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市面上,通俗讲史的书正多,其中关于春秋的,也已经有了不少。
既然又添了一本,就有责任说明一下,这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想了想,似乎可以说这么几条。
第一,本书没有翻译《东周列国志》。
这条拿出来,实在有点荒诞。《东周列国志》是小说,和《三国演义》一类,谈历史不能从小说中找材料,这还值得一说么?
但在这年头,或许还真有必要说一下。虽然,本书也绝非什么正经著作。
第二,本书比较短。
春秋时期,差不多三百年历史,《左传》里提到的人物,就有2000多个。展开来写,很自然就会写好几本书。我比较懒,只勾勒了一下主线,所以一本书就写完了。所以,这书也许适合同样比较懒,不想看好多本书的读者。
第三,本书没什么新意。
现在流行的,是《原来,这才是×××》、《×××应该这样读》之类的书名。这样一张嘴就发千载未发之覆的派头,或者有益于销量罢。我虽然想跟风,却实在鼓不起勇气...
市面上,通俗讲史的书正多,其中关于春秋的,也已经有了不少。
既然又添了一本,就有责任说明一下,这本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想了想,似乎可以说这么几条。
第一,本书没有翻译《东周列国志》。
这条拿出来,实在有点荒诞。《东周列国志》是小说,和《三国演义》一类,谈历史不能从小说中找材料,这还值得一说么?
但在这年头,或许还真有必要说一下。虽然,本书也绝非什么正经著作。
第二,本书比较短。
春秋时期,差不多三百年历史,《左传》里提到的人物,就有2000多个。展开来写,很自然就会写好几本书。我比较懒,只勾勒了一下主线,所以一本书就写完了。所以,这书也许适合同样比较懒,不想看好多本书的读者。
第三,本书没什么新意。
现在流行的,是《原来,这才是×××》、《×××应该这样读》之类的书名。这样一张嘴就发千载未发之覆的派头,或者有益于销量罢。我虽然想跟风,却实在鼓不起勇气。
何况,本书也确实没什么新意。这书是讲稿的底子,给本科生、大专生上课,首先的责任是把一些常识讲清楚,是把前辈学者的见解,用通俗的语言介绍出来。而且据我的经验,对只在中学教育和电视剧里接触过历史的人来说,让他们面对许多并无新意的东西,就已经够天翻地覆慨而慷的了。
第四,这本书不指导人怎么取得成功。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句话我很喜欢:“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有些问题,谁也别指导谁。
读罢春秋不成歌的创作者
· · · · · ·
-
刘勃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刘勃,生于七零后,想当文学青年,但发现自由撰稿人多半其实是不自由撰稿人,于是逃回学校。说话发骚,码字闷骚。最大的梦想是发骚溯舌风气,闷骚成就永恒。这本书,算是用闷骚的方式对发骚的记录。
目录 · · · · · ·
第一节 天命观和革命观
第二节 为了革命搞封建
第三节 好大一个家
第四节 郁郁乎文哉
第二讲 国家与风俗.
第一节 齐国:山东人和山东人不一样一
第二节 鲁国和宋国:我们都是规矩人
第三节 郑国和卫国:郑卫之声
第四节 晋国和秦国:不被待见的大西北
第五节 楚国与吴越:南方的野蛮人
第三讲 春秋初的乱局
第一节 郁闷的周天子
……
第四讲 齐桓晋文的正与谲
第五讲 晋楚争霸
第六讲 崩坏中的闪光
第七讲 老子的天人之道
第八讲 躺着读孔子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河南,顾名思义是黄河以南的地方。为什么今天的河南省,却有好大一块在黄河以北?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界线模糊,有时两国中间隔着大片空地没人要,有时却又领土交错,变成所谓“犬牙相入”的形势,这是自然形成的现象。但秦汉大一统之后,又慢慢形成一种观念,就是在划分行政区域时,不取“山河形便”,而刻意要“犬牙相入”。元代以后,这种思维被发挥到极致,直到今天也有沿袭:河北(黄河之北)的河南,就是这种思维的结果。 再比如,江苏省内有长江,号称“天堑”;有淮河,这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但这么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却没有被用来作省级行政区的边界。又譬如环太湖区域自然是一个整体,却分属江苏、浙江两省。还有个典型例子是汉中地区,那里从地理、文化上看,怎么都像是四川,却隶属陕西。 古代朝廷这么做,最主要是出于行政安全的考虑。这样各地政治势力就很难利用“名山大川之限”犯上作乱,也很难打造区域认同,一旦想闹独立,恐怕内部先要开撕。对现代国家而言,这种划界方法也可以缩小省际差距,淡化地方主义,强调国家意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53页 -
齐国有着长女不嫁的风俗,学者认为这个风俗起源极早,其原因跟近代明清时期的江南有不少相似之处,20世纪初的上海农村就不让女儿出嫁,原因在于当时江南纺织业发达,一个能干的姑娘所创造的财富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男性劳动力,所以父母往往不舍得将女孩送走。 而当时的齐国“其俗弥侈,织作冰纨绮绣纯丽之物,号为冠带衣履天下”,这些奢侈华贵的纺织品自然都是女性的劳动成果,女性的劳动给齐国打造了稳当当的支柱产业。 齐国对女性劳动参与十分重视,做社会调查时专门会调查“处女操工者几何人?”(《管子·问篇》),此“处女”并非强调贞洁观念,而是因为结婚了就要带孩子主持家事,对女性职场发展是个很大的限制,对齐国的经济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政府必须要加大重视做好相关记录。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不嫁人自然是说得通的事情了。父母自然也不舍得把宝贝女儿送出去受罪,所以”长女不嫁“的风俗也慢慢流行了起来,长女在家中被称为”巫儿“,是有权主持祭祀的,在先秦时代,能够主持祭祀的人是拥有极高社会地位的。 当然,不嫁人不代表就要孤独终老。在女性主导权偏大的情况下,男性自然就普遍会选择入赘,也就是成为所谓的“赘婿”。古人对赘婿的理解是:“女之夫也,比于子,如人疣赘,是余剩之物”,即是说虽然是老公,但也就是个多余的,能像训儿子一样教训老公,你要真不喜欢也随时可以换,哪天看不顺眼了就扔掉。后来秦始皇抓苦力,除了抓犯错的官吏外,就是抓赘婿,反正你在家也用处不大,不如来为建设新秦国奉献一份力量。 这些赘婿觉得自己这么活着确实失尊严了一点,所以例牌地给自己的风俗找了个祖师爷——齐国开国君主太公望,说他也是入赘的“老妇之出夫”。你看祖师爷都这么干了,咱们干不名正言顺了吗?当然这肯定是他们自己编的,但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位伟大的祖师爷是很符合赘婿们的心理期望的。 齐国姑娘能挣会花,不嫁人而找赘婿,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和财产支配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一章 齐鲁殊途
> 全部原文摘录
喜欢读"读罢春秋不成歌"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喜欢读"读罢春秋不成歌"的人也喜欢 · · · · · ·
读罢春秋不成歌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12 条 )

推荐这本有趣有料的春秋史给你,坐地铁别再刷手机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本2019年6月新出版的《失败者的春秋》,是一本向普通大众介绍春秋历史的读物。作者刘勃并没有采用教科书式的方式全面介绍春秋历史,而是抓住“贵族时代最后的背影”这个春秋时代的主要特征,通过对一些关键历史故事的讲述和分析,由点及面,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春秋时代的整体风... (展开)
怀才不遇还被围困7天的孔夫子,其生活的春秋时代到底有多失败?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最近热播的纪录片《中国》,用细腻的笔触和平实的文字、克制的表达,使得后世的我们得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春秋时期的动荡、周朝礼仪制度瓦解,以及怀才不遇的理想主义者-孔夫子。 当时,56岁的孔子与弟子,四处宣扬行仁爱、复周礼、施仁政,但诸侯国纷争群起,割据一方,攻伐不断... (展开)
《失败者的春秋》读后小感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这是一本看起来迷你,实则字数不少、内容丰富的书,鄙人读了2遍才勉强算看完了整本书。总体感觉,有知识、有故事、有道理,文言+白话,文雅+幽默,竟然有些爱不释手、连连称叹!佩服作者的学识(融汇中西古今:P27P32P64中西对照;P47古今对照:长女不嫁赘婿,这使我想起了《江... (展开)在哪儿借这本书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37°暖书单(二) (37°暖)
- 立人推荐书目 (陈远良)
- 阅读即是生活 (Azeril)
- 一个读书豆列怎么只有144个条目可添加别人的不都是255个吗豆瓣我要告你歧视!!! (妈说我是神经病)
- 刘勃作品 (小纪)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读罢春秋不成歌的评论:
feed: rss 2.0
0 有用 joan 2013-07-31 10:06:31
期待西晋。
0 有用 子文东🤪👻 2011-11-08 11:44:22
还是很有意思的。与明朝那些事儿一样通俗,但也挺认真,适合我这种历史盲入门。
0 有用 西贝柳斯的食指 2016-03-28 09:16:18
晋文周游感受到异姓人的“忠”,却没想到埋下了三家分晋的伏笔;孔子居然是超级大力士....
0 有用 prajna 2016-02-04 11:18:08
夹叙夹议的东西还是好。故事讲得不错,议论也有独到的体会和能启发人的东西,不错
0 有用 失去名字的风 2016-03-14 13:35:17
总以为自己能把历史讲得轻松俏皮,不惜往里面加一大堆现代的私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年明月开了个坏头。也就春秋中后期讲得有点意思,不过不及易中天的中华史系列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