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幸福之路》作者罗素在书中的论述是最为精彩纷呈和实用有效的。亚里士多德论述过哲学家纯粹思辨的幸福;帕斯卡尔描述过圣者皈依洞见的幸福。至于最大多数人如何把握日常生活中的幸福。经典,就是那种读了一遍,还可以读第二第三遍,经得起反复读的作品;是那种我们自已读,还乐丁推荐给朋友,甚至留给孩子阅读的作品。
经典像一口依然泉水甘冽的老井,其味饮者自知。面对经典,我们并不仅仅是为消遣,更多是为了丰富我们人生的内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力求每天读出一点新认识、新体会。
幸福之路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英国数学家、百科全书式思想家。也是本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
罗素曾访问苏联,会见列宁;受梁启超邀请,他于1920—1921年间到中国讲学9个月,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广泛接触,推进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罗素热”风靡全国。
他一生著述七八十种,其大部分作品都能把理论的深刻性和表达的通俗性结合起来,其流畅清新的散文享誉甚高,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罗素相信:不幸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因于一种错误的世界观;而幸福是人的一种权利,是人们应该追求的东西。在《幸福之路》中,罗素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娓娓地归纳出来,制出一张献给读者的方子,希望无数感到郁闷的男男女女,能够在此找到他们的病案,能够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
目录 · · · · · ·
上部 不快乐的原因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快乐?
第二章 拜伦式的不快乐
第三章 竞争
第四章 厌烦与兴奋
第五章 疲劳
第六章 忌妒
第七章 犯罪意识
第八章 迫害狂
第九章 畏惧与论
下部 快乐的原因
第十章 快乐还可能吗?
第十一章 兴致
第十二章 情爱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闲情雅兴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第十七章 快乐的人
我的信仰
自然与人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准则
个人的与社会的拯救
科学与幸福
附:东方与西方的幸福视念
· · · · · · (收起)
第一章 什么使人不快乐?
第二章 拜伦式的不快乐
第三章 竞争
第四章 厌烦与兴奋
第五章 疲劳
第六章 忌妒
第七章 犯罪意识
第八章 迫害狂
第九章 畏惧与论
下部 快乐的原因
第十章 快乐还可能吗?
第十一章 兴致
第十二章 情爱
第十三章 家庭
第十四章 工作
第十五章 闲情雅兴
第十六章 努力与放弃
第十七章 快乐的人
我的信仰
自然与人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准则
个人的与社会的拯救
科学与幸福
附:东方与西方的幸福视念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渐渐地,我学会了对自己和自己的毛病不再介意;我开始愈加注意外界的事物:世界的状况,各种知识,以及我所喜欢的那个人。诚然,对外界的关注也有带来痛苦的可能:世界也许会爆发战争,某方面的知识也许难以获得,朋友也许会死亡。但是这类痛苦不像那类源于厌恶自己的痛苦那样,会破坏人生的本质。每种对外界的兴趣都会引起某种活动,并且只要那兴趣不减,这种活动便能完全抑制住苦闷。相反,对自己的关注绝不会导致任何进步的活动。它也许会使你写日记,对自己进行精神分析,或者去做修道士,但是一个修道士只有当修道院里的事情使他忘掉自己时才会愉快。他以为源于宗教的这种愉快,其实靠着清洁工的职业一样可以得到,只要他不是不得不当一名清洁工。对于那些过于自我专注以至无可救药者,外部的戒律是通往快乐的唯一途径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0页 -
1.动物只要不患疾病,食物充足,就会很快乐满足。人也应该如此,然而现实并非如此。这种不幸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世界的错误看法、错误的伦理观、错误的生活习惯所引起的。其结果导致了对那些可能获得的事物的天然热情和追求欲望的丧失。 2.放弃某些向往的目标——例如关于事物的不容置疑的知识的获得——因为实际上不可能得到它们。 3.幸福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消除了对自我的过分关注。对外界事物的关心也有可能带来各自的痛苦,如战争、失去朋友等,然而这种痛苦不会摧毁生活的本质因素。而那些由于对自我的厌恶产生的痛苦,则往往会给生活的本质方面以灭顶之灾。 4.自恋,包括对自我的爱慕和希望得到别人的爱慕的习惯。某种程度的自恋是正常的,然而一旦过头了,它就会变成一种恶习。当虚荣达到某种程度时,对他人就不会再有真正的兴趣,从爱情中也不能达到真正的满足。 5.一个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人是不值得称道的,人们不会如他所自认为的那样去看待他。虚荣心,一旦达到某个极点,便会由于自身的原因扼杀任何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且不可避免的导致倦怠和厌烦。 6.虚荣心的根源一般在于自信心的缺乏,疗养的方法在于培养自尊。 7.典型的不幸福的人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因为没有一些方面的满足,于是把这种满足看的比任何一种其他方面的满足更为重要,一生只朝着这个方面苦心寻求;他们仅仅对成功,而不是对那些与此相关的活动本身,给予足够多的关注和重视。 8.今天,许多聪明人以为自己已经把所以早年的热情看透,从而确信再没有什么值得为之生活下去了,且这样的人还在增多。 9.人同其他动物一样,对一定量的生存竞争较为适应,而在生活中的一切极易满足时这一努力的丧失就使他失去了幸福的一个根本要素。一个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往往会认为:愿望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幸福。需求对象的残缺不全,正是幸福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10.只注视着未来,认为今天的全...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22页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幸福之路"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幸福之路"的人也喜欢 · · · · · ·
幸福之路的书评 · · · · · · ( 全部 519 条 )


罗素《幸福之路》:避免自我沉溺,积极向外探索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获取幸福这件事,罗素在《幸福之路》中认为:1、要尽量避免自我沉溺,2、要积极拓展兴趣,消减自我与世界的对立。 自我沉溺让人丧失幸福感 什么是自我沉溺呢?简单来说就是太过度于专注自我,不断的内省,冥思自己的弱点、愚昧,而这一切都会导致自怜和自恋。同时,以自我为中... (展开)

彻彻底底的把自己忘了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罗素老爷爷写的还是学术了点,要不就是翻译的生硬??:) 不过,我从大学读到现在,好几年断断续续的读,有些字句在读了好几遍之后,才渐渐发现罗素爷爷是如此生动的写出了人类的不幸福的心理。。。 贪婪和自私是人类的本性,这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也是让人类痛苦的源头。现代... (展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35 )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1)8.9分 8046人读过
-
Routledge (2006)9.3分 237人读过
-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8.9分 4736人读过
-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7)8.9分 1220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备用书单 (Lee·夏丫子)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闲着没事读读书(四) (鹿小羽)
- 通识阅读参考书目(基础类) (L)
- “我阅读是为了让光阴流逝使我心安” (胡桃家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幸福之路的评论:
feed: rss 2.0
10 有用 雨慕净橙 2017-12-18 16:04:02
一个不快乐的人在内心观望上耗费的精力远远要比其他一切加起来大得多,而且不利于健康。偏于内省的人往往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而最终郁郁寡欢,最终得来一切无意义的论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囿于自己内心的过度评判,不可能转过头发现外部世界的精彩缤纷而喜出望外。幸福源于适宜的情趣与爱好,源于对外部世界的关注。
6 有用 幕苏 2016-10-23 23:11:19
高中看的,当年被王小波骗了。
4 有用 午睡猪 2021-05-23 16:12:13
受益匪浅!不要过度关注自我、而是向外拓展和世界的联系。平衡和适度。
12 有用 床前明阅光 2013-09-08 11:57:04
老头子的书写方式太虐了,越到后面越找不到线在哪里。就像一个饥饿的人,用利爪,用尖齿,硬是撕不开一个汉堡坚硬的塑料包装袋,满头大汗。但也许这是罗素的本意,幸福属于那些有耐心挖掘幸福的人。
47 有用 春花 2016-11-09 01:53:39
罗素的幸福之路是一种积极的幸福观,融入社会,与人合作交流,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说这本书就是对我性格的阐释,喜欢,不过更喜欢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