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旅行人信札》是陈嘉映教授的旅行随笔,是他1981年春游历时写给亲友的信。书中不但摹景状物,开出疏朗境界,又杂有作者于自然、人生的感悟,与草木山水相映成趣。不同于他学术文章的严谨,本书笔调清新明快,既描写了旅行沿途的景致,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作者对于日常生活的一些思考和联想。
旅行人信札的创作者
· · · · · ·
-
陈嘉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嘉映,当代著名哲学家,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学术成就有:专著《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等,译著《存在与时间》、《哲学中的语言学》等。
目录 · · · · · ·
《旅行人信札》目录
第1封 3月17日—18日
娘子关——骊山——西安
第2封 3月19日—20日
半坡/碑林——成都
第3封 3月21日—23日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
第4封 3月24日—26日
乐山大佛/青衣亭——峨嵋山脚农家/峨眉山腰息心所/华严顶/峨嵋绝顶云雾里
第5封 3月26日—29日
峨嵋车站——成昆线隧道——昆明车站
第6封 3月31日—4月1日
昆明温泉/西山/石林——贵阳花溪
第7封 4月2日—3日
贵阳流山——桂林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漓江
第8封 4月3日—5日
桂林南溪山月岸/叠彩峰/隐山——阳朔
第9封 4月5日—7日
漓江——阳朔——梧州
第10封 4月7日—8日
梧州西江种种
第11封 4月8日—9日
肇庆天柱阁
第12封 4月9日—11日
广州中山大学/白云山
第13封 4月13日—14日
汕头看海
第14封 4月15日—16日
云霄——漳浦——漳州——厦门——福州——鼓浪屿
第15封 4月17日—19日
泉州——福州西湖/戚公寺/乌龙江大桥/涌泉寺
第16封 4月20日—22日
福安交溪——福鼎灵溪——南雁荡/会文书院——北雁荡
第17封 4月23日—25日
温州北雁荡由浅入深
第18封 4月28日
朝辞雁荡暮至余杭
第19封 4月28日—5月2日
千古如斯的余杭
第20封 5月4日—5日
黄山天都峰排云亭
第21封 5月6日—8日
青阳九华山/安庆小孤山
第22封 5月8日—11日
鄱阳五老峰/三叠瀑
第23封 5月11日—14日
南京中山陵/玄武湖
第24封 5月15日—17日
苏州天平山沧浪亭——上海
第25封 5月18日—23日
沪青海航——青岛崂山——返京
· · · · · · (收起)
第1封 3月17日—18日
娘子关——骊山——西安
第2封 3月19日—20日
半坡/碑林——成都
第3封 3月21日—23日
杜甫草堂/武侯祠——青城山
第4封 3月24日—26日
乐山大佛/青衣亭——峨嵋山脚农家/峨眉山腰息心所/华严顶/峨嵋绝顶云雾里
第5封 3月26日—29日
峨嵋车站——成昆线隧道——昆明车站
第6封 3月31日—4月1日
昆明温泉/西山/石林——贵阳花溪
第7封 4月2日—3日
贵阳流山——桂林伏波山/七星山/象鼻山/漓江
第8封 4月3日—5日
桂林南溪山月岸/叠彩峰/隐山——阳朔
第9封 4月5日—7日
漓江——阳朔——梧州
第10封 4月7日—8日
梧州西江种种
第11封 4月8日—9日
肇庆天柱阁
第12封 4月9日—11日
广州中山大学/白云山
第13封 4月13日—14日
汕头看海
第14封 4月15日—16日
云霄——漳浦——漳州——厦门——福州——鼓浪屿
第15封 4月17日—19日
泉州——福州西湖/戚公寺/乌龙江大桥/涌泉寺
第16封 4月20日—22日
福安交溪——福鼎灵溪——南雁荡/会文书院——北雁荡
第17封 4月23日—25日
温州北雁荡由浅入深
第18封 4月28日
朝辞雁荡暮至余杭
第19封 4月28日—5月2日
千古如斯的余杭
第20封 5月4日—5日
黄山天都峰排云亭
第21封 5月6日—8日
青阳九华山/安庆小孤山
第22封 5月8日—11日
鄱阳五老峰/三叠瀑
第23封 5月11日—14日
南京中山陵/玄武湖
第24封 5月15日—17日
苏州天平山沧浪亭——上海
第25封 5月18日—23日
沪青海航——青岛崂山——返京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长江水路(5月7日) 船过安庆后,出舱闲逛。船大,且超载,乘客达2000人,甲板过道上横躺竖卧。独自寻一处清静,接续昨夜古拜经台上的思绪。悟得一切皆空抑或悟得万法如如,我总以为还是后一种悟性要来得更透彻些,所以难怪五祖宏忍虽然把衣钵传给了慧能,仍然说他“亦未见性”。我说“透彻”,是因其悟得真切。了悟一切皆空的人,未始没有,但我们凡人,谁真能悟到一切皆空?更须一问的是,谁始终悟到一切皆空?若始终悟到,那还是悟吗?我们尚在贪生之时,干吗多讲求死之念?饿了要吃困了要睡,这是万法如如。但饿了仍不受嗟来之食,这也是万法如如。最怕的口说一切皆空,实则只把他人看空了,于是自己的生活反倒实得没有了转环的空间。生孩子过日子,就要说修道作诗的是空;修道作诗的,就要说常人的生活空洞。生孩子要好好生孩子,作诗要好好作诗,这就是万法如如了。 我虽事哲学,却不喜玄言。想不清说不清的事情是有的,那我们就再去切实体会思考,再试着把话说明白,绝不敢拿了自己的懒惰去冒充得道。笼而统之的得道,的确用不着很费心,难的总是把实实在在的困惑理出一二头绪来。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岂畏难哉?思的鹄的就是求真,六合之外,万相归一,怎么说都行,诚不再有真伪之辨。古之圣贤,与西人无异,惮尽思虑三绝苇编以求真,哪儿有像后来的小夫子那样,一个个悠哉闲哉就得了道的? 我们讲道机深浅,西人讲真与伪,看似我们内在西人外在,其实不真何来深?不深何来真?失真的所谓深刻,不过是些诡辩之士的伎俩,用来吸引雅典的无知青年和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们,因为人在年轻的时候,大半还区分不出巧智和智慧,反倒常把智慧的清明认作平庸,特易为奇诡之见迷惑。从前那些严辞正义不过是些面具,如今一旦剥落,其中不是肮脏就是空洞。时势如此,想来今后十年八年,必有各种奇谈怪论流行,唯待尘埃落定,世人才能转向真实正大的思想。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长江水路 -
晚饭时与叔叔闲聊。叔叔劝我要善用自己的才分,不要太脱离了实际。从小起就不断听人劝我“要现实一点”,而我始终不明白我怎么不现实了。难道一定要把一切想象都打扫干净才有一个现实剩下来吗?一个人的一生能有多少东西呢--如果减掉想象?不,还不是“想象”。并非实实在在有个现实,此外还可以有虚构的想象。我说的和Einbildungskraft有点相像,但和“想象”或imagination离得比较远,因为这里说的主要不是飞翔而是一种穿透。凭籍这种穿透,我们就会突破封锁,进入公共的世界,建立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实在联系。有了这种穿透力,一个俯伏书案的学者可以和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一脉相通,一个决心自杀的人和一个酣饮狂歌的人心心相印。反过来,缺乏这种穿透力,即使你处在事变的中心,即使你漫游世界,你仍然被封锁在一个小小乾坤里。因此,这种穿透力同时也是一种联系的力量。失去了这种力量,现实就被拧成一个小小的乾坤,而人们大概把“现实”专用来指现实被拧死了的这种极限状况。显然,富有生命力的个人和时代会在这样的现实中局促不安。在一个上升的时代,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人生展现为一个广阔的舞台,这时,古往今来上下八方都勾连成了一个共同世界。没有了想象,没有了穿透,屈原和司马迁,峨嵋的云海和南海的旭日,原子的碰撞和星云的膨胀,就都要从我们的生活中隔离开来。谁愿意说:看,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说想像力(5月15日)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陈嘉映作品(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
。
喜欢读"旅行人信札"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旅行人信札"的人也喜欢 · · · · · ·
旅行人信札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四十年前的游记,何为良好中文
四十三年前的1981年,刚刚结束文革后的春天,陈嘉映离开北京踏上了西行的列车,开始了两个月的环游中国的旅行。比起几年后保罗索鲁的中国铁公鸡之旅,刚刚改革开放、比普通中国人稍稍有钱一点,但仍然要排队买票挤硬座火车的陈家映显然更能让如今的读者意识到当时中国人的日常...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 )
-
华夏出版社 (2005)8.6分 463人读过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5)暂无评分 11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工作后购书目录 (张小国)
- 美学、趣味与社会 (🦉的瓦涅密)
- 想看就要买买买——我的天堂 (小马过河)
- 我们的生活 (折扇)
- 单向历2020推荐书目 (鲸鱼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3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旅行人信札的评论:
feed: rss 2.0
34 有用 向北向北 2017-04-02 21:52:02
2017已读026。陈嘉映真是有趣的人,36年前两月遍游全国几十地,给亲友写下信件25封。感佩作者的好体力好精力好毅力,夜路雨路陌岐路,观山观湖观江海,穷游更兼饥寒困乏,却能在劳顿中挤时间写下这许多文字。同是行旅人,山山不相同,主要还是因为他有清澈有趣的灵魂吧。
2 有用 揽尘 2019-01-06 02:27:56
文字摇曳多姿,字里行间透露的学识、修养与思考,让我对彼时那个年轻人,既钦且佩。写作姿态随心所欲,文字于是乎洒脱自然,毫无媚众、矫情之弊,简直让我嫉妒,并且沮丧。
6 有用 春花 2018-11-07 23:26:18
生命我们有的是,挥霍一点吧!历时两月余,二十五封信札,将到而立之年,游遍半个中国,旅途艰苦却手不释书,让人钦佩。骊山下赌棋,初到成都登青城,夜上峨眉追落日,到桂林七星岩顶身际环游却见岩缝间一具成人尸骨游意全无,鼓浪屿三被兵阻,雁荡山身陷瀑布潭中,观黄山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之共适,旅途漫漫。昨日白日依山尽,今日江河落日圆,一样落日,两般情调……人有时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出离他所处熟的环境,中止不断重复... 生命我们有的是,挥霍一点吧!历时两月余,二十五封信札,将到而立之年,游遍半个中国,旅途艰苦却手不释书,让人钦佩。骊山下赌棋,初到成都登青城,夜上峨眉追落日,到桂林七星岩顶身际环游却见岩缝间一具成人尸骨游意全无,鼓浪屿三被兵阻,雁荡山身陷瀑布潭中,观黄山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与之共适,旅途漫漫。昨日白日依山尽,今日江河落日圆,一样落日,两般情调……人有时应该给自己一个机会出离他所处熟的环境,中止不断重复的话语,在寂寞中与自己交流,从沉默的方面把生活体会一遍。山长水长,终须情长。 (展开)
3 有用 西马口 2019-07-12 23:43:08
旅行可以超越生活庸常吗?说到底是不行的,但旅行与闲暇却能使人在婆娑风物中激荡审美判断力,在自然的nature中返照到自己的nature;人的那些清澈澄明的片刻也同样得之于生命之在的“迷”或“关切”或“烦”,总之是源于毫无理由的“在”,说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迷与悟长流不居才更像生命的本来面目;即时通讯手段使人不用费力就可以将“自己”的东西发射出去,暗示一个轻而易举的“自己”,而书写则会让人意识到要让... 旅行可以超越生活庸常吗?说到底是不行的,但旅行与闲暇却能使人在婆娑风物中激荡审美判断力,在自然的nature中返照到自己的nature;人的那些清澈澄明的片刻也同样得之于生命之在的“迷”或“关切”或“烦”,总之是源于毫无理由的“在”,说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迷与悟长流不居才更像生命的本来面目;即时通讯手段使人不用费力就可以将“自己”的东西发射出去,暗示一个轻而易举的“自己”,而书写则会让人意识到要让“自己”成型是需要费力的,成为一个语言的自己需要的创造力和感受力被现代人可悲的丢失了;一个无法书写的时代,一个即使书写也无人可寄阅的社会难道不是一个非人的社会吗 (展开)
2 有用 lucy 2020-08-16 21:30:40
用嘉映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希望文字力远避烂漫芜杂,做到质直准确干净! 行文处处让人由衷地喜欢,喜欢他厚积的文化底蕴,对世事人情洞察深刻,不纠结不愤怒,只有宽容和豁达,毫不掩饰贫穷,且幽默得可爱,没有想到这样的嘉映老师年轻时候也是极为狂妄,全国大串联,会打架打掉大门牙😜 看过很多游记,最喜欢的是这一本,因为真实,文字也是极美极美,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富含营养,中西古今随处可见的引用,一路奔波一路书写,恰... 用嘉映老师自己的话来说,希望文字力远避烂漫芜杂,做到质直准确干净! 行文处处让人由衷地喜欢,喜欢他厚积的文化底蕴,对世事人情洞察深刻,不纠结不愤怒,只有宽容和豁达,毫不掩饰贫穷,且幽默得可爱,没有想到这样的嘉映老师年轻时候也是极为狂妄,全国大串联,会打架打掉大门牙😜 看过很多游记,最喜欢的是这一本,因为真实,文字也是极美极美,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富含营养,中西古今随处可见的引用,一路奔波一路书写,恰到好处又巨细靡遗,很难相信这只是写给家人的日常碎碎念,这样的嘉映老师太让人喜欢! 各地风土人情世故冷暖,别有一番趣味.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