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情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而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希腊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作者简介 · · · · · ·
尼采(1844-1900),德国哲学家、直觉主义美学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他曾经在波恩大学主修神学与古典文献学,后又转入莱比锡大学,在这里,一度沉迷于神学的尼采转变为一个反基督教反理性的激进者。他宣称“上帝已经死了”,提出“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的主张。他行为奇特,身为德国人却强烈地反对德国,以至加入瑞士国籍;身为一个文人却激烈地推崇战争;他与歌剧作家瓦格纳交厚又不遗余力地反对他。尼采最终在精神分裂和中风的折磨中死去。他的代表作有《悲剧的诞生》、《偶像的黄昏》和《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等。
目录 · · · · · ·
丛书信息
喜欢读"悲剧的诞生"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悲剧的诞生"的人也喜欢 · · · · · ·
悲剧的诞生的话题 · · · · · · ( 全部 条 )



悲剧的诞生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14 条 )







生命意志对理性的鞭笞—重读《悲剧的诞生》

汹涌澎湃的浪漫主义风格和力量——对比尼采《悲剧的诞生》两种译本
-
安托万 (人本身将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
然而,这只是艺术形而上学的一个方面。形而上学是要探本溯源,追问本体;仅仅停留在外观, 未免有悖形而上学的本义。所以,艺术形而上学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酒神精神。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执着人生,后者超脱人生。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与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更具形而上学性质,且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外观的幻觉一旦破除,世界和人生露出了可怕 的真相,如何再肯定人生呢?这正是酒神精神要解决的问题。 尼采从分析悲... (1回应)2011-05-19 19:37:33 4人喜欢
然而,这只是艺术形而上学的一个方面。形而上学是要探本溯源,追问本体;仅仅停留在外观, 未免有悖形而上学的本义。所以,艺术形而上学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酒神精神。后者教人不回避人生的痛苦。前者执着人生,后者超脱人生。前者迷恋瞬时,后者向往永恒。与日神精神相比,酒神精神更具形而上学性质,且有浓郁的悲剧色彩。 外观的幻觉一旦破除,世界和人生露出了可怕 的真相,如何再肯定人生呢?这正是酒神精神要解决的问题。 尼采从分析悲剧艺术入手。悲剧把个体的痛苦和毁灭演给人看,却使人生出快感,这快感从何而来?叔本华说,悲剧快感是认识到生命意志的虚幻性而产生的听天由命感。尼采提出“形而上的慰藉”说来解释:悲剧“用一神形而上的慰藉来解脱我们: 不管现象如何变化,事物基础中的生命仍是坚不可摧的和充满欢乐的。”看悲剧时,‚一种形而上的慰藉使我们暂时逃脱世态变迁的纷扰。我们在短促的瞬间真的成为原始生灵本身“感觉到它的不可遏止的生存欲望和生存快乐。”(《悲剧的诞生》第 7、 17 节)也就是说,通过个体的毁灭,我们反而感觉到世界生命意志的丰盈和不可毁灭,于是生出快感。从“听天由命”说到“形而上的慰藉”说,作为本体的生命意志的性质变了,由盲目挣扎的消极力量变成了生生不息的创造力量。 引自第12页 1回应 2011-05-19 19:37:33 -
安托万 (人本身将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
酒神,这本来的舞台主角和幻像中心,按照上述观点和按照传统,在悲剧的最古老时期并非真的在场,而只是被想像为在场。也就是说,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使这一幻像及其灿烂的光环可以有目共睹。于是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现在,酒神颂歌队的任务是以酒神的方式使听众的情绪激动到这地步:当悲剧主角在台上出现时,他们看到的决非难看的戴面具的人物,而是仿佛从他们...2011-06-15 00:09:23 3人喜欢
酒神,这本来的舞台主角和幻像中心,按照上述观点和按照传统,在悲剧的最古老时期并非真的在场,而只是被想像为在场。也就是说,悲剧本来只是"合唱",而不是"戏剧"。直到后来,才试图把这位神灵作为真人显现出来,使这一幻像及其灿烂的光环可以有目共睹。于是便开始有狭义的"戏剧"。现在,酒神颂歌队的任务是以酒神的方式使听众的情绪激动到这地步:当悲剧主角在台上出现时,他们看到的决非难看的戴面具的人物,而是仿佛从他们自己的迷狂中生出的幻像。我们不妨想像一下阿德墨托斯阿德墨托斯(Admetus),希腊神话中阿尔戈英雄之一,其妻阿尔刻提斯(Alcestis)以钟情丈夫著名,自愿代丈夫就死。英雄赫拉克勒斯为之感动,从死神手中夺回阿尔刻提斯,把她用面纱遮着送回阿德墨托斯面前。他日思暮想地深深怀念他那新亡的妻子阿尔刻提斯,竭精殚虑地揣摩着她的形象,这时候,一个蒙着面纱的女子突然被带到他面前,体态和走路姿势都酷似他妻子;我们不妨想像一下他突然感到的颤抖着的不安,他的迅疾的估量,他的直觉的确信--那么,我们就会有一种近似的感觉了,酒神式激动起来的观众就是怀着这种感觉看见被呼唤到舞台上的那个他准备与之共患难的神灵的。他不由自主地把他心中魔幻般颤动的整个神灵形象移置到那个戴面具的演员身上,而简直把后者的实际消解在一种精神的非现实之中。这是日神的梦境,日常世界在其中变得模糊不清,一个比它更清晰、更容易理解、更动人心弦然而毕竟也更是幻影的新世界在不断变化中诞生,使我们耳目一新。因此,我们在悲剧中看到两种截然对立的风格:语言、情调、灵活性、说话的原动力,一方面进入酒神的合唱抒情,另一方面进入日神的舞台梦境,成为彼此完全不同的表达领域。酒神冲动在其中客观化自身的日神现象,不再是像歌队音乐那样的"一片永恒的海,一匹变幻着的织物,一个炽热的生命",不再是使热情奔放的酒神仆人预感到神的降临的那种只可意会不可目睹的力量。现在,史诗的造型清楚明白地从舞台上向他显现。现在,酒神不再凭力量、而是像史诗英雄一样几乎用荷马的语言来说话了。 引自第122页 回应 2011-06-15 00:09:23 -
安托万 (人本身将成为一种有机的艺术形式)
在这里,我们为了说明悲剧歌队而谈到的这种艺术原始现象,用我们关于基本艺术过程的学术研究的眼光来看,几乎是不体面的。然而,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看到自己被形象围绕着,它们在他面前生活和行动,他洞察它们的至深本质,这是再确实不过的了。由于现代才能的一个特有的弱点,我们喜好把审美的原始现象想像得太复杂太抽象。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借喻不是修辞手段,而是取代某一观念真实浮现在他面前的形象。对他来说,性格...2011-06-14 21:09:22 1人喜欢
在这里,我们为了说明悲剧歌队而谈到的这种艺术原始现象,用我们关于基本艺术过程的学术研究的眼光来看,几乎是不体面的。然而,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看到自己被形象围绕着,它们在他面前生活和行动,他洞察它们的至深本质,这是再确实不过的了。由于现代才能的一个特有的弱点,我们喜好把审美的原始现象想像得太复杂太抽象。对于真正的诗人来说,借喻不是修辞手段,而是取代某一观念真实浮现在他面前的形象。对他来说,性格不是由搜集拢来的个别特征所组成的一个整体,而是赫然在目的活生生的人物,它仅仅因为持续不断的生活下去和行动下去而显示出同画家的类似幻想的区别。荷马为何比所有诗人都描绘得更活龙活现?因为他凝视得更多。我们之所以如此抽象地谈论诗歌,是因为我们平常都是糟糕的诗人。审美现象归根到底是单纯的。谁只要有本事持续地观看一种生动的游戏,时常在幽灵们的围绕下生活,谁就是诗人。谁只要感觉到自我变化的冲动,渴望从别的肉体和灵魂向外说话,谁就是戏剧家。 引自第113页 回应 2011-06-14 21:09:22
-
Christine (Shalom)
艺术的繁荣不是缘于内心的和谐,反倒是缘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日神是光明之神,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日神状态中艺术“作为驱向幻觉之迫力”,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酒神向征情绪的放纵。酒神状态中艺术“作为驱向放纵之迫力”,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悲剧...2011-11-21 18:46:51
艺术的繁荣不是缘于内心的和谐,反倒是缘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日神是光明之神,使万物呈现美的外观。日神状态中艺术“作为驱向幻觉之迫力”,造型艺术是典型的日神艺术。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要有滋有味地做这个梦,不要失掉了梦的情致和乐趣。 酒神向征情绪的放纵。酒神状态中艺术“作为驱向放纵之迫力”,音乐是纯粹的酒神艺术,悲剧和抒怀诗求诸日神形式,但本质上也是酒神艺术。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要有声有色地演这幕悲剧,不要失掉了悲剧的壮丽和快慰。 世界和人生本无意义,但他不甘心悲观厌世,为了肯定世界和人生,便诉诸艺术。 这个世界对于人来说是残酷而无意议的,所以悲观主义是真理。但是,真理并非最高的价值标准,艺术比直理更有价值。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去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真理是丑的。我们有了艺术,依靠它我们就不致毁于直理。 科学精神实质上是功利主义,它旨在人类物质利益的增殖,浮在人生的表面,回避人生的根本问题。科学精神是一种浅薄的乐观主义,避而不看人生的悲剧面目,因而与悲剧世界观正相反对。科学精神恶性发展的后果,便是现代人丧失人生根基、灵魂空虚,无家可归,惶惶不可终日。尼采并不否认道德和科学在人类实际事务中的作用,他反对的是用它们来指导人生。
回应 2011-11-21 18:46:51 -
苏格拉底认为思维凭借因果律的引线,便可能达到存在之深不可测的渊源,而且思维不但能认识存在,甚且能变革存在。这种崇高的形而上学的设想以直觉授给科学,而且屡屡引导科学达到他的极限,到了这极限,科学就定必突变成艺术,其实这就是只能凭借这种手段才达到的目的。 人能够获得的最美好最贵重的东西,他必须先犯罪而后得之,而又必须自食其果,换句话说,神灵受到冒犯,定必降下源源不断的苦难和哀伤来折磨高瞻远瞩的人类。...
2019-02-12 17:56:09
苏格拉底认为思维凭借因果律的引线,便可能达到存在之深不可测的渊源,而且思维不但能认识存在,甚且能变革存在。这种崇高的形而上学的设想以直觉授给科学,而且屡屡引导科学达到他的极限,到了这极限,科学就定必突变成艺术,其实这就是只能凭借这种手段才达到的目的。 人能够获得的最美好最贵重的东西,他必须先犯罪而后得之,而又必须自食其果,换句话说,神灵受到冒犯,定必降下源源不断的苦难和哀伤来折磨高瞻远瞩的人类。 希腊人为这种歌队虚构了一种假设的自然状态的空中楼阁,而把假设的自然人物放在它上面,悲剧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当然它自开始便已被免除了使人痛苦的现实写照。
回应 2019-02-12 17:56:09
-
雕塑家和与之相类的史诗诗人沉湎于形象的纯粹观照中。狄奥尼索斯式的音乐家无需任何形象,完全只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的回响53 从阿尔基洛科斯开始,就有了一个骨子里与荷马世界相悖的全新的诗歌世界。 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必须把希腊悲剧理解为总是一再地在一个阿波罗形象世界里爆发出来的狄奥尼索斯合唱歌队。 我们就在悲剧中看到了一种根本的风格对立:一方面在狄奥尼索斯的合唱歌队抒情诗中,另一方面在阿波罗舞台梦境中,...
2021-03-21 19:32:50
3242-43雕塑家和与之相类的史诗诗人沉湎于形象的纯粹观照中。狄奥尼索斯式的音乐家无需任何形象,完全只是原始痛苦本身及其原始的回响53
从阿尔基洛科斯开始,就有了一个骨子里与荷马世界相悖的全新的诗歌世界。
6268-6976根据上述认识,我们必须把希腊悲剧理解为总是一再地在一个阿波罗形象世界里爆发出来的狄奥尼索斯合唱歌队。
我们就在悲剧中看到了一种根本的风格对立:一方面在狄奥尼索斯的合唱歌队抒情诗中,另一方面在阿波罗舞台梦境中,语言色彩话语的灵活和力度,作为两个相互间完全分离的表达领域而表现出来。
88-89
那么,我们只需说:欧里庇得斯把观众带上舞台了。如果你认识到欧里庇得斯之前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剧作家们是用什么材料塑造他们的主角的,根本没有把现实的忠实面具搬到舞台上去的意图,那么,你也就弄清楚欧里庇得斯的完全背离的倾向了。通过欧里庇得斯,日常生活中的人从观众席冲上了舞台——这面镜子先前只表达伟大勇敢的性格,现在则显露出那种及其严密的忠实,连自然的败笔也加以仔细再现。现在在新诗人笔下,奥德修斯,古代艺术中典型的希腊人,已沦为小希腊人形象了,从今往后,这种小希腊人就作为好心肠的,狡黠的家奴占据了戏剧趣味的中心。98
112
音乐与所有其他艺术的区别就在于,音乐不是现象的映像,或者更正确地说,音乐并不是意志的适当客观化,而径直就是意志本身的映像,从而相对于世界上一切物理因素,它是形而上学性质,相对于一切现象,它是物自体。140
143-144
156
157
我们若要把这种苏格拉底文化的核心内涵描述清楚,最好的做法莫过于把它命名为歌剧文化了,因为在歌剧领域里,这种文化以其特有的天真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和认识;(尼采将歌剧视为苏格拉底理论的现代形式)160
歌剧的特征绝不带有对于一种永远丧失的哀痛,而倒是有着一种对于永远重获的欢欣,对于一种田园牧歌式现实的惬意乐趣,在任何时候,人们至少把这种田园牧歌式的现实设想为真实的。167
168
201
205214
另一个神(狄奥尼索斯)则在悲剧中解说了世界之谜团和世界之恐怖,在悲剧中道出了最内在的自然思想,“意志”在全部现象中并且超越全部现象的活动。218
218—219
222—223从这样一种宗教作用出发,生命在荷马的世界里就被把握为本身值得追求的:生命处于这些诸神的明媚阳光之中。224
224—225
228
229230231232235236241回应 2021-03-21 19:32:50 -
这个民族如此敏感,其欲望如此热烈,如此特别容易痛苦,如果人生不是被一种更高的光辉所普照,在他们的众神身上显示给他们,他们能有什么旁的方法忍受这人生呢?召唤艺术进入生命的这同一冲动,作为诱使人继续生活下去的补偿和生存的完成,同样促成了奥林匹斯世界的诞生,在这世界里,希腊人的“意志”持一面有神话作用的镜子映照自己。
2020-12-22 14:29:04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3 )
-
商务印书馆 (2012)9.3分 2792人读过
-
限时抢
-
Penguin Classics (1994)8.7分 111人读过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6)8.9分 8955人读过
-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4)8.7分 1440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雅典娜思想译丛 (RMR)
- 西方文化史参考书目选辑 (hesai)
- 豆瓣读书100人以上评9分以上书籍不分类 (夕月)
- 尼采(原、译著) (即梵)
- 小童看天下提及的书单 (吉吉范特西)
谁读这本书?
二手市场
订阅关于悲剧的诞生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P小Y 2008-09-24 23:46:27
值得一读再读
0 有用 击节 2009-02-09 23:56:12
对死亡与宿命的清明理性;对生命与净美的执著迷狂
36 有用 至秦 2015-05-11 10:23:38
重读高中时迷恋过的尼采,发现这么多年自己被学术诱拐,直至失去自我。如他所言我属于这样一类人:被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缚住,妄想知识可以治愈生存的永恒创伤。但这之中至少有三个谬误,1.知识被视为教化道德重建秩序的最高理想,本身就不成立,拥有知识和拥有道德截然相反(道德还是艺术的敌人)2.这种求知欲本身意味着贪婪,最终即便将求知者置于文明的盛宴之中,他仍然是一个永远的饥饿者,一个心力交瘁的“批评家”,被... 重读高中时迷恋过的尼采,发现这么多年自己被学术诱拐,直至失去自我。如他所言我属于这样一类人:被苏格拉底式的求知欲束缚住,妄想知识可以治愈生存的永恒创伤。但这之中至少有三个谬误,1.知识被视为教化道德重建秩序的最高理想,本身就不成立,拥有知识和拥有道德截然相反(道德还是艺术的敌人)2.这种求知欲本身意味着贪婪,最终即便将求知者置于文明的盛宴之中,他仍然是一个永远的饥饿者,一个心力交瘁的“批评家”,被文明弄得失明。3.这种求知欲的内在是奴隶等级的学术迷信,求知者妄求通过知识攫取话语权,成为这个层级的奴隶主。 (展开)
1 有用 大理寺卿 2007-07-06 21:46:17
你不能不读.
0 有用 河布 2006-09-08 12:37:29
人生态度,待重读
0 有用 fwfwfw 2022-03-21 20:39:40
二刷,这本的尼采可可爱爱 @2020-07-16 16:32:02 @2021-07-02 07:31:19
0 有用 迟小船 2022-02-21 13:51:07
太差了,一个注都没有,全是图,换商务的看吧
0 有用 Ray 2021-11-16 14:07:15
审美的意义是人生所能获得的最好的意义。
0 有用 一只, 2021-10-19 11:28:56
俄狄浦斯和哈姆莱特的悲剧并非源于无知,却恰恰来自于真知灼见,人的痛苦源自偶然于深渊中瞥见的真理。在绝境之中,艺术降临了,在酒神的激情和日神的梦境之中,日常世界变得模糊不清,神话的幻影在暗壁上投下光影。欧里庇得斯把悲剧降低为对公众的迎合,将酒神从悲剧中排除出去,用声名狼藉的机械降神强迫观众“首先理解,然后知晓美”,将理性引入艺术的创作活动之中。他和苏格拉底共谋,把悲剧英雄变成了道德教化的化身。语言不... 俄狄浦斯和哈姆莱特的悲剧并非源于无知,却恰恰来自于真知灼见,人的痛苦源自偶然于深渊中瞥见的真理。在绝境之中,艺术降临了,在酒神的激情和日神的梦境之中,日常世界变得模糊不清,神话的幻影在暗壁上投下光影。欧里庇得斯把悲剧降低为对公众的迎合,将酒神从悲剧中排除出去,用声名狼藉的机械降神强迫观众“首先理解,然后知晓美”,将理性引入艺术的创作活动之中。他和苏格拉底共谋,把悲剧英雄变成了道德教化的化身。语言不过是对音乐的拙劣模仿,然而,他却将音乐逐出了悲剧。苏格拉底用认知的快乐制造了这样一种幻象:知识能够改造世界、科学能够指导人生,历史可以在形而上学无尽的求索道路之上永远持续。幻象断裂之时,人们惴惴不安,不敢直视生存的彼岸。此时唯有重新信仰酒神才能得到救赎,直视厄运,在纯粹的审美领域中,让悲剧得以重生。 (展开)
0 有用 我的名字叫离谱 2021-10-11 00:57:20
但我无法喜欢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