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根据当事人的口述.以及大量档案、会议纪录和口述史料,真实地再现了俞平伯、沈从文、丁玲、老舍,赵树理、郭小川、汪曾祺、浩然等作家在一九四九年后的遭际和故事,以及他们的心路历程,让读者了解到那些尘封的如烟往事。
作者以一种极大的善意敬意写这些离我们不远的作家们,不溢美也不隐恶,不粉饰也不歪曲。于是,读者就可以从本书中发现许多生动鲜活的、却也是强大而可畏的真实,进而可以揣想,有哪些真实可能是被有意无意地删略了?
人有病,天知否的创作者
· · · · · ·
-
陈徒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供职于《北京青年报》。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纪实》推动了国内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目录 · · · · · ·
善哉
人证与史证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丁玲的北大荒日子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郭小川:党组里的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
浩然的历史场
严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协琐事
林希翎女士
果戈理到中国也要有苦闷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人证与史证
旧时月色下的俞平伯
午门城下的沈从文
老舍:花开花落有几回
丁玲的北大荒日子
1959年冬天的赵树理
郭小川:党组里的一个和八个
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的思索
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浩然:艳阳天中的阴影
浩然的历史场
严文井口述中的中宣部、作协琐事
林希翎女士
果戈理到中国也要有苦闷
后记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那时,范曾画了一个屈原像。沈先生看后,还是善意地指出一些服饰上的错误,说:“错了。”范曾指着沈先生说:“你那套过时了,收起你那套。我这是中央批准的,你靠边吧。”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2页 -
陈徒手: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一九六○年初秋,在张家口农科所劳动两年的汪曾祺摘掉了右派帽子,单位作了如下鉴定意见:“(汪)有决心放弃反动立场,自觉向人民低头认罪,思想上基本解决问题,表现心服口服。”北京的原单位民间文艺研究会没有回收之意,汪曾棋在等待一年的无奈情况下,给西南联大老同学、北京京剧团艺术室主任杨毓珉写信。 现年八十岁、刚做完胃癌手术的杨毓珉至今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时他信中告我已摘帽,我就想把他弄回来。跟团里一说,党委书记薛恩厚、副团长萧甲都同意。又去找人事局,局长孙房山是个戏迷,业余喜欢写京剧本。他知道汪曾棋,就一口答应下来,曾祺就这样到团里当了专职编剧。(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九日采访)老作家林斤澜介绍说,老舍等北京文化界一些人士都关心过汪曾祺调动之事。 一九六三年他开始参与改编沪剧《芦荡火种》,由此揭开了他与样板戏、与江青十多年的恩怨与纠葛,构成他一生写作中最奇异、最复杂、最微妙的特殊时期。 当时的北京京剧团副团长萧甲讲述道: 为了赶一九六四年现代戏汇演,团里迅速充实创作力量。改《芦荡火种》第一稿时,汪曾祺、杨毓珉和我住在颐和园里,记得当时已结冰,游人很少,我们伙食吃得不错。许多环境描写、生活描写从沪剧来的,改动不小,但相当粗糙。 江青看了以后,让她的警卫参谋打电话来不让再演。彭真等领导认为不妨演几场,在报上做了广告,但最后还得听江青的。这出戏在艺术上无可非议,就是因为赶任务,以精品来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我们又到了文化局广渠门招待所改剧本,薛恩厚工资高,老请我们吃涮羊肉。这次剧本改出来效果不错,大家出主意,分头写,最后由汪曾祺统稿。沪剧本有两个茶馆戏,我们添了一场,变成三个茶馆戏,后来被江青否定了。 汪曾祺才气逼人,涉猎面很广。他看的东西多,屋里凳子上全是书。当时他比较谨慎、谦虚,据说解放初时是比较傲的。江青比较欣赏他,到上海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汪曾祺的文革十年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人与岁月丛书(共18册),
这套丛书还有
《祖父陆宗达及其师友》《岁月如流》《司徒乔》《我额头青枝绿叶》《母亲和我们七兄妹》
等
。
喜欢读"人有病,天知否"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有病,天知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5 条 )



zt陈徒手:《读书》给了我一生的写作方向
十年前,我有幸开始在《读书》杂志上连续刊发记录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命运的史料文章,第一次在正式人文杂志上见到了自己文字落在纸面上的模样,并大胆地使用了“陈徒手”这么一个怪异的笔名。那一年我37岁,正处于徘徊摇摆之际,拙作能被锋头很盛的《读书》使用,一下子改...
(展开)

政治对知识分子的PUA——读人有病天知否&故国人民有所思
阅读初衷是总有传闻说陈徒手老师的书随时会被禁,好奇特意买了两本纸质书收藏。读来不困难,就是大量官方的档案(运动)材料,略显枯燥。但这也算是本书一大特色,难得那么多官方史料,其中大段大段的文字,也有相关人员的口述,或出于理想信念略显迂腐或出于恐惧自保言不由衷...
(展开)
> 更多书评 45篇
论坛 · · · · · ·
哪位知道这版和2000年那版有什么区别吗? | 来自小意达的花 | 6 回应 | 2013-04-23 13:00:05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3)8.4分 2151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8.3分 105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知识分子的兴衰 (羊的门)
- 2013年阅读清单 (蔷薇与豌)
- 我的藏书 (参天树)
- 我的回忆访谈录 (羊的门)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人有病,天知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阿郎的夏天 2012-01-29 20:06:55
材料堆积,浅尝辄止~
19 有用 仄平仄 2011-04-20 21:24:19
中山狼范曾,刀斧手刘白羽.
2 有用 amakusa 2011-04-24 15:21:13
。。。这本书带给我们有益启示是,今天你吸吮了党的小迪克,明天党就会干爆你的嫩菊花。
8 有用 robbinfan 2011-05-16 22:42:36
是我今年所读最好之书,人性之复杂,令人喟叹,作协之糜烂,让人无言
0 有用 木光 2013-04-25 22:47:37
作者挺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