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与逍遥的书评 (34)

宇之空 2008-03-30 09:14:41

一场对话的核心——读《拯救与逍遥》的思考

读这本书涉及一场对话,东西文化精神的对话,所谓的对话只能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进行的,所用于比较之间的东西就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即使我并不完全认同这本书中所写,也不能否认它是一本充满着思想与智慧的奇书,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思维方式。我们或许受来自传统的一种...  (展开)
睡觉大过天 2020-03-23 14:37:14

东西方精神冲突下的绝对真实价值真的有吗?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前两天我导问道:“你们最近一次写日记是啥时候?只写给自己看的那种,还记得吗?”,我想了想,着实毫无记忆了。大家一致认为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在诸多禁忌下写最真实的声音,哪怕是面对自己的声音也被遮蔽了起来。长期以来的表达规训下,你真是不知道该如何下笔,被潜移默化成...  (展开)
水泣 2009-06-16 09:40:48

论意义的虚无与回归(部分)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云:“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似乎预示了以追求“道”为己任的哲学的命运。哲学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了它今后多舛的发展状况。无论多少代哲学家用多么大的热忱和多么高的智慧去把握“道”,都不可避免地走向“消解哲学”的命运。这种历史的轮回不禁让人联...  (展开)
卿爹 2014-06-15 23:26:26

引自李劼: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权意识和中心话语情结

  我指出史铁生小说的不足,并不意味着史铁生应该以进入残酷来提高自己的小说在美学上的价值。但我还是想说,史铁生的善良,有时也会妨碍他的辨别能力。比如他曾经一再向我推荐过一本叫做《拯救与逍遥》的书。我起先一直不知道这是本什么样的书,后来我在朋友家里翻了一翻,...  (展开)
普鲁士de蓝 2010-08-30 22:33:55

【菜鸟乱弹】 不太好意思写

很久以前写的,写在别处。 事先声明,我学经济的,对哲学没什么了解,书看的也很少。所以,就当我是瞎说。欢迎批评指正。我写了这些话,其实心虚的很。。。。 贴在这里,就是为了好整理。 另:说实话,最后一章有好些地方没有看懂 西方的精神分裂 一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  (展开)
秋名山扫地大叔 2018-03-07 00:01:11

《拯救与逍遥》读书报告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拯救与逍遥》读书报告 ——土木工程学院 1708班 李阳 花了好长的时间读了刘小枫先生的《拯救与逍遥》,不得不说书中哲学思考十分深奥,让我在不断揣摩每句话的含义时,对哲学和宗教都有了新的认识。可以说《拯救与逍遥》给我的启发很大...  (展开)
Clarke 2020-04-01 23:19:05

新白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本书的结论挺明确的:人生在世,靠逍遥是没戏的,得靠拯救。 这个结论的逻辑大概是这样的:逍遥是对恶 (欠缺、不义、不幸) 的束手无策或者蓄意逃避,唯有拯救,才是对恶的正面应对。儒式逍遥所倡导的道德和合,造成的真实结果是,王道政治专注于统治术而非统治的合法性。道式...  (展开)
寒清 2018-04-29 16:06:04

精神分析的遐思

(1)本我,自我,超我的冲突的解决,一是满足本我的需求,恶的放纵,虚空。二是压抑超我,即停止追问绝对的超越,以减轻不得的苦楚,超然。 人依靠自身确立意义,要么承受恶与虚无,在荒诞中游荡,要么自杀。或者以审美的超然沉浸在人世,不去追问绝对的精神,以此自欺。而基督...  (展开)
Shepherd 2012-01-02 01:34:43

东西双楫合一璧

于我而言,《拯救与逍遥》是一本精简的哲学史,专注于西方启蒙至今的种种思想,而不离“解脱”这一路标——这也是我读哲学书之目的所在。又因它时刻与东方精神互相观照,凡推理无不极致,凡论述非要透彻,读起来非常畅快。 然而同样的知识,同样的历史,影映入不同的人心中,...  (展开)
2019-07-23 09:44:57

拯救与逍遥书评

拯救与逍遥是刘小枫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屡次删改,我看的是第二版。在图书馆读绪说时,整个人都有震撼感冲击感,因为那些至关重要的问题的提出。 这本书不着眼具体的诗学或哲学问题,而是选择直面那些人类最根本的问题,最深切的恐惧。是否要担当现世的恶,承认世界的荒谬?历史...  (展开)
已注销 2010-03-08 00:35:12

救赎与出路

“低下头颅不仅仅代表崇敬,也代表痛定思痛.” ---刘小枫 <拯救与逍遥>读起来不容易,很多地方需要反复的咀嚼.还需...  (展开)
阿拉贡的袜子 2010-11-29 11:10:35

当年的传教士————算是旧的书评吧

中西文化比较的历程自何时发端这似乎已是一个很难辩清的界限,界限之难并不仅仅在于时空考据的繁冗及界定方式和标准的争议,更让人困惑并由此而深深着迷的是两种特质的文化形态究竟为何并如何进行比照。静止的时间与空间只有在纯粹史料考据学的背景下才有其精确的科学价值...  (展开)
qhors苗广飞 2010-02-25 13:54:38

拯救

在作者不知何处是希望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决定消失呢?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希望的世界就是没有我们和意义的世界,因此我们就是绝望的,因为 我还不算是个完整的人,因为我没有更好的位置,这就是绝望的根源。  (展开)
彭康 2009-10-05 00:01:06

天马行空

  此书名气很大,堪称刘小枫先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初版于1988年,二十年来一直受到关注。据作者的介绍,修订时删除了原作中冒充“比较诗学”的部分,但读起来依旧不轻松。读大学时,有个立志考刘小枫的研究生的同学向我推荐了此书,我从图书馆借了三联书店出版的修订本初版...  (展开)
爱喝酸奶 2009-03-06 10:58:01

失去了天堂的地狱

《拯救与逍遥》从中西两国的文化差异着手,展开了一场文化背后的精神对话。从而探求在这个上帝已死的世界背后,精神荒漠的最后的出口。阅读这本书,犹如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精神之旅,文化冲突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人类追寻意义的精神生活的本质。我们是没有办法做一块石头的,...  (展开)
淡淡黑眼圈 2013-05-27 18:02:03

诗人不相信天空之城

人永远无法走近上帝,人只能走向上帝。 西方的中世纪是神主导的世界,却也一样险象环生。究其原因,因为人毕竟是人,人的世界中的神的世界,跳脱不了人性。正如刘小枫所说引诱夏娃的不仅是蛇,还有夏娃内心的原始欲望。夏娃的故事仿佛寓言一般昭示,人永远无法摆脱人性。 ...  (展开)
李小靖 2010-10-12 13:59:01

书呆子不能拯救文化

书中极力称赞诗人,诗人都是神经质的,不少还成了神经病。他们身上与其说是具有文化的思考力,不如说是野心的不能达成使得诗人大多愤世嫉俗而又激情澎湃。诗人是文人的泡沫。文化的自救与革新不能通过诗人来达成。  (展开)
有为小朋友 2009-12-20 12:23:22

异教徒眼中的伪对话

1 其实就是一本高级知识分子写就的、有一定学术含量的护教书而已。如果从一开始就摆明立场,把主题改成“以基督教精神观照……”,尚且显得他真诚坦率、立场鲜明;又何必故作姿态搞什么“比较诗学”?又何必扮成一副苏格拉底式的、以辩证助产智慧的对话?甚至连伪装都没绷住,...  (展开)
<前页 1 2 后页> (共34条)

订阅拯救与逍遥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