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
-
读过
论人的奴役与自由
人格主义哲学!对作为个性(特殊)而不是共性(普遍)的人提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跟尼采只张扬强力意志的人不同,比康德还更进一步,倒有点像陀翁《地下室手记》的思想。
“自游先于存在,精神先于自然,主体先于客体”“与人的个性相比,与人的唯一面孔相比,与人的唯一命运相比,整个世界都是虚无”“个性是目的本身而不是手段”(“个性的使命就是创造性地利用自己的天赋”,延伸康德)“宇宙、人类、社会都处在个性之中,而不是相反”“共相不是独立的存在物…共相在个别事物中。个性根本不是共相的一部分”(对比唯实与唯名论)“人是克服和超越自己的存在物”,两条路:通过客体化或通过超越(精神世界里与上蒂、神性)走出主观性,前者意味奴役。
2、3章细分各种奴役,4三类时间论精彩:宇宙时间(圆周)、历史时间(直线)、生存时间(点)
-
10月26日
-
读过
奥夫特丁根
极为庞大的构思,浪漫主义、神秘主义(托马斯曼说诺瓦利斯是代表),小说后附的评论里提到和歌德《威廉迈斯特》针锋相对。或许确实是作为“诗的神化”更好,作为小说却是过于浪漫、神秘了
-
10月25日
-
读过
素食者
或许是对东亚文化下女性困境的一个隐喻?三个不同的他者视角下的英惠,却唯独没有“我”的视角,作为作家当然也可以写下这个视角但并没有,正所谓“自我”其实也只是个为了整合一个统一主体的建构而已。
ps:简中版一如既往地删减
-
10月22日
-
读过
判决、城堡、变形记
-
10月15日
-
读过
坎特伯雷故事
这个诗体的翻译还是很牛的啊!从故事上看有点虎头蛇尾参差不齐的感觉,甚至有不少故事基本上是照搬十日谈的,如管家的故事、海员的故事、学士的故事、平民地主的故事。
巴思妇人的引子和故事都挺精彩。第一个故事(骑士的故事)颇有史诗的味道,篇幅也远超其他故事,其中有段艾米莉对着狄安娜的祈祷独白:我的愿望是终生做一个处女,/不要被人爱也不要被人迎娶。/你知道我属于你的那个队列,/是一名处女,喜爱的只是打猎,/只是在莽莽树林里到处游荡。/我不愿嫁人,不愿把子女生养。/只是后来她还是没能抵御世俗
-
10月7日
-
读过
卡夫卡遺稿集
“我的小舟没有舵,它随风飘荡,那风,从死亡最底层的地带吹来”
“唯有精神的世界,此外别无其他”“在同一个人身上,对于同样一种客体会有完全不同的认知,是故在同一个人身上,有着不同的主体”“精神唯有停止成为支柱才是自由的”“信仰就像断头台,那么重,那么轻”“此生的快乐并非生命本身的乐趣,而是我们害怕自己升华到更高的生命;此生的折磨并非生命的折磨,而是我们因种种恐惧而产生的自我折磨”“‘我们不能说自己缺乏信仰。单单我们生活中最简单的事实,在他们的信仰价值当中,是取之不尽的。’‘这里有信仰价值?人总不能不生活。’‘恰好就在“总不能”之中,潜藏着信仰的疯狂力量;在这个否定之中,力量获得了形象。’你没必要走出家门,待在桌旁听着,也根本不用听,只要等待。也根本不用等,安静地独处吧。”
《巢穴》让人窒息抓狂
-
10月5日
-
读过
十日谈
手上这本十日谈一版一印于1999年,已经记不清是哪年买的了,伴随在身边兜兜转转已经二十多年,除了切口有诸多黄斑外,其他都还挺好。
这次由于看了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文化》(书中说其可为《人曲》)而找出来一读。内容非常好读,其中很多故事颇有味道。如第一日第二个故事、第三个故事(三个指环的故事,在布克哈特那本书里有交待);第六日第四个故事(一条腿的鹤,现有诸多改编版本);第九日第六个故事的促狭。最后七女三男中是哪些之间有了爱情却还卖了个关子:)
-
9月30日
-
读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意大利摆脱了阻碍发展的束缚(第一篇),达到高度的个人发展(第二篇),并受古典文化熏陶(第三篇),于是转向外部世界的发现(第四篇),并表达于语言和形式(第五篇),最后信仰解体(第六篇)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省和外察)一直处于共同的纱幕(信仰、幻想、偏见)之下,人类只是作为种族、民族、d派等集体存在。意大利首先揭开纱幕:人成了精神的个体,并这样来认识自己(对比古希腊德尔菲神庙“认识你自己”—复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害怕与众不同。
提得最多但丁—“我的国家是全世界”“难道我在别处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么”“一个有学问的人定居在哪里哪里就是家”“自游地发展和战胜你自己”
“妇女和男子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她们有男人的精神和勇气(想起高龙巴)青春多么美丽啊/但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
-
9月20日
-
读过
感觉与可感物
Sense-data译成“感觉与料”让人费解,或许还不如“感觉料”或“感觉材料”
1摆脱“错觉论证”这类错觉,消解一些哲学困扰(感觉到的究竟是与料还是物本身(实体))2从日常语言角度批判“直接感知”与“间接感知”的二分3错觉论证本旨在于导向“感觉与料”才是直接感知到的,其论证混淆错觉和幻觉4对“看上去”“显得”“好像是”做了非常精细的分析5批判“即使正常情况下感知的仍是感觉与料”——如从远处靠近一个物体,从开始的欺幻感知到近处的可靠感知仅是连续的程度区别,无本质不同。但这个隐喻并不恰当。更何况即使两个东西本质不同也可能有点相似。此处还有环境的问题(木棍浸在其中的水)6艾耶尔的论证“评估”,比较康德休谟贝克莱78辨析“真正的”9什么是“看见”概念10批判语言的两分
但其实那个古老的问题仍未消解
-
9月14日
-
读过
社会运动,1768-2018
这一版新增了蒂利去世后的一些案例,全书读起来很是畅快,除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缺了某国。
第一部分是蒂利的理论框架和历史案例。将社会运动视为一种斗争症治,包含三个核心要素:运动compaign,剧目repertoire,WUNC展示(worthiness/unity/numbers/commitment)。对社会运动未来发展提出4条警示:避免技术决定论(背后的社会与症治变迁才是根本!)、通信技术革新有两面性、依赖于组织、全球化。推动皿煮的四个社会过程:广泛参与公共症治,资源与联系的平等化,公共不受不平等的影响,信任网络与公共症治融合。
案例尽管粗略但依然精彩:Wilkes与45,加泰罗尼亚/巴萨1714/160万人手拉手250英里/持续时间最长,悲情墨西哥血腥之夜,匿名者,抗争无有不流血
-
9月10日
-
读过
嘔吐
披着小说外衣的哲学,里面为数不多的人物倒是有趣,行动者的安妮,结局无言以对的自学者。
“夏季或秋季时节,公园里会看见一些报纸碎片,和落叶🍂一样被太阳晒得干燥脆裂,像浸过苦味酸一样发黄。冬季里地上的纸页则是被捣碎、碾碎、脏兮兮,回归到泥土里。还有一些纸片是崭新,甚至发着光,纯白,光鲜,像只白天鹅坐落地上,但下面已经粘上泥土。它们卷起来,从淤泥中抽身,但稍远又跌落在地上,不再动弹。这些我都捡”
“我的思想,就是我。这就是为什么我无法停止思考。我存在是因为我思考……”“‘当下’真正的本质暴露了:它是存在,一切不是当下的都不存在。过往不存在,根本不存在,不论是在事物上还是在我思想里都不存在”是不是能看到笛卡尔、奥古斯丁的影子。
“事物完完全全只是它们所显示出来的样子——在它们背后……什么都没有”
-
9月3日
-
读过
卡夫卡日記
“为了描述那梦一般的生活”交织在一起的日记、小说和梦境,自始至终弥漫着孤独和痛苦。
1911我受够了这整个宇宙!12.写作时那种不对劲的感觉:一个人在两个地洞前面等待着一个东西出现,它只能从右边那个出来。可是,当右边那个洞隐约可见的盖子下没有动静,可左边洞里却有东西一个接一个爬出来,其甚至不断扩大范围遮住右边洞口。1912.1在自传中免不了在该写“有一次”的地方写成“经常”,因为记忆吸取自黑暗中,“有一次”会把黑暗炸碎,而“经常”则可以填补或保存黑暗。6.1什么也没写6.2几乎什么也没写。7.21不要绝望,也不要为了不感到绝望而绝望。就算一切到了尽头总还有力量来,如果力量没来那就彻底到尽头了1914.11期望子女感激的父母就像放高利贷的人1922.12读《非此即彼》
三个妹妹都死于奥斯维辛!
-
8月23日
-
读过
荒野之境
“我想到一个遥远的地方去,那里星光清亮,人迹罕至,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回头一看,上次读完《深时之旅》正好是两年前。遗憾的是,由于版权原因仍然没有地图和插图。
书中提到无数的鸟类和树木,也引用了不少科学与人文的著作,如Baker的《游隼》、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不过最有感觉的却是萨德的遗嘱“坟墓填上土之后,就地种上橡子,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墓地将重新被林木覆盖,灌木丛也会像过去一样茂密,那时我的坟墓也将从地面消失无踪”
-
8月11日
-
读过
要焚毁萨德吗
要焚毁萨德吗六星。他一生的痛苦经验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的人生没有向他揭示过任何自己和其他人之间的同心同德。对于从降生就注定的孤独,他用一些如此极端的qs游戏来打发。他在自我上是分裂的,他不属于任何街机,他宣布它们是自己的敌人,除了自己他没有任何同类。感官享受始终受想象支配,只有通过利用自己想象力的各种任性妄为,人类才可能希图幸福。因为个体是真实的,罪行真正伤害的是个体。在一个罪恶的社会中必须做一个罪犯。叛逆本身是一种需要文化、闲暇的奢侈,是面对存在的需要的退却。
梅洛庞蒂和伪萨特学说三星。作者如果今天尚在会不会改变本文看法?前面的哲学基础仍是唯物的,只是认为梅洛误解了萨特思想中无主体间性及思想、行为与意义的割裂;后面的症治部分则基本上就是Ma主义的翻版,可惜街机中湮灭了个体从而只能是虚无的
-
8月7日
-
读过
民主雅典的法治实践
“我们的安全应建立在对法的信任基础上”雅典人相信法应平+等地适用于所有人(法z首要特征)1症治背景,论证了雅典符合郭嘉的三个基本特征。对公领域和私领域严格区分,实施法的职责在公职而不是私,且严格限制私人武力2社会背景。用法而不是私人复仇,论证雅典人并非一味好讼(如贯穿全书的德摩斯梯尼和埃斯基涅斯、阿波罗多洛斯)3雅典s法誓言中的四个承诺,其法与正义并不悖4依据《阿提卡演说家》论证其成文法中实体多于程序。5和6法中的开放性结构。案例有趣,如埃皮克拉底诉阿瑟诺哥尼。法庭在其中更倾向于字面解释而不拓宽边界7雅典保持法的一致性和可预测性,注重先例8判决会酌情考虑公平,阿那克西劳斯案例中居然被无罪释放9克里昂与雅典战败,前406年战败中6将军被判死刑和叙拉古之战尼西阿斯之死都预示雅典衰败(见修昔底德)
-
7月29日
-
读过
诉提马尔霍斯
看Harris的Rule of Law in Action in Athens时想起这本,这是一部译笔和注释都颇让人感动的好书,只可惜《阿提卡演说家》系列很难找全了。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将演说分为三类:症治、诉讼、典礼,从这个角度来看,其实这部诉词不算多么出色,但它给今天提供了很有价值的症治、社会与法的资料。
注释里有很多值得细看学习的地方。如注2-11雅典症治制度,72货币,86音乐,112殖民,156性俚语及双关,207历法,215借贷利率,240商业文契,245包税,258德摩斯梯尼口吃,269衣着,276/285男风,292诗的步格,299葬仪,330水钟计时,349菲罗克拉泰斯和约,388对待侨民等
-
7月23日
-
读过
威权式法治
选择了四部Act(对应于最基本的几种自游)分析与解构。话语……问题话的过程……作为一种特定策略与技术建构过程的管制措施与行为。例外主义……父爱主义……多么熟悉的话语,可我们比他们远远不如。
意外的是有两处出现查良镛先生。
-
7月19日
-
读过
沙漠中的战斗
我们都是虚伪的人,我们不能用看待别人的标准来看待和评判我们自己。喜欢一个人并不是罪过,爱是圣洁的,唯一邪恶的东西应该是憎恨。
为什么人们就爱给别人贴标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