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 · · · ·
★陈嘉映2007—2018自选文集。
★《何为良好生活》后新作,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在危机与纷争爆发的时代,哲学如何协助我们反思生活。“我们与其说需要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如何一起生存。”
本书是陈嘉映先生选编自己于2007—2018年间所作演讲、访谈与评论结集。
有不同的道,从前有不同的道,现在有不同的道,将来还有不同的道。重要的问题不是找到唯一的道,而是这些不同的道之间怎样呼应,怎样交流,怎样斗争。你要是坚持说,哲学要的就是唯一的真理体系,那我不得不说,哲学已经死了。
哲学,尤其今天的哲学,不是宣教式的,不是上智向下愚宣教。我们之所求,首先不是让别人明白,而是求自己明白。
“我个人想要的是,认真思考,认真表述这些思考,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走出唯一真理观的创作者
· · · · · ·
-
陈嘉映 作者
作者简介 · · · · · ·
陈嘉映,1952年生,先后任教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
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存在与时间〉读本》《无法还原的象》《从感觉开始》《旅行人信札》《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白鸥三十载》《价值的理由》《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 好生活》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哲学中的语言学》《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与伦理学的限度》等。
目录 · · · · · ·
【辑一】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们不再那样感受世界
读懂一两个大哲学家
思想增益元气
未来之思臆测
聊聊爱情与死亡
【辑二】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漫谈人工智能
说理与对话
“说理”四人谈
反思与过度反思
教育与洗脑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关于痛苦与灾难
《查理周刊》血案余想
起而斗争未必声称“正义战胜邪恶”
关于查尔莫斯“语词之争”的评论
传心术刍议
【辑三】
漫谈书写、书、读书
书是地图,是画,是歌
读《知识分子》
序阿坚
从黎明到衰落
无限与视角
最好的告别
想象的共同体?
《绝·情书》序
朱利安·巴吉尼《无神论》序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读
海德格尔《林中路》导读
说,所说,不可说
· · · · · · (收起)
走出唯一真理观
我们不再那样感受世界
读懂一两个大哲学家
思想增益元气
未来之思臆测
聊聊爱情与死亡
【辑二】
哲学关心的是事物的意义
漫谈人工智能
说理与对话
“说理”四人谈
反思与过度反思
教育与洗脑
行之于途而应于心
召唤爱思考的人来一道思考
关于痛苦与灾难
《查理周刊》血案余想
起而斗争未必声称“正义战胜邪恶”
关于查尔莫斯“语词之争”的评论
传心术刍议
【辑三】
漫谈书写、书、读书
书是地图,是画,是歌
读《知识分子》
序阿坚
从黎明到衰落
无限与视角
最好的告别
想象的共同体?
《绝·情书》序
朱利安·巴吉尼《无神论》序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导读
海德格尔《林中路》导读
说,所说,不可说
· · · · · · (收起)
原文摘录 · · · · · · ( 全部 )
-
我有个想法:天下滔滔,时局动乱,但自己要沉得住气,不能不断兴奋,荒疏了自己的学业。每一场运动都像一场大潮,把很多人卷进来,往往,海潮退去,满地不过一些瓦砾而已。 (查看原文) —— 引自第13页 -
我们并非所有时候都能把真诚与被迫、主动和被动分得清清楚楚。有时候,我被胁迫去做一件事,我讨厌人家胁迫我,我恨别人胁迫我,但在适当的条件下,我也许会让自己觉得,其实我不是被胁迫的,我是自愿去做的。不说别的,这里涉及我的自尊,自愿去做一件事情比较多一点尊严,被人胁迫去做一件事情,尊严就少一点。我不想再在这个方向上分析下去了,人性中有很多让人不忍深思的东西。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教育与洗脑
> 全部原文摘录
丛书信息
· · · · · ·
陈嘉映著作集(共7册),
这套丛书还有
《何为良好生活》《价值的理由》《说理》《无法还原的象》《旅行人信札》
等
。
喜欢读"走出唯一真理观"的人也喜欢的电子书 · · · · · ·
支持 Web、iPhone、iPad、Android 阅读器
喜欢读"走出唯一真理观"的人也喜欢 · · · · · ·
走出唯一真理观的书评 · · · · · · ( 全部 107 条 )
当前版本有售 · · · · · ·
以下书单推荐 · · · · · · ( 全部 )
- 灵修/心理/哲学/思维/情感/婚姻书单 (蓝蓝的紫)
- 文案或策划或媒体或营销或商业或设计 (蓝蓝的紫)
- 含英咀华——总有一本适合你第1辑 (99.9%)
- 五条人的书单 (belakangmati)
- 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 其一 (消逝风中的墓地)
谁读这本书? · · · · · ·
二手市场
· · · · · ·
订阅关于走出唯一真理观的评论:
feed: rss 2.0
50 有用 tykva 2020-06-06 23:55:51
此书十分锋利!在我手上划了三道口子
370 有用 安提戈涅 2020-05-10 22:37:35
年少读书求知的往事,在陈嘉映很多作品里都描述过,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读,里面有一股精气神,非常锐利和骄傲,而后才足以化作我们现在看到的温和坦荡。一个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能够有一段发奋苦读的经历,是足以快慰平生的,仿佛这之后的读书生涯都不过是青年时代的余韵。比较重要的篇章都排在了前面,政治态度方面的“走出唯一真理观”是我近些年的态度,另外和周濂讨论“行之于途而应于心”的篇章,也涉及到我最近比较困惑和思索... 年少读书求知的往事,在陈嘉映很多作品里都描述过,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读,里面有一股精气神,非常锐利和骄傲,而后才足以化作我们现在看到的温和坦荡。一个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能够有一段发奋苦读的经历,是足以快慰平生的,仿佛这之后的读书生涯都不过是青年时代的余韵。比较重要的篇章都排在了前面,政治态度方面的“走出唯一真理观”是我近些年的态度,另外和周濂讨论“行之于途而应于心”的篇章,也涉及到我最近比较困惑和思索的问题,也即制度德性和个人德行之间的关系,两者到底是必须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通俗说,就是有好的社会制度才会有好的个人生活吗)还是个体的伦理实践可以超越所处的具体制度德性,毕竟好的制度并不必然保障个体的良好生活,有没有可能反而会减低个体心性上的努力?我会选择后者。 (展开)
38 有用 维舟 2020-12-22 19:05:44
本年度最值得一读的本土原创人文社科著作之一,清晰论述了在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对话、说理、反思,重建公共知识生活。陈嘉映强调“一方面要放弃唯一性,另一方面要坚持真理性”——但这对很多人来说恐怕非常难,因为习惯了一元价值观的人,很难理解既然是真理,怎能不是唯一的,因而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并非只是智力活动,还涉及到社会变革。陈氏有极好的问题意识和对生活伦理的敏感,善于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 本年度最值得一读的本土原创人文社科著作之一,清晰论述了在中国社会逐渐走向多元化的进程中,如何通过对话、说理、反思,重建公共知识生活。陈嘉映强调“一方面要放弃唯一性,另一方面要坚持真理性”——但这对很多人来说恐怕非常难,因为习惯了一元价值观的人,很难理解既然是真理,怎能不是唯一的,因而要完成这样的转变并非只是智力活动,还涉及到社会变革。陈氏有极好的问题意识和对生活伦理的敏感,善于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述观点,但他的思考框架其实是西哲,因而在追溯诸如“良好生活”、“德性”这样的基本概念时,都是上溯到古希腊而非先秦,但嫁接要成功,最终恐怕还是离不开对中国自身传统的理解。 (展开)
215 有用 laughline 2020-03-16 23:44:31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我们不必刻意去体现什么中国性,如果它在,它就在我们身上,它就体现在汉语里,体现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如果你身上活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内容,你尽管做你的问题,生长出来的东西将是所谓哲学的中国方式。”
45 有用 57 2020-07-06 13:50:59
书看得很慢,随时放下,有点胡来。可能也是这本书的编法所致,随陈老师的笔法,总有兴之所至、点到即止的意味,大白话之下挂了许多沉思的钩子。同时呢又时时警惕不要飞离生活太远,不要过度反思。这时候阅读真的只是一种陪伴,像一台“善感求真”的收音机,想听的时候就打开,说是某种抚慰也全无贬义,看完之后只觉得一阵轻松,可以继续“有所领悟地过着这对我唯一的生活”。就有点哲学的意思。
0 有用 孟诸 2023-09-21 09:13:10 浙江
老前辈们的concern太沉重了,有点受不了。
0 有用 打怪升级 2023-09-20 20:02:47 河北
主要是讲哲学的,但是好看的却不是讲哲学的部分,前面主要讲述了一些和现实问题结合比较紧密的问题,算是对普通读者比较有帮助的地方,后面讲的比较偏哲学,相对来说比价枯燥,可见捡着读,觉得合适就读,不合适就快速翻过。
0 有用 练霓裳 2023-09-19 23:31:17 四川
第一本哲学类,不过那个把五十步笑百步类比成鼻窦炎和鼻癌的例子我觉得不太对。
0 有用 子时 2023-09-18 15:34:43 江苏
不可说者随着言说起舞,唯其舞姿惚兮恍兮。言说可言说者,不可说也随之显示
0 有用 momo 2023-09-18 11:59:10 广东
很好看,陈嘉映老师不仅是交流,关于“这是一个过度反思的时代”引起了我近期一些想法,我们对时事评论的时候,是否要减少所想的东西,去反对过度的阐释?(虽然符号学认为,一切的东西都是归于读者,但我认为就事论事,更加符合原则。)