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中国通史(精装插图本)》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长处本无需赘述,可在此仍要强调一下《中国通史(精装插图本)》的特点: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史学典籍本是不少,无奈笔墨宏大过于高深,将文言功底本就不深的初级读者挡在了门外,而吕先生这本书简明扼要,行文浅显,相对简单了不少。《中国通史(精装插图本)》分为上下两编,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管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等。
中国通史的创作者
· · · · · ·
-
吕思勉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吕思勉 (1884~1957),字诚之,今江苏常州人,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先后曾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专修科等校任教,学生中包括后来成为文史大家的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吕思勉是我国现代史学界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
目录 · · · · · ·
绪论
上编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编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
第五十四章
· · · · · · (收起)
上编
第一章 婚姻
第二章 族制
第三章 政体
第四章 阶级
第五章 财产
第六章 官制
第七章 选举
第八章 赋税
第九章 兵制
第十章 刑法
第十一章 实业
第十二章 货币
第十三章 衣食
第十四章 住行
第十五章 教育
第十六章 语文
第十七章 学术
第十八章 宗教
下编
第十九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十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二十一章 古代的开化
第二十二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二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二十四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二十五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二十六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二十七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二十八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二十九章 前汉的衰亡
第三十章 新室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后汉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三十三章 晋初的形势
第三十四章 五胡之乱(上)
第三十五章 五胡之乱(下)
第三十六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三十七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三十八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三十九章 唐朝的中衰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四十一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四十二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四十三章 北宋的积弱
第四十四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
第五十四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古代哲学家推想社会起源,以为隆古的社会,亦像后世一般,以一夫一妇为基本,成立一个家庭,由此互相联结,成为更大的组织。此等推想,确乎和我们根据后世的制度,以推想古代的情形的脾胃相合。所以几千年来,会奉为不刊之典。 自有历史以来,不过几千年,社会的情形,却已大有改变了。设使我们把历史抹杀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去臆测周、秦、汉、魏、唐、宋时的状况,那给研究过历史的人听了,一定是一场大笑话,何况邃古之事,去今业已几万年几十万年了呢?不知古代的真相,而妄以己意推测,其结果,必将以为自古至今,不过如此。实系因缘起灭的现象,都将认为天经地义,不可变更。这就将发生许多无谓的争执,不必要的保守,而进化的前途被其阻碍了。所以近几十年来,实在是学术上的一个大进步。而其在社会组织方面,影响尤大。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婚姻 -
……禁例……施诸同母的兄弟姊妹的,后来渐次扩充至凡同母系的兄弟姊妹,都不许为婚,就成所谓氏族了。此时异氏族之间,男女仍是同群的,此一群之男,人人可为彼一群之女之夫;彼一群之女,人人可为此一群之男之妻;决无所谓各别的夫妇。其后禁例愈繁,不许相婚之人愈多。 …… 现代的家庭,与其说源于人的本性,倒不如说是源于生活情形(道德不道德的观念,根于习惯;习惯源于生活)。 据社会学家所考究,在先史时期,游猎的阶级极为普遍。游猎之民,都是喜欢掠夺的,而其时可供掠夺之物极少,女子遂成为掠夺的目的。其后虑遭报复,往往掠夺之后,遗留物件,以为交换。 此时的掠夺,实已渐成为贸易。女子亦为交换品之一。是为掠夺的变相,亦开卖买的远源。 掠夺来的女子,是和部族中固有的女子地位不同的。她是掠夺她的人的奴隶,须负担一切劳役。此既足以鼓励男子,使之从事于掠夺,又婚姻之禁例渐多,本部族中的女子,可以匹合者渐少,亦益迫令男子从事于向外掠夺。所以家庭的起源,是由于女子的奴役;而其需要,则是立在两性分工的经济原因上的。与满足性欲,实无多大关系。 原始人除专属于他的女子以外,满足性欲的机会,正多着呢。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婚姻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市场上最值得收藏的国学版本(共13册),
这套丛书还有
《中国史纲》《人间词话》《搜神记-精装插图本》《东京梦华录》《论语.中庸.大学-精装典藏本》
等
。
喜欢读"中国通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中国通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中国通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203 条 )




(转帖) 回忆我的老师吕诚之(思勉)先生 黄永年
我听史学大师吕诚之(思勉)先生的课,做他的学生,已是四十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正是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第二年,日军进驻上海租界后光华大学停办,吕先生回常州,应聘到离城不远湖塘桥镇上的私立青云中学教书。这是一所刚开办的“地下”学校,表面上向日伪登记,骨子里是原苏州中学...
(展开)

浅谈本书中关于两性、婚姻与家庭的观点
这个星期因为自己偷懒的缘故,只读了本书的第一二章,即《婚姻》《族制》二章。关于古代婚姻和族制,之前读的其他读物已有涉及,吕先生的论述则更为完整。当然,即使吕先生自述「叙述力求扼要,行文亦力求浅显」,但是读起来还是颇有些费力。吕先生写作此书,文白夹杂,用字精...
(展开)
论坛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5 )
-
群言出版社 (2016)9.1分 4193人读过
-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8.9分 4426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8.6分 6160人读过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8.6分 834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入门书目 (乙左左)
- 2016年读书列表 (姜文广)
- 博采经典 (北京博采雅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青年人才学院 (Esther)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中国通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Lazy 2024-03-07 01:00:43 江苏
当年似乎看得这版
1 有用 仰望星空 2017-05-01 21:13:23
如果作为中国通史的入门之书,尚可称职。限于篇幅,整体内容较为浅显,如果要进一步深入,还得看二十五史。
0 有用 七哥七 2016-12-29 10:23:32
就是一部苦难史,以史明鉴
0 有用 aha 2022-05-03 12:12:33
全书分上下两篇。下篇是按时间顺序的常规叙述,并不费力。而上篇围绕婚姻、族制、衣食、住行等主题进行论述,有大量的举证、史实串联,旁征博引,对读者的历史基础有一定要求。阅读过程中交杂着对作者渊博学识的钦佩和自身才疏学浅的惭愧,也是一番难忘的体验。
4 有用 焚琴客 2014-02-05 09:28:48
上编细中有粗,下编粗中有细,细节处常蓄锋芒,颠覆得不露声色。但受马氏史观荼毒太深,述史也未能持守客观,文笔不文不白,许多论断又下得草率,自相矛盾的地方也不少,让人有点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