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路中国的书评 (1069)

loveapplebj 2011-03-07 10:49:39

征集给彼得·海斯勒的问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3月11号何伟来港大做讲座,聊他在丽水的经历和为本书收集资料的工作。大家有没有感兴趣的话题,post上来,回头我一起问啊~ Date: March 11 (Friday), 2011 Time: 3 to 4:30 pm Venue: P4, Chong Yuet Ming Physics Building, HKU About the event: In his new book Country ...  (展开)
L.Hobby 2011-03-05 16:43:52

美国人在中国的公路日记,有趣

美国人在中国的公路日记,有趣 公路摇滚,公路电影一向是美国潮流的前卫时尚的命题,当一位美国人用美国的生活方式来观察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有趣! 值得关注!! 看这本书,可以观察出美国人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 看这本书,可以体会自己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自己回头来体味,另...  (展开)
思考的熊猫 2011-02-28 14:43:4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作者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很客观的描述了中国近10几年来的变化,没有一味的批评,没有一味的献媚,他讲述的都是你我知道而熟悉的,但是通过他的视角,你却会发现一些更本质的东西,一些我们不愿承认却不得不承认的东西。 很喜欢作者的叙事风格,文笔很流...  (展开)
nook 2011-02-28 11:55:34

第三方的视角总是我们自省的可能

在看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想,算了吧,这个外国人写的游记还不如fblife上的一些帖子.报有一定的轻视看始读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打动了我. 故事中的那一家人,生病的那小孩,于他父亲,于这个作者,考虑的问题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熟视无睹的环境,对于另一个环境中成长的人来说,可能...  (展开)
海洲子 2011-02-17 15:44:53

又一征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对题目感兴趣!代表大部分国人的心里情节,找到中国的路找到世界的路!乡村到城市的发展之路以及他们的心理矛盾! 对题目感兴趣!代表大部分国人的心里情节,找到中国的路找到世界的路!乡村到城市的发展之路以及他们的心理矛盾! 对题目感兴趣!代表大部分国人的心里情节,...  (展开)
猫手快汗 2011-02-09 14:40:41

这个美国人不简单!

我讀這本書的時候,就覺得 翻譯肯定是個四川人! 後來讀了書最後的翻譯後記,果然證實了我的猜想,哈哈 因為書中北京郊區農民所講的用語,一點都不是北京郊區味兒,倒是像是四川農村的。 废话少说,这本书是好书,这个美国人不简单,很多地方一针见血!  (展开)
像木鸡一样沉静 2023-06-04 01:04:07

向具有调查精神的作家致敬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记得有人创制一个“行走文学”的概念,但那也只是信马由缰地东游西逛,未必能梳理出有见地的学术成果来。老辈政治家和前辈文人教导我们要体验生活,听起来总有一股隔靴搔痒的不通透感。而当我读完美国作家、前《纽约客》记者和《国家地理》特约撰稿人何伟(原名彼得海斯勒)的...  (展开)
滥觞么事 2023-05-31 22:35:40

见多识广的“邻家”老外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真的有外国人,尤其是外国记者更了解中国人。而且更了解自己出生的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变迁。 长城——本以为古谚中“不到长城非好汉”,是长城最好的宣传广告,是大多数中国人的向往。可是,两千年多年来,长城墙角上的人们只把它当成围墙,甚至到了21世纪初,大家就算散步也不...  (展开)
司南 2020-08-01 19:47:25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中国,立场和思维方式都很外国人,就很有趣。在我们觉得司空见惯不值一提的事情上去做文章,有点类似于李子柒在外网走红,反应了西方作者立场的一致性:他们就喜爱这样的中国。 比较喜欢村庄的部分。由于写出了中国近年来最大主题之前所未有大改变,读起来就舒服...  (展开)
樱宁 2020-06-06 11:15:16

不想说啥了

因为看了《鱼翅与花椒》,想看看其他外国人笔下的中国,不过阅读感差别太大。前者看到中国的历史变化,作者的情感,带有自我感知,让我这个中国人读起来有感动有思考,觉得书里有带着温度的烟火气,特别有中国感。但是后者,似乎完全想把自己放在客观的角度,把自己碰到的人和...  (展开)
善存 2020-04-30 23:01:30

从别人的眼里看我们自己

非常棒的一本纪实文学,也是读何伟的第二本书了,他看事物的角度和敏感性很独特,比如,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琐事,能否用思考的方式来表达和质疑,从逻辑和文化的角度再次印证了中西方的视角差异,中国地大伟岸与发展的历程看似矛盾重重,却又为中国人以中国智慧应对自如,并从...  (展开)
小浣熊打卤馕 2018-05-16 10:46:45

中国人的候鸟时代

用了几天时间,把《寻路中国》这本书看完了。不知道是看的书多了,还是看的仔细,只需一遍,情节和故事就记得差不多了。也许,一件事做久了,到底会生巧吧。 从靖边到怀柔,从怀柔到丽水,天下的中国人都是一样的,一直在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有人说中国人缺乏梦想,我却不这么...  (展开)
豪韧倾阁 2016-08-14 14:20:34

《寻路中国》读后感

[寻路中国] 读完这本书用了两周时间,酝酿读后感酝酿了一周。 读这本书之前认为一个外国人写中国能写得多好?中国文化背景的缺失,肯定是短肋。读之后,才发现作者对于各种现象的描述直白、客观,再加以简单的分析,读起来刚好,不用费太多的脑子,刚好接受。或许正是因为作者...  (展开)
凍檸茶 2015-09-16 13:31:04 Harper Perennial2011版

這是一本”看見”, 但沒有”明白”的書。

這是一本”看見”, 但沒有”明白”的書。 這是一個美國記者遊訪中國長城, 農村跟工廠後寫成的書。為什麼說這是一本”我看見”的書呢? 因為Peter 只有描述他在中國的所見所聞, 但卻沒解釋為什麼中國正在向這個方向成長。到底Peter 是明白但沒寫, 還是不明白所以沒寫, 那我就不...  (展开)
红彤彤の彤 2015-07-08 11:53:58 Harper2010版

有一类书,值得慢慢读

三年,从2012年7月到2015年7月,我用令自己感到发指的慢速度读完了这本书的英文版,原著核心内容也不过才428页。 一本书拖拖拉拉读到现在,并非内容艰涩,反而是觉得作者Peter Hessler(何伟)的笔法太过精湛,不忍错过细节,索性慢慢来。当然,这期间有因为需要忙硕士毕业论...  (展开)
Sunrise 2015-04-10 18:21:36

寻路中国

这本书是和菜头推荐的,一开始也没觉得有什么。直到看完一两份儿书评。 作者经历了这十多年,中国的发展。 而在他的书中,我也看到工厂的一些变化,加上自身环境也在工厂之下。可以感受到他所写的,工厂变化;还有一个是在路上开车。农民把谷物放在路两边,等着车轮来碾压.......  (展开)
做梦的猫 2013-02-03 17:41:07

中国出版业的奇迹

这本书讲的是江、胡两任老板治下的中国。 何伟具备一名优秀记者、作家应有的敏感特质,他客观、幽默,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还拥有科学理性的思维模式,他对中国的剖释甚至比中国人的自述还要来得全面透彻。 书中描述了中国普遍存在的种种腐败,政府如何通过调整政策从农民手...  (展开)
Barton 2012-09-07 20:41:36

评《寻路中国》

先看了peter的《江城》,又找来他的《寻路中国》来看,看到的是电子版,似乎是城墙和乡村两篇,没有看到工厂篇,总的来说,和他的《江城》是一样的叙事风格,以他的口吻说出那些中国偏远地方的故事,有种别样的感觉,这是他的旅行日记,也是他对中国的一些看法的总结,因为成书...  (展开)
且行 2012-05-04 22:28:09

改变世界靠观念

这是一本对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纪实。最初以为这仅仅是一本游记。普通的游记就是描写山啊,水啊,路线啊,好喜欢,好不喜欢。读过寻路中国,才明白游记可以这样写。它记录了行程,也记录了不同地区的生活,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也穿插着中国社会这样那样的变化和历史。 ...  (展开)
momo 2012-03-11 17:34:55

记录中国的真实

其实生活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的人大概都有冲动想记录下周围发生的那些事情吧,可是,大部分时候我们都精力有限,能力不够,也没有那份意愿去关注这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发生的所有事情。我们已经习惯了媒体、官方的新闻报道,即便有了后来微博的参与,但事实上,真正关注事情...  (展开)
<前页 1 2 ...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后页> (共1069条)

订阅寻路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