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传统”与现实
第一节 新文学的小说观,“为人生”的文学观——鲁迅的意义——“典型化”等问
题的目的
第二节 四十年代的作家社会,走出书房的两种意义——从“无名”的山水得到启示——对抗流行的市侩主义——认识“老百姓”的朴素价值——存“废墟”之中表现“乱世——战时文化出版的状况
第三节 “今日文学的方向”“主流”的方向——战时的“另一种”生活景象——关于“旧形式”的研究——姚雪垠的贡献——外国新思潮的译介——短篇小说新知——众声喧哗——两个争论
第二章 时代生活与“传统”形式
· · · · · ·
(
更多)
第一章 “传统”与现实
第一节 新文学的小说观,“为人生”的文学观——鲁迅的意义——“典型化”等问
题的目的
第二节 四十年代的作家社会,走出书房的两种意义——从“无名”的山水得到启示——对抗流行的市侩主义——认识“老百姓”的朴素价值——存“废墟”之中表现“乱世——战时文化出版的状况
第三节 “今日文学的方向”“主流”的方向——战时的“另一种”生活景象——关于“旧形式”的研究——姚雪垠的贡献——外国新思潮的译介——短篇小说新知——众声喧哗——两个争论
第二章 时代生活与“传统”形式
第一节 “小说应当是个故事”“民族形式”问题——“故事性”的强调——以通俗形式负载人生问题(张爱玲)——“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赵树理)
第二节 新三部曲:“幻灭”、“动摇”与“追求”茅盾模式——强烈地表达“深沉的感情”(路翎)——新“流浪汉小说”揭示“人性的败坏”(钱钟书)
第三章 平凡生活的复现及其叙事功能
第一节 关于:“写平凡”从“平凡”0中发现了人生最基本的形式——不说家的关心“命运”——对于“平凡”肯定与批判的矛盾
第二节 “回忆”与“对照”汪曾祺与张爱玲关于“参差的对照”的意见——“人生的形式”的回忆与对照(汪曾祺)——“内心的戏剧”(路翎)——在现实与“古老的记忆”之间(张爱玲)
第三节 日常生活的诗情三代小说家谈“作家”本色——故乡童年(萧红、骆宾基、端木蕻良)——“美好的极致”(孙犁)
第四章 “象征化”的尝试
第一节 关于“象征化”“卡夫卡型的优点”——卞之琳《小说六种(译序)》——关于纪德的两种意见——“五四”作家的“象征”小说
第二节 “水瓶”与“风旗”冯至与《伍子胥》——李拓之的《文身》——卞之琳与《山山水水》
第三节 “向虚空凝眸” 用形式表现意象(沈从文)——情节的象征化(袁犀)——神秘气氛的隐喻(爵青)
第五章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 · · · · · (
收起)
0 有用 北卅研 2017-11-27 18:08:06
补标记。老师推荐。
0 有用 11 2023-01-13 00:41:10 中国香港
喜欢这套猫头鹰学术丛书
0 有用 像玉的石头 2019-08-17 00:15:49
钩沉,非通论。看完为自己无法写出有关风格的分析感到焦虑……
0 有用 绵舟 2024-02-14 20:57:55 中国香港
可惜每个个案都不深入
0 有用 斜杠的远兔 2021-09-21 11:22:50
这种整体研究的魅力在于以某个公共事件作为宏观背景,去观看作为个体的作家的各异的生活和文学选择。某些意蕴在具体的对照之中凸显出来,以及有万千的没有被写进这本书的潜在对照对象,它们也不仅属于四十年代:那些似乎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那些文学选择,其实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或许也属于很多时代。一些具体的作品分析,对写作亦有启发。
0 有用 绵舟 2024-02-14 20:57:55 中国香港
可惜每个个案都不深入
0 有用 小熊坛二 2023-06-02 23:14:13 四川
现代文学课老师列的书单其中之一,从图书馆借来,薄薄旧旧的一本。我对四十年代小说还是太不熟悉,以至于很容易被作者带着跑。关于张爱玲、路翎、赵树理的分析比较不错。
0 有用 11 2023-01-13 00:41:10 中国香港
喜欢这套猫头鹰学术丛书
0 有用 涉渡之周 2022-10-29 16:35:50 江苏
书名拟得真好,体例也别致。与通常的文学史写作不同,在对文学现象加以归纳梳理时,作者并没有使用为人们稔知的“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之界分,而力图从作家作品中提取同质的东西并用特定范畴加以比较研究。如在“小说应当是个故事”条目下对张爱玲与赵树理小说创作的“故事性”的分析,便有耳目一新之感。
0 有用 斜杠的远兔 2021-09-21 11:22:50
这种整体研究的魅力在于以某个公共事件作为宏观背景,去观看作为个体的作家的各异的生活和文学选择。某些意蕴在具体的对照之中凸显出来,以及有万千的没有被写进这本书的潜在对照对象,它们也不仅属于四十年代:那些似乎独属于那个时代的那些文学选择,其实也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或许也属于很多时代。一些具体的作品分析,对写作亦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