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阿里夫·德里克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
原作名: 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
译者: 翁贺凯
出版年: 2005-1
页数: 24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38814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起源,1919-1937
原作名: Revolution and History: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
译者: 翁贺凯
出版年: 2005-1
页数: 242
定价: 1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海外中国研究丛书
ISBN: 9787214038814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4 )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海外中國研究 (東寫西讀)
- 凤凰文库·海外中国研究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 (彼岸)
- 37°暖书单(二) (37°暖)
- 两党斗争下的近代史 (王荣欣)
- 近三百年优秀学位论文编年选辑 (哲夫成城)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革命与历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4 有用 差人 2018-09-07 00:49:37
作者不同意列文森“中国史学家接受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心理上的原因”的论断,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五卅运动等群众运动爆发后,革命方向由政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关注自然引起了知识分子与革命者的兴趣。作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代替旧史学、促进“社会学转向”上的作用,但在之后的各章中在详细分析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的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其弱点与... 作者不同意列文森“中国史学家接受马克思主义史学是心理上的原因”的论断,而认为马克思主义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感召力在于它对中国革命的问题提供了答案。五卅运动等群众运动爆发后,革命方向由政治革命转向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关注自然引起了知识分子与革命者的兴趣。作者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在代替旧史学、促进“社会学转向”上的作用,但在之后的各章中在详细分析建国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思想的同时也尖锐地揭露了其弱点与矛盾之处。最后一章与结论则指向了马克思著作自身的模糊性是原因之一。//“原奴封资社”是斯大林在1838年《联共(布)党史》中钦定的马克思主义史观。 (展开)
2 有用 孔飞刀大叫兽 2008-09-22 21:22:49
从社会历史大变革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变质”(或说中国化)做了独到的分析,也让人看到了中共对马克思的误读。
1 有用 乡下人 2011-06-10 23:34:27
很不错的书,很多分析都极具启发性,当然现在估计没人会这么写书了。
1 有用 頤眞 2020-06-09 20:54:17
中国的唯物史论为何在二十年代兴起,对当年的“知识分子”而言即是武器也是安慰剂...唯物史观影响了几个时代国人的思维方式及史观,我本人也是从五段论开始了解中国历史。。平心而论,唯物史观也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历史研究工具,通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相作用推动历史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史学观念也是很好的补充。
0 有用 168 Hours 2014-09-19 21:21:44
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