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的书评 (74)

飞鱼逆流中 2016-04-06 20:30:52

共同体是想象的还是实际的——为回应西方理论反思“中国”

本书的问题意识在绪论,即在回应“区域研究”、亚洲研究、同心圆理论、后现代历史学的基础上,直面蒙元与大清“帝国”对中国传统历史叙述的挑战,倡导历史地理解历史中国,主张:第一,历史的中国是一个移动的“中国”;第二,文化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文化共同体”...  (展开)
ddddultra 2011-10-12 16:32:15

【一些摘录】

【序】 言之有理必须持之有故。 【北宋】 在思想史上,北宋时期有两篇文献相当引人瞩目。一篇是右介的《中国论》,这是迄今为止可 以看到的古代中国第一篇专以"中国"为题的著名政治论文,而且这篇论文中民族情绪非常激烈 ,显示了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关于"中国"的焦虑。一篇是...  (展开)
我会一直记得 2024-06-08 16:36:25

寻找拯救关于“中国”的“话语”+6.8人文楼读书会

·寻找拯救关于“中国”的话语 作为一个历史系大一学生,葛老师的《宅兹中国》列在书目里良久,正巧在黄老师(葛在清华时指导的学生)的读书会前将该书读完了,当然是以精读和细读的方式。 这本读完的葛老师的第一本著作,尽管之前零散的阅读过他的《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  (展开)
Ray 2024-05-12 23:04:40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宅兹中国》的解惑,延续千年的底气

1、前几天听一个播客,三联的李菁曾经去美国采访傅高义,后来去那边读书(或者是访问学者?)时采访过伊佩霞。后来她在采访写稿时自我怀疑是不是对历史研究太少,葛兆光还给过她鼓励和建议。 于是就想到我几年前看过《邓小平时代》(傅高义著)后,逢人就推荐;看伊佩霞的《天...  (展开)
Andrewjrl 2024-02-29 11:46:15

读书小记

这本书里的论点和《何为中国》多有重复,先读过后者,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带来很多新意或启发(虽然作为晚出的《何为中国》更有炒冷饭之嫌)。但书中提到了以地图、图像等资料进行思想史研究的思路还是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回忆起一年前,自己曾经迷迷糊糊地地听过一门艺术史课程...  (展开)
沈耕 2024-02-13 12:03:48 中华书局2011版

再读已无当时的激动

早上用我自己都出乎预料的速度读完了后1/3的部分,从当年的视若珍宝到现在功力上来以后发现不少问题,对葛老师的学术也渐生怀疑之心。启发当然是有的,尤其是第一篇提到的五种冲击和葛老师所带来的新方法、新材料、新观点,尤其是从更广阔的视域来审视“中国”。但我始终觉得此...  (展开)
白衣卿相 2022-11-07 15:25:55 中华书局2011版

重建“中国”的历史论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为何重建“中国”的历史论述 《宅兹中国》是葛兆光先生写就的有关“中国”及相关内涵辨析的一本著作,标题名称出自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中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牧民”),“宅”是“定居”的意思,但亦有“墨守”的意思,葛兆光希望通过这四个字,传达出此书所要探...  (展开)
遠遊 2022-05-04 13:27:47

一些观点总结

唐末以后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由实际策略转向想象秩序,至于宋朝民族和国家边界意识初步形成,不准书籍外流、排斥外来宗教即是表现。 及至满清入关,易华夏衣冠,则朝鲜、日本隐然有小中华居高临下之意,国族意识更强,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东亚已然崩溃。 清末明治维新后...  (展开)
昏昏欲睡的猫 2019-08-26 13:24:50 聯經出版公司2011版

《宅兹中国》

致力于从此书获得一种坚实的国族认同的基石,注定是失望而归。而因此大力挞伐此书,及作者,亦是用错了力。 关于此书的原创性问题: 这是一本由浸淫思想史研究数十年的学者所著的一本论文合集,相对于纪实、小说、杂文而言,它注定所谓的原创性要大打折扣,而要对所讨论的主题...  (展开)
champollion 2017-09-14 15:49:21

关于民族与传统的瞎想

上图“域外文献里的中国”系列讲座开了五场,今天才听了其中一讲,为“日本文献里的中国”,演讲嘉宾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邵毅平教授,考虑到中日关系的复杂矛盾与“源远流长”,关于日本文献里的中国,必然有很多“有趣的冲突”,其中不乏深省之处,聊记一二。 关于“中...  (展开)
何盛华 2016-04-28 19:07:03

何尊铭文带出的话题

总体来说,略低于预期,但还是很好的论著。书名源自1963年在山西宝出土的何尊铭文,本义是指周王命何姓诸侯在地理居中的洛阳修宫殿,这是“中国”一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此后词义不断演变,最终成为这个古老国家的名称。作者全书围绕“什么是中国”“中国这个意识是怎么形成...  (展开)
朱鸰 2015-07-01 14:39:14

中国意识宋代凸显 地理空间的勘界

作者的理论出发点是中国一直没有解决传统天下观和近代引进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之间的矛盾。边疆中国意识不强的隐患从很早就已经埋下,宋代起有了一个转折口,至今没能妥善解决。 前面还要按照老师报告分工,狂写内外服制的天下体系,所引起的无边疆意识。 葛兆光教授在其《宅兹...  (展开)
在途 2014-10-22 21:39:41

安得广厦千万间 ——读《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反思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囿于中小学所受的僵化的教育,把我们接受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重新思考很有必要。打破旧的已经逐渐为时代所抛弃的观念,接近新的思想和学术前沿问题,重建自己相关知识的广厦,或可为重新思考之途径与目的。 一本书对于其它人来说是好书,对于自己...  (展开)
素舲 2014-10-18 18:24:36

宅兹中国之方法论

葛兆光《宅兹中国》书评 绪说摆列了诸个超越民族国家或汉文化主位的历史叙述空间与叙述构架体系,强调避免对“中国”承续性的过分解构,应重视其内在的连续性。 一编三章,借宋代中国特有的民族国家意识出现为契,借助古代地图为媒介(思想之具现化),讨论想象共同体的不确...  (展开)
石榴君 2024-04-12 14:25:15 中华书局2011版

探寻文史研究新视野下的“文化中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绪说 关于重建中国的历史叙述 引言部分中作者分析了当代研究中国历史的不同理论,探究东亚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等不同研究视角下的中国历史观。根植文化中国的场域,指出欧洲新兴的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视角不适用于研究中国历史,并指出应从历史、文化和政治三个维度理...  (展开)
Sheepman 2023-06-20 20:53:05 中华书局2011版

读后随想

凡高级的物种,必俯视低级的物种,譬如人们建立的动物园;凡先进的文明,必研究落后的文明,如欧美的博物馆研究所;凡掌握知识的个体,可以比对象更了解其自身,如医生之于病人.....并且,它还要为对象设计出路或者解决方案,既使对象要研究自己,还要遵其已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
罗恩的幻想 2023-03-28 19:27:14 中华书局2011版

宅兹中国小tip

似乎从读历史专业以来,“宅兹中国”就贯穿了三年学习生涯,但又没有系统了解过“中国”。上学期因为历史地理学了解了这本书,算是入了个“亚洲史”的门。印象最深的无非以下几点:1、中华民族的认同并非基于西方的“想象”边界,而是基于文化上的认同。2、正统和华夷之辨的讨...  (展开)
stodger 2022-12-29 20:01:31

《宅兹中国》读后感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中国就是地理位置上的那个中国,代表着疆域的划分,代表的是几千公里或几万公里外的一种认同感。从没有从思想史、或者学术史、又或者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过何为中国。 首先,通读完整本书,第三章中提到的各种古舆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上研一,老师...  (展开)
stodger 2022-12-29 20:01:33

《宅兹中国》读后感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中国就是地理位置上的那个中国,代表着疆域的划分,代表的是几千公里或几万公里外的一种认同感。从没有从思想史、或者学术史、又或者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过何为中国。 首先,通读完整本书,第三章中提到的各种古舆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上研一,老师...  (展开)
新博士生17 2022-02-01 23:20:14 中华书局2011版

国内学者思考宋元明清时代“中国”观念转型的杰作

首先声明一点,本人并不赞同葛兆光先生和瑞士学者谭凯等人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就形成了“东亚民族国家”雏形或者说宋代以后(包括两宋)的中国知识分子具备了东亚特色国族意识的观点;我倾向于许纪霖先生和美国印度裔学者杜赞奇先生的观点,即现代国族观念和民族主义都是舶来品,...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4条)

订阅宅兹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