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英] 李德·哈特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钮先钟
出版年: 2009-3-1
页数: 677
定价: 7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德·哈特世界战争集粹
ISBN: 9787208084698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钮先钟
出版年: 2009-3-1
页数: 677
定价: 7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李德·哈特世界战争集粹
ISBN: 9787208084698
内容简介 · · · ·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无论是战火波及的区域、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国家、生命财产的损失等,没有其他的战争堪与比拟。其所造成的冲击与影响,更是全面而深远,值得我们加以关注、省思。 在汗牛充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的著作中,李德哈特的这本书无疑是其中最具通盘关照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凭藉着个人的军事经历、丰富的资料文件、当事人的访谈记录,集22年之功才完成这部巨著。本书对历时6年的二战中大小战役均有翔实的叙述,铺陈详尽。此外,作者更对此段历史作冷静、客观的分析与思考。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本书能使读者鉴往知今,历史的真实在今天依然有警醒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创作者
· · · · · ·
作者简介 · · · · · ·
李德·哈特爵士(Basil H.Liddell Hart,1895-1970),英国军事记者、军事理论家、战略学家。生于法国巴黎。早年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任步兵团军官,并曾在战斗中负伤。后来加入英国皇家军事教育协会。一战结束后,先后服务于《英国每日电讯报》(1925-1935)和《英国泰晤士报》(1935-1939),从事军事记者工作。李德·哈特同时也是著名的军事战略家,在军事学上提出了“间接路线”的观念以及涵盖军事以外领域的“大战略”概念,同时他也是现代战争“装甲兵”作战的鼓吹者。李德哈特与克劳塞维兹同时被誉为西方战略思想史中的两位现代战略大师。主要著作有:《大战略——间接路线》、《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沙漠之狐隆美尔》等。1966年被英国皇家授予爵士勋章。
目录 · · · · · ·
第一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 · · · · · (收起)
第一篇 前奏
第一章 战争是如何引起的
第二章 战争爆发时双方的兵力
第二篇 爆发(1939—1940)
第三章 对波兰的蹂躏
第四章 “假的战争”
第五章 芬兰战争
第三篇 狂澜(1940)
第六章 对挪威的蹂躏
第七章 对西欧的蹂躏
第八章 不列颠之战
第九章 从埃及发起的反击
第十章 对意属东非洲的征服
第四篇 蔓延(1941)
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第十二章 希特勒转向苏联
第十三章 对苏联的侵入
第十四章 隆美尔进入非洲
第十五章 “十字军”作战
第十六章 远东的涨潮
第十七章 日本的征服狂潮
第五篇 转向(1942)
第十八章 在苏联的潮流转向
第十九章 隆美尔的高潮
第二十章 在非洲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一章 “火炬”作战
第二十二章 向突尼斯的赛跑
第二十三章 在太平洋的潮流转向
第二十四章 大西洋之战
第二卷
第六篇 退潮(1943)
第二十五章 非洲的肃清
第二十六章 再度进入欧洲
第二十七章 进入意大利
第二十八章 德国在苏联的退潮
第二十九章 日本在太平洋的退潮
第七篇 低潮(1944)
第三十章 攻克罗马和在意大利第二次受阻
第三十一章 法国的解放
第三十二章 苏联的解放
第三十三章 轰炸的逐渐增强
第三十四章 西南太平洋及缅甸的解放
第三十五章 希特勒的阿登反攻
第八篇 终结(1945)
第三十六章 从维斯瓦河到奥得河
第三十七章 希特勒在意大利最后据点的崩溃
第三十八章 德国的崩溃
第三十九章 日本的崩溃
第九篇 尾声
第四十章 结论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P128 巴尔干战役延迟了德国入侵苏联的计划,南斯拉夫突发的政变,上台的反德政府使希特勒大为震怒: 不过为了历史的兴趣,此次战役是否真正已经产生那样的效果,却又还是值得研究的。足以支持这种说法的惟一最具体证据就是下述事实:希特勒本已命令对于攻击苏联的一切准备,都必须在5月15日以前完成,但到了3月底,这个预定的日期却又被顺延约一个月,然后才决定改为6月22日。伦德斯特元帅曾经说过,他那个集团军的准备是由于装甲师的迟到而发生了延误那些装甲师都是巴尔干战役中所使用的,所以这也就是延误的一个主要因素此外又还要再加上天气的因素。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第十一章 对巴尔干和克里特岛的蹂躏 -
从表面上来看,法国人似乎是拥有充足的优势足以压倒德军在西线上的兵力,而一直冲到莱茵河上。因为他们并没有这样做,所以德国将领们先是感到惊奇,然后就如释重负。因为大多数人在思想上还是摆脱不了1918年的旧观念,并且也像英国人一样,把法国陆军估计得太高了。 (查看原文) —— 引自第25页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李德·哈特世界战争集粹(共4册),
这套丛书还有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战略论》《山的那一边》
。
喜欢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人也喜欢 · · · · · ·
-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8.1
-
- 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 9.7
-
- 天朝的崩溃 9.2
-
- 战略论 8.3
-
- 现代世界史 9.0
-
- 西洋世界军事史(全三卷) 9.0
-
- 第三帝国的兴亡(全三册) 9.1
-
- 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 8.9
-
- 深蓝帝国 8.2
-
- 帝国黄昏 9.0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77 条 )



小白读军事权威的“二战”史,竟也上头!
利德尔·哈特是权威的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专家,参加过“一战”的战斗,在“二战”中担任英国军事专家和顾问。相关军事策略对西方军界有过相当大的影响,著书立说也颇丰。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是他对战争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也是其代表作。 作为“二战”的一部综史,这本书...
(展开)

波澜壮阔的二战全景图
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在世界上仅有的四五个火药桶中,目前已经点燃了两个。再加上朝韩关系紧张,朝鲜宣布“朝韩不再是同族关系,而是完全敌对关系”,这个火药桶说不定随时也会爆炸,很多人心里都有一个疑问: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第三次世界大战会不会爆发? 就像史蒂芬·茨...
(展开)

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利德尔·哈特对二战的战略思考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利德尔·哈特是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他曾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残酷的索姆河战役。战后,因为健康原因,他以上尉军衔退役,并从事军事记者职业。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利德尔·哈特就机械化战争理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J.F.C.富勒共同创立了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认为... (展开)论坛 · · · · · ·
刚开始看 内容不评价 不过翻译 | 来自小C | 8 回应 | 2023-09-10 16:58:58 |
无删节 | 来自高里·卡布列夫 | 1 回应 | 2012-07-03 12:17:33 |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15 )
-
Perseus Books Group (1999)暂无评分 5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2)9.0分 550人读过
-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8.9分 164人读过
-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8.6分 135人读过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豆瓣五星图书【世界历史】 (爱玛·包法利)
- 豆瓣9分以上小说,文学,历史,哲学,心理学,法学,经济学图书(下) (我不豆谁豆)
- 天涯荐书贴整理版(2) (花菜。)
- 终余一生,也不能读完的书籍(精华) (Deffrro-ZI)
- 兵略通览 (Lightsage)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的评论:
feed: rss 2.0
49 有用 祥子从小就可爱 2015-06-21 21:39:37
居然是一个丘吉尔和罗斯福黑和隆美尔脑残粉!!!英国人我服了。
4 有用 阿道克 2013-04-06 15:37:56
我9岁的时候就看过 哈哈哈
5 有用 耳机杀手R君 2011-12-15 16:22:37
我说北非那块是不是着力太多啊……
6 有用 沉默的导航 2012-05-06 14:47:07
由于英法的纵容,德国迅速发展,并吞并欧洲。德国的战略失误是没有彻底打垮英国,反而转向苏联。而意大利为了捡便宜,结果导致德国陷入非洲和地中海战役;他们的另一个盟友日本,为了远东利益,进攻美国,把力量最强大的美国也拖入了战争。在一开始德国和日本都是进攻方,所以无往而不利。而当侵略的面积变大,战线便拉得过长,兵力的分散无可避免。而德国和日本都是资源小国,面对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资源大国,最终战争的结果可以说... 由于英法的纵容,德国迅速发展,并吞并欧洲。德国的战略失误是没有彻底打垮英国,反而转向苏联。而意大利为了捡便宜,结果导致德国陷入非洲和地中海战役;他们的另一个盟友日本,为了远东利益,进攻美国,把力量最强大的美国也拖入了战争。在一开始德国和日本都是进攻方,所以无往而不利。而当侵略的面积变大,战线便拉得过长,兵力的分散无可避免。而德国和日本都是资源小国,面对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资源大国,最终战争的结果可以说只是时间问题。 (展开)
6 有用 余馆长 2015-06-01 19:00:20
经典著作,二战爱好者必读,唯一的遗憾是对中国战区的着笔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