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流河的书评 (847)

容安 2010-11-19 11:25:04

如此独特

一 读这本书,触动最大的是齐邦媛在乐山求学时期,在老师朱光潜的指导下,她整日浸淫在雪莱、济慈、华兹华斯、莎士比亚中。此外,还有少女心中的空军英雄张大飞每周一次的来信。 那时她十六七岁,从东北到南京,经武汉至湖南,再到中国的西南边,穿过了大半个中国。日本的飞机...  (展开)
十二 2012-08-28 11:31:32

胜利的虚空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此前的一段时间都失去了阅读的兴致,又或许是注意力散乱,只能读读散文集子,诗词赏析之类。如木心那样的妙人就很合那时的胃口。看到一句妙语,合上书,发呆很久,心思蓬发了,才又收回来,继续看。可以令你发呆的书,不能不是好书。 立秋之后,虽然天气仍然炎热,心却俨然默...  (展开)
北溟客 2014-01-30 13:34:40

人贵有自知之明

决定赶着新年之前把想吐的槽都吐干净,新一年好温良恭俭克己复礼努力做个好人~ 另还要自补一刀:放着正经事儿不干来看这种书看完了还吐槽,是我无聊。 主要这书太出名了,之前在N多地方看到N多人推荐,还都抬的高高的,什么读过了才知道什么是知识分子、中国近现代史的史诗之...  (展开)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010-09-13 14:34:56

西安事变与铁岭人齐世英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齐世英,《巨流河》作者齐邦媛的父亲。 齐世英(1899—1987),辽宁铁岭县腰堡乡范家屯人。齐家祖上,在18世纪初由山西徐沟(现并入太原)到奉天(今沈阳)任文官,后定居于铁岭。齐早年学业有成,曾留学日本、德国(留学德国,是张作霖资助)。归国后,先在沈阳教育界工作,后...  (展开)
Dimurjan 2012-04-05 01:00:16

要完全忘记创伤,还不是此时,也不是此地

在来回北爱尔兰的路上和旅馆通铺昏暗的灯光下读完了这本书。在大陆的那一头,大河哺育了我,也在我的天性里种下了同样的难以忘怀的苦痛;而在大陆的这一头,我也目睹着另一个民族无法释怀的割裂和创伤。 齐先生是幸运的,出生在这样优渥高知的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总是在...  (展开)
doufu 2012-03-26 16:45:41

敏锐的人才能看穿历史

闻名不如见面,见面之后见光死很常见,此书亦然。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前半段度台前的社会史料还有可看之处。后半部几成为家族流水账。 齐邦媛名字大气,也是个有福气的人。自小虽然体弱,但是生活优渥,即便是抗战时期,也能在重庆、武汉等地常常吃上各种小吃。到了北京有...  (展开)
pythia 2020-02-22 20:43:24

齐邦媛:再也不要用激情决定国家及个人的命运

三联生活周刊访谈 2017年 觉得是本书非常重要的补充。转载到豆瓣 从巨流河到哑口海,也是民国要人齐世英家族的一部家族史。1925年底,郭松龄倒戈,在巨流河与张作霖对峙三天而兵败身亡。归国后跟随奉系郭松龄、意欲做出一番救国救民大事业的齐世英随即开始了背井离乡的生活,这...  (展开)
面对寂寞,你就是寂寞 2011-02-14 19:05:13

网上找到张大飞烈士照片及资料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给振一的遗书提到“秋天驻防桂林时,在礼拜堂认识一位和我同年的中学老师。她到云南来找我,圣诞节和我在驻地结婚。” 妻女:朱氏及女儿,应是流亡青年,不知解放后如何了,估计应该留在了大陆。 “他说他父亲被烧死之后,在日本人追杀之前,一家八口四散逃亡;他与一个弟...  (展开)
bermuda 2014-02-04 23:18:58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版

江水呜咽,流过我的心田

我自觉书读太少,所以近来在赶路的同时从不往回翻看。《巨流河》是个例外,忍不住看了第二遍,而且看一次哭一次,不是看到某处动情地哭,而是合上书,默默地,无言地静静流泪。 这本书有点齐邦媛自传的味道,按时间和主题梳理了从出生到晚年的家庭和个人的命运,中间偶有...  (展开)
林探惜 2022-09-15 12:51:02

人生的谶语:读齐邦媛《巨流河》

一、人生的圆周 在我学习戏剧创作结构的时候,领悟到了一个“起点即终点”的概念。即整个故事始于何处,最终章也将落幕于何处——这便是一个比较完满舒适的戏剧结构。 许多小说电影里皆有如此设定,我也曾读到一句话,叫做:故地重游,往往意味着诀别。 齐邦媛老师在她洋洋洒洒...  (展开)
沪上芬芳斋 2013-12-17 22:15:08

“世界是你的遺囑 而我是你的唯一遺物”

讀了《巨流河》,很沒出息地承認印象最深的是齊邦媛和張大飛的故事。高三選歷史,最不喜歡的部份是中國近代史,因為太複雜、太屈辱,因此我不能記全齊邦媛年輕時‘逃亡’的路線,但我記得那時國人在國破家亡時的無助憤怒和無處可逃的絕望。難以想像海峽對岸的這位耄耋老...  (展开)
陌知 2020-11-09 17:56:28

时代之荒——《巨流河》读后感

一、武汉大学 以前有同学向我推荐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太厚了便作罢,也不记得理由是何。过了两年来看时,才发觉原来那位同学是要我看书里描述的乐山时期的武大生活。我看过后觉得,若是把武汉大学换做其他名字,我倒不会如此惆怅。近日的武大自然不可与往昔相比,且不说那些大师...  (展开)
Shmily 2014-02-22 16:42:28

吐槽:此书何以评价如此之高?

我着实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一本书在豆瓣评分如此之高?是不是只要批判左,又颇有些内容的书,就会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我有幸读到了未删减版的电子书,读了大半,却未能读完。 齐邦媛老师,口口声声的重复厌恶政治,却又难免夹带着政治偏见来写作这本书。一本有史诗野心...  (展开)
小刺猬 2013-08-18 19:21:14

我在有生之年必能找到你

说实话,《巨流河》给我的感觉并不好。这种不好就像是筷子掉在了地上的那种不好——去重新拿一双太麻烦了,用纸巾擦擦又有些不放心——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我想主要是跟作者后半部分的叙述方式有关系,在这本书的前半部作者的叙述是以时代为主兼论个人,而到了后半部分,...  (展开)
哆啦C梦2.0 2014-05-17 12:57:41

从巨流河到海峡对岸

郑重提示,不要相信那编辑文案。那文案所述的那些“国恨家仇”的内容不过是全书内容的一部分,前半部分。如果加上另外一半来看,实际上,本作真的只是一部寻常的回忆录或自传而已。作者显赫的家世和因家世、际遇而产生的广泛交际,刚好让她能够和吾辈后代分享那些战争年代的生...  (展开)
2012-04-23 08:22:20

治学之态度

阅罢全书,最大的感受是,即便是在那样的苦难岁月,当时的知识分子仍未失掉崇高可贵的品格,尤为敬佩他们的治学态度。 ------------------------------------------------------- 南开中学 南开中学在抗战最艰困的八年中,教育了数万青年,每个人几乎都是张伯苓精神的...  (展开)
滕雅望 2011-01-05 17:00:28

齐邦媛:从巨流河到哑海口的传奇女子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齐邦媛:从巨流河到哑海口的传奇女子 ——关于《巨流河》的深邃追忆 撰文/梁琪达 前言: 台湾文坛著名学者齐邦媛历时四年完成了记忆文学作品《巨流河》,时隔一年,此书由三联生活出版社引进内地。内地读者得缘透过书籍近触齐邦媛温挚高雅的文字气质,淡泊...  (展开)
麻子鱼 2013-02-20 11:47:41

乡愁笼罩的一生

这本书可以一看,但看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谨记,不论是谁,他/她的记忆和观点一定不可能是全面的,只是历史就是需要这么许多碎片拼凑起来才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全貌。或许是文学气质赋予作者特有的执着,她对几样事情表现出坚定的“迷信”:勇敢善良的东北人,她父亲的政治生涯,张大...  (展开)
蓝文青 2010-12-30 22:33:34

片云共天月同孤

翻开《巨流河》,看见它原来是辽河的另一种称呼,不知怎么就想起来萧红的《呼兰河传》那句开篇——“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同为东北女子,萧红的文字读来很有通常的东北大妞的味道,即使是细腻处,也显得动作很大,与其说大气,不如说粗犷,而齐邦媛的...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 42 43 后页> (共847条)

订阅巨流河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