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谈鬼录的书评 (45)

阿winter 2011-01-24 19:08:49

扯鬼淡

谈鬼肯定是许多人隐秘的爱好,因恐怖而生刺激,愈怕愈要说。初进大学时,总会有人讲些“厕所里的老太婆拿小姑娘头当拖把”之类故事,听者哆嗦着不忘问:“然后呢?”《聊斋》的鬼故事大家也爱读。里面除了吓人恶鬼,还有艳鬼,变成电影里长着王祖贤脸的小倩,夜半投怀送抱来,...  (展开)
墨愚玩 2012-12-13 11:13:49

好朋友,背靠背;鬼与人,心连心

1、 初中时某日我们几个同学在一女生家聚餐,饭后到了扯淡时间,男生们本能地都把话题往“鬼故事”方面靠,结果几个男生在听完对方那个讲烂了的故事后都觉得很丢脸,因为女孩子们的反应不是尖叫而是礼貌的沉默。然后最漂亮的那位姑娘,为了活跃气氛,讲了一个我至今都在回味的...  (展开)
长袜子皮皮 2010-06-06 16:21:34

有学问,更有思想与趣味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摘一段文字给大家分享~~ 在鬼故事中,除了生死簿之外,谈论较多的冥簿就是“食料簿”了。食料簿是冥司记录一个人一生所能享用的食物品类和数量的档案。一个人注定只能享用一定数量和品类的食料,享用完毕,再要吃,没有了,或者摆在面前也吃不进去了,这时要想不见...  (展开)
魏小河 2012-03-10 09:36:00

《扪虱谈鬼录》:鬼知识百科指南

鬼这种东西,不同于西方的魔鬼和灵魂,也不是神,不是妖怪,是中国人对生命死亡后的另一种安排,在我们老祖宗的想法里,那不过是要去过另一种日子,好像一次迁居,从阳间到阴间,阳宅到阴宅,依然市井生活,有诉讼官司,冤屈不平,有爱恨纠葛,坑蒙拐骗,有食色性欲,有温良善...  (展开)
卡门的超短遐想 2012-08-02 11:11:19

多角度多学科考察“鬼”

我其实更感兴趣的是买这本书看这本书的都是些什么人,我觉得差不多都是闲着没啥事,喜欢吹牛扯淡的家伙吧,如要要找一个最爱这类书形象最正点影响力最大最靠谱的人,非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莫属~ 当然,这些话都是扯淡。我在上初中的时候特喜欢这类莫名其妙稀奇古怪的知识,用...  (展开)
长袜子皮皮 2010-07-06 16:35:34

一扪之缘(转自菠萝小僧的新浪博客)

蓝田读到一本书,栾保群的《扪虱谈鬼录》,觉得不错,买了一本寄给我。 读完此书,觉得确实不错,觉得蓝田喜欢这本书确实有道理。清人提出过一个标准,说文章要好,须义理、考据、辞章俱佳,这本书应该是都做到了。 栾保群的文笔,洒脱漂亮,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每一页...  (展开)
瘦猪 2010-08-19 13:27:42

人鬼难辨

夜读栾保群《扪虱谈鬼录》,并无一丝恐惧,盖因在中国,鬼之一物,是与活人纠缠不清的。古人认为,鬼,归也。故去的人,常回家看看,便有了鬼。回想看《聊斋》小人书那会儿,吓得睡觉时脸都不敢冲着窗户,而今却百毒不侵,什么《鬼吹灯》、《画皮》,看的是好奇心而非妖魔鬼怪...  (展开)
北窓 2010-07-05 21:54:06

書中書案後

看過先生點校的日知錄和困學紀聞,尤以後者為精,看到前代鄉賢著作包裝得如此華麗,令我這個四明後學感佩。欒先生是文獻家,寫鬼故事自然對歷代志異小說鉤稽很深。中國書果然很適合晚上看,如通鑑中即使如劉子業輩的重口味也只不過屬於獵奇的趣味,沒什麼恐怖的感覺。先前夜讀t...  (展开)
许诺 2011-04-12 11:22:05

小议中国鬼怪中的乐感文化

乐感文化是有李泽厚先生在一次名为《中国的智慧》的演讲中提出的,我想小议的就是以下两点:一、世俗感。与印度佛教今世受难来世回报的观念不同,中国人倾向于“今朝有酒今朝醉”。沈复《浮生六记》中的《闲情偶寄》一篇大笔墨的描述了其对盆栽的栽培技巧与感悟,极尽雕琢...  (展开)
长袜子皮皮 2010-08-11 12:43:18

穿越后,我就成了你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大约在十年前,为了测试自己对惊悚片的抗击打能力,我尝试着一个人在半夜2点看当时最红的一部日本电影《午夜凶铃》(电视机正对着床),看完之后麻木地倒头就睡,这个测试结果让我很失落。恐惧感是人的本能,对我而言,这个本能似乎不太健全了。两年前的一天深夜,因为要将一篇...  (展开)
老竹 2013-10-27 12:30:25

恶狗村踏青之农家乐

年过不惑,对于鬼怪僵伥,都剩下儿时怕怕的回忆了。栾老师小序中提到的《不怕鬼的故事》我也有幸读过——却从未想到竟是一九五九年为了反击国内外反动派的奉旨大作。我们曾经高呼“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是直抒胸臆,美帝苏修何惧哉。而我读《不怕鬼的故事》却是在七十年...  (展开)
铁马冰河 2011-03-05 22:59:36

鬼蜮即在人心

不知是自己最近渐渐惫懒、精力不济,还是这本书看似不厚、内容实则坚实有料的缘故,这本书居然让我读了很长的时间,方才读完,掩卷而思竟然在心底生出一丝平静,似乎颇与本书这有些光怪陆离的主题不符,想来倒也不奇怪,本书看似说鬼探幽,其实读完感觉还是在谈人,谈人心。鬼...  (展开)
坚定躺平的锡兵 2011-03-05 18:49:54

鬼有人味

喜欢鬼故事的人有两种,一种喜欢青面獠牙血赤呼拉的鬼味,被吓到汗毛倒竖时感觉最佳,这种人还是看声光刺激到位的恐怖电影较为适宜.另一种人,就喜欢鬼故事里含沙射影,借古讽今的人味,这种人,如果再有些考据癖,正是本书合适的读者. 作者钩沉史籍有年,对鬼故事又素来关...  (展开)
长袜子皮皮 2010-08-18 16:11:29

鬼后必有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不爱听鬼故事,我喜欢的是相声。有一个传统相声叫《无鬼论》,说一个人在路边上吊死了,本着“死尸不离寸地”的原则,治安官在死者手中插进点燃的香,结果吓昏了路人的故事。名义上“无鬼”是破迷信,鬼全是人自己臆想、互相惊吓出来,传得神乎其神,但这个故事中让我觉...  (展开)
zenflower 2010-08-08 20:31:21

梦之书

也是在《万象》看到。 对于一个熟读《子不语》和《太平广记》的人来说,这本书就如同是写了我想写又无能力写的文字。是梦之书。很喜欢。  (展开)
只会木剑温不胜 2023-03-20 23:27:28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版

恐懼是否有累積的原因?

2023年3月10日016完,於3月12日夜記錄。 當我們現代人談到鬼或僵尸,會談到什麼?想到有那麼一些可能: 第一種,大概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大半夜走在無人的路上,一陣風吹來也許會毛骨悚然,於是胡思亂想;第二種,大概是沒有那回事,要相信科學,通過科學來聯想破除恐懼...  (展开)
聆雨子 2020-09-02 14:11:33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版

见怪不怪,其怪自怪

今天是中元节。 一个传统风俗里民间祭祖、怀想先人的日子,一个佛教仪轨里盂兰盆会、亡灵超度的日子,跟幽冥界、异次元的关系靠得太拢,一来二去,就成了中国的鬼节。 清明的家庭更重、人间气浓,谁都能在公墓和牌位间找到具体的思念对象,血缘联系消极了阴阳相隔的可怖,剩下...  (展开)
长袜子皮皮 2010-10-20 14:31:04

祖先们的怕与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黄晓峰 清朝时,有只狐仙与某书生相知十余年,交情甚好。书生与朋友置酒高会时,偶尔也会请这位狐仙出席。在某次饭局上,大家酒酣耳热,行起酒令来,各人都要说一类自己最怕的,轮到狐仙时,它轻声道:“吾畏狐。”大家哈哈大笑:“人畏狐可也,君为同类,何...  (展开)
大砍刀 2024-03-22 16:37:56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版

要点摘录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1、说僵 僵尸分两种,大抵本于纪昀,见于《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僵尸有二,其一新死未敛者,忽跃起搏人;其一久葬不腐者,变形如魑魅,夜或出游,逢人即攫。或曰旱魃即此,莫能详也。 唐朝著名的忠臣颜真卿。他在作为天朝使臣劝谕叛镇李希烈时,被李缢死。死后其尸殡而未葬。及...  (展开)
小镜子 2024-01-21 14:00:35 山西人民出版社2023版

鬼说与社会

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各种鬼直射古代现实社会的畸形观念和事实,让我们从一种不正经的视角窥探到最正经的问题。古人这些借鬼说人的作品也算是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环境的另一重要途径,在本书中,有的鬼贪婪成性、有的鬼趋炎附势;鬼所行之事或是被逼无奈,或是无缘由而纯粹的...  (展开)
<前页 1 2 3 后页> (共45条)

订阅扪虱谈鬼录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