
帝制中国官僚体系中的暗盘管理
儒家关系主义与华人企业的组织文化
发展本土心理学的知识论策略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强调社会和谐性及人际关系的合理安排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公平法则、均等法则、需求原则 “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中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个人以权力影响他人的过程,基本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易”的过程。 个人之所以会用权力来影响别人,主要是这样做可以让他获得对方所能支配的某种社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同样的,对方之所以愿意接受个人的影响,也是因为他预期这样做能带给他某种报酬,或帮助他避开他所嫌弃的某种惩罚。 传统中国人非常讲究社会关系中国的“差序格局”,他们常常用不同的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同的人。 (情感性关系-需求原则,混合性关系-人情关系,工具性关系-公平法则) 对中国人而言,维持团体内的和谐与团结似乎比强调公平分配更为重要。 促使中国人对别人“做人情”的主要动机之一,是他对别人回报的预期。 在中国社会中,“做面子”是个人炫耀其权利的一种手段;以“面子工夫”影响资源分配者,使其依照自己的意思改变资源分配的方式,则是中国人常玩的一种权利游戏。 萍水相逢式的短暂性人际关系,经过“攀关系”、“拉交情”之后,双方便能把彼此的偶遇视为一种命定或前定的“机缘”,并设法把对方套系在自己的角色关系内。 人情的规避:个人取向的内化、以公平法则建立互动规则、到陌生地区建立公平法则、心里“区隔”策略的运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 -
虽然人类社会的每个成员都会渴求声誉,但附于其上的价值以及追求声誉的手段却大不相同。 “脸”不但是维护道德标准的一种社会约束力,也是一种内化的自我制约力量。 “丢面”是团体对不道德或社会所不同意之行为的责难。 运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必须以不违背道德标准为前提。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也可以利用居高位者必须维护颜面的事实。 人的修养应该随着心灵的成熟与日俱增。 “丢脸”的程度不仅随个人过错或失败的严重性而定,而且对与自我亲疏程度不同的其他人,也各有不同的意义。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中国人的面子观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人情与面子"的人也喜欢 · · · · · ·
-
- 如何理解中国人 8.0
-
- 最省力原则 8.0
-
- AI联结的社会 7.0
-
- 礼物、关系学与国家 7.6
-
- 中国人的心理 7.9
-
- 人类大家庭:长期失去联系的表亲 7.5
-
-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 8.7
-
- 轻文明 7.2
-
- 温暖的巢穴 8.5
-
- 警察 7.2
人情与面子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中国人际关系的高阶模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中国人际关系的高阶模型 资源掌控者对于关系的划分 情感性关系:家庭、密友等人际关系。以家人为主,也会有类家人的情况。 工具性关系:个人在生活中和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比如,司机和乘客的关系。 混合性关系:交往... (展开)
从利益交换法则看中国社会中的3种人际关系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上次我们了解了差序格局和儒家文化传统使得中国成为一个人情社会,使得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具有“爱面子”的特质。今天我们讲中国社会中的三种人际关系及其交换法则。 说到人情,一定涉及到当事的双方,一方是被求的人,另一方是求人的人,黄光国先生把他们分别叫作资源支配者和... (展开)
读懂人情与面子,才敢说读懂了中国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几年,在网上看到过有一篇官场微小说,名叫《局长的“面子”》。 主人公是一位曾经位高权重的局长,姓林。小说开篇就介绍说林局长刚刚退居二线,以往出门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一去不复,连平日里总是恭维他的邻居老孙碰到他,都是不阴不阳地打个招呼就径直走了。 面对人走茶凉... (展开)>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心智黑客 (欧阳)
- 中国人的婚恋行为:一种本土心理学视野 (欧阳)
- 尔虞我诈 (moomoofarm)
- 心理科学大家-理论普及书 (moomoofarm)
- 心理学 博弈论 (IVAN)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365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人情与面子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Hammer_ 2020-03-11 23:12:11
学术性研究—人情与面子
4 有用 三童 2018-09-01 09:18:23
题目是好题目,方法论错了,应该用精神分析和人类学来解读。
2 有用 徐主任 2011-07-08 14:26:40
“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儒家庶人伦理的表格、差序格局,还有戈夫曼的戏剧理论出现N次了。我怎么觉得他所称的“本土心理学”就是用西方人看得懂的话来说中国的地方性知识,本质上好像还是在唬人嘛
0 有用 小魔@优雅穿梭 2014-07-15 11:07:53
下次去台湾。。。他乡遇故交。。。
1 有用 要追寻不要躲避 2014-10-12 00:53:38
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