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金伯利•罗斯
/
弗雷达•弗兰德曼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译者: 王小亮
出版年: 2011-8-1
页数: 187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ISBN: 9787802518940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译者: 王小亮
出版年: 2011-8-1
页数: 187
定价: 26.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ISBN: 9787802518940
内容简介 · · · · · ·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由金伯利·罗斯、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所著,拥有不理想的童年,其实你并不孤单。很多父母因其自身的人格障碍而把欲望强加到孩子身上,导致孩子的各类生理及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在很小的年纪就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对于外界事物感到害怕恐慌,产生童年阴影。《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即是治愈童年创伤的良药。作者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时期入手,深入剖析了童年阴影产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治疗,帮助你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重建自我。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金伯利•罗斯
她是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作者与记者,对“边缘型人格障碍”进行过深入研究,在《芝加哥论坛报》等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多篇生理与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
弗雷达•弗兰德曼博士
在过去的20年里,她研究的临床重点是边缘人格障碍,为该类人群提供治疗、教育、咨询以及技术支持。她是几个专业医疗机构的董事,并在纽约和芝加哥着重开发边缘人格障碍课程。
目录 · · · · · ·
前言序致谢简介第1部分 过去第一章 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病“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听到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最少、了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第二章 长大成人许多情境和经历(包括混乱、虐待、忽视、隐私侵犯、被无视)对你而言可能都似曾相识,也有可能你的经历与此有所不同或完全相反。研究一下你成长的环境,想一想你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思想、信念、感受、行为习惯,这些东西又是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你。第三章 哀悼失落的童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也曾怀疑过有什么事情不对,怀疑你的家庭与别人的不同,或者怀疑自己的家庭不甚健全;但你可能并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第2部分 现在第四章 内疚、责任与原谅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里都很常见。第五章 没有怨恨、不再愤怒本章 将帮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父母伤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并帮你理解处理愤怒的不同方法,愤怒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走出你长久以来(可能)一直感受到的那种愤怒。第六章 用交流重塑关系有时候,挫败、被困、无望的感觉会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底线,告诉你的父母,并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的感受,以便改变你们之间的互动。结果呢?你对环境的控制感会增强。你会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并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来维护自己。第七章 新的过去、新的现在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与孩提时代有所不同。随着对之前所持信念的质疑,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话,你也许想要联系一下那些旧交,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向他们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础上与他们重归于好。第3部分 未来第八章 打破习惯、迈向改变难以信任别人、羞耻感、罪恶感、负面的自我认知、界限认知问题、主观评判他人、两极化思维、社交缺陷、难以控制情绪、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其中的哪些方面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并阻碍了你的生活?第九章 自信、自我、自尊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可能会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意图都极其敏感。你对人的看法可能比你自己认为的更加准确,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觉。第十章 从头开始,做自己记住,你不应当期盼自己的父母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而且你也应该改变。
前言序致谢简介第1部分 过去第一章 我从不知道这是一种病“嗯,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人们在听到边缘性人格障碍这个词时常会这么问。这个词描述了一种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并在内心深处害怕被抛弃的病态。边缘性人格障碍是人们研究最少、了解也最少的疾病之一。第二章 长大成人许多情境和经历(包括混乱、虐待、忽视、隐私侵犯、被无视)对你而言可能都似曾相识,也有可能你的经历与此有所不同或完全相反。研究一下你成长的环境,想一想你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哪些思想、信念、感受、行为习惯,这些东西又是如何影响了今天的你。第三章 哀悼失落的童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能也曾怀疑过有什么事情不对,怀疑你的家庭与别人的不同,或者怀疑自己的家庭不甚健全;但你可能并不知道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第2部分 现在第四章 内疚、责任与原谅内疚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但不正常的内疚却是另一回事。无法消化的内疚,在心中不断发酵的内疚,不是你的错但你仍然会感觉到的内疚,这些类型的内疚在边缘人格父母的成年子女那里都很常见。第五章 没有怨恨、不再愤怒本章 将帮助你弄清楚,你是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不受父母伤害的(甚至至今仍然如此),并帮你理解处理愤怒的不同方法,愤怒时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如何走出你长久以来(可能)一直感受到的那种愤怒。第六章 用交流重塑关系有时候,挫败、被困、无望的感觉会让人觉得难以承受。但你可以设置自己的底线,告诉你的父母,并用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向父母表达你的感受,以便改变你们之间的互动。结果呢?你对环境的控制感会增强。你会在尊重自己和自己所持理想,并尊重你的父母的前提下来维护自己。第七章 新的过去、新的现在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成年人,你对事物的看法肯定会与孩提时代有所不同。随着对之前所持信念的质疑,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人对事的看法可能并不公平。如果可能的话,你也许想要联系一下那些旧交,听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向他们道歉,或者在新的基础上与他们重归于好。第3部分 未来第八章 打破习惯、迈向改变难以信任别人、羞耻感、罪恶感、负面的自我认知、界限认知问题、主观评判他人、两极化思维、社交缺陷、难以控制情绪、自我伤害或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其中的哪些方面最能引起你的共鸣并阻碍了你的生活?第九章 自信、自我、自尊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你可能会变得对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人的意图都极其敏感。你对人的看法可能比你自己认为的更加准确,只要你肯相信自己的直觉。第十章 从头开始,做自己记住,你不应当期盼自己的父母改变。但你可以改变,而且你也应该改变。
· · · · · · (收起)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边缘性人格障碍的症状具有发福发作的特征,有可能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持续地出现,并危及了正常的人际滚西和日常生活。 症状: 1、疯狂地拒绝真实感受,感受到被抛弃或拒绝。 (依靠他人的存在来体验自己的价值,害怕被抛弃或被拒绝) 2、人际关系紧张而不稳定,对他人的感情不断地在极端爱护与极端愤怒间摇摆。 (非黑即白的极端思维) 3、不能够定义自己,不能描述自己的喜好、愿望;自我知觉不稳定。 4、冲动、冒失,存在滥用药物、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性滥交、飙车、在商场里顺手牵羊等威海自身的行为。(冲动行为像小孩,想要什么就必须要得到什么,不管可能的后果) 5、不断地企图自杀、威胁自杀或自我伤害。 6、情绪多变,情感反应极端,在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里反复表现愤怒或焦虑。 (我无法得知下一个小时我将面对什么) 7、持续性或经常性地感受被掏空、内心空虚或虚假 8、无法表达或过度表达愤怒,经常情绪激动、表现愤怒,一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言辞极端尖刻或表现孤僻。 9、间歇性地猜忌、妄想或感觉不真实(麻木、脱离现实)。 用童话的个性角色来描述边缘性人格的症状 流浪汉:感觉自己是一个无助的受害者。比起暴怒,他们更有可能哭泣,他们倾向于忍受焦虑和沮丧。 “生活很艰难;没有人爱我;我的情况比你及他人糟糕多了。” 皇后:心理空虚又自视甚高。表现强硬而自主。 “你必须要爱我;你需要从我这里得到些什么时,我都会对你有所怨恨。” 隐士:内心恐惧,他总是时刻准备应对潜在的危险。极端自我保护、充满占有欲和专横的。敏感。 “世界很可怕、很危险的地方;他们只有在得手之后才会放过我。 女巫:感受到白热化的愤怒。 ”宝贝儿,你会后悔的;你会来求我的。“ 孩子们看到父母或母亲在与外人相处时表现得很正常,但回到家却表现残酷。因此,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引起父母负面反应及矛盾行为的导火索。 (查看原文) —— 引自第6页 -
原谅是你为自己做的事,别人不需要知道,你也没有义务告诉他们。 原谅也并不需要被原谅的人表现悔过或者做出忏悔。有些人决定要等到对方表现出悔恨,或者决定悔改时才原谅他们,但原谅与他人的行为和意图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与你有关。归根结底,原谅是你自己的决定。 原谅并不意味着你要站得比别人高,成为殉道者,它也不是你的义务。记住,你是为自己做出这一决定的,而不是因为别人觉得你应当原谅。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0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共2册),
这套丛书还有
《自私的父母》
。
喜欢读"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的人也喜欢 · · · · · ·
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0 条 )


比起出轨、家暴、离婚的父母们,这一点对孩子的长期伤害更大……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该图片来源优美图,向原图作者致谢) 01 昨天在豆瓣首页看到了一篇文章,是网友栗子糖写自己高二那年,偷看妈妈手机的短信后,意外发现妈妈有婚外情。 这个全职妈妈平时对家尽心尽力,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特别认真,对爷爷奶奶也很孝顺。由于栗子糖自己的爸爸工作性质是野... (展开)
边缘型人格障碍带给每个人带来了什么
边缘型人格障碍带给每个人带来了什么 读《与内心的小孩对话》 如果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求疗愈的方法; 如果你对心理学一些疑难杂症感兴趣; 如果你在关注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子女都过得怎样了; 这本《与内心的小孩对话》一书非常值得一读。 01 心理学的内容不要往身上安,要...
(展开)

中文译本《与内心的小孩对话:如何治愈你的童年创伤》
中译本的名字翻译得很不靠谱,原文名字中没有“与内心小孩对话”的意思。这不是一般心灵成长的书,而是一本自我疗愈的认知行为疗法实践读本。按照书中的讲述,你会明白为何自己常常感到害怕、迷惑、愤怒、羞愧等,明白自己为何人际关系糟糕……书中推荐了很多疗愈联系方法,基...
(展开)

在童年创伤的沙砾中“淘金”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作为一个在混乱、情绪化并充满质疑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以下一些感受可能是熟悉的—— 我很想知道“正常”到底是什么感觉。 我感觉自己像破碎的拼图。 我到底有什么毛病。 别人对我好的时候,我会感觉不舒服…… 也许你的父母是这样—— 过分关注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忽略甚至完全... (展开)
“看见”弥足珍贵,而疗愈不止于此
2011年版我在大学毕业前后极快地读过,对当时的我而言,本书给予我最大的力量就是共鸣。在那个人生阶段,我正在用数年时间逐渐发现身上的一些问题事出有因,而《小孩》用密集的信息量告诉我“那些都不是你的错”。而这也是本书所有价值当中最令人宽慰的一个——它几乎可以给读...
(展开)
论坛 · · · · ·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5 )
-
New Harbinger Publications (2004)暂无评分 7人读过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7)7.7分 162人读过
-
金城出版社 (2023)7.9分 173人读过
-
未知出版社暂无评分 1人读过
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童年研究 (把吴钩看了)
- 心灵成熟之路 | 个人成长|心理学 (EmmaGAO)
- 幸好在年轻时遇见你们 (毒。少佐)
- 编。 (陈小齐)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与内心的小孩对话的评论:
feed: rss 2.0
2 有用 Amenthes 2016-05-24 09:50:12
曾经在我身上发生的童年噩梦,努力的停滞不要在我女儿身上重演。
6 有用 寻星客 2015-11-24 18:04:48
很多跟父母关系一直很糟糕的人,也许问题并不在他们自己身上,而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是边缘性人格障碍者。
37 有用 李四辣个 2014-01-17 14:04:59
对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基本没什么作用。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让自己变成像自己父母一样的爹妈。
0 有用 Brenda 2012-04-06 19:55:28
推荐给父母是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孩子们。
2 有用 穆雪 2012-06-17 09:43:15
自愈之行的诊疗书,还算没有拿错。童年阴影真可怕!不过说起来,由于文化的不同,中国家庭中的孩子有多少不是在所谓的“情绪虐待”中长大的呢,对此我们也只能自己看开点了。不知道是翻译问题还是怎样,部分词语有些混乱,比如说到边缘型人格的特点总是会引用反社会型人格的标准,却又没有说明两者的区别和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