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英国《泰晤士报》独家授权,国内首次出版
☆外国人的视角,生动的叙述,客观展现中华民族在特殊年代里的探索与跌撞
☆著名历史学家张宪文、杨天石、王开玺共同推荐。
本书选译《泰晤士报》1901-1911年发表的关于清末改革的一系列报道,以《泰晤士报》的视角,再现了清王朝最后十余年的内政与外交。内容涵盖了这一时期晚清的重大事件,如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出逃、《辛丑条约》的签订、李鸿章之死、禁烟运动、新政、新式学校的建立和发展、废除科举制度的改革、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之死和他们死后的政治安排、宣统皇帝即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袁世凯被赶出朝廷、张之洞之死、清末立宪思潮、各省谘议局的设立、武昌起义爆发和扩展、袁世凯出山镇压武昌起义等事件。作品视角独特,论述详细深刻,既是一份珍贵的史料,又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晚清史。
作者简介 · · · · · ·
《泰晤士报》,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世界上第一张以“Times”命名的报纸,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为约翰•沃尔特。
作为综合性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由于长期秉持“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泰晤士报》在很多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目录 · · · · · ·
1901年
内部改革的问题/2
朝廷的屈服/9
美国的态度/12
帝国海关/14
采访李鸿章/16
醇亲王的欧洲之行/19
李鸿章/22
1902年
皇太后回銮/40
清国的厘金制度改革/44
张之洞兼充督办商务大臣/47
1903年
清国教育改革的一些特点/52
模范租界/60
清国的货币问题/66
“少年中国”/74
1904年
赫德爵士与清国的整编/82
清国的铁路问题/88
“少年中国”被控企图谋杀巡抚/98
清国的教育/100
1905年
1904年的清国/106
清国的确在发生变化/112
清国学生在日本/115
清国的民族主义运动/117
1906年
“中国人的中国”/122
一个清国人对于清国未来的看法/129
清廷大臣出洋考察/130
进展之中的清国改革运动/131
一道帝王的诏书/135
清国的改革运动/137
改革外务部的需要/139
清国改革诏书与日本报界的意见/142
1907年
清国的改革运动/144
清国改革的实际意义/149
北京的派系斗争/154
唐绍仪被弹劾/155
清国的全国运动对外国贸易者的影响/160
改变的与改变不了的清国/165
清国的改革派与反改革派/170
1908年
清国的教育和西方著作/176
清国的禁烟运动/182
清国的困惑和混乱/189
清国铁路与外国资金/193
清国与它的对外关系/199
新的北京/209
清国皇帝/215
清国已故皇太后/223
1909年
一个典型的措施/232
西学东渐时期的医学教育/237
日本在满洲里的行动/241
重访远东(6)――清国:财政的泥沼/245
重访远东(11)――清国:吹皱一池春水/251
重访远东(12)――清国:新酵素在发酵/259
清国的改革――一位死谏者的告白/267
张之洞之死/271
宪政清国/278
清国的自治/283
1910年
北京和各省的债务/288
清国的各省谘议局/295
清国的本土报界/302
清国的司法改革/306
清国的立宪运动:资政院的任命/312
清国的货币改革/315
清国国民大会/318
清国的改革运动:大局当前/320
清国的国家教育/327
1911年
签署贷款协议,以满洲里的税收作为抵押/334
清国与鸦片贸易/336
云南的进步/340
清国的货币改革/344
保路运动/354
赫德爵士之死――非凡的生涯/356
武昌起义/364
清国的危机/368
孙文与康有为在新加坡的一幕/372
清国的革命/374
袁世凯的回归/378
清国的革命/382
清国的危机:起源和发展/386
袁世凯与列强/393
· · · · · · (收起)
"帝国的回忆"试读 · · · · · ·
(本报特派记者,北京)我刚刚结束了一次对于李鸿章的长时间采访。虽然李看起来弱不禁风,相比我们五年前在天津见面时,体格上也显得苍老了许多,但他依然精神矍铄,言谈举止也还是和当年一样直截了当。 我们的谈话几乎全部都集中在清国与俄国的关系问题上。李鸿章承认,他的政策基于一种信念,他深信俄国是清国唯一需要惧怕的列强国家。清国并未寻求有关满洲里的协定。俄国提议谈判,清...
喜欢读"帝国的回忆"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帝国的回忆"的人也喜欢 · · · · · ·
帝国的回忆的书评 · · · · · · ( 全部 9 条 )

1912-1916年袁世凯最后的政治岁月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龙蛇北洋是方激老师所著,这也是他继帝国的回忆之后,再次续写袁世凯的人生轨迹。1912-1916年袁世凯最后的政治岁月。 并借由歪果仁的视角看懂民国初期中国社会-泰晤士报 当时最权威的纸媒体所有关于袁世凯的报道。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事,也不知为何当时的各大主流媒体报道观... (展开)
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民国
> 更多书评 9篇
论坛 · · · · · ·
“泰晤士报”独家授权,国内首次出版 | 来自夏草草儿 | 6 回应 | 2020-04-04 11:29:44 |
6月14日本周六下午单向街沙龙活动,雷颐、解玺璋老... | 来自夏草草儿 | 2014-06-10 16:16:37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重庆出版社 (2017)8.1分 52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2016华章同人新书 (重庆出版社-北京华章同人)
- 2014年购书目录(一) (思郁)
- 闲书不闲 (cruyff)
- 选择性待购—4 (大雨中的狼)
- 2014购书 (六州歌头)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帝国的回忆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苏格老弟 2020-04-21 15:47:17
看报纸。一个缺点,各种论而不证。
3 有用 徐宝强 2014-08-29 23:08:26
取材角度真的很好,百年前的英国大报如何看待中国。不过拿出来的东西相对一般,内容还是有点散,相比一般史料没深入下去。同样是百年前的中国,清朝人看,当时的英国人看,现在的国人看,各有不同。很难说哪一个是正确的,这就是历史。
0 有用 huhu 2016-04-02 21:37:37
实录而已。
1 有用 york 2014-09-02 10:09:00
弱国无外交,国家利益从来就是个伪命题。另一种视角看中国。
0 有用 Tristan Yu 2015-09-15 00:36:11
放在床头终于读完,历史留给清朝的时间不多,最后也因为各种原因和尝试最终终结了最后一个帝国。回想当时,也许皇亲国戚、地方豪强、少年中国派、革命党、保皇派都心有不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