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的5星书评 (27)

雨来 2011-12-07 12:50:08

日本“东洋学”之兴起及对“现代中国”之影响——《宅兹中国》札记之一

   本札所记大体出自于《宅兹中国》第七章“边关何处?——从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日本‘满蒙回藏鲜’之学的背景说起”。而本章之旨据本书作者葛兆光篇前交代:将从19、20世纪之交,即中国的晚清民初,也就是日本的明治大正之间中国、日本的学术史,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  (展开)
晏渐罄 2019-06-18 15:09:31

“从周边看中国”

在二十世纪初,一是因为日本自身的崛起、一是由于地理位置处在亚洲与欧美文化圈的边缘,日本学界兴起了超越中国并突显日本的亚洲主义思潮。由它指导的研究一方面构建了一个“亚洲”共同体以此与西方相对立,一方面又把日本当做亚洲的现代化领袖,以此来强化日本的自信并为帝国...  (展开)
理一分殊 2019-10-15 00:23:54 Brill2017版

葛兆光对话《宅兹中国》英译者︱今天我们为什么谈论中国?

对谈︱葛兆光、Jesse Field、秦方 2017年4月,Brill出版社出版了葛兆光著、Jesse Field和秦方翻译的《宅兹中国》(Here in ‘China’ I Dwell:Reconstructing Historical Discourses of China for Our Time)。6月12日,作者和译者在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围绕着“今天我们为什么...  (展开)
雨来 2012-01-21 12:46:23

日本(人)、韩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宅兹中国》札记之二

几年前,曾有韩国率先将端午传统节庆及祭祀屈原相关仪礼打包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旧闻,虽不知后事如何,犹记得消息甫一传出,国人惊愤之心如烈火烹油沸反盈天,嘲骂之声甚嚣尘上充塞于途,大有以唾沫星子将此“悖逆”之国淹亡而后已之势。只是,恰如鲁迅先生预见的...  (展开)
情兽 2011-11-13 17:32:35

几点随感

1国家民族的心理学: 书中说到唐代的书籍出境,确实有种令人怀念的王者气象,唐对于当时周围国家遣唐使、留学生、僧人回国时带走大量中国书籍毫无限制,连那些不登大雅之堂的《游仙窟》《素女经》《玉房秘诀》也任由他们抄去带走,并不觉得这些有辱天朝上国斯文,或者泄露国家...  (展开)
避秦者言 2019-07-03 11:33:52

基于学术史的思想史

葛兆光的文字一向学究味很浓,让人很难沉浸进去。可一单进入他的思想世界之后,他的论述读起来是一种享受,让人欲罢不能。《宅兹中国》是葛兆光先生在多篇论文基础上修改成的著作,各个章节之间关键性并不很大,但通观全书,其主旨和思路却很明显。 第一编主要从思想史和知识史...  (展开)
爱笑客 2011-04-16 00:37:17

葛老师对于宋代时期“中国”意识的异变情况的眼光很是读到,但是,还是有点问题似乎没有说清楚

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是:宋代当时的“边界”究竟具有怎样的概念内涵,而宋代之前和宋代之后的“边界”的意义又是如何呢? 我们如今对“边界”(以及更广义上的“边疆”)的认识往往交织着历史学的视角以及西来的法学的视角,不大容易厘清。  (展开)
飞鱼逆流中 2016-04-06 20:30:52

共同体是想象的还是实际的——为回应西方理论反思“中国”

本书的问题意识在绪论,即在回应“区域研究”、亚洲研究、同心圆理论、后现代历史学的基础上,直面蒙元与大清“帝国”对中国传统历史叙述的挑战,倡导历史地理解历史中国,主张:第一,历史的中国是一个移动的“中国”;第二,文化意义上,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文化共同体”...  (展开)
Andrewjrl 2024-02-29 11:46:15

读书小记

这本书里的论点和《何为中国》多有重复,先读过后者,所以这本书并没有带来很多新意或启发(虽然作为晚出的《何为中国》更有炒冷饭之嫌)。但书中提到了以地图、图像等资料进行思想史研究的思路还是拓宽了我的视野,使我回忆起一年前,自己曾经迷迷糊糊地地听过一门艺术史课程...  (展开)
白衣卿相 2022-11-07 15:25:55 中华书局2011版

重建“中国”的历史论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一、为何重建“中国”的历史论述 《宅兹中国》是葛兆光先生写就的有关“中国”及相关内涵辨析的一本著作,标题名称出自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何尊中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牧民”),“宅”是“定居”的意思,但亦有“墨守”的意思,葛兆光希望通过这四个字,传达出此书所要探...  (展开)
遠遊 2022-05-04 13:27:47

一些观点总结

唐末以后传统中国的华夷观念和朝贡体制由实际策略转向想象秩序,至于宋朝民族和国家边界意识初步形成,不准书籍外流、排斥外来宗教即是表现。 及至满清入关,易华夏衣冠,则朝鲜、日本隐然有小中华居高临下之意,国族意识更强,作为文化共同体的东亚已然崩溃。 清末明治维新后...  (展开)
champollion 2017-09-14 15:49:21

关于民族与传统的瞎想

上图“域外文献里的中国”系列讲座开了五场,今天才听了其中一讲,为“日本文献里的中国”,演讲嘉宾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邵毅平教授,考虑到中日关系的复杂矛盾与“源远流长”,关于日本文献里的中国,必然有很多“有趣的冲突”,其中不乏深省之处,聊记一二。 关于“中...  (展开)
朱鸰 2015-07-01 14:39:14

中国意识宋代凸显 地理空间的勘界

作者的理论出发点是中国一直没有解决传统天下观和近代引进的西方民族国家理论之间的矛盾。边疆中国意识不强的隐患从很早就已经埋下,宋代起有了一个转折口,至今没能妥善解决。 前面还要按照老师报告分工,狂写内外服制的天下体系,所引起的无边疆意识。 葛兆光教授在其《宅兹...  (展开)
在途 2014-10-22 21:39:41

安得广厦千万间 ——读《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反思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囿于中小学所受的僵化的教育,把我们接受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重新思考很有必要。打破旧的已经逐渐为时代所抛弃的观念,接近新的思想和学术前沿问题,重建自己相关知识的广厦,或可为重新思考之途径与目的。 一本书对于其它人来说是好书,对于自己...  (展开)
stodger 2022-12-29 20:01:31

《宅兹中国》读后感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中国就是地理位置上的那个中国,代表着疆域的划分,代表的是几千公里或几万公里外的一种认同感。从没有从思想史、或者学术史、又或者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过何为中国。 首先,通读完整本书,第三章中提到的各种古舆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上研一,老师...  (展开)
stodger 2022-12-29 20:01:33

《宅兹中国》读后感

在读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中国就是地理位置上的那个中国,代表着疆域的划分,代表的是几千公里或几万公里外的一种认同感。从没有从思想史、或者学术史、又或者政治的角度去思考过何为中国。 首先,通读完整本书,第三章中提到的各种古舆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初上研一,老师...  (展开)
新博士生17 2022-02-01 23:20:14 中华书局2011版

国内学者思考宋元明清时代“中国”观念转型的杰作

首先声明一点,本人并不赞同葛兆光先生和瑞士学者谭凯等人认为宋代以后中国就形成了“东亚民族国家”雏形或者说宋代以后(包括两宋)的中国知识分子具备了东亚特色国族意识的观点;我倾向于许纪霖先生和美国印度裔学者杜赞奇先生的观点,即现代国族观念和民族主义都是舶来品,...  (展开)
无知的小懒人 2019-12-11 20:18:00

随感

作者反对用西方的民族主义来套用中国的研究,认为中国从秦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且不是想象出来的,在中国,并非从帝国到民族国家,而是在无边帝国的意识中有有限国家的观念,在有限的国家认知中保存了无边的帝国想象。 接着作者主要回应四种瓦解中国传统叙述的方式,第一...  (展开)
皮力 2018-10-23 13:27:49

“中国立场,国际视野”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葛兆光的这本书收录的是2002年到2009年关于中国历史思想史与国际视角,东亚研究,西域研究方面的论文集。读了这本书,再回想看讲谈社的中国史研究,顿时觉得知识立体很多。 这本书最大的启发就是中国历史研究的走向以及中国历史研究和所谓“西学”与“新学”之间的关系问题。20...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27条)

订阅宅兹中国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