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的书评 (77)

btr 2009-01-19 01:20:37

倾听孤独的韵脚

在《布鲁克林的荒唐事》中,奥斯特曾这样写道:“当一个人有幸生活在故事之中,生活在一个想象的世界里,这世界的悲苦也就消失了。只要这故事不断延续下去,现实也就不再存在。”对于奥斯特而言,写作不但是从黑暗现实中逃离的方法,它更是一种慰藉。对于《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展开)
eva 2009-02-15 02:00:01

在终于沉默之前

事情的开始是一些抽象的片段。有一天,杰克忽然对罗丝说,希望等他死后,她能告诉别人他到底是什么样的。 后来,罗丝在夏绿蒂那里找到了这句话。是的,她下意识地去找,真就找到了。无论从哪一方面考量,那都不是当时杰克会说的话,但因为那些话是夏绿蒂对他说过的,就一直在他...  (展开)
pan pan 2012-05-30 21:01:39

《一个隐形人的画像》与《河的第三条岸》中的父亲形象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以死为始。倒退着走进生活,然后最终,返回死亡。否则:试图说关于任何人的任何事都是一种虚荣。” 父亲去世了,“我”认识到,如果不加紧行动,父亲的整个一生将会随之消逝。在另一方面,“我”却没有感受到世界的崩塌,没有留下一滴眼泪,事实上,父亲在世时一直与生活保...  (展开)
Doomandnight 2009-12-26 13:31:03

是不必看见自己,是不必看见自己为他人所见。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很长一段时间,或者该说是大部分时间,我都沉浸在一种状态,不久之后,我发现人们把这种状态称之为“孤独”。于是我便终日地沉浸在这样一种状态里无法自拔,边enjoy边寻求答案——如何排遣这种孤独,而它真实的模样又是如何。 之后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企图在里面找到点自己...  (展开)
btr 2009-01-13 01:38:34

碎片或轶事——奥斯特的后现代传记

[btr注] 作为译者,我把这本书翻来覆去看过好多遍,从译后记到书评也从不同角度写过好几篇。最近写的这一篇,主要想从奥斯特传记的后现代性的角度来谈谈这本书。 “在他的卧室壁橱里,我找到了几百张照片(……),零零碎碎地散落在抽屉中。”“有本非常大的相册,用昂贵的皮...  (展开)
赵寒 2010-03-01 21:13:51

我说,思索:一个时间,一件事在两个时间里发生。

今天,在隔了许多日子以后,再次翻开《孤独及其创造的》,继续翻阅这些剩余的章节,就像保罗书创作它的时候会中断书写许多日子一样,想着再继续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觉,却是徒劳,这本书太过深刻,忍不住地去思考,在看到记忆之书第二章的时候,终于得停了下来,用脑,用...  (展开)
天地无用 2009-01-21 15:19:20

曾经如此。此后不再。

“保罗,是你父亲,他想和你说话。” 3个星期前,保罗·奥斯特接到父亲去世的噩耗。昨天,邻居家的懵懂小女孩,拿起电话,“开始一场假想中的对话”,并对保罗·奥斯特说了上面那句话。 真恐怖。 是的,《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看得人真恐怖。不光是接到父亲去世的电话,而...  (展开)
sogdiana 2009-03-01 15:26:35

最初和最后的“诗与思”

从《纽约三部曲》到《神谕之夜》,能看到年龄对一个人的改变,依旧是喋喋不休的自言自语,然而那股摧枯拉朽的劲头明显没那么足了。然而在《孤独及其所创造的》里,却不容易看到年龄的痕迹,据说这是保罗·奥斯特的处女作,的确如此,这本书里有很多奥斯特小说里的“母题”,可...  (展开)
妖妖灵 2009-03-26 20:46:24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奥斯特很有趣,这是本很神奇的书。。虽然只是光着困在房间缓慢而又匆匆的翻完后半部分————“记忆之书”,也是仿佛很in的句式。原来那些很玄很幻很意识流很拼贴很视角变换的写法,又是早有人写过了,原来“宅”这件事也是历史悠久:独立的房间,从梵高到荷尔德林再到作者自...  (展开)
萧莎 2008-12-22 19:53:36

《一个隐形人的画像》:保罗奥斯特拜谒老父

“如果我不快点行动,他的整个一生将会随之消逝。……我意识到父亲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死亡没有改变任何东西。唯一的区别是我已经没有时间了。” 内心生活是不可被谈论的,更难想象一个作家不是再盛名之后来写回忆,不是出道时拿自己的早期生活填充虚构,而直截了当地以介...  (展开)
AKi 2009-10-20 22:04:42

孤独笔记

要追寻真理,就要准备好遇上意外,因为追寻真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寻到真理之时一会令人迷惑不解。——赫拉克利特 而生命可能在任何时候停止。 没有人会在星期天早上八点打电话来,除非有不能等的消息。而不能等的消息总是坏消息。 我一直猜想死亡会令我麻木,悲痛会令我瘫...  (展开)
外外 2010-01-15 13:07:17

关于父亲

奥斯特的小说此前读过三本,由“纽约三部曲”开始,我认识到这是一个很欧洲味道的作家,他的绵密的语言、记忆般枝蔓错落的思想、内省的态度,文学的来源,都是很欧洲传统的。在叙述的关键之处,总是有或多或少的情节剧的痕迹,这让他的小说在飘忽之处露出破绽,不惜篇幅地描述...  (展开)
玛丽的兔子 2009-04-10 21:12:49

孤独的营养

奇妙在于,每当我想要放弃阅读的时候,我总是看到新的一行吸引我眼睛的句子。 也许这就是本书精彩的地方。有些语段太个人化,所以一时侯不能清晰地理解。可是紧接着, 跳开了,另一件事开始出现。而又开始好懂起来。 不能说这是本好读的书。 但是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正在思考着并...  (展开)
poorwind 2009-03-02 00:45:48

你是我绝望的一部分

最近在看保罗奥斯特的《孤独极其所创造的》 很多感觉都很真切 保罗奥斯特他爹看了半眼保罗的孩子说,真漂亮的孩子祝他好运~~~~~ 他爹一辈子都这么莫不关心他导致了他的沮丧和孤独 可他他爹本身有着比他更大更深的孤独让他无法真心关注这个世界 想想这个世界真是残忍 被自己的孤...  (展开)
mondaylee 2010-04-10 00:06:31

回忆

艾略特说,四月是最残忍的,荒地上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参合在一起。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回忆渐渐成为死穴,靠回忆而生的人,大多希望把自己交付命运,多少都有些自我和过度敏感。独自一人的时候,管他什么场合,思绪总像是四月黏黏腻腻的阴霾,挥散不去。停停走走的路上,...  (展开)
绿珀 2009-05-01 19:40:37

《孤独及其所创造的》读书笔记

昨天下午拿起这本书,几乎就放不下来。字里行间的妙语掠过我的眼睛,抚慰我的神经,每个人自己的生活真相往往在别人的传记中才会被惊觉地存在? 如果想探究自己隐秘的内心,不妨来读一读这本为寻找父亲的自我而写的奇异之书吧! 一口气读完这部书的第一部分《一个隐形人的画...  (展开)
Franck 2010-07-11 11:29:14

翻译得很差

作者写的很好,可惜翻译得很差。 本来就是一本类似意识流的书,一旦翻译得差就让读者读得很吃力了。 该书我只看了大半,就不做内容评论了  (展开)
周先生 2009-02-12 19:26:44

丝丝入扣

“引进版外国文学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我将其简称“四化”,诺奖化,年选化,终点化(纪念碑化),影视化。在这种“四化”语境中,保罗-奥斯特的作品可以说是一个例外。从2007年译林出版社出版他的小说《神谕之夜》开始,保罗-奥斯特迄今为止的13部小说大都已在2008年出版……...  (展开)
菱夏 2013-03-22 16:19:23

孤独便是万物彼此间的联系

我试图去理解这本书,然而孤独的意义便在于无法被理解这个事实本身,故而我只能从破碎而潮湿的片段里看到自己的镜像,也只能靠自己的想法来过度诠释。 不过,或者孤独便是万物彼此间的联系——你是孤独的,我是孤独的,因孤独而产生虽不能完成却仍抱希望被理解的需求——有时候...  (展开)
<前页 1 2 3 4 后页> (共77条)

订阅孤独及其所创造的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