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选取了七个能够全面反映大明王朝运作规则的人物:一个皇帝:朱元璋;一个篡位者:朱棣;一个清官:海瑞;一个太监:魏忠贤;一个造反者:张献忠;一个叛徒:吴三桂;一个忠臣:郑成功。
以文学化的笔法描述七个人物在历史场景与文化中的境况,剖析其生命历程背后难为人知的艰辛、焦灼和不得已,展现出大明王朝既强大又虚弱、既意志决绝又精神涣散的全貌。
作者简介 · · · · · ·
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著有《简读中国史》《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全三册)《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等。曾在《百家讲坛》主讲《成败论乾隆》。大型纪录片《楚国八百年》总撰稿。
目录 · · · · · ·
第一章 历史的惯性:朱元璋
第二章 权力的奥秘:朱棣
第三章 偏执病患者:海瑞
第四章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第五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六章 无处收留:吴三桂
· · · · · · (更多)
第二章 权力的奥秘:朱棣
第三章 偏执病患者:海瑞
第四章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第五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六章 无处收留:吴三桂
· · · · · · (更多)
第一章 历史的惯性:朱元璋
第二章 权力的奥秘:朱棣
第三章 偏执病患者:海瑞
第四章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第五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六章 无处收留:吴三桂
第七章 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原版后记)
· · · · · · (收起)
第二章 权力的奥秘:朱棣
第三章 偏执病患者:海瑞
第四章 一个开得过分的玩笑:魏忠贤
第五章 在劫难逃:张献忠
第六章 无处收留:吴三桂
第七章 血液里的海水:郑成功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原版后记)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什么传统时代的中国农民有这么强烈的生育冲动? 旧时代的人生活离不开家族。人多势大的家族往往恃强为胜,占尽上风,人丁孤单的弱族则往往处于受凌虐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人口自然多多益善。生存竞争的需要使旧家族产生一种无限扩张人口的内在冲动。传统时代的中国人,是被锁定为传宗接代链条上的一个环节,篆刻为祠堂牌位上的几个汉字。传统家庭中,家长是绝对的权威。因此,多生养子孙,是实现和扩张这一权威的最重要方式。至于孩子生下来,能不能受到教育,未来的生活能不能幸福,似乎不是他们认真思考过的问题。所以,尽管一生都是颠沛流离当中,朱五四还是不遗余力地像倭瓜甩蔓一样,东一个西一个地生。 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发现中国这样的生育激情。在欧洲几千年历史中,堕胎和弑婴一直是常用的控制人口手段。欧洲人老了之后不依靠儿女赡养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原来人死后在阴间得靠纸钱作为经济来源,他们死后或者魂飞烟灭,或者直接升了天堂花天酒地吃喝不愁。因此从文明源头开始,欧洲人对生育就抱着一种警惕的态度。古希腊思想家一直强调控制生育。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口增殖与城邦的经济政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繁殖如无限制,势必导致贫穷……跟着贫穷,又导致内乱和盗贼。”他说:“凡以政治修明著称于世的城邦,无不对人口有所限制。”他主张,国家应该根据诸如地产多少等经济条件控制人口。在一个财富资源相对固定的城邦中,人口也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各家繁殖的子嗣应有一定的限数,倘使新娠的胎儿已经超过这个限数,正当的解决方法应在胚胎尚无感觉和生命之前,施行人工流产(堕胎)”。 古希腊的年轻人比几千年后的中国人观念更为新潮,他们注重个人成就,不愿过早地为婚姻所困而影响其追求。希腊社会流行晚婚,一般男子结婚都在三十岁左右。古罗马帝国政府虽然大力提倡生育,但收效甚微。那时上流社会的人为了不受婚姻的束缚,逃避家庭责任,许多人选择终生独身。...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3页 -
白莲教和朱元璋的专业——也就是佛教——关系很深,或者说,是佛教的一个变种。它本是源于佛教净土宗。 天下事物,只有足够“低幼”才能流行,这是永远不变的规律。要说正宗,中国佛教当然要以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真经的三藏法师创立的唯识宗为正宗。然而事实是,唯识宗因为经典太浩繁逻辑太细密,不适合普通人的智商而迅速湮灭。中国特色的净土宗却因为它超出寻常的简便易行而大行其道。 净土宗比方便面还要方便。它不需要你钻研什么佛经,也不需要你苦苦修行,它只要你会说“阿弥陀佛”四个字就可以。它的理论是,一声“阿弥陀佛”可以免除几十亿劫的罪过。只要你不停地念佛,积累的功德就越来越多,等到阿弥陀佛被你烦到不行了,就得把你救出苦海,往生净土。 所以它迅速深入民间,南宋之后,“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底层信众完全被它垄断,种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蚤,这是天下万事的常态。 释迦牟尼天上有知,一定会晕倒在莲花宝座上。 白莲教是净土宗的一个变种。它的教义也同样简单,只不过它的组织比较严密。净土宗虽然也结社,但社内关系松散,众生平等。而白莲教将平等的关系变成严格的师徒关系,从上到下,形成了一个严格的师徒网络,成为政治动员的有力武器。当腐败蔓延、统治力衰微之际,往往是这类民间宗教兴盛发展的时期。一旦势力成熟,起义就不可避免。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3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人也喜欢 · · · · · ·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95 条 )




论坛 · · · · · ·
不明白为何作者要写这一节,看着让人非常不适 | 来自木南 | 2023-12-14 15:15:0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8.3分 7963人读过
-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6)7.9分 2670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8.5分 1080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3)8.4分 594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文赏.Appreciate (叶流徵)
- 压舱石.书 (菊花夜行军)
- 书单|2023年读过的书 (Jonathan)
- 我最爱的图书
- 明 (小山)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858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的评论:
feed: rss 2.0
3 有用 空山新雨 2024-04-16 22:30:36 山东
如果用做明史入门还是算了,私货很多,推断当结论的情况也有,对于一些人的评价也不是很客观,需要辩证的看,不适合入门,容易被误导
5 有用 来公望 2024-04-27 11:30:54 山东
能用史实说话就不要用理念说话,瑜难掩瑕。
3 有用 简草 2024-06-10 18:41:54 辽宁
像一个愚蠢的愤青
15 有用 jdxyw 2022-06-20 16:00:29
为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腐朽、农民的短视、千年的僵化、东方制度的低下,拉出你们七个遛一下,
5 有用 CeCi 2022-12-01 01:25:12 北京
不能当历史来看,是作者对国民性和人性的论调假借历史抒发,有一定偏激成分。明太祖对后来的管理体制影响太深远了,实乃国民之哀。专制体制没有自我纠错能力,因为君主不能放任刁风,害怕权威被动摇埋下隐患,最终只能不断走入绝境,来场一拍两散的大洗牌。农民对权威由衷的认可,导致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沦为专制体制的一次修补,使得其愈发牢固之余也断绝了制度前进的可能。作者对女性的对象化和对“男人”气质的崇尚,让人觉得有点... 不能当历史来看,是作者对国民性和人性的论调假借历史抒发,有一定偏激成分。明太祖对后来的管理体制影响太深远了,实乃国民之哀。专制体制没有自我纠错能力,因为君主不能放任刁风,害怕权威被动摇埋下隐患,最终只能不断走入绝境,来场一拍两散的大洗牌。农民对权威由衷的认可,导致每一次农民起义都沦为专制体制的一次修补,使得其愈发牢固之余也断绝了制度前进的可能。作者对女性的对象化和对“男人”气质的崇尚,让人觉得有点厌女啊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