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塞尔维亚]伊沃·安德里奇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Na Drini ćuprija
译者: 高韧
出版年: 2019-4-1
装帧: 平装
丛书: 波斯尼亚三部曲
ISBN: 9787532169122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原作名: Na Drini ćuprija
译者: 高韧
出版年: 2019-4-1
装帧: 平装
丛书: 波斯尼亚三部曲
ISBN: 9787532169122
内容简介 · · · · · ·
《德里纳河上的桥》这部表现形式新颖别致的小说,仅用20多万字的篇幅就概括了一个国家450年的历史。它既准确地描述了几个世纪以来维合格勒城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也细致地勾画出一幅幅情趣盎然的生活场景,成功地塑造了几十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
德里纳河上的桥即是作者构思的焦点,几乎成了小说主人公的化身。它在地理上连结着东方和西方,在时间上联结着过去和现在。“桥”,它更像人民苦难的目击者,好似反映波斯尼亚历史的万花筒或多棱镜,叙述着有关波斯尼亚人民的苦难和抗争的庄严史诗。
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前南斯拉夫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游记作家、文学批评家。
一战时参加爱国运动而被捕入狱,惨遭流放,在此期间目睹并经历了种种苦难,获释后任职高级外交官。二战时期拒绝与法西斯合作,写下构思巧妙的史诗代表作“波斯尼亚三部曲”——《德里纳河上的桥》《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国家解放后,担任南斯拉夫作协主席,创作了多部极具特色的中短篇小说。曾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和一级人民勋章。
1961年,因“以史诗般的气魄从你的祖囯的历史中找到了主题并且描绘了人类的命运”,成为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巴尔干地区作家。
丛书信息
· · · · · ·
波斯尼亚三部曲(共3册),
这套丛书还有
《萨拉热窝女人》《特拉夫尼克纪事》
。
喜欢读"德里纳河上的桥"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德里纳河上的桥"的人也喜欢 · · · · · ·
德里纳河上的桥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 条 )

历史的演进——《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启示精神
从一座大桥勾勒巴尔干地区400多年的历史,前南斯拉夫作家安德里奇在他的的长篇史诗《德里纳河上的桥》里完成了这个创举。小说重点讲述大桥最后100年内的历史,前300多年看似浮光掠影,其实只是历史的无为罢了。作者用大桥串联起全书的各个支点,结构看似松散,其实关联绵密,丝...
(展开)

【镜杯阁书札】桥的隐喻
迈赫迈德·帕夏·索科洛维奇石桥,一座德里纳河上的石桥,一座由波斯尼亚血贡儿童出身的土耳其宰相下令建造的桥,一座连通东西方(萨拉热窝的奥斯曼帝国分部和土耳其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控制的其他城市的交通要道)、联结过去和现在的桥,自1571年(当时的波黑正处于奥斯曼帝国统...
(展开)

安德里奇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演讲
瑞典学院的诺贝尔委员会在执行它所担负的崇高责任时,将今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一项国际性的荣耀——颁给了一位来自一个所谓「蕞尔小国」的作家。在接受这项荣耀之际,我除了希望就这一个国家向诸位说几句话之外,更希望就诸位慨然以此奖加以褒扬的「小说家的工作」,以一种...
(展开)
> 更多书评 20篇
论坛 · · · · · ·
余华的《活着》就是伊沃·安德里奇写的《卖柴》的... | 来自Lino | 2023-11-16 18:46:18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3 )
-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7)9.0分 528人读过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7)暂无评分 9人读过
-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8.6分 98人读过
-
内蒙古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暂无评分 7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外国文学-现代部<1000人】 (爱玛·包法利)
- 欲罢不能的三部曲 (海鹰)
- ①这列火车载满了书籍,将在夜晚途经你梦里⋯⋯ (张怒)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2019年出版上架的外国文学 (鲸岛)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960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德里纳河上的桥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YJX 2023-09-19 00:29:52 北京
巴尔干之“桥”。
0 有用 Sound_Fury 2023-05-19 09:21:15 上海
德里纳河上的桥,“永恒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神圣遗产”,16世纪由一位出身此地的大宰相捐赠修建,历经几百年后在一战战火中被炸断。安德里奇的笔法像民间传说,几百年的时间跨度,历史转向的时刻,全知视角及有限的内心描写,按篇末授奖词的说法,他“使现代洞察力与《一千零一夜》的宿命观结合在一起”。小镇靠近塞尔维亚边境,不同民族和信仰杂糅,安德里奇笔下有这些群体统治与被统治、迫害与被迫害的更迭交错,平凡居民无法被满... 德里纳河上的桥,“永恒存在于潜意识中的神圣遗产”,16世纪由一位出身此地的大宰相捐赠修建,历经几百年后在一战战火中被炸断。安德里奇的笔法像民间传说,几百年的时间跨度,历史转向的时刻,全知视角及有限的内心描写,按篇末授奖词的说法,他“使现代洞察力与《一千零一夜》的宿命观结合在一起”。小镇靠近塞尔维亚边境,不同民族和信仰杂糅,安德里奇笔下有这些群体统治与被统治、迫害与被迫害的更迭交错,平凡居民无法被满足的欲望,得不到的美好生活,永远虚空的梦想,以及被历史和命运漫不经心地拨向深渊的生命。 (展开)
0 有用 Skyfallll_ 2024-11-27 20:04:16 广东
像是看了24部电影。最后的镜头不再是小城里的芸芸群众,而是单独地聚焦在阿里霍加上,戏虐地形成了一个史诗级的回环。
0 有用 微晓 2023-08-30 22:37:00 浙江
如河水汩汩流淌的叙事,让德里纳河上的桥成为历史长河的书签。河畔小城一代又一代人静谧又喧嚣的生活,总是很快湮没在河水奔腾的波涛声中,哪怕是怦然巨响,不过是几百年前的一刻回响,很快平息于涛声依旧。
0 有用 āáǎà 2023-09-15 19:08:43 重庆
看过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