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对《走出唯一真理观》的笔记(2)

走出唯一真理观
  • 书名: 走出唯一真理观
  • 作者: 陈嘉映
  • 页数: 428
  •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 出版年: 2020-5
  • 走出普遍性,放弃唯一性,坚持真理性

    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就是为己之学,这书有意思,我就读,读了有收获,我就高兴。也自我膨胀,写书,写自己的思想,但也没打算发表。反正,就是民哲,野路子。要把它当作学术道路来说,那可以说走的弯路和歧路,我走了十年,走正规的学术道路的年轻人可能两三年也会比我强。当然,野路子有野路子的乐趣,有它的心得,反正我就这么走过来了,改也改不过来了。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们这一代人,幸或不幸,经历了不少事情。人类的生活形式本来就转变得越来越剧烈了。我的思考从来没有完全地脱离我所身处的这个世界,无论是世界格局的变化,还是我身边人的沉浮生死,就此而言,我作为一个爱思考也只会思考的人,我觉得还是蛮幸运的。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学术规划,只是跟这问题走。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不是进步论者,适应性不一定是最好的,适应性在一个意义上当然是好的,但在另一个意义上不一定是好的。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的基本看法是,关于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跟科学的思考有根本的不同。科学的思考在一个很简单的意义上是有真理性的。一道数学题,最简单地说,我们承认有一个标准答案或者类似标准答案,关于人生问题,社会的问题,对我来说很显然,没有一套标准答案。另一方面,并不因为没有一套标准答案,这里就完全没有真理性,而无非是我喜欢这样你喜欢那样,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就完了。这里仍然有实质性的讨论、对话、争论,我们可能实质性地被说服,获得更富真理性的见地。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哲学思考并不会提供终极答案……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认为,一方面要放弃唯一性,另一方面要坚持真理性。……放弃唯一真理这个想法,并不是要引来粗俗的相对主义结论。……各有各的视角,这的确可以导致相对主义,但相对主义是绝对主义的一种变体,把自己的视角视作无法调整的。其实,我们在对话中时时都在调整自己的视角。能对话就不是相对主义。我一直说,我们不能靠把一切都归拢到一个绝对观点之下来克服相对主义,真能消除相对主义,相反是这样一种东西:你要深入到自身之中,了解你真正相信的是什么。你实实在在相信一些什么,你为自己相信的东西做点儿什么。这时候,你的信念和行动是实实在在的。
    引自 走出唯一真理观

    2022-03-19 23:27:35 回应
  • 哲学是智识的贯通之学

    哲学始终有别于对象化的科学研究方式,它始终连同主体性本身来言说世界的道理。
    引自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哲学仍然是智识的贯通(intellectual consilience),它借助反思来组织我们的经验世界。……就哲学不离心性而言,人各有心性,哲学思考总是孤独的,就哲学是贯通之学而言,高山流水,自有知音。
    引自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2022-03-19 23:40:16 回应

1N的其他笔记  · · · · · ·  ( 全部541条 )

活出生命的意义[珍藏版]
3
生命的深度
1
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增订本)
2
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波
1
水之道与德之端
2
中国哲学史
15
空间与地方
1
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1
地方与无地方
4
家园
1
建筑三观
1
住宅读本
1
没有建筑师的建筑
1
世界住居
3
杨鸿勋建筑考古学论文集
1
中国乡土建筑
2
中国住宅概说
1
一堂二内
1
论天人之际
1
灵根再植
1
人与自然
1
我是谁?
6
法国地理学思想史
1
文化记忆研究指南
6
浪漫主义的根源
1
诗唱大唐
1
重来故鬼
1
长夜的独行者
1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1
辽远的国土
4
“边缘人”纪事
1
孔门十弟子
4
明暗之间
1
入世与离尘
6
冷战启示录
2
制内市场
1
合众为一
6
六论自发性
8
惠此中国
5
追求幸福
5
照护
8
光变
2
人类世的哲学
5
创造的勇气
1
万物并作
4
赵俪生高昭一夫妇回忆录
1
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典藏版)
1
思痛录
2
顽石的风流
2
章太炎的思想
2
鲁迅与顾颉刚
3
中国文学中的孤独感
1
4
朝话
16
把自己作为方法
6
人歌人哭大旗前
2
平生六记
1
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杜维明作品系列)
1
中国的单位组织
2
往里走,安顿自己
5
仅此一生
1
“天命”如何转移
4
何为良好生活
4
漫长的余生
4
沧海波澄
1
斯文关天意
1
黄河青山
1
上学记(增订版)
1
抒情传统与中国现代性
2
玉山丹池
2
金翼
4
知觉的世界
7
易代
1
神游
6
沈从文的前半生
6
人文主义地理学
8
我的阅读史
2
陆王学述
1
回归古典政治哲学
1
清人笔记随录
1
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1
浮云远志
6
人生史与人类学
3
题写名胜
1
巴黎城记
1
左宗棠评传
2
品格的技艺
2
严复集
1
笔醒山河
1
现代中国的形成(1600—1949)
3
先秦城邑考古
6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3
洋务与赈务
1
叔本华论说文集
2
诗人革命家
3
乡里的圣人
2
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
1
中国士绅
3
宋代中国的改革
2
城市
4
无穷的困惑
1
左宗棠全传
3
岁月沧桑
3
体国经野之道
4
独醒之累
2
幻想的秩序
2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1
世界现代建筑史
1
自然的大都市
1
自由与命运
1
旧日庭院
4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
1
呻吟语·菜根谈
3
日暮乾清门
2
传奇的风景
1
理想人居溯本:从非洲草原到桃花源
3
晚清官场镜像
1
细读的乐趣
2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15
人格心理学
1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
1
我们的孩子
1
娇惯的心灵
3
太多值得思考的事物
1
等不等观杂录
1
大国之基
1
无法直面的人生
7
法度与人心
1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水浒传与中国古典政治哲学
2
曾国藩家书
7
中国历史通论
1
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1
主体解释学
1
主体·互文·精神分析
1
绝望与希望之外
1
历史学的理论和历史
1
叙事的虚构性
1
蒙田随笔全集(全三卷)
2
第一堂课
2
二十世纪的历史学
2
发现乡土景观
2
潮打石城
2
史学的时间之维
3
陆游的乡村世界
1
五更盘道
2
我的人生故事
3
古典正义论
1
城镇平面格局分析
3
平常的恶
3
风险与理性
7
逃避主义
2
甜与权力
3
冯友兰的伦理思想
1
当经成为经典
3
爱的阶梯
6
从混沌到秩序
3
清代人物研究
1
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
1
中国青铜时代
3
万古江河
1
艺术、神话与祭祀
3
走进生命的学问
17
五十自述
34
龚鹏程四十自述
21
焚书·续焚书
2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1
平凡的一生
2
考古学专题六讲
1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
1
持灯的使者
3
鸣鹤园
2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
2
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
9
中国考古学
7
考古人類學隨筆
2
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
2
考古学是什么
3
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