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诗化哲学》本书站在东方文化的立场,对西方20世纪大思想家的思想传统进行清理,当时在上海三联书店一出版,即被誉为国内第一部对西方大思想家解读的经典式基本读物,畅销学界。
《诗化哲学》全书以人物为纲,包括了20世纪最重要的几位思想家,比如俄国的舍斯托夫、瑞士的卡尔?巴特、德国的舍勒?布尔特曼、朋霍费尔、默茨、海德格尔、卡尔?拉纳、穆尔特曼、瑞士的曼、汉斯?昆、巴尔塔萨、美国的尼布尔等,作者在写作中渗透了自己的东方学术立场,表达一种经过自己深思和理解择其关键思想,在解读式介绍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着对中国文化思想的探讨。
全书文笔优美流畅,作者各择以上思想家的关键思想,重要著作,核心问题,次第从容道来,详略得当,深入浅出,知人论世,见微知著,极见作者功力。
《诗化哲学》的修订重版将会推动国内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
诗化哲学的创作者
· · · · · ·
-
刘小枫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小枫,1956年生,四川重庆人。1978年入四川外语学院,获文学士学位;1982年入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 1985年到深圳大学中文系任教;1989年入瑞士巴塞尔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1993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比较文化研究所兼任教授。现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著作有《诗化哲学》(济南,1986年)、《拯救与逍遥》(上海,1988年)、《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1994年)、《这一代人的怕和爱》。
目录 · · · · · ·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德国浪漫美学的气质和禀赋
第三节 德国浪漫美学的源起
第一章 诗的本体论
第一节 诗意化的世界
· · · · · · (更多)
第一节 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德国浪漫美学的气质和禀赋
第三节 德国浪漫美学的源起
第一章 诗的本体论
第一节 诗意化的世界
第二节 浪漫本体论
第三节 诗化的感觉
第四节 语言的“祝咒”
第五节 神话的意义
第六节 荷尔德林的预感
第七节 诗与时间
第二章 走向本体论的诗
第一节 从知性认识到审美直观
第二节 诗意地自我沉醉的本体
第三节 诗的祝福
第四节 诗与沉醉
第三章 对人生之谜的诗的解答
第一节 诗人与哲学家交换位置
第二节 诗的解谜功能
第三节 想象与本体的诗化
第四节 诗与体验
第四章 新浪漫诗群的崛起、冥思和呼唤
第一节 知者无知
第二节 诗人何为
第三节 冥思死亡
第四节 呼唤灵性
第五章 从诗化的思到诗意的栖居
第一节 世界之夜将达夜半
第二节 恬然澄明
第三节 回忆与诗化的思
第四节 倾听与诗意的栖居
第六章 人和现实社会的审美解放
第一节 社会批判的本体论
第二节 感性的审美生成
第三节 现实社会的艺术形式化
第四节 诗与自律
结 语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施勒格尔更倚重的概念是佯谬(Ironie),与比喻这一概念一样,它指的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上、修辞上的特殊用法,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一种与魔化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思维方式。 施勒格尔讲,人的存在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既有“我”,又有“原我”。人能够倾听无限的宇宙的音乐,领会神性诗的美,这是因为人也是宇宙诗人的一部分。因此,在人身上有两种基本的冲动,一个指向有限的对象,即个性化原则,一个指向无限的流动性,即酒神原则(注意尼采与这一说法的关系)。在所有诗意的构思和思维中,一如在人的所有行为和活动中一样,这两种原则在人的自由的活动性上都表现出来。这就是说,人要么被引向神性,要么被引向死寂的东西,被引向限制。从这两种对立的冲动中又形成了第三种冲动,渴求把两者统一起来的冲动,它朝着心理上的整合,朝着主、客体统一的方向发展。 但是,这种渴求统一的冲动实际上不过是取消个性化冲动,趋于酒神冲动罢了。当人被限定于客观的东西之后,他就把自己孤立起来,或者说个体化了,这时他必然意识到自己的有限自我本质上是空虚的。这种空虚感就会促发人身上的那种要求返回无限的 一、返回自由的世界的冲动,渴求失去了的自由。这种趋向于一的冲动也就等于尘世性的因素要求离弃自己的形式,过渡到另一形式中去。尘世性的因素的唯一任务就是消解自己,升入更高的形式。所有生物中,唯有人能渴求神性的自由的越过(Ubergang),经验限定性的东西不能满足人渴望无限的一这一最为深层的需要。经验与超验的矛盾最终使人求助于酒神原则来使有限沉醉、消融到无限中去,所有束缚、所有对立、所有差异都在酒神式的活的流动中被扬弃了。这种渴求就是意志的运动,人身上的宇宙诗人的火花,激发人的意志去把世界浪漫化。从而,人的这种渴念已不再是一种有限的力量,因为宇宙生成的无限之力已在如此渴念身上萌发,并急切地要返回自身,其结果是要求通过消灭有限的经验性东西的自律性来造... (查看原文) —— 引自第94页 -
一百多年来,浪漫哲学传统始终不离如下三个主题:一、人生几诗——人生应是诗意的人生,而非庸俗的散文化;二、本真情感的优先性——精神生活应以人的本真情感为基点,知性对人生的意义大不可怀疑,个人生命应以自己的灵性为基础,靠直觉和信仰而非理智来生活;三、个人与自然的神秘契合——反对技术文明将人的生活离开大地,导致人与自然的分离与对抗。在这些主题下面,深深隐藏着一个更为根本的主题:有限的、夜露消残般的个体生命如何寻得自身的生存意义,如何超逾有限与无限的对立,把握时间的美的瞬息。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4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诗化哲学"的人也喜欢 · · · · · ·
诗化哲学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3 条 )

诗与真的辩难——评刘小枫《诗化哲学》

给我狭窄的心,一个大的宇宙 | 读《诗化哲学》

诗意地栖居之《酒德颂》——刘伶(西晋)

悲壮的还乡——读荷尔德林

对《结语》的一个纠错
> 更多书评 13篇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8.3分 955人读过
-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86)8.1分 25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Z)
- 人丑就该多读书(Ⅳ) (湖山雨谷)
- 自用2013 (cruyff)
- a acheter (剧旁)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诗化哲学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复峰 2021-12-01 00:52:55
虽然动不动就开始写抒情散文,并拉扯些无关痛痒的中西比较,但思路还是蛮清晰可取的
0 有用 洛桑学艺 2022-03-28 01:38:13
对西马 对海德格尔及其后学,都还没有批判的迹象。诗作为一种神话,一种生活方式,应对现代性危机的背景下对德国浪漫派的理解才能深入进去。可以看作是新时期的诗与哲学之争。对现代性这个根本问题的关注的种子,原来在这里已经种了下来。
0 有用 Eibhlín 2018-10-27 15:56:21
我想,我需要的可能是康康
0 有用 三点五 2015-03-11 16:53:32
15年4-11日,断断续续
1 有用 unsolicitedmug 2020-01-11 07:36:12
观点大致苟同但是刘小枫的文风里空谈过多通篇下来还是更像金句集结没有太系统性的思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