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纳粹德国史
原作名: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hird Reich
译者: 董乐山 等
出版年: 2020-6
页数: 1828
定价: 18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林方尖碑
ISBN: 9787544781664
内容简介 · · · · · ·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
1933年到1945年,被称为“第三帝国”的纳粹德国迅速兴起又急速覆亡。威廉•夏伊勒自1925年起开始观察纳粹活动,以亲身经历与采访手记,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缴获的大量秘密文件、军事命令、私人日记,以及纽伦堡审判席上的供词和证言等,全景式描绘了希特勒德国的历史。
《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根植于海量历史文献,以无所不包的视角,呈现出阿道夫•希特勒的个人生活全史、纳粹党兴起的历史渊源和掌权过程、德国各方政治势力的角逐、西方大国的外交政策演变、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战役的转折等历史场景。书中描绘了纳粹德国每一项重大决策、每一次重要行动的制定过程与行为细节,生动地塑造出戈林、戈培尔、希姆莱、德国军中刺杀希特勒的军官施陶芬贝格、英国前首相张伯伦等一大批地位、性格迥异的正反面人物,不仅忠实还原了历史事件,更对人性的各个层面进行了展示与挖掘。作者威廉•夏伊勒以亲身经历的独特视角、新闻写作练就的出色文笔,以及对素材的深耕细读,为这部历史著作注入了生动而真实的生命力。
————————
我们时代的历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出色的作品,记述客观,论断公正,结论无可辩驳。
——休•特雷弗-罗珀
牛津大学历史系教授
东京创元社出版了威廉•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我对这本书入了迷,还有他的《柏林日记》。
——村上春树
一本使我的人生转折的书。
——葛剑雄
对国际体系、国家间竞争冲突和合作有了一个纵向认识,对欧洲特别是德国历史有了一些新的感受。
——周雪光
我上大学读的第一本书。
——俞敏洪
夏伊勒的《第三帝国的兴亡》与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同时进入我的视野,他们都揭示了记者型的历史写作的迷人之处——个人经验与历史事件的交融,历史不再是存于布满灰尘的档案中,而是与你一起呼吸、饮酒、恐惧、茫然……
——许知远
《第三帝国兴亡》,虽然不是小说,但它刺激、原味,仍然可以使人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二月河
————————
“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
● 史上最畅销的历史类读物之一,史学通识教育入门读本
● 曾获美国国家图书奖、凯里-托马斯非虚构图书奖
● 翻译家董乐山领衔翻译,教科书级别经典译本
● 首次收录近200张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对应,全景式展现历史真实场景
● 增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地图8张,拉页装订,深刻了解第三帝国历史全貌
● 对照英文原版,全新修订译文,地名、人名按照通用译法统一
● 印制工艺精良,书名烫红,1828页上下卷锁线装订
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的创作者
· · · · · ·
-
威廉·夏伊勒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 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 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
* 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
* 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
* 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
威廉•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1904—1993)
美国作家、记者、历史学家。曾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先驱论坛报》、环球通讯社、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知名媒体。他曾在欧洲工作、生活了十几年,目睹纳粹德国兴起和衰亡的全过程。战后,夏伊勒结合亲身经历与大量第三帝国原始档案,创作出《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柏林日记》《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十余部历史作品。
【威廉•夏伊勒主要年表】
* 1904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
* 1925年,21岁的威廉•夏伊勒靠在一艘运牲畜的船上打工来到欧洲,从此一待就是15年。
* 1925年,成为《芝加哥论坛报》的欧洲特派记者,报道欧洲、近东和印度的事件。在印度成为甘地的好友。
* 1933年开始报道纳粹德国,包括萨尔区回归德国、莱茵兰军事行动等。
* 1934—1940年期间在纳粹德国生活、工作。
* 1934年,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爱德华•R.默罗(后为美国新闻署署长)邀请成为“默罗新闻队”的一员,后成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力记者团队,对改变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
* 1938年3月11日,德国强并奥地利,夏伊勒是唯一在维也纳的美国记者,为了报道独家新闻,他从维也纳经柏林飞到伦敦,发出了报道。这次报道产生了日后新闻报道常用的综述新闻模板,被沿用至今。
*在第三帝国亲历过的重大历史场合:《慕尼黑协定》签订现场;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被吞并;战前多次在柏林参加希特勒的演讲和纽伦堡游行;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投降之际,德国官方本来命令所有记者回到柏林,但是夏伊勒巧妙地逃开监视来到签署协定的场外,在距离希特勒50码的近距离写出了报道,在6个小时之后德国的官方公告才发出。
* 1940年,柏林局势紧张,夏伊勒获悉盖世太保正在罗织间谍罪给他,因此在12月他与家人离开了柏林。他5年来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纳粹德国发生的事件,这些日记和笔记被偷运出德国,后来成为他写作《柏林日记》的重要来源。
* 1945年,返回柏林报道纽伦堡审判。
* 1960年出版《第三帝国的兴亡》,出版当年在美国售出200万册,第一年加印20次。
*著书17册,14册非虚构历史作品,3册小说作品。
目录 · · · · · ·
第一编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
第一章 第三帝国的诞生
第二章 纳粹党的诞生
第三章 凡尔赛、魏玛和啤酒馆政变
第四章 希特勒的思想和第三帝国的根源
第二编胜利和巩固
第五章 取得政权的道路:1925—1931年
第六章 共和国的末日:1931—1933年
第七章 德国的纳粹化:1933—1934年
第八章 第三帝国的生活:1933—1937年
第三编走向战争的道路
第九章 开始的步骤:1934—1937年
第十章 决定命运的奇异插曲:勃洛姆堡、弗里奇、牛赖特和沙赫特的倒霉
第十一章 德奥合并:强夺奥地利
第十二章 通向慕尼黑的道路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再也不存在了
第十四章 轮到了波兰
第十五章 纳粹-苏联条约
第十六章 最后几天的和平日子
第十七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第四编战争:初期的胜利和转折点
第十八章波兰的覆亡
第十九章西线的静坐战
第二十章征服丹麦和挪威
第二十一章西线的胜利
第二十二章海狮计划:入侵英国的失败
第二十三章巴巴罗萨:轮到了俄国
第二十四章形势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轮到了美国
第二十六章伟大的转折点:1942年——斯大林格勒和阿拉曼
第五编末日的开始
第二十七章新秩序
第二十八章墨索里尼的垮台
第二十九章盟军对西欧的进攻和德国内部刺杀希特勒的尝试
第六编第三帝国的覆亡
第三十章征服德国
第三十一章诸神的黄昏:第三帝国的末日
简短的尾声
后记
致谢
参考资料
索引
附录德意志第三帝国大事年表
纳粹德国政府架构
纳粹德国武装部队领导结构
纳粹德国主要人物小传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在这个时期,戈培尔的日记中到处都是同情共产主义的表示,在1926年1月31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纳粹党人同共产党人自相残杀,我认为是一件可怕的是....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能同共产党领导人聚在一起谈谈呢?”就在这个时候,他发表了一封致一个共产党领导人的公开信,向后者保证,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其实是一回事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21页 -
创建第三帝国的那个人、无情地而且有时常常是以一种异乎寻常的精明狡猾手段统治第三帝国的那个人、把它送上这样令人目眩的高度后又把它投入这样可悲的下场的那个人,肯定是个有天才的人,哪怕这种天才是邪恶的天才。不错,他在德国人民——神秘的天意和千年的经历把他们陶冶成当时那个样子——身上找到了一种自然的工具,他能够把它用来实现自己的邪恶目的。然而,如果没有阿道夫·希特勒,那就几乎可以肯定决不会有第三帝国。因为阿道夫·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和局势的本领。只有到最后由于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正如著名德国历史学家弗雷德里希·梅因克所说,“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在历史生活中,个人具有突出的和不可估计的力量”。 当时饥饿是我忠实的伴侣,他同我形影不离,有福同享……我的生活就是同这个无情的友人进行的一场长期搏斗。 诺斯克身躯魁伟,面目凶狠,体力过人,然而智力低下,正如他的敌人所说,这是他的行业的特点。他在被任命为国防部长那一天就宣布“总得有人当警犬”。 天生要做独裁者的人不是被迫的。他的愿望就是如此。他不是被别人驱使向前的,而是自己驱使自己向前的。这并没有什么骄做囱大的地方,难道一个努力从事繁重劳动的工人是骄做的吗?难道一个有着思想家的大脑,夜夜思考,为世界发明创造的人是自大的吗?凡是觉得自己有天赋义务治理一国人民的人没有权利这么说,“如蒙召唤,我愿从命”。不!他应该责无旁贷地站出来。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二章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喜欢读"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的人也喜欢 · · · · · ·
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63 条 )





译林出版社2020版本存在的一些错误与瑕疵

论坛 · · · · · ·
有声书mp3 | 来自Walker | 2024-06-29 23:06:49 | |
增订版多了什么? | 来自小馍丁的山楂酪 | 5 回应 | 2023-12-10 21:42:31 |
足最后时刻希姆莱的总理府联络管跑了 希特勒仍然...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6-27 14:50:24 | |
马丁鲍曼最后时刻还在内斗 抓了戈林 希特勒居...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6-27 14:46:08 | |
使我惊讶的是到最后有这么人不跑 跟着希特勒殉葬 | 来自MrZongli02 | 2023-06-27 14:44:30 |
> 浏览更多话题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0 )
-
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6)8.8分 2709人读过
-
Simon & Schuster (1990)9.3分 148人读过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5)9.1分 1981人读过
-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12)9.0分 1068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豆瓣高分书籍是否名实相符(一) (无心恋战)
- 已上传libgen的中文书 (奥吉尔维同志)
- 鎮長的新書列 (鎮長)
- History,Geography,Map,etc (sinol)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4054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第三帝国的兴亡(增订版)的评论:
feed: rss 2.0
36 有用 胡伍玄 2020-04-22 14:11:34
为部分内容做了印前审读,皇皇巨著,与有荣焉。部门两位同仁为新版殚精竭虑,附加诸多新的价值。推荐。
2 有用 lucifar 2022-04-05 20:23:20
这是一套你不得不打出5分的皇皇巨著,威廉夏伊勒最大的优势不在于史料的掌握或文笔的优美,而在于其无可替代的亲历者身份。当然本文也会带给人很多疑问,还好,第三帝国的研究书籍实在是多如牛毛,由这本打开一个口子,继续追寻吧!
1 有用 alterego 2021-11-27 16:24:39
跟读历史小说似的 读完第一卷需要狂听贝九二乐章找点精神
5 有用 胖西 2022-02-06 13:47:32
且不说作者的某些观念会有失偏颇或是些许史料被解读后的证伪与过时,就说本书能写第三帝国的缘起至灭亡这一整个时间线,所源引的资料也得如山般多了,可以说是巨著了。但是可能还是写作手法的问题?读的是真的累…
4 有用 Lizeth 2022-03-05 10:40:42
一个月 断断续续看完了 人名太长 细节太琐碎 看到暗杀希特勒那段有点精彩 剩下战略布置武器配备看的昏昏欲睡 最后戈培尔一家子陪着希特勒服毒自杀 还有几个孩子 实在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