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影印本
白沙宋墓的创作者
· · · · · ·
-
宿白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宿白,1922年生,字季庚,辽宁沈阳人。194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1948年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肄业,1951年主持河南禹县白沙水库墓群的发掘,1952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和考古系任教。1983年任北京大学考古系主任,兼校学术委员,同年任文化部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1999年其当选中国考古学会荣誉理事长至今。2016年获中国考古学会终身成就奖。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注释22: 土洞内砌墓室本为中原一带汉唐旧制。司马光谓此种穿圹法适于坚土之乡。《司马氏书仪》(《学津讨原》本)卷七《丧仪・穿圹》条注:“其坚土之乡,先凿延道,深若千尺,然后旁穿窟室以为圹,或以砖范之,或但为土室,以砖数重塞其门,然后筑土实其埏道。”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墓的构造 -
注释32:此厚约5一7毫米锈粘极牢的铁片,形制极不规则,疑为砌建时用以粘连砖块之铁熔液所凝固。按熔铁汁以粘连砖石结构的做法,唐以前似已开始,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四部丛刊》影印明万历刻本)卷十三:“刘晏判官李庄在高陵......(庄客)近开一家,冢西去庄十里,极高大……初旁掘数十丈遇一石门,固以铁汁。”《宋史》卷四百六十二《方伎传》下《僧怀丙传》:“赵州洨河凿石为桥,熔铁灌其中,自唐以来,相传数百年,大水不能坏。岁久乡民多次凿铁,桥遂欹倒,计千夫不能正,怀丙不役众工,以术正之,使复故。”唐高宗乾陵亦用此法。《通典》(图书集成局排印本)卷八十六《礼》四十六《丧制》之四《葬仪》条:“神龙元年(公元705)十二月将合葬则天皇后于乾陵,给事中严善思上表曰……闻乾陵玄宫,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北宋时,沿用不绝,《宋史》卷九十四《河渠志》四:“洛水贯西京,多暴涨,漂坏桥梁。建隆二年(公元961)留守向拱重修天津桥……石纵缝以铁鼓络之,其制甚固。”又张知甫《可书》(《墨海金壶》本):“[宣和间(公元1119-1125)]章惇方柄任,用都提举汴河堤岸司贾种民议,起汴桥二楼。又依桥作石岸,以锡、铁灌其维。”《营造法式》卷三《石作制度・卷輂水窗》条注亦记有灌锡制度:“如骑河者,每段用熟铁鼓卯二枚,仍以锡灌。”至于墓室锢铁,苏轼《志林》(涵芬楼排印本)卷四记有传陈胡公墓:“(陈州)柳潮旁有丘,俗谓之铁墓,云陈胡公墓也。城濠水往啮其址,见有铁锢之。”光绪《临洮厅志》亦曾记事:“旧城四十里五日卡庄,工人掘土,忽隐一深穴……仍入之……砖砌为门,铸以生铁,但无年月姓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墓的构造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白沙宋墓"的人也喜欢 · · · · · ·
-
- 魏晋南北朝唐宋考古文稿辑丛 9.1
-
- 唐代墓室壁画研究 8.1
-
- 六朝帝陵 9.3
-
- 汉唐宋元考古 9.3
-
- 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 9.4
-
- 魏晋南北朝考古 7.5
-
- 中国石窟寺研究 9.6
-
- 暗流 9.2
-
- 花舞大唐春 9.4
-
- 黄泉下的美术 8.7
白沙宋墓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 条 )

《白沙宋墓》——无法再现的一本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整本报告以墓葬为单位组织材料,文末为对三座墓葬相关问题的探讨。在编写上,作者采用了大量加注的方式来体现论文的学术性,而解释性的注又和资料性的描述严格区分,毫不干涉,既不让学术研究影响到论文的资料性,也不因为报告描述要求的客观性而妨碍到对资料的解释和研究。叙... (展开)
罗丰:考古材料的主观与客观
《读书》2021年8期新刊 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是一部再三出版的经典名著,这样的称呼对一部考古学著作来说一点也不为过,即使从它的写作时间算起已经过去了近七十年。这是宿白先生的第一部著作,写作此书时他年仅三十二岁。《白沙宋墓》(一九五七)一经出版,即引起学术界的...
(展开)

【转】李梅田:开创与大成——宿白与中国历史考古学
【作者简介】李梅田,1987-1994、1999-200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先后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3-2012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2013年1月起调至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现为考古文博系教授。著有:《魏晋北朝墓葬的考古学研究》、《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魏晋南北朝》...
(展开)

徐苹芳《重读<白沙宋墓>》
【摘抄】概括《白沙宋墓》学术价值有五: 一,考古实物资料的重要价值。在白沙发掘的这三座宋墓,是北宋中晚期在中原地区新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仿木建筑雕砖壁画墓。这组墓葬的考古发掘,不论在墓葬的规模形制上,还是仿木建筑细部和彩画制作上,以及雕砖壁画的题材和内容上,都是...
(展开)

1957年出版的新中国考古发掘报告标杆之作
作者宿白是北大考古首任系主任,1951年12月组织发掘河南禹州白沙镇北宋晚期(哲宗至徽宗)的赵大翁及子孙的三座昭穆(贯鱼)葬制的砖雕壁画墓。作为新中国最早出版的考古挖掘报告之一,确立了编写体例和标准,如在发掘记录的基础上以注释的形式附上文献和图像史料,将田野勘察和...
(展开)
> 更多书评 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9.6分 698人读过
-
文物出版社 (2002)9.5分 328人读过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白沙宋墓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junepig 2018-02-25 23:33:12
正文之详尽严谨、体例之开考古报告之先河自不必言,注释每一条都太好看了!!!真正的上下求索旁征博引。57年文物出版社大16开,图版问题殊多,彩图还是单独印刷后贴上去的。下单2017三联版重读图文,可了解脱误处,还可以看一下增加的附录。
0 有用 礼馨 2016-03-11 14:55:19
常读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