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副标题: 贵族之家
译者: 智量
出版年: 2013-4
页数: 256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名作名译
ISBN: 9787536067301
内容简介 · · · · · ·
《贵族之家》是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也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反映了俄罗斯十九世界五十年代中叶贵族阶级没落,沙皇制度腐败,俄罗斯社会及俄罗斯贵族命运的变化。评论家皮沙烈夫认为《贵族之家》是屠格涅夫“结构最严谨、最完美的作品之一”。它没有进行说教,然而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屠格涅夫“描写了现代生活,突出它各个好的和坏的方面,阐明了他所描写的现象的根源,促使读者进行严肃认真的深思”。
贵族之家的创作者
· · · · · ·
-
-
智量 译者
作者简介 · · · · · ·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1843年春,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以一个猎人在狩猎时所写的随笔形式出现的,包括25个短篇故事,全书在描写乡村山川风貌、生活习俗、刻画农民形象的同时,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实际上丑恶残暴的本性,充满了对备受欺凌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写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59)。其中《罗亭》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塑造了继奥涅金、皮却林之后又一个“多余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罗亭死于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战中。《父与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会阶级力量的“父与子”的关系,描写亲英派自由主义贵族代表基尔沙诺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札罗夫。但巴札罗夫身上也充满矛盾,他是旧制度的叛逆者,一个“虚无主义者”,否认一切旧传统、旧观念,他宣称要战斗,但却没有行动。小说问世后在文学界引起剧烈争论。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既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又长于抒情。小说结构严整,情节紧凑,人物形象生动,尤其善于细致雕琢女性艺术形象,而他对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贵族之家"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贵族之家"的人也喜欢 · · · · · ·
贵族之家的书评 · · · · · · ( 全部 35 条 )
一个勇于去实践自己的梦想的人,就是值得我尊重的人
幸福,为什么这么近,那么远? ——关于《贵族之家》的一点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幸福,一个美好的词。它和世界上很多人们孜孜追求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比如温馨的亲情,比如甜蜜的爱情,比如永不背叛的友情。所以对幸福的渴望和追寻也成了许多人生活的目标。然而在屠格涅夫先生的《贵族之家》中,男主人公拉夫列茨基和女主人公丽莎明明已经看到幸福便在咫尺... (展开)“思想的巨人,行动的侏儒”
> 更多书评 35篇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1 )
-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6)8.4分 639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8.1分 799人读过
-
译林出版社 (1994)8.0分 835人读过
-
上海三联书店 (2014)8.0分 20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kindle 2 (甜賽)
- 21~22年读书收集 (宫胁)
- bridge (villa camellia)
- 放在kindle里,无事就翻来看看 (gggsssgs)
- 文学与想象 (千千)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1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贵族之家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C. 2016-09-06 16:52:50
屠格涅夫的文字一直很喜欢 这个版本的翻译不错 挺顺口的 只是 俄罗斯人名字都太长了我记忆力现在辣么差 都是靠手动写名字在便签纸上当书签
0 有用 阿肯色敏 2018-10-01 22:35:21
继承了俄国小说冗长难记的名字,除此之外真是部优秀的爱情作品,和同时代的狄更斯经常写大团圆结局不同,屠格涅夫的人物多由悲剧收场,但又不会觉得很突兀,因为屠格涅夫的文字会让你觉得人物性格与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契合的很真实融洽,哪怕你有一两下读不下去走走神,不久也能很快调整回来,这是他文字的功力
2 有用 Aulis 2019-05-31 17:22:11
尾声至少加半星,很有《纯真年代》的感觉。错过便是一生啊。说屠格涅夫缺乏激情我其实是不太认同的,诚然就表面上来看,他的小说没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暴风骤雨惊心动魄,那是因为他的激情和爱深掩在太多的细节下,认真品味才能感悟到。(几位十九世纪俄国巨匠目前的观感:陀≈契诃夫>屠格涅夫>托尔斯泰
0 有用 宫胁 2022-12-06 18:58:55 广东
我们似乎难以忽视女主人公丽莎在《贵族之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其他贵族的人生漫游呈现趋向理想的运动过程时,丽莎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同时又是难以兼容的,这正是其重要的原因:在这片昏暗的男性背景上矗立着的光彩照人、圣洁无比的圣母形象。没有自己的语言的丽莎在小说中作为多余人而存在,她以充满母性的纯净、善良、充满自我牺牲精神居于男性群像的中心,指引他们在动荡社会中寻找到理想的出路,自身则不断克制着作为人... 我们似乎难以忽视女主人公丽莎在《贵族之家》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在其他贵族的人生漫游呈现趋向理想的运动过程时,丽莎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同时又是难以兼容的,这正是其重要的原因:在这片昏暗的男性背景上矗立着的光彩照人、圣洁无比的圣母形象。没有自己的语言的丽莎在小说中作为多余人而存在,她以充满母性的纯净、善良、充满自我牺牲精神居于男性群像的中心,指引他们在动荡社会中寻找到理想的出路,自身则不断克制着作为人的激情,即便在那情感最动荡的瞬间,也只能将“绕着念珠的手指”握得更紧。 (展开)
0 有用 星星侠 2018-10-08 22:48:56
人生有那样的一些瞬间,那样的一些情感……它们是只能稍作指点,便一晃而过的。只有足够勇敢的人,才配得到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