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澳] 马克斯·苏萨克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BOOK THIEF
译者: 孙张静
出版年: 2014-7
页数: 376
定价: 2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27453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原作名: THE BOOK THIEF
译者: 孙张静
出版年: 2014-7
页数: 376
定价: 2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27453
内容简介 · · · · · ·
1939年的德国,9岁的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远郊的寄养家庭。6岁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礼后,莉赛尔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书《掘墓人手册》。
这将是14本给她带来无限安慰的书之一。她是个孤苦的孩子,父亲被打上了共产主义者的烙印,被纳粹带走了;母亲随后也失踪了。在弹奏手风琴的养父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尽管生活艰苦,她却发现了一个比食物更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莉赛尔,这个被死神称为“偷书贼”的可怜女孩,在战乱的德国努力地生存着,并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们。
最后,偷书贼写了一本《偷书贼》——自己的故事,她在书中最后写道:
“我讨厌文字,我也喜爱文字。我希望我发挥了文字的力量。”
这是个讲述书是如何振奋灵魂的令人难忘的故事。
偷书贼的创作者
· · · · · ·
-
马克斯·苏萨克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马克斯?苏萨克1975年出生于悉尼,父母分别为奥地利及德国后裔。他是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界获奖最多、读者群最广的作家。《偷书贼》的故事源自二战时他父母亲睹的惨状和悲剧。苏萨克说,父母讲述的这些情节他一直记在心里,他知道总有一天会把这些故事写成书。伴随着《偷书贼》的出版,他被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文学评论家称之为“文学现象”。
目录 · · · · · ·
序 幕 堆积如山的瓦砾废墟 / 001
第一章 掘墓人手册 / 011
第二章 耸耸肩膀 / 053
第三章 我的奋斗 / 081
第四章 监视者 / 113
第五章 吹口哨的人 / 163
· · · · · · (更多)
第一章 掘墓人手册 / 011
第二章 耸耸肩膀 / 053
第三章 我的奋斗 / 081
第四章 监视者 / 113
第五章 吹口哨的人 / 163
· · · · · · (更多)
序 幕 堆积如山的瓦砾废墟 / 001
第一章 掘墓人手册 / 011
第二章 耸耸肩膀 / 053
第三章 我的奋斗 / 081
第四章 监视者 / 113
第五章 吹口哨的人 / 163
第六章 梦的挑夫 / 207
第七章 杜登德语辞典 / 239
第八章 撷取文字的人 / 275
第九章 最后的人间陌路人 / 311
第十章 偷书贼 / 333
尾 声 最后的色彩 / 363
· · · · · · (收起)
第一章 掘墓人手册 / 011
第二章 耸耸肩膀 / 053
第三章 我的奋斗 / 081
第四章 监视者 / 113
第五章 吹口哨的人 / 163
第六章 梦的挑夫 / 207
第七章 杜登德语辞典 / 239
第八章 撷取文字的人 / 275
第九章 最后的人间陌路人 / 311
第十章 偷书贼 / 333
尾 声 最后的色彩 / 363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别让我高兴,请你不要让我感到充实,不要让我以为这里面能有好东西。看看我身上的伤痕,看看这里的擦伤。你看到我内心的伤口了吗?你看到这个伤口就在你眼前慢慢扩大,把我吞噬吗?我不再期待任何东西,我不再祈祷马克思或者亚历克斯•斯丹纳还好好地活着。因为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们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349页 -
我小時候常聽故事。我的爸爸媽媽經常在廚房裡,把他們小時候的故事告訴的哥哥、兩個姐姐和我,我聽了非常著迷,坐在椅子上動都不動。他們提到整個城市被大火籠罩,炸彈掉在他們家附近,還有童年時期建立的堅強友誼 ,連戰火、時間都無法摧毀的堅強友誼。 其中有個故事,一直留在我心裡…… 我媽媽小時候住在慕尼黑近郊。她說她六歲的時候,有一天聽見大街上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 她跑到外面一看,發現有一群猶太人正被押解到附近的達豪集中營。隊伍的最後是一位精疲力竭的老人,他已經快跟不上隊伍的腳步了。有個男孩子看到老人的慘狀后,飛奔回家拿了一片麵包給這位老人。老人感激地跪下來親吻這位少年的腳踝。結果有個士兵發現了,坐過來搶走了老人手上的麵包,並用力鞭打了老人。隨後士兵轉身追趕那個男孩,把男孩也打了一頓。在同一時刻里,偉大的人性尊貴與殘酷的人類暴力並存。我認為這恰好可以闡釋人性的本質。 聽了這些故事之後,我一直想把它們寫成一本小書。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偷书贼"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偷书贼的书评 · · · · · · ( 全部 702 条 )



文字可以毁灭一切,但又可以璀璨夺目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她是一个女孩。 生活在纳粹德国。 发现文字的力量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 嗯,她就是偷书贼,本书的主人公——莉泽尔。 说起来,这一切都源于一辆火车,那会儿天地被冰雪覆盖,死神在莉泽尔眼前带走了她的弟弟。 之后弟弟被埋葬在一个无名小镇,而她则被母亲拖走,临走前,莉泽尔... (展开)

假如我的国家发生战争,我该怎么办?
即使从死神的眼光看来,最冷漠残忍的时代也不乏温情。 故事主要集中在1939年到1943年,从战争开始到战争高峰。莉塞尔.梅明格,从十岁到十四岁,由童年到少女。亲情,友情,朦胧的爱情,生离,死别,恐惧,欢乐,交杂而来。在死神的娓娓道来中,人性的美好与罪恶缓缓展开。 在战...
(展开)

因为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们了——《偷书贼》
因为这个世界配不上他们了。 ——《偷书贼》 最近暂时性独居,过着堕落的生活,可以使劲看小说看到1点多,可以奢侈到每天一杯Starbucks的咖啡,最后搞得不喝就头痛欲裂,可以使劲吃各种各样的东西,以把自己撑死为最终目的,然...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8 )
-
南海出版公司 (2007)8.0分 55692人读过
-
Alfred A. Knopf (2007)8.6分 938人读过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8)8.8分 7463人读过
-
黄山书社 (2011)8.5分 1163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 在豆瓣转让 有12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订阅关于偷书贼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牛饮美式 2021-08-11 10:41:49
不应该在失眠的时候去看这样内容的故事,会惊慌和害怕,书中弥漫着黑色的浓郁悲痛和害怕。一个死神在记录他经历的事情,一开始是读不下去的,语句很短,比较多色彩的描述,看得很扭曲和害怕。1939年到1943年间,死神看到的一个在德国被纳粹法西斯迫害下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个可怜的小姑娘莉赛尔的偷书故事,关于文字,关于爱,人性良知(对犹太人)的主题。莉赛尔的养父母,特别是养父给了她温暖,带领她学文字。暴力的养母... 不应该在失眠的时候去看这样内容的故事,会惊慌和害怕,书中弥漫着黑色的浓郁悲痛和害怕。一个死神在记录他经历的事情,一开始是读不下去的,语句很短,比较多色彩的描述,看得很扭曲和害怕。1939年到1943年间,死神看到的一个在德国被纳粹法西斯迫害下普通民众的生活,一个可怜的小姑娘莉赛尔的偷书故事,关于文字,关于爱,人性良知(对犹太人)的主题。莉赛尔的养父母,特别是养父给了她温暖,带领她学文字。暴力的养母罗莎,动不动骂人,用勺子敲打,但也是一个好人,一个对莉赛尔深爱的人,才会保护莉赛尔,协助丈夫掩护战友的儿子一个犹太人,马克斯,又一个给予莉赛尔阅读和文字力量的人。纳粹时期的德国,普通民众的生活也是悲惨的,镇长夫人纵容着莉赛尔的偷书行为,又何尝不是给悲惨的人,失去儿子的可怜母亲。 (展开)
0 有用 萝卜斋小主 2020-05-09 07:58:37
最恐怖的不是死亡,而是知道死亡正埋伏在身边,但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是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 看到纳粹破害犹太人时,不由地想到了文化大革命。看到结尾时感动哭了。奇怪的是,明明是第一次看这本书,却感觉曾经看过,是从哪里看的呢?
0 有用 皓天眩光 2016-05-23 19:01:19
文字不错,精美、有想象力,故事一般般。
0 有用 风之乐 2016-09-01 23:05:32
066 不好看
0 有用 掉脑壳切切 2017-04-28 21:43:51
很别致的二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