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
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明白中国为何演变至今日样貌。
作者博览万卷,披阅十载,以正史为胚,野史为料,依年代顺序,透过士兵、谋士、将军、平民的视角,详尽呈现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时代切片,连缀这些切片,你...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
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
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明白中国为何演变至今日样貌。
作者博览万卷,披阅十载,以正史为胚,野史为料,依年代顺序,透过士兵、谋士、将军、平民的视角,详尽呈现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时代切片,连缀这些切片,你也许能看到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作者简介 · · · · · ·
金纲
原名李金刚,下过乡,读过书,曾为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为思想史研究独立学者,出版有《论语鼓吹》等著作多种。“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一语,常置座右。
本书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目录 · · · · · ·
壹 乱世 1
应天禅院“香孩儿”出世2 /大玩家奇异战事3
“横冲都”闻名天下4 / 一家三代皆功臣7
李嗣源整肃内廷9 / 因丑闻刘皇后遭诛10
“法乳汤”与“同阿饼”12 / “定难军”暗藏隐患14
· · · · · · (更多)
壹 乱世 1
应天禅院“香孩儿”出世2 /大玩家奇异战事3
“横冲都”闻名天下4 / 一家三代皆功臣7
李嗣源整肃内廷9 / 因丑闻刘皇后遭诛10
“法乳汤”与“同阿饼”12 / “定难军”暗藏隐患14
平“夏州”无功而返16 / “西夏国”成百年大患17
汴州兵变19 / 李嗣源被迫篡逆22
姚彦温悖逆而变24 / 李存勖遭乱箭射杀25
石敬瑭割让伏恶因27 / 翻云覆雨一藩镇30
契丹国草原燔柴礼32 / 述律平自断玉腕34
耶律图欲尊崇儒学37 / “李赞华”邪痞兽行38
韩延徽与胡汉分治40
贰 “贤君”李嗣源 43
李嗣源被逼造反44 /元行钦闹市斩首47
安重诲恃权暴虐49 /任圜的死敌50
“没字碑”52 /无道邦国的悲剧53
藩镇问题的“前驱”56 /弹劾李从珂57
孔循的花招60 /善终的藩帅61
安重诲的末日62 /进入“李从珂时代”64
叁 李从荣 李从厚 李从珂 67
李嗣源的失衡68 /李从荣错失良机69
亲兵守宫门71 /“朱衣才脱,白刃难逃”72
李从厚的“四人帮”74 /李从珂的悲情表演76
羽林军首领倒戈78 /犒众军,分光国库81
遇皇辇石敬瑭围歼82 /宰辅之论与禽兽行84
洛阳市民痛责兵痞88 /孟汉琼之死90
李从珂放虎归山91 /石敬瑭韬光养晦93
《遗契丹书》94 /李从珂错失良机98
肆 晋阳大战 101
石敬瑭不是软柿子102 /“幽云十六州”104
耶律德光的异梦107 /“围困”晋阳城108
耶律德光初战告捷110 /石敬瑭进位112
龙敏之计114 /赵德钧的投敌条件116
桑维翰的眼泪118 /张敬达遭暗算120
石重贵监国121 /石敬瑭行军洛阳123
苌从简凿骨取箭125 /后唐末帝自焚玄武楼126
伍 三镇造反 129
石敬瑭的命运130 /兵部尚书死不降契丹131
范延光心生“异志”134 /纷繁杂乱的后晋帝国137
石敬瑭的不安139 /杀母的逆子140
安重荣百步穿杨142 /与石敬瑭对着干143
安重荣反意已决145 /石敬瑭的定心丸146
白承福向河东投诚148 /“偃月阵”兵败身亡149
襄阳的反叛味道152 /预留宣敕诏书154
奇人和凝的传奇155 /荆南的存亡157
骁将郭金海158 /喜欢读书的武将160
石敬瑭的“天下意识”161 /金瓯之缺162
陆 十万横磨剑 167
“晋出帝”石重贵即位168 /石敬瑭临终传位169
刘知远已动野心170 /称“孙”不称“臣”172
贪美色柩前成婚174 /景延广“十万横磨剑”175
“括民谷”四海遭殃177 /人祸猛于天灾179
逢乱世道义灭裂181 /杨光远被逼造反182
为帝业“北结强虏”184 /耶律德光兵败北归186
后晋取胜三考188 /皇甫遇置死后生190
五代“风月案”鉴戒193 /符彦伦大摆空城计194
草原“铁鹞”进军晋营195 /名将符彦卿横击契丹198
柒 帝羓 201
桑维翰遭疑被免202 /后晋帝骄奢致内乱204
杜重威心怀“异志”205 /晋军首失战机208
桑维翰的可怕预言209 /王清部以死报国211
宋彦筠诈财取货212 /杜重威赭袍加身213
契丹主的两件赭袍214 /景延广罪无可赦216
翰林学士文采超然217 /张彦泽贪婪无情219
惹众怒张彦泽遭分食221 /耶律德光入主中原223
“打草谷”遭遇“盗贼”224 /契丹兵血腥屠城226
妇人“白项鸦”称雄227 /强夺衣王晏斩蕃使228
赵延寿救十万晋兵230 /耶律德光归心已定231
染热疾一命归天233
捌 赭黄袍与金银山 235
“炊饼”王妃的远见236 /不贪财货的枢机大官238
两个无罪之人的死239 /张砺恨怒而死240
“僭妄”之徒麻答242 /颇有胆气的两个军官243
权力真空下的“民选”244 /白再荣的“贪昧”247
契丹国内乱248 /赵在礼“移镇”敛财250
拴马槽自绞舍命251 /地方官实为“土匪”253
反人类的张崇254 /杜重威凌迟处死256
杨光远“拉杀”而亡257 /赵德钧悔恨而终259
赵延寿不知所终261 /富可敌国一场空262
范延光“投水而死”264
玖 从刘知远到郭威 267
深藏不露的刘知远268 /“羁縻”契丹269
耶律德光赐书刘知远270 /怀大志“远猷庙算”272
“天福十二年”273 /智者变昏人275
天性邪恶“嗜血”成性276 /吐谷浑部落群龙无首278
后汉帝国的“擎天柱”279 /李守贞的命定克星280
太师冯道老谋深算282 /围河中“以逸待劳”283
整军纪威震士卒285 /符夫人的美丽与冷艳287
“贼臣”赵思绾禽兽行289 /“带头大哥”力平三镇290
拾 后汉之亡 293
隐帝初期“国家粗安”294 /乱世中的“圣贤”296
张宪死不拥新主297 /后汉隐帝时代298
苏逢吉的第一劣行300 /苏逢吉的第二劣行301
代价沉痛的“使酒”303 /“禳祈之术”304
史弘肇欲斩苏逢吉306 /隐帝谋划诛杀杨?307
杀大臣宫廷惊变309 /王殷泄隐帝密诏310
郭威进军汴梁313 /侯益战功卓著314
京师汴梁在劫难逃316 /慕容彦超色厉内荏317
“马失前蹄”南军失利319 /四方投诚隐帝溃逃320
京师破众兵劫掠321 /“朝隐”高人冯道323
大宋文臣逐次登场326 /受拥戴郭威“践祚”328
北汉倾心结好契丹330
· · · · · · (收起)
"大宋帝国三百年1"试读 · · · · · ·
我不掩饰对赵匡胤的喜爱。 最初让我理解老赵,与“桂阳监”这个古代职务有关。 桂阳,今属湖南郴州,历史上是盛产金属的地方。西汉以来即在此地设采造业务,铸银、铸铜什么的,管理其事的人称“金官”。唐代以后,此地设“监”,最高管理者相当于县令。有材料说“桂阳监”冶炼的金属数量几乎占了大宋时期全国总产量的十分之三。这个数据未必可靠,但我知道另一个数据很可靠...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有人劝他不要反朝廷;有人认为河东虽大,但以一藩之力,究竟不是后唐一国的对手;有人劝他赶紧到山东去上任;有人说不懂军政大事,不掺和意见。石敬瑭倒是宽大,对各人意见一律不与计较。 但他看出部下意见不一,应该有了“篝火狐鸣”神话自我的做技。《玉堂闲话》这部野史记录说,石敬瑭跟宾佐聊天时,有一次讲述了一个白日梦境。说他梦中与当今天子李从珂并驾行走在京师洛阳(后唐首都洛阳,后晋首都开封)的大道上,经过李从珂的旧居府邸,天子就邀请他也进来坐坐,石敬瑭在梦中很谦逊地表示不敢叨扰,但李从珂坚持要他进来坐坐,不得已,只好骑马进入。到了厅事下马,上台阶,进入大堂,石敬瑭西向而坐。但回首看时,天子李从珂已经驾车走了。 显然,这个梦有某种不难理解的含义,所以,当他把这个梦讲给各位听时,听者有点恐惧,史称“群僚莫敢有所答”,一帮听者没有人敢分析这个梦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石敬瑭不是软柿子 / 136 “幽云十六州” / 139 -
苗训“善天文占候之术”,属于神秘家一类人物,据称他能视天象变化附会人事,以此预卜吉凶。 在陈桥驿,他仰观天象,发现“日上复有一日,久相摩荡”。太阳上边还有一个太阳,久久地互相叠加摇荡。 这一事件成为阴谋论者反复咀嚼陈说的“舆论宣传战”。 苗训首先指给赵匡胤的亲将楚昭辅看。楚昭辅按照苗训的指点似乎看懂了“天现二日”的时候,应该发出了惊叹。但是苗训和楚昭辅指示给更多人看时,很多“天眼未开”的将士们还是看不懂。而且俩眼久视明晃晃的太阳,也未免头晕目 眩,但苗训和楚昭辅早就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他拿来了一个装满食物油的盆子,寻找角度和位置,将太阳投影在盆中,众人无须“仰观”太阳,只须“俯窥”油盆,据说果然就看到了“两日相摩荡”的奇观。油盆中的两个太阳,被更多人看到了。 苗训不失时机地说了四个字:“此天命也! ” 古来改朝换代,往往诉诸“天命”。天下仍旧,便称“天命未改”;天下纷红,可称“天命有变”;天下已变,即称“天命已定”。这是因为君权神授,帝王受命于天,所以称之为“天命”。 此际“天现二目”明白就是“天命有变“,预示了后周天下即将为新的“应天命”者所替代。与正月初一的边警谣言、正月初二的鼎革谣言,合起来看,就可以知道现在这个天命谣言可能会有什么样的鼓动力量。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石敬瑭不是软柿子 / 136 “幽云十六州” / 139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大宋帝国三百年1"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大宋帝国三百年1"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宋帝国三百年1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8 条 )

先讲好“故事”,再谈些“故实”

看过五代混乱的纲常伦理方知宋朝重建人伦的重要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从作者的序言开始看起,作者序言中说到谈宋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作者自述自以为应从五代说起,从赵匡胤出生说起,然而其实在第一册中并没有一点赵匡胤出厂的迹象。整个第一部就是在为宋史做铺垫,直到第一册结束也才写到后汉灭亡郭威建立五代中第二个汉人建立的中原正统王朝。 ... (展开)
帝位诱惑下的纷争与乱象

历史故实比历史故事更好看
> 更多书评 28篇
论坛 · · · · · ·
金纲版的跟“月润江南”的哪个好一些? | 来自睡不着先生 | 2023-11-25 23:26:39 | |
初读尚可,细品平平 | 来自胖头鱼95 | 2015-11-25 10:48:02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2)8.3分 6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新书速递 (凤凰联动)
- 金融博物馆书院2014年4-6月推荐书单 (金融博物馆书院)
- 个人电子书备忘 (王多功)
- 观察是否值得一看 (james)
- 备读书单 (小米二世)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大宋帝国三百年1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fallingraining 2016-05-15 16:50:36
这考据的也太细了
0 有用 我突然 2020-07-24 13:22:48
听书。不知不觉听完一本,五代还没完。
0 有用 疏桐 2015-10-11 20:49:52
前面行文有点乱,总体尚好。五代十国是一个纲常伦理崩坏、人伦道义紊乱的时代,香孩儿之前不是没有人杰,只是赵匡胤更出色一点,方能重铸秩序,还人间一个太平治世。
11 有用 启风 2014-04-26 22:44:03
如今故事书也公然号称研究历史了。
1 有用 Ryan.23 2016-05-24 09:17:18
以五代十国入题固然是好,但是作者对于五代史写的未免太过于深入和事无巨细,而且写的有点毫无章法,第二本已经看了一小部分,还在写五代史,我靠,后面宋朝历史写的不好的话我就给1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