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Le Procès-verbal
译者: 许钧
出版年: 2008-10
页数: 286
定价: 2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现当代外国文学系列
ISBN: 9787532746606
内容简介 · · · · · ·
小说《诉讼笔录》讲述了亚当·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
《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
小说《诉讼笔录》讲述了亚当·波洛的流浪生活。在世人眼中,亚当是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在海滩、大城市中流浪的人。他不关心社会、城市的种种消息与动静,也不思索自己的过去,回忆自己的亲人,考虑自己的将来,似乎与现代社会斩断了一切联系。他始终保持一种直感的方式,并拒绝接受理性的思维方向。同时他力图物化自己,使自己消散融化为宇宙中的一点物质。最后因在大街上发表“怪诞”的演说被警方视为精神病人而送入医院。
《诉讼笔录》有着勒克莱奇奥早期作品中浓郁的奇幻色彩,亚当因为说了实话被社会认为是“狂人”,但是他在与医疗小组针锋相对的交谈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智力和惊人的思辨能力。这种充满讽刺与逆反的对比式写法,显示了勒克莱奇奥对人、对社会、对现代文明出自自身直觉的诘难。正如瑞典文学院对他的评语,他“是一个标志文学新开端的作家,其作品有诗意的创新、感官的狂喜,和对文明主宰下的、游离于文明之外的人性的上下求索”。
作为法国“新寓言”派的代表作家,《诉讼笔录》虽然没有完整严密的故事,情节松散,展现的形象也零星、分割,但作家对客观物件的形状、线条、色彩观察入微、描写细致,继承了“新小说”派的风格。字里行间常见超现实主义的隐晦联想,和明显受到象征主义影响的怪异比喻。这种糅杂各派的手法给小说带来了独特的风貌,令人耳目一新。
这部小说写作时正值阿尔及利亚战争爆发不久,作者坦言当时法国人生活在巨大的战争阴影之下,人人自危,而他在咖啡馆中创作时将飘过耳边的谈话和报纸新闻的片断融合到文本中,忠实地再现了人性的异化过程。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评价道:“《诉讼笔录》让我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诉讼笔录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勒克莱齐奥全名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1940- ),与莫迪亚诺、佩雷克并称为当代法国文学的三颗明星。他作品中的最大特色是一种跨地域、跨文化的兼容并蓄,这与他七岁时与家人前往非洲尼日利亚度过童年时光,随后前往英国读大学,最后回到家乡法国尼斯文学院深造的经历有着脱不开的关系。而成为作家后周游世界的经历,更是使他深入了解了各种文化冲突,以及对社会边缘人的关注。这也直接催生了勒克莱奇奥对遁世题材作品的热衷。1963年,勒克莱奇奥在进修硕士学位期间,他的第一部小说《诉讼笔录》出版,当年即入围法国文学最高奖“龚古尔”奖,并成功获得法国重要文学奖勒诺多文学奖,一举成名。1980年,他的小说《沙漠》获得法兰西文学院颁发的保罗·莫朗文学奖。1994年,勒克莱齐奥被法国著名文学月刊《读书》评为“在世最伟大的法语作家”。2008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诉讼笔录"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诉讼笔录"的人也喜欢 · · · · · ·
诉讼笔录的书评 · · · · · · ( 全部 47 条 )
> 更多书评 47篇
论坛 · · · · · ·
有关《诉讼笔录》的无“忌”之谈(殷健灵/文) | 来自上海译文新文本 | 2 回应 | 2022-08-12 21:19:43 |
看过的来说说,翻译的怎么样? | 来自俞黛眉 | 22 回应 | 2022-01-16 03:02:45 |
何以自处的亚当·波洛(吴俊/文) | 来自上海译文新文本 | 2 回应 | 2019-04-15 01:01:32 |
p121这里不理解,是错误吗? | 来自荣光POGO少年 | 2012-07-06 20:47:35 | |
23岁的我,理解当年23岁的作者 | 来自Fre-wuhan | 2009-10-07 15:42:55 |
> 浏览更多话题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6 )
-
French & European Pubns (1973)暂无评分 4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8年12月)7.3分 138人读过
-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0)7.8分 113人读过
-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2)7.9分 85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景行外国文学豆列Ⅰ (mcpanther)
- 08年10.1~12.31大陆推出的外国文学新书 (Onetti)
- 世纪新文本出版中心出书目录 (上海译文新文本)
- 欧美严肃文学与流行文学作品选 (Lightsage)
- 小蠹啃烂的外国文学书箱 (小米=qdmimi)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诉讼笔录的评论:
feed: rss 2.0
1 有用 Rebecca 2009-05-31 00:00:27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小说并不好读。。。通篇象征主义,喜欢传统小说叙事手法的我读得比较吃力。汉语译文很美,我猜原文也会很美,无奈我不懂法语。法语也许是我研究生阶段的二外吧。
2 有用 交易者卓远 2011-01-13 08:38:09
越复杂越使人难堪,现代人那么精明又能得到多少快乐。毕竟,快乐是件简单的事情,把快乐都弄得那么复杂,岂不是自我折磨
19 有用 Rottwitz 2015-02-25 22:21:07
实在太喜欢太喜欢勒克莱齐奥的早期风格了:恣意的发散型叙事,各类文体的拼贴,疯癫的故事情节,语言断片速记,还有那些蛮荒的隐喻——砾石般的牙齿,海葵般的嘴巴,钟一样赤裸的天空——让人过目不忘。勒克莱齐奥对感知的高度重视和对文明传统的反叛正是其作品最强大的地方,后期的小说再也没能发出这种辉芒。
1 有用 AEIOU 2010-02-28 20:37:14
大部分章节都很不错,但整部小说则不知所云。
1 有用 57 2011-12-22 21:49:43
初读,大概不懂,再读,也不喜欢。人跟踪狗和杀死小白鼠两个桥段还不错,大段意识流就太混乱了。作者用逃避兵役的恐惧故弄这么大一个玄虚,也不知道是深刻还是借口。人心是一坨橡皮泥,捏shi就像shi,捏金子也像金子。固然神秘,但并不必然费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