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1911年11月,一支远赴西藏抗击英兵、平定达赖叛乱的清朝军队,在万里之遥的雪域高原奋勇杀敌,而后突然遭遇辛亥革命带来的生死变局,一行115人深陷绝境。生死攸关之际,他们决定把性命交给神明,用身体丈量出一条生死线,挣扎着向生的方向朝圣。
带队的人正是后来被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接见,并曾经做过沈从文上司的“湘西王”陈渠珍,而他这一路所经历的奇闻奇情奇事,直到今天依然让所有自恃了解西藏的人羞愧并震撼。
○100年前原生态的西藏:对西藏过去的汉语描述是非常罕见的,本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
这里记载的是一个尘封百年的最原始的西藏,直到今天也鲜有曝光的珍贵纪录。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来不需要神话和传奇的铺衬,她圣洁,充满神喻,同时,拥有万千变化。如果不是100年前一个人的真实历险,并在民国以寥寥几十册自印本的形式面世,我们至今不会了解到这段惊心动魄又叹为观止的藏地亲历。
1911年11月,一支远赴西藏抗击英兵、平定达赖叛乱的清朝军队,在万里之遥的雪域高原奋勇杀敌,而后突然遭遇辛亥革命带来的生死变局,一行115人深陷绝境。生死攸关之际,他们决定把性命交给神明,用身体丈量出一条生死线,挣扎着向生的方向朝圣。
带队的人正是后来被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接见,并曾经做过沈从文上司的“湘西王”陈渠珍,而他这一路所经历的奇闻奇情奇事,直到今天依然让所有自恃了解西藏的人羞愧并震撼。
○100年前原生态的西藏:对西藏过去的汉语描述是非常罕见的,本书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生动传奇的私家笔记:独特的个人视角,充沛的个人情感,细腻生动的表达,近百年前一个传奇人物在你耳边的“私语”。
○著名诗人倾情译写:“文坛流浪汉”著名诗人庞培费时数年精研,诗意的译写,白话文打通了当下人们阅读古言的阅读障碍。
○“湘西王”陈渠珍:传奇人物,沈从文曾经的上司,贺龙曾经的上司和对手,湘西的一个传奇,在这本书中留下了鲜活的面目。
○生死绝恋:一个藏女对一个汉人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的故事。
○西藏秘参:1951年解放军首次进藏、第十八军首长参考书
○绝地求生的历险:115人出发,最后仅剩11人生还。在无人区度过的200多天的奇绝历险,其艰险程度不读不足以想象。一本堪比《鲁宾逊漂流记》的伟大的历险奇书。
○众多名家震撼举荐:著名作家叶兆言、陈东东、柏桦、苏童
《西藏生死线》(依照《艽野尘梦》译写),是一代传奇人物“湘西王”陈渠珍亲笔撰写的一部回忆录。“艽野”指青藏高原。作者以地名作为每一章的标题,记录了他从成都到达藏区,又从藏区返回内地的传奇经历。其中详细描述了沿途所经过的昌都、江达、工布、波密、鲁朗、青海无人区、通天河、柴达木、丹噶尔厅、兰州、西安等十几个地区的“绝版”山水风光、人文习俗,尤以惊心动魄的藏地历险和传奇感人的生死爱情动人心魄。整个回忆录也客观描述了英、俄等国觊觎下复杂的西藏局势、清朝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部的勾心斗角以及辛亥革命对西藏和川军的重大影响。因此,它不仅是一部传记小说,还是一份珍贵的清末民初军政备忘录,也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的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考查报告。就小说而言,作者对荒原求生的描写,至今仍能令人心惊肉跳;作者笔端流露出对深爱的藏族少女“西原”的深情厚义,仍能在一个世纪之后打动今天的年轻人。
西藏生死线的创作者
· · · · · ·
-
陈渠珍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庞培:
诗人、散文家,1962年12月生于江苏江阴。早年曾在江南各地漫游,有“文坛流浪汉”之美誉。1985年发表小说处女作,作品获1995年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年“柔刚诗歌奖”及《诗探索》奖。代表诗作有《低语》、《谢阁兰中国书简》、《忧伤地下读物》。散文著有《低语》、《五种回忆》、《乡村肖像》等。
陈渠珍:
他是博学多才、崇尚儒道、喜读老庄、兼通百家的“一介武夫”;他见证了中国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他曾是沈从文的上司,与贺龙元帅是旧交,滕代远将军亦受过他的资助。他叫陈渠珍,100年前以清王朝军官的身份入藏抗击英国侵略、平定达赖叛乱,而后跋涉万里、九死一生地回到内地统治湘西二十余年,史称“湘西匪王”。
《艽野尘梦》成书于民国25年(1936年),印量很少,却轰动一时。1952年2...
庞培:
诗人、散文家,1962年12月生于江苏江阴。早年曾在江南各地漫游,有“文坛流浪汉”之美誉。1985年发表小说处女作,作品获1995年首届“刘丽安诗歌奖”。1997年“柔刚诗歌奖”及《诗探索》奖。代表诗作有《低语》、《谢阁兰中国书简》、《忧伤地下读物》。散文著有《低语》、《五种回忆》、《乡村肖像》等。
陈渠珍:
他是博学多才、崇尚儒道、喜读老庄、兼通百家的“一介武夫”;他见证了中国清末、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沧桑巨变;他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亲自接见;他曾是沈从文的上司,与贺龙元帅是旧交,滕代远将军亦受过他的资助。他叫陈渠珍,100年前以清王朝军官的身份入藏抗击英国侵略、平定达赖叛乱,而后跋涉万里、九死一生地回到内地统治湘西二十余年,史称“湘西匪王”。
《艽野尘梦》成书于民国25年(1936年),印量很少,却轰动一时。1952年2月8日,陈渠珍因为喉癌病故于长沙麻园岭“寥天一庐”,终年七十一岁。
目录 · · · · · ·
总叙 艽野尘梦
第一章 成都至察木多
第二章 腊左探险
第三章 昌都到江达
第四章 收复工布
第五章 进军波密
第六章 退兵鲁朗及反攻
第七章 波密兵变后 向江达撤退
第八章 入青海
第九章 过通天河
第十章 遇蒙古喇嘛
第十一章 至柴达木
第十二章 丹噶尔厅至兰州
后记 西原故事
《艽野尘梦》
《亡姬西原墓志铭》
· · · · · · (收起)
喜欢读"西藏生死线"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西藏生死线"的人也喜欢 · · · · · ·
西藏生死线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80 条 )


一百多年前,一段突破人类极限的传奇

羌塘沙场月色寒 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爰追忆西藏,青海野番经过事迹,费时两月,著有《艽野尘梦》一书,取诗人“我征徂西,至于艽野”之意,亦自伤身世之艰难也。” 夜深人静,我再一次删掉了刚刚写好的内容。纵然内心有千言万语在奔流驰骋,我却依然觉得自己无法用所学的语言来彻底而完美地形容这个故事,因为这... (展开)
1921年冬.陈渠珍.《亡姬西原墓志铭》

生死两茫茫,但见情义二字矣

陈渠珍初次入藏的川藏线 以及出藏线路注解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初次入藏的川藏线 : 成都-----雅州---泸定桥---打箭炉---折多塘---甘孜--昌都 4日 6日 3日 1日 20+日 20+日 成都:始发 雅州(今雅安):山岭徒陡,鸟道羊肠,居民寥寥,七月汗流不止,过了雅州凉似深秋 大相岭(...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09)8.9分 4381人读过
-
新星出版社 (2013)8.9分 588人读过
-
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8)9.5分 375人读过
-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9)8.9分 28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出版情报 (儒意欣欣)
- 2014读书记录 (Elizen)
- 开卷有益 (深溪虎)
- 藏传佛教/西藏/藏区 (阿布)
- 2012年所购图书 (猫滚滚)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西藏生死线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快门熊 2015-05-17 19:48:16
后面附有原著,直接读吧。感慨命运弄人。
7 有用 Matthew 2011-11-25 23:35:57
我也想奔赴九死一生之地,并且不要活着回来。
0 有用 星汉 2019-02-23 13:30:37
这其实是翻译本,原著是文言文,名《艽野尘梦》,可惜暂没找到电子版。作者陈扶渠是民国时期湘西凤凰古城一带的小军阀。这是他当年进军西藏时的回忆录。 书写得比较朴实,略像旅游笔记,只是内容主体是行军、战争,而非单纯的游山玩水。其中对藏区景色的描写非常到位,虽寥寥数语,却往往让人读得惊心动魄。 书中对人事的描述也很有看点。军队中同僚的算计,在沙漠绝境中人性的残忍,面对革命兵变时的政治和利益立场,都是一... 这其实是翻译本,原著是文言文,名《艽野尘梦》,可惜暂没找到电子版。作者陈扶渠是民国时期湘西凤凰古城一带的小军阀。这是他当年进军西藏时的回忆录。 书写得比较朴实,略像旅游笔记,只是内容主体是行军、战争,而非单纯的游山玩水。其中对藏区景色的描写非常到位,虽寥寥数语,却往往让人读得惊心动魄。 书中对人事的描述也很有看点。军队中同僚的算计,在沙漠绝境中人性的残忍,面对革命兵变时的政治和利益立场,都是一些难得的人性素材。虽然作者自述是个良善正直的军官,然从各种蛛丝马迹中仍可以看出,作者并非良善之辈,而是心机颇重,喜借刀杀人。这是我给书打分只有3星的主要原因。 (展开)
0 有用 星河~努力煮粥 2012-06-28 22:50:51
有人把西藏当成一个疗养院,医治久渴的心灵;有人把西藏当成一个练兵场,去淬炼自己的意志和能量;有人把西藏当成一个景观地,去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有人把西藏当成事业蒸腾地,去提阶谋世规划转升;也有人生于斯长于斯,万世居此迎来送往最终却泯灭归化。
0 有用 christnaguo 2013-08-07 17:48:52
虽然不如名著那样被人所熟知,但却是一本真真正正让人感动的传记小说。更可贵的是,它出自一介武夫之手,可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却比一般矫情造作的文人真挚可贵。这本书同时也是一份珍贵的清末民初军政备忘录,也是关于一百年前西藏风俗民情和青藏高原的不可多得的人文地理考察报告。多出版一些这样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