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刚对《中日之间》的笔记(1)

吴  刚
吴 刚 (不持有,能持否?)

读过 中日之间

中日之间
  • 书名: 中日之间
  • 作者: 刘柠
  • 页数: 300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出版年: 2014-1
  • 第156页 《叶隐》,武士道及其他
    毋庸讳言,在《叶隐》卷帙可观的记述中,最震慑心魄的核心内容无疑是关于武士应如何面对死亡的阐释——人何以在紧急关头果断、决绝、毫不留恋地选择死。对于通常人对生命的执着,武士道持否定态度,认为只有死是真诚的,其他功名利禄都是梦幻一场。当一个人舍弃名利,以“死身”义勇奉公时,就可以看到这世间的真实。“所谓武士道,就是看透死亡。于生死两难之际,要当机立断,首先选择死。没有什么大道理可言,此乃一念觉悟而勇往直前。” 对为“上方风”(指大阪、江户等地的浮华之风)的轻薄武士道所诟病的所谓“无目标的死,毫无意义,似犬死”的说教,《叶隐》的回答是:“生死两难时,人哪里知道能否按既定的目标去死?以目标来考量生死,就会以死不了来解脱自己,从此变得怕死。”“死就是死,勿为目标所制,若离开目标而死,或许死得没有价值,是犬死或狂死,但不可耻。死就是目的,这才是武士道中最重要的。” 在常朝众多的关于死亡的理论预设中,没有什么比“常住死身”(Jyojyushinimi)一语更富哲学意味,也更光辉的了,这令人联想到现代生命哲学中加缪的那个著名命题(“唯一严肃的哲学问题是自杀问题”)。常朝在这里搁下的,不是诸如在重大关头死给人看的话,其判断的前提是,在任何时候,都有必要做死的觉悟。正因为有如此“必死”之觉悟,其在《叶隐》那段著名的“武士道者寻觅通向死亡之路”的记述中如此归纳道:“每朝每夕,念念悟死,则成‘常住死身’,于武道乃得自由……”
    引自 《叶隐》,武士道及其他
    2016-08-20 21:56:05 回应

吴 刚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178条 )

思想自由史
1
从幕末到明治
1
撒马尔罕
1
1860年华北战役纪要
2
知道分子
2
活着回来的男人
1
荒野上的大师
2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2
哲人与权臣
1
钱锺书交游考
2
历史学家茶座
1
文明的解析
2
奥杜邦的祈祷
1
白夜行
1
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4
中国古代禁毁言情小说
4
巨人的陨落
1
黄金探案系列 约瑟芬·铁伊推理全集
1
上来透口气
1
天朝的狂欢
1
创造日本
2
平行宇宙
2
世界
1
艾比斯之梦
2
大宋王朝历史之谜
1
坂本龙马
4
宦官史话
1
古希腊哲学史纲
1
何方谈史忆人
2
看日本
2
物含妙理总堪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
1
民国人物过眼录
1
平常心看日本
2
歌德精选集
1
刀与星辰
1
魔鬼出没的世界
2
赤地之戀
2
神拳考
2
创世纪的守护神
1
洗澡之后
1
佛教常识答问
1
信仰的时代(上下)
5
必须冒犯观众
1
地中海的衰落
1
写在人生边上 人生边上的边上 石语
1
幕府大将军
1
剪刀男
1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1
幻影城主
2
哥白尼的诅咒
1
书边恩仇录
1
2
博来·法拉先生
1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海外华人卷)
1
神谕之死
1
人类的家园
1
顾准文集
7
球状闪电
1
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
1
我们
1
旧时天气旧时衣
5
开卷有疑
1
越弱越暗越美丽
1
布朗神父探案集
1
时间的形状
1
老照片(第88辑)
1
秦汉魏晋史探微
1
青梅煮酒话西汉之文景之治
1
酷吏列传之亭长小武
1
历史不是传说
1
社会契约论
2
叫魂
2
乌合之众
2
旧山河
1
最寒冷的冬天
1
蒋介石1887-1975(下)
3
蒋介石:1887~1975(上)
1
魏晋南北朝史札记
3
从紫禁城到楼兰
1
陈寅恪与傅斯年
1
老照片(第83辑)
2
知堂回想录
4
现代学林点将录
7
讲义及杂稿
1
斐多
1
老照片(第81辑)
2
大家都有病
4
马未都说收藏·玉器篇
2
潜规则(修订版)
9
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1
世说新语英雄谱
2
龙虫并雕斋琐语
2
塔西佗《编年史》
4
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
2
老照片(第79辑)
3
钱锺书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
1
新狂人日记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