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美] 朱迪思·格里塞尔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心智·新思
副标题: 大脑暗藏的致命诱惑
原作名: Never Enough: The Neuroscience and Experience of Addiction
译者: 李倩
出版年: 2024-6
页数: 280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0327587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心智·新思
副标题: 大脑暗藏的致命诱惑
原作名: Never Enough: The Neuroscience and Experience of Addiction
译者: 李倩
出版年: 2024-6
页数: 280
定价: 5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0327587
内容简介 · · · · · ·
药物滥用是全球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作为一位知名的神经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正在康复的成瘾者,格里塞尔以感同身受的笔触,深入剖析了这场灾难的科学本质。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示了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对大脑的危险控制,重点阐释了滥用药物会给大脑和行为造成怎样的变化,还为对抗眼下泛滥的成瘾问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新见解。
本书以其生动、坦诚、清晰晓畅的文风从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科普佳作。
成瘾的深渊的创作者
· · · · · ·
-
朱迪思·格里塞尔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朱迪思·格里塞尔(Judith Grisel)
国际知名神经科学家,巴克内尔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专长于药物成瘾神经机制的研究,在PNAS、Journal of Neuroscience等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涵盖心理学、神经科学、药理学、遗传学等各个领域。因杰出的研究工作,曾荣获心智科学基金会(MSF)杰出科学家奖(2020)。除了学术研究,格里塞尔还广泛活跃于科普领域,包括受邀在TED、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发表演讲。
目录 · · · · · ·
引言
第一章 大脑的食物
第二章 适应
第三章 一个突出的例子:四氢大麻酚
第四章 织梦者:阿片类药物
第五章 一把重锤:酒精
第六章 抑制一族:镇静剂
第七章 强行提振:兴奋剂
第八章 看个清楚:致幻剂
第九章 意愿与途径:其他被滥用的药物
第十章 为什么是我?
第十一章 解决成瘾问题
致谢
· · · · · · (收起)
第一章 大脑的食物
第二章 适应
第三章 一个突出的例子:四氢大麻酚
第四章 织梦者:阿片类药物
第五章 一把重锤:酒精
第六章 抑制一族:镇静剂
第七章 强行提振:兴奋剂
第八章 看个清楚:致幻剂
第九章 意愿与途径:其他被滥用的药物
第十章 为什么是我?
第十一章 解决成瘾问题
致谢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的行为变化反映出了耐受性(为达到药效,需要服用更多药物)和依赖性(不服药会有戒断症状)。对于所有热衷于改变心智的化学物质的人来说,有个可怕的事实是,只要有规律地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大脑总是会适应性地做出补偿。成瘾的人不是因为累才喝咖啡,而是因为喝了咖啡才累。酗酒的人喝鸡尾酒不是为了在辛苦一天后放松一下,他就是因为滥饮,才成天紧张兮兮、焦虑不安。海洛因能让没嗑过药的人产生欣快感,并抑制疼痛,但“瘾君子”之所以无法戒除海洛因,是因为没有它,就会万分痛苦。大脑对药物的反应永远是强化相反的状态,因此,经常使用药物的人想要维持常态,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用药。所谓的高峰体验(如果有的话)变得越来越短暂,所以继续使用的目的只在于避免戒断症状。 这个原理适用于任何药物的任一药效,只要这种药效是通过影响大脑产生的一当然也包括影响我们的老朋友即多巴胺的释放。起初,药物会让我们感觉良好,是因为药物分子进入大脑,影响了伏隔核和其他结构,扰乱了“还好”的感受状态。然而,大脑需要恢复系统的稳态设定值,于是便开始对抗喷涌的多巴胺,哪怕我们认为多巴胺代表着愉悦或各种可能性。其后果既成了经常使用药物的人的动力,也成了他们痛苦的根源;它激发了他们的用药冲动,并确保这种冲动将一直持续下去,因为反复暴露在同一种刺激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发生的变化会越来越微弱。最终,就算使用最喜欢的药物也几乎不会引起中脑边缘多巴胺水平的变化,但只要停止使用就会一落干丈,体验到一种失魂落魄的渴求感。因此,嗑药的铁律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大脑的食物 -
(在抑郁症患者脑中植入电极治疗成瘾)全球大 多数国家禁止实施这样的手术干预,不过据说有些国家用这种方法降低了复吸率。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大脑的食物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成瘾的深渊"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成瘾的深渊"的人也喜欢 · · · · · ·
成瘾的深渊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5 条 )
从junkie到博士后,作者用亲身经历讲述人对于毒品药物酒精那用不满足的需求从哪里来
1. 人体是一个平衡器: 大脑是一个检测不同的感应器,什么不对了要调回来,讲究达到平衡状态的机器,这就是人体很多东西不讲究多,也不能少,要达到一个homeostatis平衡的状态就最好的。 2. 作者毅力强大: 作者很多种毒都试过也上瘾过酒精类产品。作者讲了很多不经意的stimuli...
(展开)
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理学资料
作者是亲身体验过化学物质成瘾的博士,鉴于此,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关于化学物质如何影响心理的宝贵资料。 但是我当时翻开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想知道某些行为是如何达到和化学物质同样的效力的,比如电子设备,当看到作者在戒断反应的痛苦和我玩手机的戒断反应一样时,我为之振...
(展开)
> 更多书评 55篇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
Doubleday Books (2019)暂无评分 26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书】所谓知识的另一种 (自娱者小五)
- 通识/通史:多学科的视野 (🦉的瓦涅密)
- 生活/身体/性灵 (🦉的瓦涅密)
- 【豆瓣每周荐书】非虚构类 (零度)
- 我的精神彼岸 (阿溟)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0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成瘾的深渊的评论:
feed: rss 2.0










21 有用 把噗 2024-07-01 17:45:37 北京
近几年出版的那么多阐释“成瘾机制”的书里,谈得最透彻的一本。化学物质的上瘾,根源于大脑的一个简单的反应机制:反方向作用于成瘾物质产生的效用,进而让机体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上瘾的后果不是想体验的刺激越来越大,而是戒断反应越来越强,这带来了痛苦。
18 有用 姜小白 2024-07-10 13:24:13 中国台湾
精神药理学的三条定律:1.所有药物起效的原理都是改变已经发生的反应速率;2.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3.大脑通过对抗药物效应来适应所有影响大脑的药物。从精神病药理的角度看成瘾,跟常规脑神经学专注多巴胺的视角很有新鲜感,第十章《为什么是我?》,身边朋友陷入烟瘾前都是这样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没有瘾,能控制自己的量,直到失控,再也停不下来;我用智能手机,也类似,总是笃信自己能约束自己,但总是被屏幕使用时间打... 精神药理学的三条定律:1.所有药物起效的原理都是改变已经发生的反应速率;2.所有的药物都有副作用;3.大脑通过对抗药物效应来适应所有影响大脑的药物。从精神病药理的角度看成瘾,跟常规脑神经学专注多巴胺的视角很有新鲜感,第十章《为什么是我?》,身边朋友陷入烟瘾前都是这样自信满满的认为自己没有瘾,能控制自己的量,直到失控,再也停不下来;我用智能手机,也类似,总是笃信自己能约束自己,但总是被屏幕使用时间打脸自己有严重的手机成瘾症状,花了好几年时间才慢慢建立习惯能有适当的时间不被手机支配。从大麻到致幻剂,作者表达细致,比喻生动,警示效果拉满,喜欢这本书的人可以顺便读下《成瘾》(dopamine nation),后者在放纵中寻找平衡,detox部分更启发人实践。 (展开)
2 有用 - 2024-07-24 16:29:10 浙江
在理解了成瘾者的体验背后的机制后,便不难看出除了死亡和长期戒断,再没有其他办法能够平息在每次暴露的间隔期内产生的那种要命的渴求。 等到行为完全受病状左右时,大多数成瘾者会在妄图满足那永不满足的欲望中死去。
2 有用 小斑 2024-07-18 00:16:00 浙江
翻译文笔像机翻偶尔有语意错误。对常见成瘾性物质的分类和成瘾机制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但是完全不推荐它作为这类型的入门科普读物。由于作者本人曾经是瘾君子,对违禁物能带来的身心感受和戒断反应有切身的体会,生动细致的副作用是——会引发好奇心(比如我),作者曾深陷毒坑却成功自救还学业有成的案例会让一些对自身意志力认知不足的人心存侥幸。我曾经每天喝酒,但量控制得很好,一直以为自己没瘾只是”喜好“,直到一次生病... 翻译文笔像机翻偶尔有语意错误。对常见成瘾性物质的分类和成瘾机制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但是完全不推荐它作为这类型的入门科普读物。由于作者本人曾经是瘾君子,对违禁物能带来的身心感受和戒断反应有切身的体会,生动细致的副作用是——会引发好奇心(比如我),作者曾深陷毒坑却成功自救还学业有成的案例会让一些对自身意志力认知不足的人心存侥幸。我曾经每天喝酒,但量控制得很好,一直以为自己没瘾只是”喜好“,直到一次生病,发现自己一整天在纠结怎么才能在一天里既吃头孢又喝酒才决心要戒,先降低度数然后降低量然后用无醇啤酒做欺骗性间断,花了一年多才控制住,期间还有反复。我那时对自己的意志力有了新的判断。如果没有同时具备以下两种经验的话,就不推荐本书:1、成功戒断过咖啡、酒、糖、油炸物或者游戏等;2、看过《中华之剑》。 (展开)
3 有用 闻夕felicity 2024-07-15 17:06:19 江苏
非常好看。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里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成瘾物使用者一手体验的信息非常“大众点评”,作者几乎可以说是基于亲身体验而给出了不同成瘾物质的使用感受点评。这一点从这本独特的结构上也能看出来——你见过几本介绍神经科学的科普是按照“大麻/阿片类/酒精/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来列出全文目录的……?②作者把跟成瘾相关的科普讲得既清晰又好懂,哪怕是有些比较专业的术语也解释到位,既不掉书袋又相当细节和... 非常好看。①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本书里有相当一部分涉及成瘾物使用者一手体验的信息非常“大众点评”,作者几乎可以说是基于亲身体验而给出了不同成瘾物质的使用感受点评。这一点从这本独特的结构上也能看出来——你见过几本介绍神经科学的科普是按照“大麻/阿片类/酒精/镇静剂/兴奋剂/致幻剂”来列出全文目录的……?②作者把跟成瘾相关的科普讲得既清晰又好懂,哪怕是有些比较专业的术语也解释到位,既不掉书袋又相当细节和深入。她对成瘾的科普没有停留在成瘾的逻辑本身,而是深入到大脑、或者说神经系统运作的逻辑——至少是目前科学家所知的逻辑。这种知其所以然的科普能带来梦幻联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