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大部分文章2000年曾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原题《叙述“文革”》,出版社改题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五十篇“文革”小说》。据说当时丛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季羡林教授听到此书是重新解读“文革”便有些质疑,后来经过其他编委解释才知并非(至少不会全是)“新左派”重新评论“文革”。在《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里,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尝试借用一种现代文学理论(普洛普的结构主义方法)来解读具体复杂的中国文学及文化现象;二是尝试从文学角度讨论“文化大革命”如何成为一种被阅读乃至再读的“文本”。拙作出版后有不少批评,缺陷疏漏当然不少。本想借这次出版《讲稿》的机会,将研究范围扩大五、六十部或七十部“‘文革’小说”(主要包括近十年的作品),但因为生病,这个重写计划也暂时没有完成。期待日后还有再版续写的机会。
但这一...
《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大部分文章2000年曾在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出版,原题《叙述“文革”》,出版社改题为《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解读五十篇“文革”小说》。据说当时丛书学术委员会主任季羡林教授听到此书是重新解读“文革”便有些质疑,后来经过其他编委解释才知并非(至少不会全是)“新左派”重新评论“文革”。在《重读"文革":许子东讲稿(第1卷)》里,我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尝试借用一种现代文学理论(普洛普的结构主义方法)来解读具体复杂的中国文学及文化现象;二是尝试从文学角度讨论“文化大革命”如何成为一种被阅读乃至再读的“文本”。拙作出版后有不少批评,缺陷疏漏当然不少。本想借这次出版《讲稿》的机会,将研究范围扩大五、六十部或七十部“‘文革’小说”(主要包括近十年的作品),但因为生病,这个重写计划也暂时没有完成。期待日后还有再版续写的机会。
但这一卷《重读“文革”》,还是对《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做了很大程度的修订增删。一方面是文字修订,另一方面是增加了第六章到第九章的内容……最近十年常越界电视,有网友观众批评我常常在讨论现实问题时提到“文革”,“为什么老是念念不忘呢?”这是他们的疑问。说实话,也是我自己的疑问。我想,于私,是个人记忆。至今仍会在梦中见到父亲在电子管收音机前听九评、北京女红卫兵抄家时亲切的目光:“别害怕,你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街上群众欢呼剪人裤腿、下乡火车启动时的哭声混合东方红乐曲声、下放干部告诉惊讶的村民“尼克松要来了,毛主席决定,这一次不杀他”……怎么办呢?生死在这个时代,偏偏这些印象刻得最深。我很羡慕那些脑子也能和躯体及生活方式一起与时俱进的人们,可我就是不行。有次雪天住进维也纳一个城堡,做梦却在江西坐手扶拖拉机,山崖旁路很窄。
作者简介 · · · · · ·
许子东,浙江天台人,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著作有《郁达夫新论》《当代文学印象》《当代小说阅读笔记》《为了忘记的集体记忆》《呐喊与流言》《香港短片小说初探》等。自2000年担任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栏目嘉宾。
目录 · · · · · ·
“灾难”降临方式
考验与拯救
反思与忏悔
重读“文革”的不同方法
海外华文小说中的“文革叙述”
红卫兵——知青的历史命运:以《红色黄昏》为例
红卫兵——知青的理想主义:《金牧场》与《金草地》
对“文革”的几种抗议姿态
附录一 “五十篇小说”目录
附录二 “五十篇小说”作者简介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鸡与猴”的象征其实仍然没有道尽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游戏规则。当1965-1966年间有一系列会议批判罗瑞卿,主持会议与参与会议者或以为杀了鸡猴学乖便无事了,不知道杀鸡只为方便杀猴。会议只是先让猴为了自救而杀鸡。会议的灵魂可以不到会。比起历史现场文本的复杂冷酷,后来的文学故事顺从人情常理反而显得天真。 (查看原文) —— 引自第40页 -
政治原则、道德标准上的是非对错与法律裁判上的有罪或无辜相混淆,因此,出现了“错误=坏人=犯罪”(……;大到刘少奇案:派工作组不当=走资本主义道路,用心何其毒也=叛徒内奸工贼,死因不明火葬匿名) 审判没有时间约束力,也就是说人民可依今日之“是”之追究昨日之“罪”并给予惩罚。政治、道德、法律标准迅速急遽改变,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不断地迅速地调整。转换过快且过于频繁,似乎一时间社会竞争失却了“牌理” 公民之间,“同志”之间,“多数”并不永远拥有政治乃至道德的优势,“少数”并不应该是一个天然的“罪名”。但在1949年以来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教育意识形态中,“敌人”(失败者)被标记为“少数”,反过来,情感与逻辑一混淆,“少数”,有时也就自然与“失败者”、“敌人”同意。……甚至也保留在21世纪的政府发言人语言中。……成为“少数”,本身就是一种罪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喜欢读"重读"文革""的人也喜欢 · · · · · ·
重读"文革"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重读"文革"的书评 · · · · · · ( 全部 8 条 )

荒诞与旁观:古典叙述方式的认知局限

关于文革的ctrl+F

《为了忘却的集体记忆》断章
> 更多书评 8篇
-
桥桑™ (读书如抽丝)
“鸡与猴”的象征其实仍然没有道尽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游戏规则。当1965-1966年间有一系列会议批判罗瑞卿,主持会议与参与会议者或以为杀了鸡猴学乖便无事了,不知道杀鸡只为方便杀猴。会议只是先让猴为了自救而杀鸡。会议的灵魂可以不到会。比起历史现场文本的复杂冷酷,后来的文学故事顺从人情常理反而显得天真。2012-03-18 16:22 1人喜欢
-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至今国人仍缺乏足够反省,甚至继续以红歌、红色经典为工具,全然忘却其中有些红人的父辈在“文革”中的经历)。《 ========== - 您在第 283 页(位置 #5158-515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29:10 郑念的态度是:请证实我有罪,否则你们便有罪!而老鬼的态度则是: - 您在第 285 页(位置 #5191-519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36:02 整个文化心理上的秩序感依旧。 ========== - 您在第 285...2018-07-01 00:01
至今国人仍缺乏足够反省,甚至继续以红歌、红色经典为工具,全然忘却其中有些红人的父辈在“文革”中的经历)。《
==========
- 您在第 283 页(位置 #5158-515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29:10
郑念的态度是:请证实我有罪,否则你们便有罪!而老鬼的态度则是:
- 您在第 285 页(位置 #5191-519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36:02
整个文化心理上的秩序感依旧。
==========
- 您在第 285 页(位置 #5195-520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37:31
他们回首灾难得出了很不相同的反思结论,但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们都触及了“文革”的深层文化根源:那就是他们都发现,个性、地位与众不同且不善搞好世俗人伦关系,是他们遭难的重要原因,甚至比政治原因更为重要。 这无论如何是个精彩而又令人担忧的发现。如果经过劫难后的中国人,都进一步学会“做人”、“搞好群众关系”,将每个人的个性价值全部维系于世俗伦理关系网,那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郑念可能再也不必这样做了,我更关心的是“老鬼”们。
回应 2018-07-01 00:01
-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至今国人仍缺乏足够反省,甚至继续以红歌、红色经典为工具,全然忘却其中有些红人的父辈在“文革”中的经历)。《 ========== - 您在第 283 页(位置 #5158-515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29:10 郑念的态度是:请证实我有罪,否则你们便有罪!而老鬼的态度则是: - 您在第 285 页(位置 #5191-519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36:02 整个文化心理上的秩序感依旧。 ========== - 您在第 285...2018-07-01 00:01
至今国人仍缺乏足够反省,甚至继续以红歌、红色经典为工具,全然忘却其中有些红人的父辈在“文革”中的经历)。《
==========
- 您在第 283 页(位置 #5158-5158)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29:10
郑念的态度是:请证实我有罪,否则你们便有罪!而老鬼的态度则是:
- 您在第 285 页(位置 #5191-5192)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36:02
整个文化心理上的秩序感依旧。
==========
- 您在第 285 页(位置 #5195-5200)的标注 | 添加于 2018年6月28日星期四 上午8:37:31
他们回首灾难得出了很不相同的反思结论,但至少在这一点上他们都触及了“文革”的深层文化根源:那就是他们都发现,个性、地位与众不同且不善搞好世俗人伦关系,是他们遭难的重要原因,甚至比政治原因更为重要。 这无论如何是个精彩而又令人担忧的发现。如果经过劫难后的中国人,都进一步学会“做人”、“搞好群众关系”,将每个人的个性价值全部维系于世俗伦理关系网,那以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郑念可能再也不必这样做了,我更关心的是“老鬼”们。
回应 2018-07-01 00:01 -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在我看来,更重要的“合理”因素是不少红卫兵的具体造反对象,是五六十年代官僚体制中的具体人与事。只造“具体人与事”的反固然无用,而且造反方式本身极不合理,但只要这种体制弊病没有随“文革”而完全“过去”,那么青年人的那种造反心态今天依旧存在且不肯忏悔,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2018-07-01 00:00
-
西峰秀色 (跟从内心的热情去生活!)
张承志要在红卫兵的政治行为中辨析其间某种非功利的青春热情和浪漫理想,他就必须为红卫兵的“失礼”寻找新的价值支柱。“红卫兵精神”既根植于自下而上的弱者处境(学生批老师、群众斗领导、子女“背叛”父母……),又同时必须拥有自上而下的道德优势(你们高贵者最愚蠢,你们受蒙蔽了,你们是行尸走肉,平庸堕落……)。 总之,劣势地位和优势道德,这是张承志在《金牧场》里将“红卫兵精神”理想化的两个关键。 ========== ...2018-06-30 23:59
张承志要在红卫兵的政治行为中辨析其间某种非功利的青春热情和浪漫理想,他就必须为红卫兵的“失礼”寻找新的价值支柱。“红卫兵精神”既根植于自下而上的弱者处境(学生批老师、群众斗领导、子女“背叛”父母……),又同时必须拥有自上而下的道德优势(你们高贵者最愚蠢,你们受蒙蔽了,你们是行尸走肉,平庸堕落……)。
总之,劣势地位和优势道德,这是张承志在《金牧场》里将“红卫兵精神”理想化的两个关键。
==========
假定弱势地位和优势道德天然结盟,这也是原教旨主义红卫兵精神在二十一世纪新媒体(网络)上也能够继续传承甚至发扬光大的主要原因。
==========
重读“文革”,重读张承志,可以同时看到这种“红卫兵理想主义”的合理性与虚幻性——合理性在于这种观念支持弱者的道德发言权,相信“穷人大多是好人”;虚幻性在于弱势与道德的天然联系,不仅在各种“万恶的旧社会”,在改革后GDP至上的中国,或在全球化游戏规则中,甚至在1966-1976年的北京,也只是一种被政治利益操控的意识形态假说。
回应 2018-06-30 23:59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0)7.8分 229人读过
-
暂时无货, 3天前曾上架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 全部 )
- 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 我的民国文艺Ⅲ (羊的门)
- 怎能读尽天下书 (疏狂老鬼)
- 中国 (小树)
- 德芭与彩虹书店(天地店) ① (猫糊糊)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重读"文革"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小城鱼太郎 2015-09-13
挂羊头卖狗肉的普罗普分析法。许子东老师寄意遥深。还是伽达默尔老谋深算,哪儿有那么多断裂,骨子底下都是传承。另外,更讨厌张承志了。
0 有用 kindle蜀黍 2014-10-04
最后一篇长文极为抒情。Kindle版达成。
1 有用 大眼狗 2012-05-10
书名应改为重读文革小说,那些小说不过是作者自己对文革的想象和再建构,和文革本身关系并不大。话说回来,像普罗普那样视小说解剖成若干结构的排列组合的,有些无趣。
1 有用 心之pipo师 2012-01-18
专业性较强。归纳的文革小说29种“情节功能”颇有意思。可惜我阅读量不够,书中提及的50部文革小说仅仅读过部分,遗憾。
0 有用 匪我 2016-05-01
文学评论类的作品看得比较少 第一次看还是有那么点感觉到被吸引被震撼 挺不错的 不知道是因为题材 还是因为体裁 自己的兴趣比较大 还得继续的提高阅读能力 继续的扩大阅读量 才能知道文学理论研究评论类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气场 对着这又产生了兴趣 所以查了一下该作者 反正有不同的评论 知乎上的比较全一些 作为晚辈咱们需要更恭敬一些 也知道该作者为什么愿意以文革为题研究了 浪花卷卷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的潮流... 文学评论类的作品看得比较少 第一次看还是有那么点感觉到被吸引被震撼 挺不错的 不知道是因为题材 还是因为体裁 自己的兴趣比较大 还得继续的提高阅读能力 继续的扩大阅读量 才能知道文学理论研究评论类是不是符合自己的气场 对着这又产生了兴趣 所以查了一下该作者 反正有不同的评论 知乎上的比较全一些 作为晚辈咱们需要更恭敬一些 也知道该作者为什么愿意以文革为题研究了 浪花卷卷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历史的潮流 在这漫漫长夜中 就当作一种生活的经历过去吧 (展开)
0 有用 教皇-Húgeer 2020-12-02
想到以前那份影印刊,转身就说「别以为我不懂」
0 有用 甜甜甜 2020-11-10
用结构主义普罗普民间叙事学的方法来解读中国式的叙事,有意思的视角。
0 有用 QWASZX 2020-10-25
文学作品被「结构化」之后,离文学就远了,但离「集体建构」的真相就近了。
0 有用 猫夏 2020-07-08
虚伪的双标的许子东
0 有用 城乡结合部居民 2020-05-05
书中的注解部分比正文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