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该书是德国哲学家尼采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是一部研究尼采及其美学、哲学思想应当重视的著作。
悲剧的诞生的创作者
· · · · · ·
-
尼采 作者
目录 · · · · · ·
一种自我批评的尝试
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正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科利版编后记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序言:致理查德·瓦格纳
正文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科利版编后记
译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只要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忍受和制造苦难,我们就不可能幸福。只要人类事物的进程取决于暴力、欺诈和非正义,我们就不可能高尚。只要全人类没有开展智慧的竞赛,以最明智的方式引导个人生活和求知,我们就不可能聪明。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6页 -
叔本华的哲学如何常常要先像下面所说的那样加以解释:只单独为了个人自己,个别地要去获得一些对于他自己的不幸和需要的识见,对于他自己的范限的识见……他教我们去区别人的真正的幸福和表面的幸福:何以财富、荣誉、学者的身分都不能把一个人从他存在的无价值的失望中提升起来,何以追求这些目的只能从一种高级的和盖过一切的目的上才有其意义:就是去获得力量以协助自然以及稍为改正其愚蠢和错误。为自己而开始,最后终会从一己进而为全人类。 即使艺术家并不站在启蒙人类、使人类继续男性化之前列,人们也应宽宥他:他一辈子是个孩子,或始终是个少年,停留在被他的艺术冲动袭击的地位上;而人生早期的感觉公认与古代的感觉相近,与现代的感觉距离较远。他不自觉地以使人类儿童化为自己的使命;这是他的光荣和他的限度。 丑恶灵魂的艺术。——如果要求唯有循规蹈矩的、道德上四平八稳的灵魂才能在艺术中表现自己,就未免给艺术加上了过于狭窄的限制。无论在造型艺术还是音乐和诗歌中,除了美丽灵魂的艺术外,还有着丑恶灵魂的艺术;也许正是这种艺术最能达到艺术的最强烈效果,令心灵破碎,顽石移动,禽兽变人。 艺术使思想家心情沉重。——形而上的需要多么强烈,人的天性多么难于同这种需要诀别,由以下情况可见一斑:一位自由思想家即使放弃了一切形而上学,艺术的最高效果仍然很容易在他心灵中拨响那根久已失调、甚至已经断裂的形而上学之弦,便如,在倾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某一段时,他会感到自己心中怀着不朽之梦想,远离大地,飘摇于星星的大教堂中:众星在他周围闪烁,大地渐渐沉入深渊。——如果他意识到这个境界,内心就会感到一种深深的刺痛,向着替他引回失去的爱人——所谓宗教或形而上学——的人喟叹。他的智性在这瞬时受到了考验。 如果创造力长期被堵塞,其流动被一种障碍阻挡,那么,终于有如此突然的奔泻,宛如一种直接的灵感,并无此前的内心工作,好象发生了一种奇迹。这造成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悲剧的诞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
- 谢林论人类自由的本质 7.5
-
- 诗学解诂 7.9
-
- 赫尔墨斯的计谋 8.8
-
- 关于悲剧的通信 7.9
-
- 实践理性批判 9.2
-
- 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 9.1
-
- 雅典与耶路撒冷 9.1
-
- 犹太教中的柏拉图门徒 7.5
-
- 宗教 7.5
-
- 修辞术的诞生 8.7
悲剧的诞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77 条 )






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力量——对比尼采《悲剧的诞生》两种译本
读书时我就疯狂着迷尼采的思想和作品,老师只是在课上无意推荐过一次,让我们阅读不同译本,对比不同的思想背景和翻译风格,领悟译者所传导的不同思想和意境。那时候,我经常泡在图书馆里,一整天不出来,图书馆能找到的和尼采相关的书籍,一本都不放过,那时的满足和兴...
(展开)


生命意志对理性的鞭笞—重读《悲剧的诞生》
时隔半年重读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不同于当初刚接触哲学时的一片茫然,在对尼采有着一定的阅读后再读尼采的处女作,感受到的与之前相比多了许多。虽然尼采在后期将《悲剧的诞生》视为极不成熟之作,但其讨论终生的母题已在此出现—克服虚无。 在西方,自现代性出现伊始,人本...
(展开)

阿波罗的大厦:《悲剧的诞生》(一)
最近带着学生读《悲剧的诞生》,才发现做学生时说得极其顺嘴,其实根本未解其意的那些名词真正到了自己讲的时候,要讲得朴素清晰并不那么容易。在《悲剧的诞生》里,尼采将艺术,也是自然的两种冲动归纳为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冲动,前者代表着梦,后者代表着醉。而古希腊的悲剧...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5 )
-
商务印书馆 (2012)9.2分 4950人读过
-
Penguin Classics (1994)9.0分 122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8.9分 9426人读过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8.5分 2456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商务印书馆学术书单行本——五颜六色 (休小谟)
- 丛书收藏报告【未完结】 (爱玛·包法利)
- 商务印书馆学术丛书[蛾角] (日久来往)
- 2012年9、10月新书 (商务印书馆)
- 《会饮》及其相关 (无名)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24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悲剧的诞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又及 2017-01-02 16:31:39
16年底第一次读这个译本,17年初因为调课,又翻了两三次。感觉依然在把握之外,又可能在把握之中。某些段落(第十节前)让人拍案叫绝。
0 有用 宁奈 2020-09-15 13:44:22
爆灯 天才之书
0 有用 野野 2015-04-28 01:55:05
我们的全部希望都渴求着那样一种感知,即:在这种不安地上下颤动的文化生活和教育痉挛背后,隐藏着一种壮丽的、内在健康的、古老的力量。——尼采
3 有用 已注销 2015-03-21 19:59:18
我是同时读孙周兴,周国平版本和英文版,三本的 喜欢尼采,说话有范,居高临下的圣经似的风格,耶稣基督的口吻
0 有用 枕肱客子 2015-04-14 08:32:24
情理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