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的书评 (74)

Sookie 2021-11-25 12:56:49 中华书局2011版

比较下的一些想法

经过对比汉帝国儒家意识形态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的国家观,可发现儒家以家拟国,形成强大而稳定的以君主为中心的依附形式,发展官学垄断文化资源形成士大夫阶级,宣扬儒家的仁义、礼法一尊君尊儒,爱国与爱君是一体的。当明君时,忠军爱国是一体的,当庸君治事,这种效忠就...  (展开)
CYOU🦋 2021-11-03 21:24:13

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 宋朝即出现的民族主义观念:唐代对日本使臣与僧侣带有图书呈现开放态度,但宋代则不然,这种“馈赠”便有了限制。而值得一提的是,以此为契机对印刷的控制,也出现了对国内思想多元有所损益的情况。 2 用以理解宋代“中国”意识的形成,诗歌史(爱国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小...  (展开)
飘来飘去 2021-06-16 14:33:53

《宅兹中国》书摘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序 1895年以后,大清帝国开始从“天下”走出来,进入“万国”,原来动辄便可以“定之方中”(《诗经》)、自信“允执厥中”(《古文尚书》语)的天朝,渐渐被整编进了“无处非中”(艾儒略语)、“亦中亦西”(朝鲜燕行使语)的世界,便不得不面对诸如“亚洲”、“中国”和“...  (展开)
卢医道人 2021-02-12 20:46:07

简记

本书在内外两种视角的关照下论述何为文化“中国”。结论一章基本涵盖了本书核心论点,可以细读。第一编关注:古代中国如何想象域外?第二、三编关注:日本和朝鲜如何看待“中国”。本书比较重要的观点包括:历史研究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国族认同;在阅览日本等海外汉学研究的时候...  (展开)
深察名号三十五 2020-06-10 13:01:08

读书笔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自序 绪说 重建关于“中国”的历史论述——从民族国家中拯救历史,还是在历史中理解民族国家? 引言“中国”作为问题与作为问题的“中国” 一 从施坚雅到郝若,贝:“区域研究”引出中国同一性质疑 小岛毅的《地域からの思想史》就非常敏锐地批评了过去沟口雄三等学者研究明清思想,...  (展开)
无知的小懒人 2019-12-11 20:18:00

随感

作者反对用西方的民族主义来套用中国的研究,认为中国从秦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且不是想象出来的,在中国,并非从帝国到民族国家,而是在无边帝国的意识中有有限国家的观念,在有限的国家认知中保存了无边的帝国想象。 接着作者主要回应四种瓦解中国传统叙述的方式,第一...  (展开)
青梅竹马 2018-12-29 21:33:21

《宅兹中国》读后的胡思乱想

2018年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久仰大名然而一直没读的书,书不厚,只有薄薄三百页(而且还是留有大片空白的三百页😂)。正如葛氏在后记中所言,本书其实是个论文合集,所以对于问题的研究并没有那么深奥,读起来也就很快。其实我一开始是冲着书名“宅兹中国”去的,然后读完发现...  (展开)
皮力 2018-10-23 13:27:49

“中国立场,国际视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葛兆光的这本书收录的是2002年到2009年关于中国历史思想史与国际视角,东亚研究,西域研究方面的论文集。读了这本书,再回想看讲谈社的中国史研究,顿时觉得知识立体很多。 这本书最大的启发就是中国历史研究的走向以及中国历史研究和所谓“西学”与“新学”之间的关系问题。20...  (展开)
逝川 2018-02-26 15:45:34

什么是中国

这是一部学术著作,什么思潮、主义、研究方法的我不懂也没兴趣。只是对于几千年来的“中国”感兴趣。当我们提到“中国”,想到的是什么。提到“中华文明”,想到的又是什么。二千年的历史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我想,中华文明还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明,中...  (展开)
春诵夏弦 2017-09-19 20:23:11

学问是拼凑不来的

作者的套路在当下其实很有代表性,首先把别人的看法拼凑一番,接着就几个“重大问题”批评下歪果仁,如此大可吸引一批崇拜大牛的无知之徒。下面是杂入几个“时髦”名词欺哄下外行人,比如同一性、异域、想象、后现代,这样做大概是为了消除开头的审丑疲劳,相信社会科学稍具基...  (展开)
质野 2017-07-18 12:08:15

宅兹中国 兴兹中国

在中国, 并非从帝国到民族国家,而是在无边的“帝国”的意识中有有限“国家”的观念,在有限的’国家‘认知中保存了无边“帝国”的想象,近代民族国家恰恰从传统中央帝国中蜕变出来,近代民族国家依然残存着传统中央帝国的意识,从而是一个纠缠共生的历史。p28-29 今人多以西...  (展开)
这么奇怪一个人 2016-06-07 14:49:40

葛兆光先生《宅兹中国》读后

界定历史上和现实中“中国”的含义,以及“中国”含义在不同阶段、不同视角下的区别,其意义不仅仅在于为以“中国”为范围的学术性历史研究限定了方向,理解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史的关系,更可以理清当下在政治认同影响下,混乱无序的文化认同进而影响到的历史认同,从而在科...  (展开)
戎夷先生 2015-03-16 21:43:39

中国在哪里

中国,这个概念好像不存在什么问题,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这个词冠名我们的土地,充斥我们的新闻,盘踞我们的教材,好像千百年来,她就在那里,不来也不去。但随着国门的开放,国力的提升,世界的洗牌,思想的争鸣,一系列相关的问题也开始浮现。台独,藏独,疆独,反华,排华...  (展开)
爱多一点 2015-02-21 22:22:45

太学术化,太啰嗦。。。

太学术化,太罗嗦。。。 另外,一些概念很随意,,,没有明确定义,, 再就是一句简单的话,总喜欢用一些学术的语言包装后,让人看起来费尽,,其实意思很简单的。。。 不明白为啥不好好说话。。。  (展开)
林夕遥 2013-05-23 14:47:23

对《宅兹中国》的思考

1.第一章通篇讲的是"在异族压迫下,‘中国’观念是如何兴起的",但是对于为什么在宋朝时异族兴起甚至达到和汉族平等的地位却没有做交代。第一章的主题何以成立? 2.在满清统治时期,朝鲜与日本这两个自诩真正继承了中华文化的国家如何看待彼此?它们对于中国的警惕和敌意是否也...  (展开)
翩跹乌鸦 2012-02-17 20:05:48

中国——《宅兹中国》读后感

By 翩跹乌鸦 因为书名而为此书吸引,中国宅文化研究之类的?翻开自序立时感觉似乎不是那么回事,然后注意到作者是葛兆光先生。且先看下去吧。读过几行,我意识到自己又遇到了一本对我来说很好的书,绝对值得一读的书。因为它提出了一个我未曾想过却绝对至关重要的问题,一个在...  (展开)
月冷川寒 2011-04-27 08:38:22

一本好书!

刚看完,一本好书。原来对于远方的奇异想象是中外皆有的,而非只有中国如此。另外,葛先生正视了元清与其他中国王朝的差异,提供了许多较难见到的中外史料,对了解历史帮助很大,不知《燕行录》《华夷变态》等书哪里可以找到全本?  (展开)
人间环游奇迹 2011-04-25 12:25:20

宅兹中国

这本书在定义“中国”这个问题上,用“周边”这一概念对中国来界定,那么何谓“周边”,“周边”在本书中定义为日本、朝鲜等处在中国周边的国家,试图从这些国家对中国的记录中重建一个具有相对明确意义,或者说区别于这些国家的“中国”,或者说是在亚洲中消融的中国,再通过...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4条)

订阅宅兹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